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社會轉型視域下的日本無賴派文學思潮研究

    2015-03-26 10:11:06任江輝集美大學外國語學院福建廈門361021
    湖北社會科學 2015年12期
    關鍵詞:社會轉型思潮

    任江輝(集美大學外國語學院,福建廈門361021)

    ?

    社會轉型視域下的日本無賴派文學思潮研究

    任江輝
    (集美大學外國語學院,福建廈門361021)

    摘要:戰(zhàn)后日本發(fā)生了劇烈的社會轉型,在此歷史背景下出現了無賴派文學思潮。其中以太宰治和坂口安吾為代表的作家塑造的“無賴人物形象”在當時的社會產生了重要反響,順應了該時代日本民眾的精神狀態(tài)和內在心理。顯然,當時的社會轉型與無賴派文學思潮是相互共生的,因此對該文學思潮的研究理應緊扣當時社會轉型的人文狀況和歷史背景,才能準確把握其人文敘事的真正內涵。

    關鍵詞:日本無賴派文學;社會轉型;思潮;人文敘事

    引言

    社會的轉型和人文的變化往往容易產生不同的文學思潮和文學流派。二戰(zhàn)結束后的日本社會發(fā)生了激烈的社會轉型,從以前的“侵略帝國”轉變?yōu)閼?zhàn)敗國,政治上出現混沌現象,國家經濟處于廢墟狀態(tài),整個社會陷入極大混亂的局面。而“社會形態(tài)的變革、精神結構的變化并由此而產生新思潮的要求,都足以成為各種文學思潮誕生和存在的客觀基礎?!盵1](p7)而日本無賴派文學思潮正是在這一社會轉型的歷史背景下應運而生,該思潮的無賴派作家不僅以其犀利的筆鋒刻畫了反映該時代的“無賴特質人物形象”,而且“以其獨特的文學理念和文學手法,集中反映了當時二戰(zhàn)戰(zhàn)敗后的日本社會政治經濟狀況和人文思想”,[2](p61)在當時的日本民眾之間產生了極大的共鳴,引起了該時代社會的轟動。社會人文的劇烈轉型是日本無賴派作家創(chuàng)作的社會題材和源泉,同時也是日本無賴派文學思潮出現的社會基礎和根源。

    一、日本社會轉型與無賴派文學思潮的出現

    戰(zhàn)敗后的日本社會政治混亂、經濟頹廢、民眾生活凋蔽,整個社會處于激烈的轉型狀態(tài),社會思潮也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與此共生的無賴派文學思潮就應運而生,“它是日本戰(zhàn)敗的產物,也是戰(zhàn)后日本最早出現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學思潮”,[3](p46)該思潮與日本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轉型和人文思想轉型相伴相生,密不可分。

    1.日本社會經濟的轉型。

    日本無賴派文學思潮是在日本社會經濟發(fā)生急劇轉型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當時日本以戰(zhàn)敗告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給日本經濟以毀滅性的打擊。日本經濟實力極大地衰退,日本國民生活凋蔽。特別是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五年間發(fā)生農作物欠收,糧食嚴重不足,大量饑荒現象蔓延。同時伴隨著戰(zhàn)爭的結束,軍需工廠的倒閉和軍隊人員的縮編,社會上的失業(yè)者和閑散人員大量增加,社會動蕩因素激增。與此同時,日本民眾對生活產品的需求急速膨脹,而社會生產能力卻相對低下,這樣就產生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在居高不下的失業(yè)率和嚴重的通貨膨脹這一深刻的社會經濟轉型中,“眾多的日本國民失去了生活的目的和方向,對自己現有的生活和未來產生了一種虛無感和幻滅感,對日本戰(zhàn)后經濟的穩(wěn)定持有懷疑和不確定感”。[4](p58)經濟的凋蔽、民眾生活的困苦以及戰(zhàn)后日本社會的混亂無序,造成了日本民眾精神追求的頹廢和墮落,無賴派文學思潮就是在這樣的社會經濟環(huán)境下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也就是說這一社會轉型中的經濟巨變構成了日本無賴派文學思潮產生的物質基礎。

