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緒卿
(濰坊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師范高校教師整體薪酬體系研究
鄭緒卿
(濰坊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教師不同于企業(yè)員工。師范高校教師作為教師群體的特別群體,無論是勞動特點,還是需求特性都有其特殊性。整體薪酬是適合師范高校教師的薪酬體系。整體薪酬具有整體性、選擇性、業(yè)績性、個別性等全新理念。整體薪酬中的精神激勵是師范高校教師最為看重的部分。
高校教師;薪酬;薪酬體系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提出,教育是塑造人類心靈的系統(tǒng)工程,是人與人靈魂的交往。瑞士學者愛德華·克拉帕雷德在《教育心理衛(wèi)生》中提出,教師要擔當十種角色:1.培養(yǎng)學生道德觀念的社會代表;2.知識傳授者和能力培養(yǎng)者;3.對學生言行做出判斷的法官與裁判;4.學生問題的咨詢者和輔導者;5.偵探;6.潛移默化感染學生的認同對象;7.父母替身;8.團隊領導者;9.朋友;10.傾訴對象。華南師范大學教授劉勇將教師角色功能概括為五個方面:a學生學習的指導者;b班級活動的管理者;c社會規(guī)范的代言人;d學生人格的輔導師;e教育創(chuàng)新的完善者。總之,教師不同于企業(yè)員工,既有作為一般管理對象的共同特點,又有特殊群體的特殊性。
1.教師群體的基本特性
教師是學校的支柱,學校是教師的舞臺。教師群體獻身教育,把自己的命運同學校的發(fā)展聯(lián)系在一起,對事業(yè)有著不懈的追求;教師群體渴望學習和提高,有很強的上進心和參與意識,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比較強烈;教師群體追求自主和創(chuàng)新,具有較強的開拓精神,對寬松工作環(huán)境需求較強;教師群體具有較高的素質和豐富的知識,有較強的工作適應能力,對獲得與自己貢獻相稱的報酬的需求明顯。
(1)文化素質較高。教師絕大多數(shù)接受過專門教育,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同時,他們大多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因此他們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較強的專業(yè)知識。
(2)事業(yè)責任感強。教師工作對象是活生生的人,肩負著把這些人培養(yǎng)成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艱巨任務,因此他們對自己所從事的教學工作認真負責,還注重自身的成長和發(fā)展,利用一切空余時間進行學習和提高。
(3)團隊精神強烈。教書育人不是單個教師孤立完成的,而是一群教師集體完成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分工協(xié)作,共同提高。
(4)個性特征鮮明。教師成長環(huán)境和教育背景各不相同,世界觀、人生觀各具特色,價值追求不盡統(tǒng)一,所以可以形成生動活潑、豐富多彩、而又具有鮮明個性特色的團隊組織。
2.教師群體的勞動特性
教師是勞動者。教師的勞動既不同于企業(yè)員工,更不同于農場職工,教師勞動尤其自身的特殊性。
(1)復雜的勞動過程。教師的工作是面對具有一定生活基礎、科學知識和思維能力的青年學生,而且這些學生的個體差異較大,需要教師要有針對性的工作方法和教育教學藝術,這就造成教師勞動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2)創(chuàng)新的勞動內容。教師的勞動不是簡單的重復勞動,而是需要不斷增加新內容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使用新方法,融入新知識,拓展新能力,鑄造新成果,從而得到學生景仰和社會承認。
(3)獨立的勞動方式。教師從事的是特殊的腦力勞動,受時空限制程度低,在教學中有較大的獨立性和自由度。每個教育活動,從設計到執(zhí)行,大多是教師獨立完成。甚至有些科研項目,也需要個人獨立完成。
(4)團隊的勞動成果。人才的造就和培養(yǎng)需要教師的個別勞動與群體勞動密切結合。畢業(yè)生成長為社會需要的人才,是許多教師共同作用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個別勞動成果寓于教師群體勞動成果之中,教師的勞動成果具有強烈的團隊性。
3.教師群體的需求特性
