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紅英 熊媛媛
成語“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使用廣泛。但到底是“暗度陳倉”還是“暗渡陳倉”,眾說紛紜,甚至于“度”與“渡”之別也常常使大眾甚感彷徨。筆者稍查字典,發(fā)現即使是各種詞典,記錄也諸多不同。我們必須從這兩字的歷史淵源談起。
“度”的下半部分是個“又”,是人右手的形狀,手不但勞動,還是原始的度量衡工具,故“度”的本義是計量,念“duó”。因而古文里常見其揣度(duó)估量之意,如“度長絜大”“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據《大戴禮記·王言》:“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尋?!惫湃送ㄟ^指、手、肘可以量出寸、尺、尋等不同的長度單位。由此引申,凡是能用一定標準計量或揣測的都叫“度(dù)”,如,溫度、濕度、深度、廣度、精度、密度以及風度、氣度等。以至于引申到治理國家的法則,就有了法度。故有《說文》里有“度,法制也”的解釋。
計量時,通常是指由這一點到那一點,因此,“度”又有了由此達彼的“過”的意思。如,度日、度假?!赌咎m辭》中“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度”是指“越過”,“關山度若飛”即“度關山若飛”,指的便是飛越一道道關山。
“渡”,由“度”派生而來,從水,《說文解字》的解釋是:“渡,濟也?!薄岸伞睂V竿ㄟ^水面,組成的詞如,渡口、渡船、渡江、渡工、渡資等。辛棄疾筆下的名句“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這是規(guī)范的用法?,F在,中學生學到的兩者的辨析,大多也在這里找不同,“度”大多指時間上的“過”之意,如歡度春節(jié)、度日如年、光陰沒有虛度;而“渡”則指空間上的“過”,如我們常見的橫渡、遠渡重洋、飛渡太平洋、紅軍強渡大渡河,雖然也有“渡過難關”“過渡時期”這樣較為特殊的用法。
成語“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是古代戰(zhàn)爭史上著名的成功戰(zhàn)例,《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后,在去領地,即漢中的途中,把經過的棧道都燒毀了,表明自己沒有向東擴張的意圖,消除了項羽對他的疑忌。后來,他派樊噲帶領一萬人去修五百里棧道,使敵人掉以輕心,而精銳部隊卻摸著小道翻山越嶺,偷襲了陳倉。通過“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順利挺進關中?!瓣悅}”(今陜西寶雞市東),是地名,與河流無關,如此看,“度”字更合用。
而且該成語的出處,據載是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被蛘呤窃ど兄儋t《氣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攻完三秦,劫取五國?!?,看來,“度”乃成語之原配也。
又因為如上文所說,在古時,二字可互通,故又有人認為“暗渡陳倉”的表達亦可。古書里就出現過,如,清代朱佐朝《軒轅鏡》傳奇:“軍情事,令所當,須教暗里渡陳倉?!痹偃?,《群音類選·桃園記·獨行千里》:“就是韓信暗渡陳倉道。有賊來犯著,殺得他怎生逃?!钡浆F在,還有眾多詞典對“暗度陳倉”與“暗渡陳倉”都有收錄。如,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的《新華成語詞典》就列詞條“暗渡陳倉”,如此觀點太多,不一一列舉。
那我們就來看看在古詩文里兩個字的使用狀況。
《木蘭詩》里的“關山度若飛”,意思是“度關山若飛”,而“關山”自然是空間。也就是說“度”是可以用于空間的,在古詩文里不難找到這種情況。如,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崩畎住妒竦离y》:“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緣?!彼稳诵旄洞河魏罚骸半p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薄赌鲜贰た追秱鳌罚骸伴L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度?”《夢游天姥吟留別》:“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鼻赜^《鵲橋仙》:“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散文里也早有這種用法。如,《史記·田儋列傳》:“漢將韓信已平趙、燕,用蒯通計,度平原,襲破齊歷下軍,因入臨淄?!薄稘h書》四八賈誼傳陳政事疏:“若夫經制不定,是猶度江河,亡維楫?!?/p>
筆者于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語料庫古代漢語欄中搜索,在有明確記錄文獻中,該字算上重復出現次數共運用75946次,相對“渡”字有更多的意義,運用更為廣泛,在古詩文中占了絕對優(yōu)勢;而經語料庫古代漢語欄搜索發(fā)現“渡”則在散文中常見,出現了16393次(“渡江”“官渡”等常見詞重復出現頻繁),大多組詞是“渡江”“渡河”“渡孟津”等渡過水流之意,而像《史記·高祖本紀》中“淮陰已受命東,未渡平原”替代“度”的情況則少多了。
可見,“度”在古時運用相當廣泛,不管是指空間還是時間的“過”之意,甚至連表達過河也可使用。有人認為“在度過的意義上,‘度、渡實為同一詞,后世分用。渡河不寫作‘度(《同源字典》)”。所以,盡管現在我們表達“過某處所”已經很少用“度”了,如,“爬雪山,過草地”不說“爬雪山,度草地”了,“飛機飛過了大山”不說“飛機度過了大山”了,但中學教師還是應該注意,在古文詩詞中,不管要表達哪種“過”,除了像《史記·高祖本紀》中“淮陰已受命東,未渡平原”這樣古人創(chuàng)造的少數用“渡”的情況,平時還是不可因為兩字相通,就隨便替換。因此,筆者認為,成語還是寫成“暗度陳倉”的好,雖然后來有文人運用了“暗渡陳倉”,我們權且當成是不小心地誤寫吧,這樣一來,兩字不再被模糊處理,學生要區(qū)分“度”與“渡”,不管是古代使用情況還是現代用法辨析,都會輕松多了。
編輯 鄭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