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科 頻
(福建工程學院 統(tǒng)戰(zhàn)部, 福建 福州 350118 )
?
論馮友蘭的人生境界思想與高校德育工作
陳 科 頻
(福建工程學院 統(tǒng)戰(zhàn)部, 福建 福州 350118 )
馮友蘭是中國當代最著名的哲學家之一。他學貫中西,道通古今,名揚四海,并創(chuàng)建了自己獨特的新理學體系。其中,他對人的本質(zhì)、人生價值的思考而形成的人生境界思想,影響深遠。要全面了解馮友蘭的人生境界思想,首先要弄清楚“覺解”的意思,其次才是他提出的人生四種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當前,青年大學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xiàn)中國夢的生力軍和主力軍。馮友蘭人生境界思想,對高校德育工作突出人生觀教育、高度重視“覺解”、注意對象層次性、靈活運用天地境界引領(lǐng)等方面,具有啟發(fā)意義。
馮友蘭; 人生境界; 高校德育
眾所周知,馮友蘭是中國當代最著名的哲學家之一。他學貫中西,道通古今,名揚四海,一生著書立說頗多,并創(chuàng)建了自己獨特的新理學體系。其中,他對人的本質(zhì)、人生價值的思考而形成的人生境界論,為國人的人生之路指明方向,其意義非同小可。當前,青年大學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xiàn)中國夢的生力軍和主力軍,人生觀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到來,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觀日趨多元化和復雜化,高校德育工作面臨嚴峻挑戰(zhàn)。新時期,重溫馮友蘭的人生境界思想,對做好當前高校德育工作具有很大的啟發(fā)意義。
馮友蘭是我國第一位系統(tǒng)闡述人生境界的現(xiàn)代哲學家。要全面了解馮友蘭的人生境界思想,首先要弄清楚“覺解”的意思,其次才是他提出的人生四種境界。
(一)何謂“覺解”
“覺解”是馮友蘭人生境界理論的基石,“覺解”程度決定了人生境界的高低。在馮先生看來,人與動物的區(qū)別就在于人具有覺解或較高的覺解。他說:“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其主要底一點,是人對于他的生活有覺解。如果禽獸亦對于它們的生活有覺解,我們可以說,人對于他人的生活,有較高的覺解?!盵1](P9)那么,何謂“覺解”? 覺就是自覺,即一個人在做某件事情時,自己了解到自己是在做這件事情,這就是自覺。解,就是了解,即一個人做了某件事情,了解了這件事情是怎么一回事,這就是了解。顯然,人與禽獸雖有相同之處,但更重要的是其存在不同之處。人與禽獸同樣有某種活動,但是,禽獸并不了解自己的活動是怎樣一回事,當然更談不上自覺到正在從事這種活動。因為動物的活動依賴的是本能,所以它們不要去了解,也無須去了解。而人卻與之相反,不僅了解自己的活動是怎么一回事,并且自覺到自己在進行這種活動。一句話,禽獸的各種活動,對它們來說是沒有意義的;相反,人的活動是一種有覺解的活動。因此,可以看出,有覺解是人生最顯著的特征,是一種自覺的意識,顯示了人在宇宙中的重要地位。人生就是有覺解的生活,或者是有較高覺解的生活。
覺解,不僅使人的活動與動物的活動區(qū)別開來,而且使人生有意義。“人對于人生愈有覺解,則人生對于他即愈有意義?!盵2](P24-25)馮友蘭認為,每個人對于自己人生的覺解不同,則人生對每個人的意義也就不一樣。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人生毫無覺解,則此人的人生必將處于蒙昧狀態(tài),那么,他的生活就毫無意義。試想,毫無生活意義的人生,這樣的人生值得過嗎?因此,覺解使人生擺脫了人的本能的生活而變成了真正的人生。馮友蘭還認為,覺解不僅僅是人的本質(zhì),而且還具有宇宙意義。宇宙在沒有被人了解時,只是僵冷死寂的存在,無意義可言。只有人的存在并讓人了解了宇宙,宇宙才會對人產(chǎn)生意義。正因為如此,人生也就愈有意義。
(二)四種境界
個體的人生境界有其主觀的成分。馮友蘭說:“境界有高低,此所謂高低的分別,是以達到某種境界所需要底人的覺解的多少為標準。其需要覺解多者,其境界高;其需要覺解少者,其境界低。”[2](P66)馮友蘭根據(jù)人們對人生覺解程度的不同,區(qū)分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1.自然境界 馮友蘭認為,自然境界是一種最低層次的人生境界。此境界中的人對宇宙人生之理沒有覺解,表現(xiàn)為不識不知。其行為特征是“順才或順習”。順才而行就是順著自然的生理本能和心理本能行事,但人對自己的生理本能和心理本能并沒有清楚的覺解。順習而行就是按照個人的習慣或社會習俗而行事,而不問為什么要如此行事。因此,不難看出,自然境界中的人是處于自然被動支配之下的,其一切行為都不是自覺的,而是自發(fā)的,人生對于他而言并無很大的意義與價值。
