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曹鄴的“高古”詩風與嶺南名士人格在粵西的承傳

    2015-03-28 08:48:54
    關(guān)鍵詞:張九齡高古粵西

    殷 祝 勝

    (廣西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廣西 桂林 541004)

    ?

    曹鄴的“高古”詩風與嶺南名士人格在粵西的承傳

    殷 祝 勝

    (廣西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廣西 桂林 541004)

    “高古”為曹鄴詩歌的基本風格特色,曹詩所以形成這一風格特色,既因于晚唐詩壇興起的復(fù)古諷喻思潮的影響,更關(guān)乎唐代嶺南名士人格的熏染。曹詩“高古”風格的構(gòu)成因素除了其形式上多為五言古體之外,更為關(guān)鍵的是其思想內(nèi)涵,即強烈的諷刺性與鮮明的孤寒意識。曹詩中的這種孤寒意識與剛直精神并生同在的思想特征,在唐代嶺南名士身上表現(xiàn)得比較引人注目,可以說在許多人心目中已成為嶺南名士的一種典型人格。這種人格源于粵東的張九齡等人,從曹鄴的“高古”詩風可以看到其在粵西的承傳,而其作為打破粵西文化蠻荒局面的標志性人物,這種承傳的影響力是不可低估的。

    曹鄴;“高古”詩風;嶺南名士人格;粵西;承傳

    曹鄴是唐代出生于桂州的詩人,在晚唐詩壇有相當高的聲譽。當時重要詩人劉駕、李頻、李洞等都與他交情非淺,唐末名噪一時的鄭谷還曾向他求教,《全唐詩》卷675載其《送吏部曹郎中免官南歸》詩說:“小生誠淺拙,早歲便依投。夏課每垂獎,雪天常見憂。”可見在創(chuàng)作上曾經(jīng)得到過曹鄴很多指點。鄭谷在這首詩中還稱頌曹鄴的詩歌“高名向已求,古韻古無儔”,指出其具有高古的風格。曹鄴自己在《寄監(jiān)察從兄》中也曾以“自覺心貌古,兼合古人情,因為二雅詩,出語有性靈”[1]37的詩句描述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特點,與鄭谷所言意思一致。晚唐張為《詩人主客圖》將曹鄴列為“高古奧逸主”下的“升堂”者之一[2]83,明蔣冕《二曹詩跋》評曹鄴詩“格調(diào)高古,意深語健”[1]73,明徐獻忠《唐詩品·洋州刺史曹鄴》說:“鄴之詩得于樂府古辭,其《四怨》、《三愁》、《五情》之作,蓋亦平子之流。綜詞雖拙,使人忘其鄙近?!盵3]即此諸家所說,都抓住了其詩歌的這一基本風格特色。曹鄴詩歌何以形成高古特色,當然與晚唐詩壇興起的復(fù)古諷喻思潮有很大關(guān)系。大中、咸通以來,皮日休模仿白居易新樂府寫《正樂府》十首譏刺時弊,杜荀鶴《再經(jīng)胡城縣》詩直斥“今來縣宰加朱紱,便是生靈血染成”[4]《唐風集》卷下,聶夷中《傷田家》感嘆賦稅沉重,民不聊生,以及同樣被張為歸入“高古奧逸主”門下的劉駕[2]83-84詩歌,都與曹鄴詩風有相近之處。但曹鄴的詩歌創(chuàng)作何以會匯入這一潮流,與唐代嶺南名士人格對他的影響應(yīng)該也有很大的關(guān)系。這可以從其“高古”詩風的思想內(nèi)涵入手來作考察。

    曹鄴詩流傳下來的有110余首,主要見于明人所輯《曹祠部集》。就形式看,他的詩主要采用五言古風,這種如明曹學(xué)佺《重刻二曹詩集序》所說“師法古則,故不為近體”[1]76的創(chuàng)作趨向,自然是形成其“高古”風格的重要因素,但構(gòu)成其“高古”風格的更為關(guān)鍵的因素應(yīng)該在于其思想內(nèi)涵。試看將曹鄴列為“高古奧逸主”之“升堂”者的《詩人主客圖》所錄曹鄴的兩篇作品:

