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紅,曹 磊
(黃河水利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4)
建筑識圖與構造是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程,該課程主要培養(yǎng)學生建筑施工圖識讀、繪制的職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由于房地產、工業(yè)與民用建筑市場緊縮,學生對學習建筑識圖與構造知識的興趣降低;由于一些教師在業(yè)務上不能與時俱進,教學方法因循守舊,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導致建筑識圖與構造課堂教學效果不甚理想?;陂L期在建筑識圖與構造課堂教學實踐中注重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2010級至2013級的4屆學生中運用創(chuàng)意教學法進行試點教學,用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根據承擔后續(xù)課程教學任務的教師和用人單位反饋,學生建筑施工圖識讀和繪制的能力得到提高,并且善于表達,團隊意識增強。
創(chuàng)意教學法是在傳統(tǒng)“教、學、練”一體化的教學方法上的一種延伸和革新,注重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意能力[1]。創(chuàng)意教學不限定于某一種特定的教學方法,而是教師根據學科性質、學生特點,融合各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原理,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2]。
創(chuàng)意教學法的特點是在師生互動的學習環(huán)境里,學生將所學到的書本知識以解決任務的形式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形成知識能力體系。學生不僅能因此對學習重點有所把握,并能靈活運用,使學習生動有趣,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3]。創(chuàng)意教學法在建筑識圖與構造教學中所呈現(xiàn)的特點,是通過學生有效地參與教學過程,教師及時了解學生面對識圖和繪圖任務的態(tài)度和思考上的偏差,第一時間引導學生作更深層次的知識吸收,把所學到的書本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形成自身的知識體系,從而有助于完成日后的識圖或繪圖任務。
實施創(chuàng)意教學法的一個關鍵是遵循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規(guī)律,整合教學內容,改革課程考核模式,以期使知識信息能夠被有序地傳播。
相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意教學法在實施的過程中,占用課堂時間比較多。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因此應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將建筑構造知識和建筑構件的3面投影圖融合于建筑詳圖的識讀中,強化建筑施工圖識讀和繪制這些核心技能,弱化工業(yè)建筑施工圖的繪制和軸測圖繪制這些次要技能,從而進行有效教學[4]。
2.1.1 以認知規(guī)律重組教學內容
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是由簡單到復雜、由單項到綜合。依據認知規(guī)律和創(chuàng)意教學法的特點,對原有課程教學內容進行知識的解構與重組,確定新的課程教學項目,新的課程教學項目安排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該課程設計了4個學習項目,前2個項目是分項識讀建筑施工圖,包括理論學習和相應的單項訓練,這些項目是課程的基礎內容,屬于簡單和單項的內容;后2個項目是課程的核心內容,這些項目是復雜和綜合識讀、繪制建筑施工圖。重組后的內容設計符合學生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
表1 建筑教學項目任務安排及成績表Table 1 Architecture teaching project arrangement and grade table
2.1.2 以真實工作任務引領教學內容
課程教學內容所涉及的施工圖均來源于建筑工程實例。這些實例具有較強的適用性,如結構形式是目前建筑工程中多用的砌體結構和框架結構;這些實例具有學生易理解和接受的工程特點,如多層、功能簡單、體量小的特點。常選用的實例有6層砌體的宿舍樓、4層框架的辦公樓等。
教學內容設計仿真模擬真實工作任務。施工圖的識讀內容滿足施工單位依據圖紙建設工程的要求,施工圖的繪制深度達到設計院出圖標準,在工作任務中運用 《2005系列工程建設標準設計圖集》等建筑行業(yè)標準圖集,遵守《建筑制圖統(tǒng)一標準》《房屋建筑制圖統(tǒng)一標準》《總圖制圖標準》等國家規(guī)范。以真實工作任務引領教學內容,穿插和運用標準與規(guī)范,將課程建設成為集能力、職業(yè)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意教育于一體的教學平臺,使之成為建筑類專業(yè)的特色課程。
改變傳統(tǒng)的終結性、鑒定性課程考核模式,制訂全程考核模式[5]。課程全程考核模式由集中考核和項目考核組成的綜合考核評價模式。在課程考核中,集中考核成績占50%,項目考核成績占50%。其權重分配如表2所示,集中考核就是傳統(tǒng)方式的期末考試,考試內容包括識圖部分(60分)和繪圖部分(40分),重點考查學生識讀施工圖、繪制施工圖的崗位工作技能。
項目過程考核是4個子項目考核的綜合成績,依據單個項目的重要性分配各自的權重,如表3所示。單個項目成績是依據項目內各個任務考核的綜合成績。
《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中的每個學習任務的教學均采用創(chuàng)意教學法,創(chuàng)意教學法在每個任務中的實施,具體包括以下5個步驟。
(1)教師布置識圖或繪圖任務,提供學習任務、工程圖集等訓練資料。引起學生探索、研究、解決任務的興趣。
表2 課程總成績結構Table 2 Curriculum total score structure
表3 項目實施過程考核成績表Table 3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rocess examination grade table
(2)講解必備的知識點。借助工程實例,通過師生互動等多種教學手段,有效講解知識點。
