蹇叔故里考
曹大根
(淮北市教育局,安徽 淮北235000)
摘要:蹇叔,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因幫助秦穆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而聞名于世。蹇叔在隱居宋國铚邑之前,曾經(jīng)是“干國”的一位大臣。關于蹇叔故里,我國著名的歷史文獻《括地志》云:“蹇叔,岐州人也?!北容^可信。通過考證,我們認為,蹇叔故里在岐州,铚邑是蹇叔的“故地”,這樣更合適些。
關鍵詞:蹇叔;故里;岐州;铚邑;鹿邑鳴鹿村
收稿日期:2015-04-16
作者簡介:曹大根(1963-),男,江蘇南京人,淮北市教育局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淮北市地方史。
中圖分類號:K290文獻標識碼:A
《史記·秦本紀》:穆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晉國滅了虞和虢兩國,虞公和百里奚都做了俘虜。以后,百里奚作為晉國陪嫁的奴仆在去秦國的途中逃到楚國。秦穆公知百里奚有賢才, 假說百里奚是秦國的逃奴,用五張羊皮把百里奚贖回,拜為上卿?!鞍倮镛勺屧唬骸疾患俺加彦渴?,蹇叔賢而世莫知。臣常游困於齊而乞食铚人,蹇叔收臣。臣因而欲事齊君無知,蹇叔止臣,臣得脫齊難,遂之周。周王子頹好牛,臣以養(yǎng)牛干之。及頹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誅。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誠私利祿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脫,一不用,及虞君難:是以知其賢?!妒强姽谷撕駧庞渴澹詾樯洗蠓??!盵1]186秦穆公拜蹇叔為右庶長,百里奚為左庶長,也就是“二相”,兩人共掌朝政。自二相兼政以后,蹇叔和百里奚輔助秦穆公教化民眾,安施變革,興利除害,使秦國一天天地強大起來,秦穆公最終也成就了霸業(yè)。
這一段史實講述的是蹇叔和百里奚,因輔助秦穆公成就了一番霸業(yè)而成為一代名相,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其中蹇叔的故里在何處?史學界說法不一。本文談談一孔之見,以求教方家。
一、蹇叔“故地”在“铚”
關于蹇叔故里,目前有三種說法:
1.《括地志》云:“蹇叔,岐州人也?!?/p>
2.明弘治和嘉靖《宿州志》均載:“蹇叔,铚人。铚,后魏改臨渙。在(宿)州南九十里?!?/p>
3.鹿邑鳴鹿村(今辛集鎮(zhèn)東北)人。
蹇叔故里之爭,歸納起來是三省之爭,分別是:陜西省的岐山縣、安徽省的濉溪縣臨渙和河南省的鹿邑縣。
有的文章講,蹇叔居住在一個叫鳴鹿村(有的言:鹿鳴村)的地方。古代鹿邑有叫鳴鹿的地名,河南人據(jù)此找到了證據(jù),鹿邑人民為紀念這位鄉(xiāng)賢,曾在城內(nèi)東大街立石碑一座志之,橫額為“蹇叔隱居處”。[1]此說致命的弱點是,鹿邑,春秋時期屬陳國,不屬宋國;鹿邑,歷史上也從來沒有屬于過铚邑或铚縣。李斯在《諫逐客書》中說:“秦穆公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因此,蹇叔故里不可能在河南鹿邑。第三種說法首先要排除。