    欺暗常不然,欺明當自戮。

    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這是第一首。第二首是:

    歧路不在天,十年行不至。一旦公道開,青云在平地。枕上數(shù)聲鼓,衡門已如市。白日探得珠,不待驪龍睡。忽忽出九衢,童仆顏色異。故衣未及換,尚有去年淚。晴陽照花影,落絮浮野翠。對酒時忽驚,猶疑夢中事。自憐孤飛鳥,得接鸞鳳翅。永懷共濟心,莫起胡越意。[2]83

    第一首是《讀李斯傳》詩中的四句,第二首是《杏園即席上同年》詩的全文。這些自然是張為心目中能夠體現(xiàn)曹鄴詩風的典型作品,它們有什么特點呢?除了采用五言古風這一顯而易見的形式上的特征外,其思想內(nèi)涵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強烈的諷刺性?!蹲x李斯傳》所詠對象為秦相李斯,諷刺那些有權(quán)勢的人意欲一手遮天的愚妄。一是鮮明的孤寒意識?!缎訄@即席上同年》是曹鄴在經(jīng)歷科舉考試十年挫折之后終于一朝成功時的作品,杏園宴集是舉子們一生最為得意的時候,而曹鄴在此詩中所表達的,除了新科及第的驚喜,總讓人感受到一種揮之不去的“自憐孤飛”之意。

    這兩首詩在思想內(nèi)涵上表現(xiàn)出來的這兩個特點在曹鄴的全部作品中是頗有代表性的。曹鄴的孤寒意識在其現(xiàn)存作品中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及第之前,其《城南野居寄知己》詩說:“身為苦寒士,一笑亦感恩?!盵1]57《寄監(jiān)察從兄》詩說:“憐其羽翼單,撫若親弟兄?!盵1]37這是直接的表白?!端脑谷钗迩樵娛住分对埂菲涠骸巴セㄒ呀Y(jié)子,巖花猶弄色。誰憐遠處生,用盡一生力?!盵1]2這是以物自喻,那由于生于遠處而不能如庭花一樣早早結(jié)子的巖花,正是出生于偏遠地區(qū)遲遲不能科舉成名的詩人自己的象征。及第之后,這種孤寒意識也不見減弱。除《詩人主客圖》所錄《杏園即席上同年》之外,又如《碧尋宴上有懷知己》詩說:“女蘿力弱難逢地,桐樹心孤易感秋?!贝嗽娊Y(jié)尾說:“莫怪當歡卻惆悵,全家欲上五湖舟?!盵1]32當是晚年辭官后所作,其孤寒之感一如其舊。《翠孤至渚宮寄座主相公》極寫自己孤苦無依,窮困潦倒之狀:“骨肉盡單羸,沉憂滿懷抱。羈孤相對泣,性命不相保?!薄包S糧賤于土,一飯常不飽?!盵1]30語調(diào)悲切,讓人不忍卒讀。