    2.日本社會政治及人文思想的轉型。

    當時的日本,社會急劇轉型,不僅表現在經濟層面上,而且也體現在政治體制和人文思想方面。二戰(zhàn)時期,日本政治體制主要是以天皇為核心的地主、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體制,提倡日本式的“軍國主義”和“皇國主義”。其人文思想的表現上主要體現在稱霸亞洲的“皇軍帝國”主義,日本國民的思想和行為均以“效忠天皇”為重要的坐標,對天皇的絕對信仰成了當時日本民眾的主流思想。二戰(zhàn)結束后,“戰(zhàn)爭時期受到軍部為了蠱惑人心所宣揚的種種蒙蔽和愚弄國民的‘強國’理論影響而培養(yǎng)起來的大國國民意識隨著戰(zhàn)敗瞬間崩潰,代之的是對一切的懷疑和否定”,[5](p250)“軍國主義”和“皇國主義”受到極度的質疑和批判,取而代之的是嶄新的“民主主義”和“和平主義”,過去“犧牲個人主義”和“絕對效忠天皇主義”的行為思想受到極大地否定,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得到了新的倡導。這樣,在政治人文上的價值行為標準產生了天翻覆地的大變化,頓時讓當時的日本民眾產生了精神失衡和內心失落感,失去了生活上的追求方向和目標,從而產生一種虛無感和幻滅感。頹廢墮落的精神生活,無奈無助無望的內心世界成了戰(zhàn)后初期日本民眾的人文寫照之一。政治體制的巨變和人文思想的幻滅構成了日本無賴派文學思潮產生和發(fā)展的精神基礎和思想本源。

    可見,二戰(zhàn)后日本社會轉型是日本無賴派文學思潮產生的社會背景,該時期日本文壇派系眾多,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理念多樣化,社會思潮發(fā)生急劇變遷。這樣激烈的戰(zhàn)后社會轉型,不僅僅影響著當時日本民眾的文化情趣、審美意識、道德理念和價值取向,而且還呈現新的社會矛盾和社會苦痛。作為無賴派文學個體的太宰治、坂口安吾、石川淳、織田作之助等作家時常親身感受到戰(zhàn)后日本社會的急劇變化,切身體驗到現實生活的情感經常受到抑制,以至于變形扭曲,因此他們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不斷以自然主義風格行文,在深入刻畫當時社會轉型的落魄和失意的同時,入木三分地解析了戰(zhàn)后日本社會轉型中特有的思想內涵。

    二、無賴派文學中“人文敘事”的藝術體現

    在這種激烈的社會轉型中,作為戰(zhàn)后日本重要文學思潮之一的無賴派文學,其主要代表作家的文學作品均刻畫著當時社會轉型時期人文思想的映射。李德純教授在論述無賴派文學思潮時指出:“無賴派作家不僅清晰地映照出時代與社會轉型的失意或落魄,同時也勾勒出戰(zhàn)后初期日本知識界的精神變化,其創(chuàng)作的自由空間大到極致”。[6](p131)可以看出日本無賴派文學剖析的日本社會轉型思想的表現空間極大,其“人文敘事”藝術表現張力非常成熟,“人文敘事”的藝術內涵也十分豐富,不但提及到社會轉型中的人物形象,而且涉及社會轉型中的社會現象,甚至明確提出社會轉型中的思想主張。

    1.社會轉型視域下人物形象的書寫。

    日本無賴派作家所描繪的人物形象大多與當時日本社會轉型時期的典型人群相類似,體現了日本無賴派文學特有的人物形象特征,即“頹廢墮落形象”。酒鬼、盜賊、妓女、女鬼、自殺者、吸毒者、殺人犯、強奸犯、色情狂等負面形象在無賴派文學作品中躍然紙上,“再現了日本戰(zhàn)后百廢待興的亂世局面,塑造了一批以頹廢墮落的生活方式,存在于亂世、反抗舊秩序、舊道德的人物形象”。[7](p79)