第二種說法得到了大多數(shù)人的認同,據(jù)《太平寰宇記》載,今臨渙集是隋大業(yè)十年(614年)所置臨渙縣城。南梁臨渙郡、北齊臨渙縣古城,在宿城西南四十六里,即春秋宋國铚邑,秦漢铚縣治?!拌湣?,就是秦漢時的铚縣(今濉溪縣臨渙鎮(zhèn)),似乎鐵板釘釘,沒有異議,但也未必。我市著名文史學者張永年先生就持不同看法,認為“铚”在沛縣,理由是,《史記》原文在“乞食铚人”句下,張守節(jié)《正義》:“铚,地名,在沛縣。”這位學識淵博的唐朝諸王侍讀、率府長史的注釋應該說是準確的,他不會不知道在沛縣南三百里外另有個铚城。[2]37我以為張守節(jié)的注“沛縣”,應是“沛郡”之誤。《史記·春申君列傳》:“秦、楚之兵構而不離,魏氏將出而攻留、方與、铚、湖陵、碭、蕭、相,故宋必盡?!盵1]2392張永年先生從上述地名排列順序推測,“铚”在“方與”與“湖陵”之間,來證明铚邑應在沛縣附近。他進一步指出,“铚,作為地名,在東周出現(xiàn)過兩次,《戰(zhàn)國策·秦策四》中黃歇所言的铚邑,與《史記·秦本紀》中百里奚與蹇叔相會的铚邑,同指位于沛縣附近之一地,而與宿州西南的秦漢時铚城無關?!盵3]82張永年先生認為百里奚與蹇叔相會的铚邑,在沛縣附近。此說我有疑問:一是,史無記載,沒法考證;二是,“魏氏將出而攻留、方與、铚、湖陵、碭、蕭、相,故宋必盡。”這些地名都是縣治,在沛縣附近另有一個不是縣治的铚邑,顯然是名不副實;如果是縣治,就更不可能了。因此,我認為,铚邑在沛縣附近是沒有史實根據(jù)的。
铚,在商朝可能是一個方國。商征人方卜辭有“洎”,陳秉新先生認為,“洎”,讀若铚,即漢代沛郡铚縣,在今安徽濉溪南。铚,《說文》解作獲禾短鐮,說明早在宋國時這里就是制造農(nóng)具的繁忙場所??h延邑名??诐}達說:“铚,謂禾穗也,禾穗用铚以刈,故以铚表示禾穗?!闭f明在古代此處農(nóng)業(yè)十分發(fā)達。澮河是古代一條溝通南北交通的重要水路,铚城臨澮河,加上制造農(nóng)具,因此成為比較繁榮的集鎮(zhèn)。
蹇叔居住在铚,不能說明他的故里就在铚。南朝梁江淹《別賦》:“視喬木兮故里,決北梁兮永辭。”白居易的《小閣閑坐》詩:“二疏返故里,四老歸舊山?!惫世铮腹枢l(xiāng),老家?,F(xiàn)在是文化搭臺,經(jīng)濟唱戲,一些地方為了提高知名度,常號稱是某名人的“故里”。理由是該名人曾在當?shù)厣罹幼?,為爭奪名人“故里”稱號,有些地方是挖空心思,不惜違背史實,只要沾一點邊,甚至不沾邊,也要和某名人扯在一起。在討論蹇叔故里時,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F(xiàn)在多數(shù)人認為,蹇叔居住在铚邑,未出仕之前是一位淡泊名利、與世無爭、樂于農(nóng)耕的隱士。從《史記·秦本紀》里記載的蹇叔和百里奚交往的史實來看,蹇叔是一位知人識勢,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決不是一直生活在鄉(xiāng)間的凡夫俗子。
二、蹇叔出仕“干國”
虞國人百里奚為仕途四處奔走,十分落魄。他在铚邑乞食,遇見了蹇叔。蹇叔見他氣度不凡,很有才能,便將他收留在自己家中,待為上賓,結為至交。百里奚欲求仕于齊、周時,蹇叔都以精辟的分析,勸他審時度勢,不要盲目妄動,百里奚聽其告誡,后果然免受禍害。但在“仕虞”上,聽不進蹇叔的忠告,結果成了俘虜,淪為陪嫁的家奴。百里奚感慨自己的才能不如蹇叔。蹇叔判斷政治形勢的能力,非一般人能比。百里奚想回虞國做事,蹇叔有個叫宮之奇的朋友在虞國做官,在宮之奇的引薦下,百里奚在虞國做了中大夫。這說明蹇叔曾在政界干過,練就了察言觀色、知人善用的本領,也才能認識一些政界的朋友。