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燕
從《詩經(jīng)》看周代婚姻形態(tài)
吳明燕
(安慶師范學(xué)院,安徽安慶246133)
《詩經(jīng)》中,婚戀詩所占的篇幅頗豐,它們充分展現(xiàn)了先民們的婚約締結(jié)過程:在《詩經(jīng)》的時代,周禮所規(guī)定的婚姻“六禮”就已通行于貴族及平民階層,但婚姻儀式又因社會階級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周代主要的婚姻形式除以一夫一妻為標志的聘娶婚外,還有一夫多妻的媵妾婚、亡夫親屬收娶寡婦的收繼婚和野合而婚;與此同時,《詩經(jīng)》中又不乏棄婦詩,從這些詩篇出發(fā)可以分析先民婚姻的事實終結(jié)的部分原因,從而窺測整個周代婚姻形態(tài)的大端。
《詩經(jīng)》;六禮;婚姻形式;棄婦詩
《詩經(jīng)》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對整個中華民族的文明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不僅是因其不朽的藝術(shù)成就,也是由于它反映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先民們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情感,為后世研究當(dāng)時的風(fēng)土人情提供了重要的典籍依據(jù)。
本文擬運用文獻研究法,結(jié)合民俗學(xué)的觀點,從占《詩經(jīng)》近三分之一篇幅的婚戀詩中進一步細化出婚姻詩,以此為主要依據(jù),聯(lián)系既有的史實材料,闡述周代的婚禮習(xí)俗與婚姻形式,進一步結(jié)合《詩經(jīng)》中的棄婦詩,解讀周代先民婚姻的事實終止的原因,從而窺測周代婚姻形態(tài)的大端。
《詩經(jīng)》中以婚戀為題材的詩歌在“風(fēng)”“雅”中皆有分布,“雅”詩中涉及婚戀題材的詩歌共有9篇,十五“國風(fēng)”中內(nèi)容明確表述與婚戀有關(guān)的詩共計77篇。
婚戀詩篇雖豐富,但哪些詩應(yīng)劃為婚姻詩卻是個值得商榷的問題。據(jù)陳鵬《中國婚姻史稿》記述:“男女嫁娶,結(jié)為夫婦,稱曰婚姻。”[1]1-5即婚姻為嫁娶之禮,好合之際。由此定義,可以得出結(jié)論:婚姻詩不僅要以婚戀為題材,還應(yīng)涉及與周代婚姻禮儀相關(guān)的物象、詞語。
依據(jù)程俊英、蔣見元先生的分析①,筆者由《詩經(jīng)》中劃分出41首婚姻詩,并著重以這些詩為依據(jù)論述周代先民的婚姻形態(tài)。這些詩或?qū)懟榍澳信杂蓳衽迹驅(qū)懹喕檎疾?,或?qū)懟闀r親迎之景,或?qū)懟楹蟾星樯畹鹊?,具體如下:
大雅:《韓奕》《大明》
邶風(fēng):《新臺》《日月》《終風(fēng)》《谷風(fēng)》《燕燕》《泉水》《匏有苦葉》
衛(wèi)風(fēng):《氓》《木瓜》《碩人》
鄭風(fēng):《將仲子》《豐》《遵大路》
齊風(fēng):《南山》《著》
唐風(fēng):《綢繆》
豳風(fēng):《伐柯》《東山》
言及《詩經(jīng)》時代的婚禮與婚俗,首先要明確“婚禮”的概念。“婚”本作“昏”。《說文解字》釋“昏”為“日冥也?!奔慈漳?,天剛黑時。后來“昏”加女旁作“婚”,《說文解字》釋“婚”為“婦家也。禮娶婦以婚時,婦人陰也,故曰婚。”[2]259即認為古代嫁娶之禮因在昏時舉行而被稱為婚禮。
1.婚姻“六禮”
在古代社會,只有遵照禮制規(guī)定舉辦婚禮,婚姻才能得到社會和家族的普遍認可。據(jù)《儀禮·士昏禮》和《禮記·昏義》記載,婚禮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包含六種禮節(jié),即婚姻“六禮”,這在《詩經(jīng)》的時代就已屬常見?!傲Y”分別為:
第一,納采。此為《禮記·昏義》六禮之首,指男家請媒人去女家提親,女家答應(yīng)議婚后,男家備禮去女家正式提出締婚請求?!囤L(fēng)·匏有苦葉》中的“鳴雁,旭日始旦。”一句記載的就是人手執(zhí)嘎嘎鳴叫的大雁,清晨趕往女家“納采”的情形。
第二,問名。男家請媒人問女子名字、生辰等,卜于祖廟以定兇吉?!缎l(wèi)風(fēng)·氓》中“爾卜爾筮,體無咎言。”反映的就是“問名”后占卜的情況。
第三,納吉。卜得吉兆后,男方會再次請媒人帶著雁作為禮物去向女方家報喜?!秲x禮·士昏禮》中記載:“納吉用雁,如納采禮。”鄭玄注:“歸卜于廟,得吉兆,復(fù)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于是定?!?/p>
第四,納征。即男家往女家送聘禮,這是訂婚過程中最隆重的儀式,在此過后就正式訂立了婚約。如《大雅·大明》中“文定厥祥”的記載就是指周文王卜得吉兆納征訂婚,朱熹《詩集傳》對此解釋曰:“文,禮;祥,吉也。言卜得吉而以納幣之禮定其祥也?!保?]