    作為日本無賴派文學思潮的“旗手作家”坂口安吾其文學作品塑造的主人公形象頗有“墮落”印記。在《白癡》一文中解析了主人公伊澤、白癡女和俗人等三類頹廢的人物形象;在《滿開的櫻花樹下》中勾勒出殺人越貨無惡不作的山賊男人和貪婪險惡狠毒的絕色妖女形象;在《來自朔風的酒窖》中呈現的是沉湎于酗酒中卻欲罷不能的狂人形象;在其《不連續(xù)殺人事件》這一偵探推理小說中描述了蝴蝶、珠緒、秋子等墮落頹廢女子畫像。同樣,作為無賴派文學思潮的“金字塔作家”太宰治視域下的文學人物也均具“頹廢”影像。在《人間失格》中的主人公大庭葉藏是個在社會急劇變化的背景下,以自我沉淪和自我毀滅來發(fā)泄內心不滿的墮落人物形象,在其另外一部小說《斜陽》中的主人公直治也是一位從二戰(zhàn)戰(zhàn)場退伍回來后就沉溺于嫖娼和酗酒等頹廢生活的退伍軍人形象,同時也刻畫了直治的母親是個從戰(zhàn)前上層富裕階層的貴婦轉型為對生活無望變賣家產過活的婦女形象。而且,在《斜陽》中還描述了直治姐姐“和子”(未婚生子私生活不檢點的女子形象)和生活頹廢的作家形象“上原”。在太宰治的《維揚的妻子》中描寫的主人公“大谷”是個整日游手好閑、酗酒如命的窮詩人形象,其中也書寫了被客人玷污了還無所謂,自認為只要能茍且活命就可以滿足的,替夫還債愿為女招待的妻子形象。

    顯然,日本無賴派文學作家立足于當時社會的激烈轉型和急劇變化,將當時社會轉型下的典型社會人物形象在文學作品中具體化,擬對當時社會轉型下的社會體制的抗爭?!斑@種抗爭不是以嶄新廢除陳舊,以真善美來代替假惡丑,而是以墮落來體現真善美,以頹廢來反襯人性的特點,以對頹廢和墮落的實踐和表達來追求自由和思想的解放”,[8](p73)這是由于當時在傳統的天皇制和戰(zhàn)后美軍占領制為主導的社會體制下,無賴派文學作家的抗爭顯得軟弱無力,不能對該社會體制進行徹底的打破,只好通過頹廢墮落的人物形象刻畫來襯托社會轉型下的墮落無序,以達到抗爭目的的緣故。

    2.社會轉型視域下社會現象的剖析。

    由于日本無賴派作家是在對當時日本社會轉型下的社會現象深入剖析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作的,因此其作品情節(jié)與當時的社會現象十分相似。二戰(zhàn)結束初期日本由于戰(zhàn)敗,社會失業(yè)人員激增,通貨膨脹嚴重,一般民眾生活艱苦,整個日本籠罩在悲觀失望的社會氛圍之中,做黑工,賣苦力,酗酒和嫖娼現象層出不窮,更為甚者的是整個日本社會道德淪喪,社會公德底線遭到破壞。暴富、坑蒙拐騙、紙醉金迷等社會作風蔓延,似乎每個日本民眾都貪婪、頹廢、自私地生存著、對自己的未來和前途感到無望和渺茫。而無賴派文學思潮也正基于這一社會氛圍下產生的,從無賴派文學思潮的眾多作品窺之,“荒誕頹廢”的作品情節(jié)充斥著無賴派文學作品中的每一個字里行間。“酗酒、淫亂、殺人、興奮劑濫用、自殺、貪婪等墮落的敘事情節(jié)是該文學思潮的重要特征。劉炳范教授就明確指出:“無賴派文學的作品大多是通過放蕩的兩性關系或男女糾葛,以感官的享樂,來蔑視、反抗倫理道德和傳統觀念,展示所謂自由的人性”。[9](p89)可見,無賴派文學作品中的故事情節(jié)以寫實主義的形式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人文和生態(tài),是當時日本社會現象的藝術化和抽象化。