2.功利境界 馮友蘭指出,在功利境界中的人,自己確切了解自己行為的目的,那就是為了尋求“利”,其價值取向是為個人謀私利。“他的行為,或是求增加他自己的財產(chǎn),或是求發(fā)展他的事業(yè),或是求增進他自己的榮譽。”[2](P63)可見,功利境界中的人把社會制度、道德規(guī)范看作是外在于人的謀取個人私利的工具。換句話說,只要主觀上的動機和目的是為了自己的私利,那么,他的境界就處于功利境界。該境界理所當然不是很高,需要向更高的境界提升。
3.道德境界 在馮友蘭看來,道德境界顯然比功利境界更高更大。道德境界中的人對于宇宙人生已經(jīng)有了很深的覺解,即“勝解”。該境界中的人,已遠遠超越了一己之私利,不僅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已經(jīng)有了清楚的覺解,而且對人性也有完全的了解,并認識到社會是一個“全”,個人是“全”的一部分,個人不能脫離社會組織而生存,社會是個體生存和發(fā)展的根基。因此,道德境界中的人的行為都是“行義”的,以“貢獻”為宗旨,都是自覺地為了他人之利、社會之利,消除了個人與社會的對立。
4.天地境界 馮友蘭的終極目標就是天地境界,只有進入了天地境界,人才算真正實現(xiàn)了最高理想,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地”,達到“極高明而道中庸”。由于天地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因此也被稱為“圣人境界”。該境界中的人對宇宙人生有最深的覺解,即 “殊勝解”,不僅完全覺解人之性、人之理,而且覺解到宇宙之性、宇宙之理,已超越了個人和社會的狹小空間,是以新的視角和高度來審視萬物與蒼生。因此,人不但應(yīng)對社會有貢獻,而且也應(yīng)對宇宙作出貢獻,由知天到事天,再到樂天,最后到天人合一的“同天”境界。
當前,我國市場經(jīng)濟逐步完善,加之全球化帶來的影響,高校已不是一塊凈土,青年大學生更是時代的弄潮兒,數(shù)量龐大,思維活躍,因此,高校德育工作必須緊跟時代潮流,與時俱進,不斷開拓與創(chuàng)新。通過對馮友蘭人生境界思想的再次剖析,溫故而知新,筆者受益匪淺,尤其是自身職業(yè)工作的本能反應(yīng),油然地聯(lián)想到高校德育工作,并深受啟發(fā)。
(一)高校德育工作要突出人生觀教育
馮友蘭的人生境界思想按今天的話說就是人生觀問題。他對之闡述得淋漓盡致,其目的在于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可謂是系統(tǒng)的人生觀教育?,F(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已向人們提出了人生的大課題,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不斷完善既在某種意義上打破了原有的秩序和生活方式,帶來了活力和效率,提升了人的主體性精神;同時,又提出了許多新問題和矛盾,震撼人們的心靈,引起人們的人生觀念、價值觀念、道德觀念的新變化??上攵?,新時期的人生觀教育尤其顯得重要。青年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21世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事業(yè)的接班人和生力軍。黨和人民寄予了他們無限的希望。在這個年齡段,青年大學生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臨著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選擇,這不僅關(guān)系到青年大學生今后如何做“四有”新人,怎樣適應(yī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要求,而且直接關(guān)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3](P8)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要突出人生觀教育,要深入開展人生觀教育。如前所述,人生觀教育是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萬萬不可忽視。人生觀教育的內(nèi)涵是,以現(xiàn)時代的社會發(fā)展、人的發(fā)展為基礎(chǔ),以追求人生的整體和諧發(fā)展為目標,引導人們確立正確的人生目的、態(tài)度,實踐有價值的人生。筆者特別要指出的是,人生觀教育的前提是生命教育。殊不知,近些年大學生自殺和殺他(犯罪)現(xiàn)象時有報道,他們無視生命,視生命為兒戲,不得不深思。要知道,每個人的人生歷程盡管千差萬別,但有一點卻是共同的,即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逆轉(zhuǎn),不能“再版”。生命都沒有了,何談人生?何談人生觀?
