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永紅
內容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作文教學的基礎,要會寫就首先要會讀。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就指出了語文閱讀的重要性。下面我本著自己多年語文教學的經驗,歸納了探究法、抓住重點講讀法、直奔主題法、培養(yǎng)興趣法、課題分析法等五種閱讀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理解水平。
關鍵詞:語文 閱讀教學 方法初探
閱讀教學法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判斷和提高寫作能力的基礎,也是提高學生文化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直接影響著學生語文水平的高低。所以,我們應該把握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這一關,采取科學合理的教法,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理解水平。
一.探究法
新的《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應該逐漸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大膽的把問的權利和解答的權利留給學生,讓學生的思維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地馳騁。
“學貴知疑”教師在教學中要啟發(fā)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敢疑、敢問,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探究的能力。如教學《晏子使楚》一課時,先讓學生自己學習課文,提出問題,再讓學生分組學習,解決問題,最后教師檢查自學效果和幫助釋疑。學生在質疑的過程中提出了好多有針對性的問題。如(1)楚王幾次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樣反駁的?(2)你覺得晏子是個怎樣的人?……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這樣能大大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抓住重點講讀法
"抓住重點講讀法"不是逐段地講解,而是根據(jù)具體文章的需要,抓住幾個要點,引導學生循著事件線索議課文,理解課文,次要內容則暫時跳躍過去。它能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條理清楚,使學生的思維清晰流暢而提高教學效果。
如教學《開國大典》這一課時,可先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脈胳:典禮前——典禮中 —— 典禮后。然后只抓住三個"點"進行自學討論:①典禮開始前抓住了哪些人來描寫?②典禮開始中分別介紹了哪些方面的內容?③典禮結束后做什么?學生讀議后,再通過教師點撥,學生就能明白課文內容,并且能夠明白課文的中心思想。
三.直奔主題法
運用這種教法就是先讓學生先自由大聲的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在寫什么?找出能表現(xiàn)文章中心的句子,想想課文是怎樣表達中心的。比如,《草船借箭》這一課,它有明顯的中心句。在學生熟讀課文了解大意后,就可以要求學生找出中心句,然后再看課文是如何圍繞中心寫的,即為什么說諸葛亮神機妙算,周瑜比不上他?帶著這個問題,再仔細閱讀課文,深刻理解課文內容,最后教師再對課文的內容進行詳細的講解。運用"直奔主題法"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掌握由整體到局部的分析方法,使學生的分析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高。
四.培養(yǎng)興趣法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閱讀教學中運用語言、動作、插圖、實物、質疑等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引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愿望。如教學《再見了,親人》一課時,板書課題之后,教師讓學生了解“親人”一詞的本意后,提問:“在課文中,‘親人指誰呢?”當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是:朝鮮人民和志愿軍戰(zhàn)士時,教師順水推舟提問:“志愿軍和朝鮮人民沒有血緣關系為什么可以稱為親人?”問題一提出有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課題分析法
題目相當文章的睛眼,我們在閱讀課文的教學時如果能用心分析課題,對于學生理解文章思想內容是十分有幫助的。因此,很多課文的題目都是能突出文章的主線。如教學《將相和》時,可提問(1)“將”指誰?(2)“相”又指誰?(3)他們怎樣由不和到和的?這樣舊能把握文章的主線,理清作者思路,從整體上理解課文主要內容,課題分析法是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分析題目、質疑、思考的好方法。
總之,語文閱讀的教學方法還很多,這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的探索與積累。
(作者單位:甘肅漳縣武陽東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