    這一社會現象的藝術敘事就體現在無賴派作家的作品情節(jié)中。坂口安吾在其作品《白癡》中刻畫了主人公伊澤和白癡女頹廢墮落的生活場景;在其《來自朔風的酒窖》一文中,不僅從其作品名稱上可以窺探出其中的“酗酒”情節(jié),而且在詳盡的敘事上亦描述了一位對現實感到迷茫和無望的狂人沉迷于酗酒不能自拔的故事情節(jié);在《洗青鬼兜襠布的女人》中剖析了主人公幸子的淫亂生活和頹廢思想;在《滿開的櫻花林下》中論述了山賊生活淫亂,以搶劫和殺人為生的社會現象。而另一典型的無賴派作家太宰治在其著名的“三部曲”《人間失格》、《斜陽》、《維揚的妻子》中出現的作品情節(jié)也是十分相似。其中篇小說《人間失格》中描述了主人公葉藏對周圍的人事物均不信任生活墮落無望,最后欲以自殺的形式來獲得解脫的故事情節(jié)。《斜陽》中主人公直治退伍后回到家鄉(xiāng)無所事事,生活腐化墮落,以酗酒和嫖娼作為其生活的主旋律,最終以自殺的方式來結束自身的墮落和苦楚。這一社會現象的“人文敘事”獲得了當時許多日本民眾的同感,刮起了一陣“斜陽族”熱潮。而在《維揚的妻子》中主人公大谷酗酒無度,生活頹廢,其妻子在生活上孤獨無助,私生活混亂的故事場景也生動地呈現在讀者面前??梢钥闯觯簾o賴派文學作品的故事情節(jié)與當時社會局勢緊密關聯,“關注社會現實,描繪破碎人心,表現人們心靈深處的絕望與不安”,[10](p12)成為日本無賴派文學的根本性主題,社會現象的“人文敘事”也構成了無賴派文學作品的藝術內涵。

    3.社會轉型視域下思想追求的主張。

    日本在二戰(zhàn)結束后整個社會處于激烈的社會轉型中,政治經濟的翻天覆地變化和物欲橫流的社會變遷使得當時日本社會思想追求呈現多樣化,社會價值觀出現迷茫的特點。因而無賴派作家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和親身感受,以細膩的筆端觸摸當時社會轉型中民眾的心理狀態(tài),擬提出對新思想追求的主張。

    其中代表作家坂口安吾筆下主人公思想追求的刻畫就十分深刻入里。其《風博士》一文中,以似寓言似笑話的方式,以幽默詼諧的筆觸,描寫了在惡人當道、弄虛作假、謠言橫行的轉型社會環(huán)境下禿頭風博士的虛無精神訴求。在其《白癡》和《洗青鬼兜襠布的女人》中,以戰(zhàn)爭給整個社會帶來的災難和不幸為社會背景,闡述了人類對社會轉型下精神追求的無奈和頹廢,揭示了戰(zhàn)爭的瘋狂和殘酷以及戰(zhàn)后社會轉型下民眾的生活墮落和內心頹廢的精神內涵。而最能體現坂口安吾對思想追求的主張就是其名篇《墮落論》,在該文中其犀利地指出:人要徹底地墮落,墮落到道德的最底線才能得到重生,要否定形式主義的美德和舊秩序,要通過墮落和頹廢的方式來實現人性的復歸和自由的追求。

    同樣,另一作家石川淳以宗教符號為作品的切入點,在《普賢》一文中以主人公“我”心目中的普賢菩薩優(yōu)佳莉頹廢墮落醉生夢死的生活境遇,表現了在當時社會轉型下知識分子對動蕩不安的社會狀況充滿絕望情緒,著意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塑造了一個陷于頹廢生活同時又希望借助外力而求得解脫的知識分子形象,突出了當時社會境遇下普通民眾的無奈和可憐的精神追求。另一名篇《廢墟中的耶穌》也是以宗教符號作為人文敘事的支點,描述了在戰(zhàn)后初期饑餓、頹廢、空虛、混亂困擾的社會背景下,主人公試圖尋求一種精神寄托,在物欲橫流、虛無的現實社會中追尋一種真實和新生的精神世界。在《馬爾斯之歌》中,作者也是以歌曲作為文學論述的線索,刻畫了戰(zhàn)爭時期的恐慌和無助,表明了其鮮明的反軍國主義和反戰(zhàn)的激烈情緒,提出了對自由生活的精神向往和追求。同樣體現作者在日本戰(zhàn)后百業(yè)凋蔽國破人亡、前途渺茫、理想破滅等社會轉型中對和平和自由向往這一精神訴求,也被納入其《黃金傳說》一文的人文敘事中。日本文學評論家佐佐木基一曾贊賞過石川淳的作品:“如果沒有石川淳,日本昭和文學不知道將會如何”??梢?,石川淳在昭和社會轉型時期中將人文敘事的精神訴求與社會現實的反襯結合得非常深刻和到位。