第五,請期。男家擇定成婚的良辰吉日,向女家呈上婚期吉日書和禮品,女家受禮同意后,婚期便定了下來。由《衛(wèi)風(fēng)·氓》中“將子無怒,秋以為期?!笨梢姡艽恼?guī)婚期受制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男婚女嫁一般是在秋冬農(nóng)閑時舉行。
第六,親迎?;槠谥漳凶佑⑴又良摇!墩倌稀と赋病分小熬S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泵枥L的就是女子出嫁時,男子用百輛大車親迎她過門的熱烈喜慶場面。
“六禮”已畢,意味著新婦完成了成妻之禮,還須在次日拜見公婆,行成婦之禮;如若公婆已故,新婦則要在三月后到家廟參拜公婆神位。
2.婚禮與婚俗
先秦至今,“禮”“俗”關(guān)系密切,常常連稱,但在周禮中實則是區(qū)分開來的。鐘敬文先生在其專著《中國民俗史》中認為:“偏重于社會上層的、貴族的、系統(tǒng)化的言行規(guī)范為禮,而偏重于社會下層的、民眾的、比禮更具有廣泛性質(zhì)的、屬于約定俗成的言行規(guī)范則為俗?!保?]12概括起來可以理解為:婚姻儀式于貴族稱為婚禮,于平民則稱為婚俗。
周代用禮的目的在于嚴格區(qū)別等級,故而貴族之婚禮與平民之婚俗在輿服、旌旗、宮室、器用、規(guī)則、典禮儀式方面皆有不同[5]154。貴族之婚禮往往聲勢浩大,輿服華美,器用講究,如《衛(wèi)風(fēng)·碩人》就濃墨重彩地描寫了齊女莊姜出嫁衛(wèi)莊公時的奢華裝束、宏大場面,以及莊姜本人的絕世容貌、高雅氣度和顯赫地位,開頭一句“碩人其頎,衣錦衣?!本忘c出了莊姜身上所穿為“”服,而服在周代是只有貴族才能穿的衣服。類似的這種貴族婚禮形式還可見于《召南·鵲巢》、《周南·木》、《大雅·韓奕》等詩篇。
平民之婚俗雖然在規(guī)則上依舊遵循“六禮”,但在排場上則要簡單樸素得多。如《唐風(fēng)·綢繆》中寫道:“綢繆束薪/束芻/束楚,三星在天/在隅/在戶?!币騼x式在昏時舉行,于是要“束薪/束芻/束楚”點燃以照明,繼而用“三星”的位置來表示時間的推移,即婚禮進行時間是由黃昏到半夜;此外“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這四句也全然不見奢華場面的描述,而代之以活脫風(fēng)趣的語言,戲謔調(diào)侃新人,體現(xiàn)新婚的快樂,極富生活氣息。這種平民之婚還可以見于《周南·桃夭》等詩篇。
1.聘娶婚
以一夫一妻制為標志,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為基本特征的聘娶婚,是周代社會也是之后整個封建社會最主要的婚姻形式。
《齊風(fēng)·南山》中唱道:“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薄叭∑奕缰危糠嗣綖榕c?!薄多嶏L(fēng)·將仲子》中所述:“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豳風(fēng)·伐柯》又言“取妻如何?匪媒不得?!睆闹胁浑y發(fā)現(xiàn),不管經(jīng)過父母和媒人包辦的婚姻是否令男女主人公滿意,經(jīng)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諸多聘婚儀式在當(dāng)時都是社會廣為遵守的禮俗?;橐龃笫卤仨氂筛改钢鞒郑儆擅饺舜楹?,這樣才算循禮合法,才能為宗族和社會承認。
2.媵妾婚
媵妾婚是專屬于貴族們的一種體現(xiàn)于性方面的特權(quán)的婚制,充分體現(xiàn)著周代男女地位的不平等。聞一多先生也在《詩經(jīng)通義·邶風(fēng)篇》中說:“國風(fēng)中凡婦人之詩而言日月者,皆以喻其夫?!保?]346
《儀禮·婚禮》曰:“媵,送也,謂女從者也”。所謂“媵嫁”,實際上指隨嫁、陪嫁。如《衛(wèi)風(fēng)·碩人》中“葭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謁”就是反映這種媵妾婚的典型詩句,“庶姜孽孽”即一大群陪嫁的女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隨莊姜嫁到衛(wèi)國。
此外,《召南·鵲巢》、《大雅·韓奕》等詩也體現(xiàn)了這種婚制。值得一提的是,“媵妾婚”與一夫一妻的“聘娶婚”在形式上并不沖突,正嫁的女子稱為“妻”或“夫人”,只有一個,而陪嫁的女子只能稱為“媵”,可以有多個。