(二)高校德育工作要高度重視“覺解”
在人生境界中,馮友蘭特別強調(diào)人的主觀作用,并認為人是理性的有覺解的動物,覺解是“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不言而喻,人之所以高于動物,其根本在于人有覺解,覺解是人類本質(zhì)的精髓。而且,馮友蘭根據(jù)人們對人生覺解程度的不同,對人生境界從低到高進行了區(qū)分,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四種境界。眾所周知,高校德育工作的對象是人,是青年大學生,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豐富和提高青年大學生的人生境界。而要提高人生境界,覺解是前提。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要高度重視“覺解”。筆者認為,當代大學生都是有文化、有知識的人,但思維活躍,具有不穩(wěn)定性和不成熟性,還要面對更復雜的人生抉擇,自我覺解能力有限,通過外在灌輸促使其覺解,未嘗不是一條重要途徑。說到底,高校德育工作要幫助青年大學生提高人生覺解程度,首先是從學會做人開始。高校德育工作要把做人做事擺在第一位,指導大學生在校期間要按照人的本性去做,要做“圣人”。大學校園可以說是社會的縮影,要求大學生懂得為人處世,完善做人的覺解,不會做人,一切免談;不會做人,將會處處碰壁,即使取得一定成績,那也是暫時的,不會長久,最終也會被社會所淘汰。其次是掌握真理。在引導學生學會做人的基礎(chǔ)上,高校德育工作要促使大學生努力學習理論,并與實踐相結(jié)合,掌握各種知識,要“知天”。知識永無止境,只有對真理的不斷覺解,才能與大化并存,與天地合一。要引導大學生善于運用邏輯分析等方法去思考宇宙人生,獲得真知,進而通向天地境界??傊咝5掠ぷ鞒尚绾?,或者是要達到何種成效,取決于有無重視“覺解”,進而促使大學生自我反思,自我了解,自我覺悟。
(三)高校德育工作要注意對象層次性
馮友蘭認為,人是有覺悟的,能夠深刻地了解自己、他人、社會直至宇宙;同時,這種覺悟和了解是有層次的,并且是從低層次向高層次發(fā)展的。在這里,提出了人的思想的層次性問題。當然,馮友蘭把人生境界進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層次區(qū)分,是抽象的、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因為,人的思想是很復雜的,往往同時具備幾種境界,而不是某一種?;蛘哒f,某一種表現(xiàn)比較突出,表現(xiàn)為主導趨勢,其他表現(xiàn)不明顯但確確實實存在著,而且大多情況下主要處于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由此,從馮友蘭人生境界思想層次性的闡述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發(fā):新時期的高校德育工作始終要有層次性意識。當然,這種意識延伸到整個德育工作體系,不僅僅局限于四種境界。高校德育工作以人即青年大學生為工作對象,不同的人存在不同的思想,學習和領(lǐng)悟能力自然就存在層次性問題??梢?,要達到完善思想和提高境界的目的,決不能搞一刀切,這就必然涉及到德育內(nèi)容和工作方法,即德育工作的內(nèi)容因?qū)ο蟛煌兴町悾椒ǜ侨绱?,因材施教。而且,這個層次性體現(xiàn)的時空范圍很廣:一方面,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不同地方,其境界思想也在不斷變化,如有些大學生,從大一新生到大四畢業(yè)班,其境界思想判若兩人等;另一方面,即使表現(xiàn)為某一種主導境界,還存在層次性問題,所謂層次之層次,如關(guān)于道德境界,也有先私后公、先己后人與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直到大公無私的境界等。除此之外,要在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上下工夫,因為大多數(shù)人處于這兩種境界。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務(wù)就是使大學生從功利境界向道德境界的躍進,而且是道德境界中的最高層次。
(四)高校德育工作要靈活運用天地境界引領(lǐng)
長期以來,高校德育工作以共產(chǎn)主義理想來引領(lǐng)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大學生,也取得了一定實效。但在新時期,特別是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高校德育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zhàn),共產(chǎn)主義不易被理解,又易于被誤解,加之現(xiàn)實社會兩極分化嚴重、貧富差距懸殊,用共產(chǎn)主義理想來引領(lǐng)的高校德育工作似乎沒有以前那么堅挺,反而顯得多么的疲軟,多么的蒼白無力。何為天地境界?按照馮友蘭的解釋,人不但應(yīng)對社會有貢獻,而且也應(yīng)對宇宙作出貢獻,由知天到事天,再到樂天,最后到天人合一的“同天”境界。