蹇叔在“仕秦”前,在別的國家做過事,史籍里有沒有蛛絲馬跡的記載呢?《韓非子·難二》中有一段話說:“蹇叔處干而干亡,處秦而秦霸,非蹇叔愚于干而智于秦也,此有君與無君也?!盵4]這句話意思是:蹇叔在干國時,干國卻被滅亡了,在秦國時,秦國由弱小的諸侯國,變成了春秋五霸之一。并不是他在干國時愚笨而在秦國聰明,關鍵在于有沒有開明的君主。韓非子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他記述的史實應是可信的。蹇叔在“仕秦”前,曾經(jīng)在“干國”做大臣,因為干國君主不重用他,便在铚邑隱居起來。蹇叔到了秦國,秦穆公向他請教治國圖霸的良計,蹇叔提出了三項政治軍事戰(zhàn)略。秦穆公對蹇叔的雄才大略佩服不已。這充分說明了蹇叔在“干國”的從政經(jīng)歷,為其積累了豐富的政治經(jīng)驗。仕秦時,蹇叔以出眾的才智和超群的謀略,與百里奚一起輔佐秦穆公,成就了一番輝煌的事業(yè)。于是就有了秦無“蹇”不成霸與“百里致霸”之說。
“干國”在什么地方?何光岳先生根據(jù)西周銘文考證,“寒”與“干”通。夏桀以前沒有干國,只有寒國,夏桀以后只有干國,而沒有寒國,所以寒、干之間有著承接的關系,也就是說,干最初叫做寒。《世本》記載的“寒哀作御”,我們知道了寒哀曾為黃帝駕馬車?!堵肥贰酚涊d:黃帝的兒子青陽娶了寒哀的女兒,生少皋。寒浞是寒哀裔孫、寒部落后來的首領?!逗鬂h書·郡國志》記載:“寒亭,古寒國,浞封于此?!盵5]寒亭在今山東濰坊,也就是當時部落的所在地。寒浞殺羿,后又被少康所滅。寒國被夏滅后,族人被打散了,向外遷徙。今徐州的寒山也就是因為有一支寒人遷來而得名。有一支遷到今河南濮陽。還有一支遷到淮河以南。今徐州寒山周圍地區(qū)曾經(jīng)是“干國”所在地,后被宋滅掉,從蹇叔隱居铚邑來看,“蹇叔處干而干亡”的“干”,就是這個“干”。 干亡后,一部分干人可能繼續(xù)南遷?!墩f文》:“邗,國也,今屬臨淮。一曰邗本屬吳。”這個“干國” 和吳國接壤。曾經(jīng)和吳國打過仗,終究被吳國滅掉了。《管子·小問篇》有這樣的一段故事:“昔者吳、干戰(zhàn),未齔不得入軍門,國子摘其齒,遂入,為干國多?!盵6]這段話的意思是:為了參加抗吳的戰(zhàn)爭,許多干(邗)國年幼者提前鑿齒以表成年,好去參加戰(zhàn)斗。這事在齊桓公時已稱為“昔者”,大約就在這一役中干國便被滅掉了。因此,吳國后來也就被稱為干國。郭沫若先生認為,約在西周晚期或春秋之初,經(jīng)過這一場激戰(zhàn),吳國滅掉江北干國,吳的疆域北達江淮之間。陳立柱先生認為:邗國大致在秦穆公(前659—前621年)初年滅于吳。所以又有屬于吳的說法。這方面已有多人考證,可以相信。宋鎮(zhèn)豪先生認為,殷周革命,干國大部分人遷于蘇北泗洪一帶立國,即在淮河以北。干國滅亡后,蹇叔來到铚邑隱居,铚離蘇北泗洪很近。
三、蹇叔故里在“岐州”
地方志最早提出蹇叔故里在铚的是明弘治《宿州志》,但沒有記載蹇叔墓在臨渙。“在臨渙古城東北僅里許的周莊有一古墓,光緒《宿州志》稱其為漢陳平墓。1930年,臨渙組織一些人考證,確認為蹇叔墓,并于臨渙城東門建一石門,題曰‘蹇叔故里’。清末宿州人邵心恒在《符離懷古·蹇叔送師》中有句云:‘即今尋墓木,古铚剩殘碑’??梢?,原曾有蹇叔墓碑,今已不存,現(xiàn)有墓碑是鄉(xiāng)人李萼亭于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重立的?!盵3]37史料記載存在爭議??梢?,今臨渙蹇叔墓是不可靠的,更不能作為蹇叔故里的證據(jù)。查《安徽名人大辭典》并無蹇叔條,看來,蹇叔故里在铚,安徽史學界持謹慎態(tài)度。