人的積極性是以需求為基礎的,教師亦不例外。教師需求可概括為物質的和精神的兩個方面:一是物質需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經(jīng)濟的增長,教師本不強烈的物質需求,逐漸強烈起來。其實,教師在工作中付出努力和勞動后,希望能得到相應的物質回報,這是符合期望理論的。同時,受市場法則的影響,社會經(jīng)濟總量的不斷發(fā)展,教師生活成本不斷增加,成為教師物質需求增長的必然趨勢。但是,對教師物質需求增長的判斷不應建立在推測的層面上,有學者對教師的物質需求作調查后得出結論:“在教師職業(yè)需要與工作需要中,他們對物質利益的追求并不是我們所假設的那么高,也不是現(xiàn)在校長們所理解的那么高?!痹诒WC教師基本生活水平,保證教師基本工作穩(wěn)定的基礎上,從“保健因素”的角度滿足教師的物質需要,使教師能夠“安居”,才愿意“樂業(yè)”,這就是說教師隊物質需求的增長較其它領域還是來的簡單。二是精神需求。教師有很高的精神需求,這些需求包括:對學校的歸屬和認同感;爭取有利于自己成長成材的環(huán)境;受尊重;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等等。其中又以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最為重要也最不易達到。研究結果顯示,任何一個層次上的教師都將實現(xiàn)自我作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需要。“自我實現(xiàn)”是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最高一級需要。奧爾德弗的“三種需要”理論和麥克利蘭的“成就需要”理論,都強調了人對于成就和發(fā)展的需要。教師受教育程度高,心靈敏感豐富,加上從事特殊性的腦力勞動,時刻跟知識,跟人打交道,他們對于成就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較之其他群體來得更為強烈。
社會地位和經(jīng)濟待遇的不斷提高,使教師產(chǎn)生了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教師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體現(xiàn)在教學地位、專業(yè)影響、對學校和社會的貢獻等等,代表這些成就的載體就是職稱、職務的持續(xù)成長。
4.師范高校教師特性
顯然,以上教師的角色定位是針對整個教師職業(yè)而言的,師范高校教師除了具備一般教師的職業(yè)特點以外,還有其自己的特殊定位:
第一,教學勞動更復雜。師范高校的教育對象大多已經(jīng)成年,師范教育是學生人生中最后一段學校教育,畢業(yè)后就會成為獨立的社會人。這種特殊性,決定了師范院校教師不僅教書,還要育人,不僅教“學問”,還要教“做師”。
第二,職業(yè)行為更規(guī)范。教育對象將來也要做教師,對其要求就更高,更全,更細。作為教育者的師范高校教師,標準自然更高,要求自然更嚴,言行舉止,觀念理想,都要成為表率。
第三,師生關系更親密。由于學生多是剛剛踏入成年,青春發(fā)育期強烈的人格獨立愿望仍在燃燒,同時他們又生長在信息時代,與教師同步接受時代信息,有與他人(包括師長)平等溝通的愿望。所以,師范高校教師就必須學會放棄“師道尊嚴”,和學生做“哥們”,交朋友,你的管理才有針對性,你的教學才能受歡迎。
第四,精神需求更強烈。高校都有傳授知識,培養(yǎng)人才,服務社會,傳承文化的職能,而教師就是高校的脊梁。歷史已無數(shù)次地證明,中國“士”文化賦予高級知識分子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天地立志,為生民立道,為去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種與國家和民族目標融合在一起的自我實現(xiàn),以師范院校教師最為顯著。
師范高校教師的群體特性,決定了適合他們的薪酬體系的特殊性。
1.整體薪酬體系理念的提出
薪酬是指職工因完成工作而得到的內在和外在的報酬總和。內在薪酬是職工由于完成工作而形成的心理滿意程度,外在薪酬包括貨幣報酬和非貨幣報酬。根據(jù)人力資本理論,薪酬是激勵員工積極性,約束其行為的一個重要手段。同樣,對于教師而言,薪酬不僅是簡單的勞動所得,而且是激發(fā)工作熱情,約束其非合理行為的重要手段。
隨著社會發(fā)展,薪酬已不是純粹的經(jīng)濟報酬,也更不是單一的工資。從激勵角度上說,可以將薪酬分為兩類:一類是外在的,如工資、津貼、福利等,另一類是內在的,如個人成長、挑戰(zhàn)性工作、培訓提高等。
教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工作成果往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體現(xiàn)。這樣一來,既不能像企業(yè)員工那樣采取計時或計件付酬,也不能像公務員那樣按職級付酬,普通的薪酬體系難以衡量教師的全部勞動,也就難以真正達到激勵作用。要研究建設一種既能適合教師的需求特性,又能發(fā)揮激勵作用的新的薪酬體系,為師范高校所接受。
師范高校的整體薪酬,是指組織在教師廣泛參與的基礎上,建立每位教師不同的薪酬組合系統(tǒng),并隨教師的需求變化,而定期做出調整,可以為教師量身定做,也可以由教師自主選擇。第一,整體理念。整體薪酬強調薪酬體系的整體性,是各個薪酬板塊的優(yōu)化組合,對不同崗位的不同教師發(fā)揮整體激勵作用。第二,選擇理念。傳統(tǒng)薪酬是雇主為員工勞動而付出的報酬。整體薪酬中,教師從薪資的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樾劫Y的主動選取者。就像進入超市,客戶可以在商家提供商品范圍內任意挑選、組合。第三,業(yè)績理念。整體薪酬體系不僅重業(yè)績的結果,還注重業(yè)績的取得過程,這個理念特別適用于勞動過程復雜,勞動周期長,勞動成果難以定量測評的教師群體。第四,個性理念。整體薪酬非常關注教師的個性需求。比如一位成長中的學術骨干可能希望薪酬組合中培訓機會更多,而一位年輕人可能希望薪酬組合中獎金比例更大,這些要求都可以在整體薪酬中找到滿意答案。
