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賽——舊港的集市和老城
關(guān)于馬賽,有很多關(guān)鍵詞:《馬賽曲》、《基督山伯爵》、地中海、北非風情……馬賽,大普羅旺斯省的首府,也是蔚藍海岸最大的港口。在很多驢友的描述里,馬賽另有一番截然不同的印象:臟、混亂、治安差……仿佛那不是法國第二大城市,而是某個非洲戰(zhàn)亂國家。
說實話,當我們從阿維尼翁來到馬賽,安寧祥和的鄉(xiāng)村小鎮(zhèn)變成臟亂喧雜的大城市,確實產(chǎn)生來到了另一個國度的錯覺。行走在Canebiere大道(馬賽最有名的中央大街)上,與我們擦肩而過的,是各種不同的膚色、服飾和族裔。這就是馬賽,法國距離北非最近、擁有最多北非移民的大城市。大量移民涌入,帶來了屬于北非的青春夢想、熱情與活力,馬賽因此成為充滿風情的魅力之城。2013年,它當選為“歐洲文化之都”。
混亂與美的奇特感覺,在Canebiere大道盡頭的馬賽舊港達到了最高潮。這座海港由希臘人在公元前600年建立,直到現(xiàn)在依然有游輪、快艇、漁船絡(luò)繹不絕地穿行其間。站在舊港、面朝大海,我有一刻微微的眩暈感。海鷗發(fā)瘋一般四處翻飛,擠擠挨挨??吭诟蹫忱锏母鞣N漁船,桅桿像劍戟一樣林立,比太陽還早起的漁販擺開一長溜魚攤,無所事事東游西蕩的青年,空氣有魚腥味和機油混合的味道,曉風帶來海的潮濕氣息,警察踩著時髦的單輪車在巡邏,吹奏薩克斯風的街頭藝人,一群孩子在臨時搭起的帳篷里學做法棍……
最有趣味的當然還是馬賽歷史悠久的魚市。每天早上,漁民們出海歸來,直接就在舊港碼頭上排開了長蛇陣,自銷剛剛捕來的各種海產(chǎn)。馬賽本地人也都到這里來采購鮮魚,游客們?nèi)绻I了魚,還可以拿到港口周邊的餐館去,請大廚現(xiàn)殺現(xiàn)做,絕對新鮮。我們好奇地拿著相機在人群中鉆來鉆去,尋找各種稀奇古怪的海魚,看當?shù)厝伺c魚販們討價還價,聽不懂也沒關(guān)系,那滿滿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就夠令人迷醉了。
魚市收市以后,可以沿著海濱,深入舊港北側(cè)歷史悠久的Le Panier老城區(qū)。馬賽的老城區(qū)充滿了波西米亞風情,墻壁上的各種涂鴉仿佛時刻都在提醒我們,這里是馬賽,充滿活力的馬賽。
老城是藝術(shù)家的聚集地,小巷里有很多有趣的工作室,游客可以隨意參觀,藝術(shù)家們大多專心致志在工作,也有的會饒有興致地跟客人聊上幾句。老城中心有一座引人注目的粉紅色石頭建筑,原來是救濟院,如今變成了博物館,富有藝術(shù)感的“四合院式”庭院里分布著地中??脊挪┪镳^、非洲與美洲印第安藝術(shù)博物館。即使你不參觀什么展覽,只是靜靜地坐在庭院里,抬頭凝望藍天,也已經(jīng)夠愜意了。
馬賽是活力的,例如早晨的魚市,例如傍晚的集市,但馬賽也絕不缺乏普羅旺斯特有的悠閑和慵懶。魚市會慢騰騰挨到上午9點鐘才開市,而傍晚的集市也懶洋洋一直追隨著太陽的腳步,在這個每天晚上9點天色還仿佛正午一樣明亮的海港城市,生活就像馬賽人說的那樣:“如果晚上9點鐘了,太陽還掛在天邊,那還有什么好著急的呢?”