第一種說法因有古文獻記載,真實性更大點?!独ǖ刂尽吩疲骸板渴?,岐州人也。”《括地志》是中國唐朝時的一部大型地理著作,由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主編的,有較高史料價值。孫星衍云:“其書稱述經(jīng)傳,山川城冢,皆本古說,載六朝時地理書甚多,以此長于《元和郡縣圖志》而在其先”。[7]唐張守節(jié)作《史記正義》,主要依靠本書解釋古代地名。其他唐宋人著書,也多征引本書疏證詮解地理。它的史實可信度更高點。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三十“關西道六·鳳翔府”人物條下也有蹇叔。也可為證。
新《岐山縣志》人物傳略是這樣說的:蹇叔,雍州蹇家溝(今五丈原鎮(zhèn)蹇家溝)人。春秋時秦穆公丞相。曾游歷于列國,與百里奚結為相知。秦穆公五年(前655)冬,由秦國五羖大夫百里奚推薦,蹇叔被穆公以厚禮從宋國聘回,拜為上大夫。他嘔心瀝血協(xié)理國政,為秦向東西方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穆公三十二年(前628)冬,穆公欲襲鄭國,蹇叔以理勸阻未果。次年秦軍整裝待發(fā)之際,蹇叔向孟明視等將哭道:‘我能見秦軍出征,但再也見不到你們回來了?!鹿庳熷渴澹骸愣檬裁?假若你中壽死去,墓上的樹都快長到兩人合抱那么粗了。’蹇叔見難勸阻秦軍出征,便哭著對其子西乞術、白乙丙說:‘你們會敗在殽這個地方呀!’(殽,山名,在今河南洛寧縣西北,地勢極險。)不久,秦軍果然在殽全軍覆沒,三將被晉所俘。
“秦穆公三十六年(前624),在一次群臣齊集的庭堂上,穆公作《秦誓》,自責不聽蹇叔之謀而喪師辱國的過失,后載于《尚書》。蹇家溝曾建有蹇叔祠?!盵8]
陜西省鳳翔縣生產(chǎn)的西鳳酒,據(jù)說和蹇叔有關。鳳翔在古代被稱為雍州,《酒譜》上記載:“秦穆公伐晉及河,將勞師,而醑惟一鐘。蹇叔勸之曰:‘雖一米投之于河而釀也’,于是乃投之于河,三軍皆醉?!边@就是在雍州流傳的“蹇叔半句吉言,穆公一河美酒”的美麗故事。
綜上,在未發(fā)現(xiàn)新的出土文物資料的情況下,我們認為蹇叔故里在岐州;铚邑是蹇叔的“故地”,這樣更合適些。
參考文獻:
[1]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5.
[2]尚純江.鹿邑蹇叔成就秦穆公霸業(yè)[N].周口晚報·文化周口,2009-04-23(4).
[3]張永年.相史探源[M]//淮北市政協(xié)文史委編.相史探源:內(nèi)部出版,2010.
[4]韓非.韓非子[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5]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7.
[6]管仲.管子[M].北京:中華書局,2009.
[7]孫星衍.孫淵如外集:卷三[M]//岱南閣叢書雕版本影印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
[8]岐山縣志編篡委員會.岐山縣志[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2.
責任編輯:張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