筆者認為,天地境界,從字眼上看,與自然緊密聯(lián)系,也就是與我們每個人所處的環(huán)境密切相關(guān),就在身邊,容易調(diào)動青年大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好比前些年提出的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其中提到了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國人包括青年大學生一聽就明白,只有領(lǐng)悟了才會有積極的行動。而共產(chǎn)主義是什么?為何物?說實話,理論界眾說紛紜,無人能準確表述,也難于達成一致的看法。不要說高校德育工作者了,更不要說當代大學生了,總感覺是很遙遠的事情。說起共產(chǎn)主義,有時底氣就不那么足,套用一句話,“長此以往,國將不國”,長此以往,“共產(chǎn)主義”將不“共產(chǎn)主義”了。從高校教育角度上說,天地境界與共產(chǎn)主義殊途同歸。試想,天人合一的“同天”境界,難道沒有解放全人類嗎?當然,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講政治,這是毫無疑問的,也是中國特色的,但可以不要刻意凸顯政治性,道德教育可以隱性進行。換句話說,天地境界引領(lǐng)是手段,其最終目的是共產(chǎn)主義,尤其是對青年大學生,“潤物細無聲”,將會收到驚人的效果,從而可以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從天地境界引向共產(chǎn)主義,何樂不為?
[1] 馮友蘭.新知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2] 馮友蘭.新原人[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3] 張孝宜.人生觀通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On Feng Youlan’s Realm of Life and Mo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CHEN Ke-pin
(United Front Work Department,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uzhou 350118, China)
As one of China’s most famous contemporary philosophers, Feng Youlan is known in the world by her knowledge of China and the west as well as the ancient and the modern. He created his own new jurisprudence system, which was thought of the nature and value of life form the realm of life and has its far-reaching impact. To fully understand Feng Youlan’s realm of life, we should firstly figure out the meaning of “awareness”, followed by the four kinds of the realm of his life, they are the natural realm, the utilitarian realm, the moral realm and the universal realm. At present,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main force to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and China dream. Feng Youlan’s thought of outstanding realm of life has inspiring significance to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le we ar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 of outlook on life an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understanding” as well as the objective level.
Feng Youlan; realm of life; mor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ies
2015-05-11
本文系2013年度福建省教育廳教育科研項目《傳統(tǒng)美德視閾下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研究》(JA13223S)的階段性成果。
陳科頻(1980-),女,福建莆田人,講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統(tǒng)戰(zhàn)工作及高校德育研究。
B26; G641
A
1672-2388(2015)02-0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