3.收繼婚
收繼婚是父系氏族權(quán)力在婚姻中的體現(xiàn),指在丈夫死后,由夫家中的男子收娶寡婦的婚姻形式。這種婚姻習(xí)俗在《風(fēng)》的《墻有茨》和《君子偕老》中有明顯的反映?!睹娦颉氛J為:“《墻有茨》,衛(wèi)人刺其上也。公子頑通乎君母,國人疾之而不可道也?!薄啊毒淤衫稀罚绦l(wèi)夫人也。夫人淫亂,失事君子之道,故陳人君之德,服飾之盛,宜與君子偕老也?!?/p>
這種收繼婚在即便是在衛(wèi)國宮廷也并非孤例,《左傳·桓公十六年》中所述“初,衛(wèi)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可知公子頑之父,即衛(wèi)宣公,也曾娶其庶母夷姜為妻,并生下急子。
4.野合而婚
野合就是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結(jié)合。如周民族的史詩《大雅·生民》中:“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周人說姜是禱告神靈祭天帝,感動上天,于是才踩著天帝的拇指印生下周的始祖后稷。這種解釋顯然帶有神話傳說的意味。聞一多先生對這一問題寫有《姜履大人跡考》[7]76專文,認為“當(dāng)時實情,只是與人野合而有身,后人諱言野合,則曰履巨人之跡,更欲神異其事,乃曰履帝跡。”
這種野合還可見于《召南·野有死麕》等詩篇中。
周民在締結(jié)婚約時用雁為五禮之贄。用雁在當(dāng)時喻其從一而終、不再醮之義,可見從一而終的婚姻觀從那時起就已為社會所提倡?!囤L(fēng)·擊鼓》中“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薄多嶏L(fēng)·女曰雞鳴》中“宜言飲酒,與子偕老?!啊锻躏L(fēng)·大車》中“谷則異室,死則同穴?!钡仍娋涠紡娏业胤从沉巳藗兤砼闻渑加啦浑x異、白頭偕老的美好愿望。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是以夫妻雙方廝守終生結(jié)局,有些婚姻關(guān)系就是因夫妻某一方的背棄誓言以致無疾而終,而在古代深刻的男權(quán)主義影響下,婦人更容易居于弱勢地位。
《詩經(jīng)》中的棄婦詩,是讓人覺得頗為沉重的部分?!对娊?jīng)》中棄婦詩和疑似棄婦詩的篇目共有11篇,分別是:《小雅·我行其野》、《小雅·谷風(fēng)》、《小雅·白華》、《召南·江有汜》、《邶風(fēng)·柏舟》、《邶風(fēng)·日月》、《邶風(fēng)·終風(fēng)》、《邶風(fēng)·谷風(fēng)》、《衛(wèi)風(fēng)·氓》、《王風(fēng)·中谷有》、《鄭風(fēng)·遵大路》。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詩經(jīng)》中婦人被棄的原因,大多是因為棄婦年老色衰以及男子喜新厭舊?!缎l(wèi)風(fēng)·氓》中的女主人公婚前多情純潔,婚后在夫家“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葉而隕”,長年的勞作使昔日年輕貌美的女子人老珠黃,然后成為了丈夫“士貳其行”“二三其德”的理由;《小雅·我行其野》中的女主人公為與夫君相伴,遠嫁他鄉(xiāng),然而卻沒有得到夫婿的好好對待,“不念舊姻,求爾新特。成不以富,以祗以異”,丈夫不念舊情,恣意尋找新歡,遺棄了結(jié)發(fā)之妻。
除此之外,在那個歷史時代,婚姻的首要任務(wù)便是延續(xù)宗廟香火,擁有子嗣對婚姻而言非常重要,棄婦如若被棄,也理應(yīng)言及子嗣。然而,諸多棄婦詩中皆沒有體恤子女的表達。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從《衛(wèi)風(fēng)·碩人》中看出,莊姜出身高貴,容貌美艷,但是她婚后的命運卻是相當(dāng)?shù)钠鄳K?!睹娦颉吩疲骸啊洞T人》,閔莊姜也。莊公惑于嬖妾,使驕上僭,莊姜賢而不答,終以無子,國人閔而憂之?!鼻f姜婚后并沒有得到衛(wèi)莊公的寵愛,因為莊公寵幸嬖妾,莊姜沒有機會侍寢,無法生子,最終莊姜獨居終身,雖未被休,形同被棄,這也從側(cè)面反映了無子是導(dǎo)致婦人被棄,婚姻事實終結(jié)的一個重要原因。