    或許由于這樣的感慨太多,《四庫全書總目》卷151《〈曹祠部集〉提要》批評曹鄴“詩乃多怨老嗟卑之作”[5],頗致不滿。實則曹鄴雖懷有濃重的孤寒意識,但其孤寒與節(jié)操并生,其《成名后獻恩門》詩“自憐孤生竹,出土便有節(jié)”[1]27二句及將此意作了清晰的表達,《翠孤至渚宮寄座主相公》詩在深悲孤苦“摧落”之間,猶以“青松操”自負。因此之故,曹鄴對于各種丑惡現(xiàn)象敢于大膽諷刺,不稍假貸?!豆賯}鼠》詩說:“官倉老鼠大如斗,見人開倉亦不走。健兒無(“無”原誤作“元”)糧百姓饑,誰遣朝朝入君口?!盵1]15這是今人樂道的晚唐諷喻詩名作,譏刺的是一般的貪官污吏?!斗蠲R州推事畢寄本府尚書》詩一方面感嘆“越鳥棲不定,孤飛入齊鄉(xiāng)”,一方面尖銳地指出:“州民言刺史,蠹物甚于蝗?!泵^指向了地方州郡長官,并表示要“截斷奸吏舌,擘開冤人腸”[1]10-11。《捕漁謠》詩說:“天子好征戰(zhàn),百姓不種桑。天子好年少,無人薦馮唐。天子好美女,夫婦不成雙。”[1]1-2首尾兩聯(lián)更幾乎是直斥最高統(tǒng)治者是天下蒼生的禍害根源,鋒芒何其銳利,表現(xiàn)出來的剛直氣節(jié)令人肅然起敬。

    曹鄴詩歌中這種孤寒意識與剛直精神并生同在的思想特征,為探尋其“高古”詩風與唐代嶺南名士人格之間的關(guān)系提供了線索。在唐代嶺南名士身上,這種思想特征是表現(xiàn)得比較引人注目的,可以說在許多人心目中已成為嶺南名士的一種典型人格。

    唐代嶺南最早的一位名士無疑要推張九齡(678-740)。他出生于韶州曲江,長安二年(702)進士及第,開元二十一年(733)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為宰相,二十四為李林甫所譖罷相,次年外貶,二十八年卒。他是開元時期的名相,其最為人稱道的地方就是敢于向玄宗進諫,剛直不阿?!杜f唐書·張九齡傳》批評他“性頗躁急,動輒忿詈,議者以此少之”[6]卷99,從中可見他不怕得罪人。徐浩《唐尚書右丞相中書令張公神道碑》[7]卷440中贊揚他“直氣鯁詞,有死無二,彰善癉惡,見義不回”,并記載他叱武惠妃親信太監(jiān),不奉牛仙客拜尚書之詔,勸玄宗殺其寵臣安祿山等事,無一不是冒著巨大危險的行為。后來“羯胡亂常,犬戎逆命,玄宗追嘆曰:‘自公歿后,不聞忠讜言?!笨梢娖鋭傊备已缘娘L格給玄宗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然而由于出生于嶺南蠻荒之地,張九齡心中一直存有一種孤寒意識。其《湞陽峽》詩寫故鄉(xiāng)附近的江峽之景,或為早年之作,詩中“惜此生遐遠”之嘆[8]卷3,顯有自喻之意。入朝為官以后,那種“孤根亦何賴”[8]卷4《敘懷二首》其一、“孤根自靡托”[8]卷3《出為豫章郡途次廬山東巖下》的感覺仍時時纏繞心頭?!缎绿茣埦琵g傳》詳述他反對玄宗拜牛仙客為尚書而引起玄宗憤怒之事,其中記載了這樣一段對話:“帝怒曰:‘豈以仙客寒士嫌之邪,卿固素有門閱哉。’九齡頓首曰:‘臣荒陬孤生,陛下過聽,以文學(xué)用臣。仙客擢胥史,目不知書。韓信,淮陰一壯夫,羞絳灌等列,陛下必用仙客,臣實恥之?!盵9]卷123玄宗惱怒之際,想到了張九齡的孤寒出身,以此來折辱他。張九齡的抗爭中雖然充滿了“文學(xué)”之士的自負,但是“荒陬孤生”一語中顯然也蘊含著深深的孤寒意識。

    張九齡之后,嶺南在中唐德宗朝又出了一位“布衣崛起秉洪鈞”,“一時直道犯龍鱗”(宋·鄧祚《謁姜相祠墳有感》)的宰相姜公輔。他的出生地,《新唐書》本傳說是愛州日南,而《舊唐書》本傳則說“不知何許人”,想來他的來歷了解者較少,一般嶺南士人未必能清楚他們有這么一位可敬的鄉(xiāng)賢,故在此可不多論。

