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學琴
摘 要:愛國主義是一個國家賴以生存、發(fā)展的“國魂”,也是全國人民對祖國產生向心力、凝聚力、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初中歷史以傳承歷史文化為主要任務,也承擔著培養(yǎng)、強化學生愛國主義意識的任務。
關鍵詞:初中歷史;愛國主義;教育思路
加強對當代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社會主義的進一步建設,也有利于增加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促進我國的進一步發(fā)展與建設。因此,眾多初中歷史教師開始嘗試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基于此,本文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思路,以期能夠為相關研究提供幫助,并切實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與進步。
一、充分利用歷史中的愛國形象進行培育
我國擁有璀璨的歷史文化,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誕生了眾多的愛國英雄,這些英雄人物也被一一記錄在歷史典籍中。
同時,初中歷史教材中也擁有大量的愛國主義形象。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能夠充分利用教材中眾多的愛國主義形象來進行教育。例如,在學習我國近代史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夠了解到我國歷史中屈辱的一段時期,即
鴉片戰(zhàn)爭的相關歷史。同時,學生也能夠了解到眾多的愛國主義代表,如頂著巨大壓力組織虎門銷煙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在與西方列強殊死搏斗中獻出生命的民族英雄葛云飛和關天培等等。
除了上述人物之外,在鴉片戰(zhàn)爭這一段歷史中,雖然有力地表現出清朝廷的腐朽和沒落,以及當時大多數國人的沉寂,但同時也通過眾多的民族英雄反映出了我國人民的血性,以及不可能被磨滅的愛國主義情緒。
此時,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歷史中的愛國主義形象和民族英雄,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愛國志士的熱情和不屈意志,讓學生感受到愛國主義的精神和意識。更為關鍵的是,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探討和研究民族英雄,思考其甘愿付出寶貴生命的原因。
例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關天培作為清兵中的將領,其原本可以與其他將領一樣茍且偷生過著安逸的生活,為何會選擇赴死?”通過提問,學生會逐步了解到,正是因為關天培具有強烈的愛國精神和意識,才能夠坦然面對死亡,才會寧愿付出生命也要為自己的國家貢獻自己的最后一份力量。
隨著學生對相關英雄人物的了解程度逐漸加深,部分學生甚至會從內心深處被感動,感動于這些人物的英雄氣節(jié),也感動于動人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精神?;诖?,學生受到了愛國主義精神的影響,將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
二、通過璀璨的歷史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
從愛國主義精神的內容來看,民族自豪感是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主要因素。更進一步說,教師可以通過不斷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文化,進而提高學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讓學生產生守護民族文化、維護民族歷史的愛國意識。
初中歷史主要包括中國歷史和外國歷史兩部分。其中,中國歷史又分為中國古代史和中國近代史兩部分,前者主要講述了中華民族璀璨的民族文化和歷史背景。
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詳細的講述讓學生在教學中感受到中華民族擁有的燦爛文化和瑰麗的歷史文化。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領略到秦始皇一統中原的豪邁氣概,也可以感受到兵馬俑的浩然與磅礴。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中讓學生重走絲綢之路去感慨偉大的蜀漢文明,也可以讓學生跟隨鄭和的步伐去游歷世界的各個角落。此外,教師也可以在教學中讓學生認識到各個朝代所擁有的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我國不可磨滅的歷史文化背景。
在此過程中,學生會充分認識到中華民族的強大,能夠通過了解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而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诖?,學生會產生守護中華民族、振興中華民族的意識,進而形成愛國主義精神和意識。
三、通過實踐進行升華
最后,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開展適當的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獲得更加真實、直觀的感受,幫助學生更快地形成愛國主義精神和意識。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讓學生在參觀過程中深刻地認識到中華民族曾經的強大,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
感。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去祭奠革命烈士,讓學生在肅穆的氣氛中對革命烈士的付出有深刻的感受,進而對革命烈士的愛國主義精神有更直觀的認識與感受。
通過實踐教學,教師就能夠使書本中較為抽象的歷史變得生動,提高歷史教學的生動性,增加對學生感官的沖擊力,以此為愛國主義教育進行鋪墊。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意識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歷史素材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并通過實踐的形式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以此達到提高民族凝聚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習興奇.關于發(fā)揮歷史德育功能的探索[J].黑龍江農墾師專學校,1999(03).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