2.整體薪酬體系的構成和作用
一是基本薪資。薪酬中相對固定的部分叫基本薪資。它主要根據(jù)教師工作崗位不同,工作責任大小等確定。在我國現(xiàn)實情況下,基本薪資是薪酬中的重要部分,它是保證教師基本勞動和基本生活所需的基本部分。
二是獎勵薪資。獎勵薪資是根據(jù)教師完成教學、科研任務的程度大小而計付的薪資。獎勵薪資與個人績效結合,也與團隊或項目組織的效益掛鉤,是鼓勵教師提高教學成果和科研質量的獎金性薪資。獎勵薪資是基本薪資之外其它薪酬中的重要部分。教師的獎勵薪資主要是課酬,并且一般按職稱來確定相應檔次。首先根據(jù)學校的基本情況制定一個具體的工作量;然后根據(jù)教師不同的崗位和職稱,確定獎勵薪資的系數(shù);最后按實際考核結果發(fā)放。
三是附加薪資。附加薪資是為了鼓勵教師在特別崗位的工作而計付的津貼,是教師基本薪資和獎勵薪資的補充。在整體薪酬體系中,這些津貼是學校對教師超期和超量勞動的尊重和關愛。如校齡津貼、教齡津貼、課時津貼等,這些補充方式可以增進教師隊伍的穩(wěn)定性,促進教師在本校教學一線做出連續(xù)的貢獻,從教師職業(yè)心理來講,也體現(xiàn)了對教師自身價值的肯定。
四是福利。教師的福利跟一般企業(yè)員工的福利不同。企業(yè)員工的福利主要著眼于將來的保障,而教師的退休、醫(yī)療等已有保障,所以在教師整體薪酬體系中,福利變成一種享受式的計劃,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組合自己的享受計劃,這個計劃將隨其生活的改變而改變。他們可以選擇子女優(yōu)惠就讀本單位幼兒園、父母進本單位養(yǎng)老院,也可以選擇享受物業(yè)補貼、租房補貼,還可以選擇交通通訊補助、進修培訓補償?shù)取?/p>
五是柔性薪資。在整體薪酬體系中,不僅要有以上部分的物質激勵,還應包括更重要的精神激勵,這對教師尤為重要。第一,晉升和發(fā)展機會。教師的晉升和發(fā)展主要就是職稱,而真正能夠發(fā)揮晉升和發(fā)展作用的是學校內部的職稱制度。這種情況下,高校建立柔性激勵機制,增強教師的成就感,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就尤為重要。第二,心理收入。在工作中,有些因素會影響教師的工作情緒。如學校的考評制度、復雜的人際關系、學生的評教結果、團隊的工作環(huán)境等,但教師最為看重的是工作氛圍是否輕松、考評制度是否公平、發(fā)展前景是否光明。整體薪酬體系中,學校要創(chuàng)造輕松和諧的工作氛圍,建設親密快樂的人際關系,增加教師工作趣味性、靈活性、自主性,提高教師工作的快樂感、自豪感、滿足感,從而增加教師的心理收入。第三,生活質量。生活質量是指組織成員能妥善處理好生活與工作的關系,他們能同時享受生活與工作的樂趣,這對于目前許多追求生活品位的教師來說尤為重要。
整體薪酬的設計吸收了能力薪酬和崗位薪酬的優(yōu)點,針對不同崗位工作進行科學分類,加大薪酬中活的部分,各個薪酬單元分別對應體現(xiàn)勞動結構的不同形態(tài)和要素,全面體現(xiàn)了按勞分配、績效優(yōu)先的原則,對激勵教師工作熱情,促進學校健康發(fā)展,注入正能量,產(chǎn)生推動力。有鑒于此,我國師范高校應該在實行教師績效管理的前提下,建立整體薪酬體系,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積極性,全額發(fā)揮廣大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實現(xiàn)教師個人目標和學校組織目標的同步推進,進而提高學校育人質量,增強學校競爭能力,為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國民經(jīng)濟增長發(fā)揮突出作用。
[1]張慧.山東省高等師范院校教師激勵機制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7.
[2]楊鶴.高等學校教師激勵機制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5.
[3]余萍.X大學人力資源管理與激勵機制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08.
[4]李勝明.SZ職院教師考核機制的優(yōu)化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9.
[5]劉曉林等.高職院校教師薪酬激勵體系分析[J].遼寧經(jīng)濟,2008.
[6]李丙文.HG大學教師激勵機制研究[D].天津:河北工業(yè)大學,2007.
[7]馮卓.我國高校教師激勵問題研究[D].沈陽:東北大學,2008.
[8]羅凱聲TMG公司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D].天津:天津大學,2006.
責任編輯:孫延波
G65;F014.4
A
1671-4288(2015)01-0087-03
2014-12-25
鄭緒卿(1958—),男,山東壽光人,濰坊學院幼教特教師范學院高級教師,管理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