    劉瞻是唐代第三位嶺南出生的宰相。他的出生地,《新唐書》本傳說是桂陽,《資治通鑒》卷251說是桂州。按《玉泉子》載:“劉瞻之先,寒士也。十歲許在鄭絪左右主筆硯?!盵10]頗得器重,終成進士。據(jù)《舊唐書·鄭絪傳》,鄭絪曾于元和初“出為嶺南節(jié)度觀察等使、廣州刺史”[6]卷159,赴任將途經(jīng)桂陽,劉瞻之父或即因此機緣而得追隨鄭絪,則劉瞻應(yīng)為桂陽人。劉瞻行事頗有張九齡之風,《唐會要》卷53載:“(咸通)十一年(870),同昌公主薨,懿宗尤所鐘愛。以翰林醫(yī)官韓宗邵等用藥無效,系之獄,宗族連引三百余人。宰相劉瞻召諫官令上疏,皆無敢言之者。瞻乃自上章極言,帝怒,貶為虢州刺史?!盵11]《新唐書》本傳稱其為人“鯁正”,通過此事可見一斑。不過,身為嶺南寒士的后人,劉瞻身上同樣擺不脫孤寒色彩?!锻ㄨb考異》卷23“(咸通十四年)六月翰林學(xué)士承旨劉瞻同平章事”條引《玉泉子聞見錄》載:“徐公商判鹺,以瞻為從事。商拜相命官,曽不及瞻。瞻出于羈旅……瞻即復(fù)謁徐公曰:‘相公過聽,以某辱在門館。幸遇相公登庸,四海之人孰不受相公之惠。某故相公從事,窮饑日加,且環(huán)歳矣,相公曾不以下位處之。’”又載:“玄翼為鳳翔監(jiān)軍,瞻即出為太原亞尹。鄭從讜為節(jié)度使,殊不禮焉。洎復(fù)入翰林而作相也,常謂人曰:‘吾在北門,為鄭尚書冷將息,不復(fù)病熱矣?!盵12]158-159此二事司馬光皆辨其與具體史實有出入之處,然其所述劉瞻對于遭受輕視的特別敏感,從中反映出來的孤寒心態(tài),當?shù)米杂诋敃r人的一種觀感,具有一定事實根據(jù)。

    張九齡聲望卓著,唐代一般士人對其事跡應(yīng)該都不會陌生,同樣出生于嶺南的曹鄴更應(yīng)會將他視為本地士人的驕傲。何況張九齡在開元十八年還曾出任桂州刺史兼嶺南按察使,在桂州留下《巡按自漓水南行》《祭舜廟文》等詩文,這自然會更讓家在桂州屬縣陽朔的曹鄴更有一份親近感。張九齡又是一位有成就的詩人,以創(chuàng)作出具有比興寄托的復(fù)古色彩的《感遇事》為唐詩發(fā)展作出了貢獻。張九齡的人格風范對曹鄴產(chǎn)生影響是非常自然的。

    劉瞻(?-874)是曹鄴同時代的人,其不惜丟掉宰相官位而諫阻懿宗殺醫(yī)官便發(fā)生于曹鄴在朝為祠部郎中的時候。劉瞻的剛直不阿是當時出了名的,《玉泉子見聞錄》說:“初瞻南遷,無問賢不肖,一口皆為之痛惜。殆將至京,東西市豪俠共率泉帛,募集百戲,將送于城外。瞻知之,差其期而易路焉?!盵12]160對于這樣一位有口皆碑的同出嶺南的長官,曹鄴也當會被他的人格所感染。