    很顯然,作為日本戰(zhàn)后社會急劇轉型下產生的無賴派文學思潮,其作品無論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還是在社會現象的剖析和思想追求的主張上,均烙上無賴派文學思潮的印記,采用其特有的人文敘事和戲虐式的文學修飾手法,以成熟的藝術表現張力,集中體現了當時日本社會轉型下的人文和思想的內核。

    三、社會轉型視域下“人文敘事”的理性思考

    日本無賴派文學思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出現的,是在日本社會人文轉型的特殊環(huán)境下產生的,其“是比較典型的文學思潮,同時也是比較有爭議的文學思潮。比起戰(zhàn)后日本出現的其他文學思潮,它具有自己獨有的性質和特征”。[11](p101)因此,對無賴派文學思潮進行深入分析的時候,應該以不同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在辯證唯物觀的指導下,進行系統和綜合性的透析,才能抓住社會轉型視域下“人文敘事”的本質。

    1.解析社會轉型與文學思潮的辯證關系。

    當社會發(fā)生巨大轉型的時候,社會各種階層會發(fā)生變動,社會思潮也會隨之涌動。二戰(zhàn)結束后日本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的激烈變化,是當時社會思潮產生和發(fā)展的原動力,同時也是日本無賴派文學思潮出現和發(fā)展的社會基礎。因而日本無賴派文學作家非常強調生存的重要性,在社會激烈轉型下各種生活保障沒法得到支持,因此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墮落式”“無賴式”地生存下去,才是當時社會發(fā)生激烈轉型下的無奈選擇。坂口安吾在其《白癡》中給我們展現的是生活頹廢墮落,過一天算一天,茍且偷生的“無賴畫面”。同樣其在《墮落論》中明確指出:二戰(zhàn)結束后那些具有日本武士道精神的高級將領,均不愿意切腹自殺,寧愿上法庭接受審判,以期得到保住自己性命的“舍義保命”的“求生本能”。何況普通日本民眾為了生活也只能放棄一切倫理道德“無賴”“墮落”地活著。太宰治在其名篇《斜陽》中不僅僅給我們呈現是主人公內心世界深刻入里的刻畫,而且塑造了在社會轉型下母親、姐姐和子、弟弟直治等三種不同類型貴族的頹廢生活,反映了社會轉型下一般民眾的思想變化。可以看出,日本無賴派作家強調人在社會轉型下生存的重要性,認為在其他都無法得到保障的社會環(huán)境下,珍視生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其次,社會轉型對于日本文學思潮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特別是近代日本文學思潮,其“以近代社會為背景,追求生活在這個歷史階段的人們的人生姿態(tài)。近代社會實質上是市民社會,貫穿著源于自由主義、個人主義的民主主義,其結構受到資本主義所左右。近代社會的人們從封建的等級制度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主張自由、平等,其精神構造是基于人道主義的自我覺醒”。[12](p1)特別是二戰(zhàn)日本社會構造和精神構造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戰(zhàn)時體制和軍國主義思潮受到質疑,社會主體的變革也帶來了反映社會主體本質的文學變革。而文學變革的典型表現形式就是以無賴派文學思潮、戰(zhàn)后派文學思潮、民主主義文學思潮、存在主義文學思潮等戰(zhàn)后日本文學思潮的誕生。其中無賴派文學思潮以其典型性和代表性,以特有的文學理念和文學手法有力地促進了戰(zhàn)后日本文學思潮的發(fā)展。