(3)學生合作和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并進行匯報。培養(yǎng)學生團隊意識、解決任務、直接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4)師生共同評估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培養(yǎng)學生自檢和互檢的習慣,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5)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給出該任務的考核成績。
下面以項目3(建筑施工圖的識讀)中的任務2(建筑平面圖的識讀)為例,闡述如何進行創(chuàng)意教學。
(1)布置識圖內容。工程概況:5層的砌體結構宿舍樓,層高3 m,室內外高差0.45 m,建筑高度12.45 m。識讀內容:該工程的1層平面圖、2層平面圖、3~4層平面圖、5層平面圖和屋頂平面圖,1層平面圖,如圖1所示。
(2)提交識圖成果。識圖包括是2項學習任務,即小組學習任務和個人學習任務,如表4所示。學習任務的主要內容是針對上述建筑平面圖設計的一些題目。小組學習任務是由小組共同討論完成,再由小組成員向全班同學匯報,成績由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定組成;個人學習任務是由同學獨立完成,成績由任課教師評定。小組學習任務的成績占本任務考核的40%,個人學習任務的成績占本任務考核的60%。
表4 學習任務Table 4 Learning task
為完成識圖任務,同學們探索解決任務的方法,即建筑平面圖的識讀知識。任課教師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講解這些知識。建筑平面圖識讀知識主要包括4個方面:①建筑平面圖的形成;②建筑平面圖的用途;③建筑平面圖的數(shù)量及內容分工;④建筑平面圖的識讀方法。
建筑平面圖的形成。這是純理論和抽象的知識,運用動畫形式將3維的建筑逐步轉化為2維建筑平面圖的過程,清晰、生動地模擬出來,引起學生的興趣,便于學生理解。
建筑平面圖的用途。用案例分析法,說明建筑平面圖與工程建設的關系,讓學生理解建筑平面圖的重要性。
建筑平面圖的內容分工和數(shù)量。運用工程實例,形象化講解各平面圖表達的內容及其區(qū)別,讓學生理解每個平面圖表達的內容,得出不同建筑應有的建筑平面圖數(shù)量,并總結其規(guī)律。
建筑平面圖的識讀方法。以識讀1層建筑平面圖為例,借助標準圖集等資料,通過對圖名和比例、定位軸線、房間布置、門窗、樓地面標高、各部分尺寸、索引符號、剖切符號和指北針等的識讀,得出工程所需的信息,讓學生掌握建筑平面圖的識讀方法。
學生獨立完成個人學習任務,小組共同完成小組學習任務,任課教師全面掌控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在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記錄不積極、主動的學生;在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這一階段,如果發(fā)現(xiàn)有抄襲現(xiàn)象,及時給予提醒。
各小組長收集并上交本小組個人學習任務。特別要注意的是小組學習任務匯報人員的指定,最初每個小組都有偷懶、懈怠的成員,這些成員就是小組學習任務匯報的人選。這樣可以避免小組內部成員責任缺失,讓原本為團隊工作的小組討論演變?yōu)閭€別優(yōu)秀學生的獨角戲。通過這種方式調動小組內每個成員的自覺學習、參與的積極性,最終達到小組成員都主動參與、共同學習的目的。匯報內容也由任課教師隨機指定。各小組和教師記錄匯報內容,所有小組匯報內容的總和就是一個完整的小組學習任務。
圖1 宿舍樓建筑底層平面圖1∶100Fig.1 Building ground floor plan(1∶100)
每位學生任務完成情況的評估,依據小組學習任務的匯報情況和個人學習任務的完成度[6]。任課教師和小組共同評估小組學習任務,小組學習任務反映小組的匯報情況,對于不理想的完成情況,分析原因并給予強調和強化;個人學習任務由任課教師在課下審核。下一次授課時給出該任務的詳細評估。
在任務考核成績中,個人學習任務考核成績占60%,小組學習任務考核成績占40%。個人學習任務的成績取決于個人學習任務的準確率,由任課教師評定。
這里主要闡述一下小組學習任務考核,小組學習任務考核成績由教師考核成績和小組互評成績組成,各占小組學習任務考核成績的50%。教師考核成績依據匯報小組學習任務的準確率、任務分析等綜合表現(xiàn),小組互評成績的評定取所有小組打分成績的平均數(shù)。這里應注意每個小組內成員的成績是相同的。
綜上所述,得出“建筑平面圖的識讀”這個任務的考核成績,該任務考核成績占 “建筑施工圖的識讀”這個項目考核成績的30%,見表1。由各個任務的考核成績,得出單項考核成績,見表3。由各個單項考核成績,得出項目考核總成績,見表3。由項目考核成績和集中考核成績,得出該課程的最后成績,見表2。
創(chuàng)意教學法是教學方式的一項改革,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了學生解決任務的能力,實現(xiàn)了與就業(yè)崗位零距離接觸,提高了學生對《建筑結構》《建筑施工》《建筑預算》等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自學能力。但創(chuàng)意教學法目前面臨著2個方面的問題:學生人數(shù)不易多,一般不超過40人,而目前班級授課人數(shù)遠遠超出40人;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各小組僅能匯報小組學習任務上面的部分內容,導致分到難點部分的小組成績稍差,略顯不公。這些應該在以后的實踐中需要得到進一步的探索和改進。
[1]曹娜.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意教學法探析[J].天中學刊,2013(4):134-135.
[2]李啟華.施工圖識讀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與思考[J].職教論壇,2007(16):45-47.
[3]姜大源.職業(yè)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4]阮利群.談建筑工程識圖教學中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28):29-29.
[5]王立群.基于工作過程的“建筑構造與識圖”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yè),2012(33):141-143.
[6]孔榮華.體驗式創(chuàng)新教學在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中的價值與風險研究[J].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