    曹鄴為官的表現(xiàn)與張、劉二相可謂異曲同工。咸通四年宰相白敏中卒,“冊贈太尉。博士曹鄴責其病不堅退,且逐諫臣,舉怙威肆行,謚曰丑”[9]卷119《白敏中傳》。咸通六年宰相高璩卒,“贈司空。太常博士曹鄴建言:‘璩,宰相,交游丑雜,進取多蹊徑。謚法:不思妄愛曰刺。請謚為刺。’”[9]卷177《高璩傳》真可謂膽魄非凡。這些都可以看作嶺南名士的人格精神在他身上的具體表現(xiàn)。人格影響詩格,曹鄴“高古”詩風的淵源非追溯至此地域文化因素恐難以有切實解釋。

    從曹鄴的“高古”詩風可以看到源于粵東的嶺南名士人格在粵西的承傳,而作為打破粵西文化蠻荒局面的標志性人物,這種承傳的影響力是不可低估的。清王維新《陽朔道中懷曹鄴》詩稱曹鄴:“嶺西風氣實先開?!盵1]73反映了明清以來粵西士人對曹鄴在本地區(qū)文化發(fā)展史上崇高地位的肯定。就唐代嶺南名士人格在粵西的承傳而言,曹鄴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的。這方面留下的材料較少,已難以作出詳細描述,但是依據(jù)蛛絲馬跡,還是可以作一些推測。

    《桂林風土記》“遷鶯坊府廓”條說:“遷鶯坊本名阜財,在市西門。因曹鄴中丞進士及第,前政令狐大夫改為遷鶯坊。”[13]8曹鄴進士及第在大中四年(850)[14]907,將阜財坊改為遷鶯坊的前政令狐大夫是令狐定,在任時間約為大中三至六年[15],則坊名之改當即在曹鄴及第之年。改一坊之名以示表彰,這是封建時代一個人所能獲得的相當崇高的榮耀,可以想象科舉成名的曹鄴必然會成為眾多家鄉(xiāng)士人的仰慕對象。不僅如此,據(jù)鄭谷《送吏部曹郎中免官南歸》詩“賢人知止足,中歲便歸休”之句,可知曹鄴辭官回鄉(xiāng)時還在壯年,其后在家鄉(xiāng)生活的年頭應(yīng)不會太短。以其曾經(jīng)對后生鄭谷“夏課每垂獎”的熱心指導(dǎo)來看,他對于家鄉(xiāng)的晚輩當不會吝于指教,直接間接受過他影響的人數(shù)應(yīng)該相當可觀。

    弄清了這些,再來看唐末桂州出生的狀元趙觀文的情況,就會發(fā)現(xiàn)趙觀文的表現(xiàn)應(yīng)該有很多方面與曹鄴的影響有關(guān)?!短妻浴肪?:“昭宗皇帝頗為寒畯開路……如王貞白、張蠙律詩,趙觀文古風之作,皆臻前輩之閫閾者也。”[16]趙觀文的作品現(xiàn)在只傳下了一篇《桂州新修堯舜祠祭器碑》,未有詩歌作品留下。這里稱道他擅長于“古風之作”,是一條值得重視的材料。如所周知曹鄴是以擅長古風詩的創(chuàng)作而聞名的,趙觀文古風詩寫得好,與曹鄴應(yīng)該淵源不淺。

    趙觀文及第時間在唐昭宗乾寧二年(895)[14]1022,比曹鄴晚了四十多年。然曹鄴辭官回鄉(xiāng)的時間大約在咸通十四年(873)之后,卒年未知,故趙觀文這位后來狀元及第的才子少小時曾經(jīng)獲得過曹鄴的直接指導(dǎo)是有可能的。即使退一步,趙觀文未有機會親聆曹鄴的教誨,但他對這位曾經(jīng)蟾宮折桂、詩壇聲譽頗高、人格可欽可佩、時代相近的鄉(xiāng)賢無論如何也是比較熟悉的,受其影響在情理之中。