伊夫堡——體驗自由和希望
來到馬賽的游客,鮮有不走一趟伊夫堡的,因為伊夫堡就是那座將基督山伯爵關(guān)押了14年的孤島黑獄。
小說一開篇,就是年輕的水手鄧蒂斯隨著法老王號回到馬賽港。而小說中最激動人心的情節(jié)之一,基督山伯爵化名水手辛巴德拯救摩萊爾船主一家,新法老王號在上萬馬賽人的見證下重返港口,就發(fā)生在這里。
如今要去伊夫堡,需在馬賽舊港搭船。我們運氣不錯,順利登上了“愛德蒙·鄧蒂斯號”——沒錯,游船正是以基督山伯爵的名字命名。船行約半小時,抵達了距港口僅2公里的伊夫堡。
伊夫堡其實挺小的,是一座石灰?guī)r小島,在藍天碧海間風景頗為優(yōu)美。然而,前為軍事要塞,后為國家監(jiān)獄,高墻深院的伊夫堡更多還是讓人聯(lián)想到陰森、嚴酷和絕望。這里曾經(jīng)關(guān)押過很多名人,但他們都比不上小說中的英雄主角,一樓兩間地牢被設(shè)定為關(guān)押法利亞長老和青年鄧蒂斯的黑獄,那種不見天日的感覺真能讓人不寒而栗。據(jù)說這兩間牢房之間的洞穴是某個犯人企圖越獄而挖掘的,但計算錯誤挖錯了方向,這個故事啟發(fā)了大仲馬的靈感,于是有了長老和年輕水手的獄中相遇。
伊夫堡監(jiān)獄也有好玩的地方,比如說,這里竟然有需要付費的私人牢房!其中最著名的一間,囚禁過法國大革命的英雄小米拉波伯爵。這種付費牢房有壁爐可以取暖,有窗戶可以看風景,稱得上“海景牢房”。但我相信,那些曾經(jīng)在這里看風景的犯人,一定更加渴望能夠自由自在地看到大海,而不是通過這些深深的石洞鐵窗。
戛納——湊一湊電影節(jié)的熱鬧
在馬賽逗留的時候,忽然發(fā)現(xiàn)戛納電影節(jié)居然就在這兩天呢。那當然要去湊一湊電影節(jié)的熱鬧!
往返于尼斯和戛納之間的火車每天十數(shù)趟,半個小時之后,我們就置身于棕櫚成行、彩旗招展、海報滿目的電影之城戛納了。
作為一個影迷,我對戛納最感興趣的是米拉瑪電影空間。但是既然撞上了電影節(jié),那么節(jié)慶宮、紅毯秀當然才是首選。
節(jié)慶宮就位于海濱,有道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什么,這個超“樸實”的兩層小樓就是電影宮?這條只有二三十米的地毯就是紅毯秀?這副寒酸樣兒就是號稱世界級的時尚盛會?圍觀的影迷,剛好是里三層外三層,也沒有想象中瘋狂,處在外面第三層的我們踮著腳尖,也只能從后腦勺之間窺一窺紅毯的影子。只有那個紅毯邊的大型顯示屏,展現(xiàn)著我們曾在電視里看過的盛況:人頭攢動的影迷、手臂林立的歡呼、陽光打在明星的笑顏上、亮成一片的閃光燈、風情萬種的駐足和回眸……哦,原來這一切都是頭頂那架長長的搖臂攝像機的功勞,原來影像就是這樣制造氛圍和夢幻般的場景。這樣看起來,明星們絕對不能得罪攝影師??!
紅毯亂哄哄地走了半小時便散了。對于純湊熱鬧的我們來說,海濱大道可能更加有趣,因為這里有著各種熱鬧可看,邊溜達邊東瞧西瞧——西裝革履的墨鏡保鏢是一道耍酷風景線;香車美女從來都是不可或缺的時尚元素;巨幅海報掛滿了酒店外墻,顯示著好萊塢的大手筆;而海邊的Party現(xiàn)場,觥籌交錯、衣香鬢影,是名利場的真實寫照……在電影節(jié)期間的戛納,感受著不一樣的熙來攘往,也是一番獨特體驗?zāi)亍?/p>
尼斯的埃茲——法國最美的小鎮(zhèn)
尼斯至芒通的海邊峭壁公路,被公認為是蔚藍海岸最美的一段海岸線。而海拔427米的山崖上,一座叫做埃茲(Eze)的鄉(xiāng)村小鎮(zhèn),則是蔚藍海岸最閃亮的一顆明珠,多次被評為法國最美鄉(xiāng)村。
我們從山腰處沿著石階慢慢向上,不多時,眼前出現(xiàn)一座線條簡約的米黃色小教堂。在法國鄉(xiāng)村,教堂總居于村鎮(zhèn)的中心或最高處,彰顯著宗教在村鎮(zhèn)社區(qū)生活中的精神主導地位。
村莊里蜿蜒的山路上,滿是各種各樣充滿了藝術(shù)感的小店。我們最喜歡的,是一家出售南法風格布藝的小店。這間洞穴里的小店擺滿了白色亞麻布的靠墊、桌布、包包等,老板驕傲地說,“這些都是我老婆設(shè)計、我親手畫的!”
登至山頂,這里有一座熱帶植物園。一進門,立馬就被眼前美景驚得大叫了一聲“哇塞”!植物園內(nèi)種植著仙人掌、龍舌蘭、蘆薈、大戟等數(shù)百種富有異國情調(diào)的熱帶植物,有的高達七八米,有的小似毛毛蟲,對我們來說,全都那么新奇。更有趣的是分布在生機盎然的珍奇植物之間、極富神韻的十幾座雕塑,它們是法國雕塑家Jean Phillppe Richard的杰作。植物園大門旁的第一尊雕塑是生育之神艾西斯,“埃茲”這個名字就源自于此。每尊雕塑都是線條洗練、身姿優(yōu)雅、淡定從容,仿佛埃茲的守護神,一同眷顧著這顆地中海畔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