兩千年來,論詩者眾矣,從《詩經(jīng)》的賦比興的藝術(shù)手法和音樂性、美學(xué)意義,到其中的美好愛情和婦女形象,到戰(zhàn)爭、宴飲、禮樂等等各個方面皆論述頗深。但《詩經(jīng)》中涉及的原始婚禮婚俗問題研究是從上個世紀20、30年代郭沫若先生那代人開始的,至今雖多有建樹,但將棄婦詩所體現(xiàn)的婚姻的事實終止納入到《詩經(jīng)》婚姻風(fēng)俗的研究當(dāng)中并不多見。希望本文可為讀者在欣賞《詩經(jīng)》作品時提供當(dāng)時的社會歷史背景信息,為其他朝代的婚姻形態(tài)研究提供參考,同時對當(dāng)代的社會婚姻形態(tài)產(chǎn)生一定的警醒意義。
注釋:
①程俊英,蔣見元.詩經(jīng)注析[M].北京:中華書局,1999.
[1]陳鵬.中國婚姻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2005.
[2][漢]許慎.說文解字[M].長沙:岳麓書社,2005.
[3]胡敬君.從《詩經(jīng)》婚戀詩看周代婚姻的多元性[J].湖南社會科學(xué),2002(2):100-102.
[4]鐘敬文主編,晁福林等著.中國民俗史(先秦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孫作云.詩經(jīng)與周代社會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1966.
[6]聞一多.詩經(jīng)通義[C]//聞一多.聞一多全集·二.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2.
Marriage Forms of Zhou Dynasty Reflected in The Book of Songs
WUMing-yan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Anqing,Anhui246133)
In The Book of Songs,there is a large amountof love andmarriage poemswhich can fully present the process of concluding amarriage.During The Book of Songs era,although the Six Marriage Processes,an important partof the rite system of Zhou Dynasty,had become popular among both aristocratic classand common people,different classes had differentwedding ceremonies in detail.Except for the major BetrothalMarriagemarked withmonogamy,there are threemoremarriage patterns in Zhou Dynasty,like Concubine Marriagemarked with polygamy,Succession Marriagemarked with the relatives of the dead husband marrying his widow and marriage based on illicit sexual relations.Meanwhile,The Book of Songs also hasmany poems on the abandoned wives.It is reasonable to get the causes of the factual termination of themarriage according to them.Above all,people can geta general view of the wholemarriage forms of Zhou Dynasty.
The Book of Songs;the Six Marriage Processes;marriage patterns;poems on the abandoned wives
I222.2
A
1671-9743(2015)02-0017-03
2014-12-05
吳明燕,1989年生,女,安徽安慶人,碩士生,研究方向:文藝美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