    趙觀文的為人也與曹鄴有相似之處?!稄V西通志》卷256《列傳一》載趙觀文及第以后事:“是時,劉季述(原誤作“劉李述”)輩專橫。觀文以為言忤宰相崔蔭意,謝病歸?!盵17]按是書點校者說“《謝志》原作‘崔蔭’,系避清世宗諱”,的是。崔蔭應(yīng)作崔胤,唐末四度為相,曾設(shè)計誅殺宦官,但他為人陰險狡詐,《新唐書》將他列在卷223下的《奸臣傳》中。趙觀文敢于觸忤崔胤,謝病辭官,可見也是一位倔強剛直的人,從他的身上可以感受到其同鄉(xiāng)前輩曹鄴所承傳的嶺南名士的人格力量。

    趙觀文及第后在家鄉(xiāng)桂州受到了與曹鄴同樣的待遇?!豆鹆诛L土記》“遷鶯坊府郭”條:“進賢坊本名長街,在府西門,因趙觀文狀頭及第,前陳太保改坊名?!盵13]8*按:引文據(jù)錢南白抄校本作了??保X校本收于《中國風土文獻匯編》第2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fù)制中心,2006年。趙觀文所寫的《桂州新修堯舜祠祭器碑》還在乾寧五年八月十五日樹了碑[18]卷19引《復(fù)齋碑錄》。有了曹鄴與趙觀文這兩位桂州文士的榜樣的力量,唐代嶺南名士的人格風范在粵西地區(qū)自然更容易獲得認同。

    五代十國時期,粵西出了另一位狀元——梁嵩,他的為人與曹鄴、趙觀文十分相似。據(jù)《十國春秋》卷63《梁嵩傳》:“梁嵩,潯州平南人。白龍元年,舉進士第一,仕至翰林學(xué)士。見時多虐政,乞歸養(yǎng)母。因獻《倚門望子賦》以見志,髙祖憐之,聽其去。錫賚皆卻不受,請蠲本州一歲丁賦,從之。及歿,州人感德,歲祀不絕。”[19]梁嵩科舉奪魁以及做官是在南漢小朝廷。他是平南人,與曹鄴、趙觀文是否有師承關(guān)系難以考證,但他不與暴虐者為伍,為民請命,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操守與曹鄴、趙觀文所承傳的嶺南名士人格無疑是一脈相通的。

    綜上所述,“高古”為晚唐嶺南著名詩人曹鄴詩歌的基本風格特色,曹詩形成這一特色的主要原因,就時代而言,是晚唐詩壇興起的復(fù)古諷喻思潮的影響;就地域來說,是唐代嶺南名士人格的熏染。曹詩“高古”風格的構(gòu)成因素除了其形式上多為五言古體之外,更為關(guān)鍵的是其思想內(nèi)涵,即強烈的諷刺性與鮮明的孤寒意識。曹詩中表現(xiàn)出來的這種孤寒意識與剛直精神并生同在的思想特征,適為我們探尋其“高古”詩風與唐代嶺南名士人格之間的關(guān)系提供了一條十分重要的線索——在唐代嶺南名士身上,這種思想特征表現(xiàn)得比當時中原士人更為引人矚目??梢哉f,這在許多人心目中已成為嶺南名士的一種典型人格的表征。這種人格表征的形成源于粵東的張九齡等人,從曹鄴的“高古”詩風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在粵西的承傳。而其作為打破粵西文化蠻荒局面的標志性人物,這種承傳的影響力是不可低估的。

    [1]曹鄴.曹鄴詩注[M].梁超然,毛水清,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丁福保.歷代詩話續(xù)編:上[M].北京:中華書局,1983.

    [3]徐獻忠.徐獻忠詩話[G]//吳文治.明詩話全編:三.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3027.

    [4]杜荀鶴.杜荀鶴詩[M].北京:中華書局,1959.

    [5]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下冊[M].北京:中華書局,1965:1300.

    [6]劉昫,等.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7]董誥,等.全唐文[M].北京:中華書局,1983.

    [8]張九齡.張九齡集校注[M].熊飛,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8.

    [9]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10]佚名.玉泉子[M].北京:中華書局,1991:15.

    [11]王溥.唐會要[Z].北京:中華書局,1955:912.

    [12]司馬光.資治通鑒考異[M].《四部叢刊初編》本.

    [13]莫休符.桂林風土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4]徐松.登科記考補正[M].孟二冬,補正.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

    [15]郁賢浩.唐刺史考全編[M].合肥:安徽大學(xué)出版社,2000:3255.

    [16]王定保.唐摭言校注[M].姜漢椿,校注.上海:上海社會科學(xué)院出版社,2003:140.

    [17]謝啟昆,胡虔.廣西通志:第10冊[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8:6469.

    [18]陳思.寶刻叢編[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

    [19]吳任臣.十國春秋:第2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3:897.

    The Transmission of Cao Ye’s Elegant and Classical Poetry Style and Personality of Lingnan Celebrities in West of Guangdong Province

    YIN Zhu-sheng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China)

    Cao Ye’s poetry is essentially of the “gaogu”(literally translated as “elegant and classic”) style, which was partly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trend of thought about returning to the ancients and the allegorical atmosphere arising during the late Tang Dynasty and it was also impacted by the personality of Lingnan celebrities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The elegant and classical style of Cao’s poetry is composed of the five-character classical style in form and the intense irony and distinct desolate pathos in spirit. The desolate pathos in Cao’s poetry co-exists with the firm and honest spirit, which was found to be distinctly displayed in the person of the celebrities in Lingnan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And such spirit is believed to be typical of the personality of Lingnan celebrities, with Zhang Jiuling, who lived in the east of Guangdong Province, as the representative. The passing on of such personality is shown by Cao’s poetry. Cao Ye,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ioneers in the cultural wilderness in the west of Guangdong Province, exerted great influence on the local culture, which is not to be neglected.

    Cao Ye;the elegant and classical poetry style;the personality of celebrities in Lingnan;the west of Guangdong Province;transmission

    2015-05-13

    國家社科重大招標項目(12&ZD164);廣西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規(guī)劃課題(13BZW006);“廣西特聘專家”專項經(jīng)費項目

    10.16366/j.cnki.1000-2359.2015.06.029

    I206.423

    A

    1000-2359(2015)06-0142-05

    殷祝勝(1964-),男,安徽繁昌人,文學(xué)博士,廣西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dǎo)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xué)研究。

    猜你喜歡
    張九齡高古粵西
    粵西出土唐許夫人及馮氏墓志相關(guān)史事考略
    廣州文博(2023年0期)2023-12-21 07:22:34
    350人參會!恒興蝦苗在粵西再次火爆,為何深受養(yǎng)戶青睞?
    談“高古”
    中華詩詞(2023年10期)2023-02-06 06:02:38
    張九齡借棋勸諫
    快樂語文(2020年13期)2020-07-03 07:46:48
    粵西地區(qū)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
    樂高古古治的冒險之旅
    張九齡智諫唐明皇
    老友(2018年11期)2018-11-22 11:22:22
    高古清雅 氣韻雄健——評何健新的書法與國畫
    張九齡與禪宗
    巴彦淖尔市| 临沧市| 大渡口区| 当阳市| 崇礼县| 铜梁县| 嘉鱼县| 津市市| 长沙县| 百色市| 广南县| 湟中县| 万荣县| 潜山县| 盈江县| 大足县| 敦煌市| 平山县| 长葛市| 方正县| 米脂县| 南川市| 福海县| 伊宁县| 乐至县| 广安市| 肃宁县| 磐石市| 奉化市| 博爱县| 喀喇| 香河县| 安西县| 镇远县| 怀安县| 二连浩特市| 沾化县| 红原县| 铜陵市| 宜君县| 安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