    由此可見,在分析和研究文學思潮的時候,應結合該文學思潮發(fā)生的時代背景和社會轉型狀況,才能抓住該文學思潮的內涵和精髓。同時在分析該文學思潮發(fā)生時所處的社會轉型狀況的時候,也應深入透析該文學思潮發(fā)生的社會基礎,即社會轉型時期的政治、經濟、思想的變化,進而比較當時國內國際社會思潮的變遷,才能比較客觀全面地解析該文學思潮的整體內核。

    2.注重文學思潮視域下的文本分析。

    日本無賴派文學思潮是日本戰(zhàn)后典型的文學思潮之一,同時也是戰(zhàn)后日本文學史研究的重要內容,因此無賴派作家的文學思想研究也就成了研究的熱點之一。而研究無賴派文學思潮中的作家思想研究是離不開文學作品的文本分析。就目前國內有關日本無賴派文學中作家作品的研究觀之,大多就事論事,比較孤立地進行分析和探討,而不將作家作品的文本分析放置于整個文學思潮中進行動態(tài)的解讀,很難解析該作品文本的內在涵義。葉渭渠教授在其論著就評述到:“研究文學史如果不包括思潮和與之相關的文學理論、文學批評和文學思想,只就具體作家作品的藝術成就和思想價值進行孤立、靜態(tài)的評價,就難以形成完整的文學體系,難以全面把握文學的史與論的規(guī)律,從而也難以嚴密地探討各個作家作品在文學史上的地位”。[13](p4)因此,在研究日本無賴派文學的時候,應將太宰治、坂口安吾、石川淳等無賴派文學作家的作品放置于日本文學史的整體中,以文學思潮為綱領,將作家、作品、理論、批評結合起來,并將它們置于相互聯系之中,才能更清晰更有機地對該段文學史和該時期的文學思潮進行比較完整和比較系統的認知。

    此外,就目前研究的成果窺之,在提及日本無賴派文學中的作家作品論的時候,大多偏重于該作家作品的文學意識層面的研究,而忽略了文學思潮中文學作品文體的藝術性思考。文體是作家個性的體現,同時也是作家文學思想的重要流露,它表面上是通過語言來實現的,但是又不能等同于單純的語言。其有異于單純語言的文體,是用來突出作者的文學意圖、感情、思想、內涵的,這與作者的文學歷練、教育程度、生活經歷、人生價值觀和審美觀緊密相關。不同作家作品的文體的研究還涉及到語言、心理、文學等不同層面,如果單純地對某個作家的文學思想進行剖析和研究,是無法真正了解和透析該作家的語言表現特點和其文體內涵。因此在對該時期文學思潮中的文學作品進行研究的時候,應對該作家的作品有一定深度的解讀后,再深入進行該作品的文本分析,從不同層面和不同視角對該作品的語言詞義以及修辭手法進行分析,結合該作家所處的社會狀況和人文環(huán)境,扣緊其個人的性格和生活閱歷,才能詳細透析該作家作品的文體特點以及不同作家之間的文體差異和特色。

    3.社會學研究視角的綜合系統剖析。

    由于日本無賴派文學是屬于文藝學的范疇,故對其的研究成果大多圍繞著其文藝性和文學性進行分析和探討。但是無賴派文學思潮的出現不僅僅呈現了一種文學現象,更加展現了一種社會現象和社會思潮。其社會學意義上的認知要超過其自身的文學價值和文藝美學,其體現了一個嶄新的社會視角和全新的社會心態(tài),同時也提供了一種另類的文學藝術和社會心理。因此在對日本無賴派文學進行深入研究的時候,應以社會學的研究視角對其文學作品的社會心理和社會效應進行綜合性和系統性的剖析。運用文化社會學的研究視角對戰(zhàn)后日本社會轉型下社會文化的變化進行審視,同時運用社會人類學的方法論對當時社會制度的演變和激烈變遷進行解析,進而運用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方式對該文學思潮所體現的心理意識和當時的社會轉型下的社會情境和社會心理進行比對,堅持社會學研究視角的綜合系統剖析,將日本無賴派文學思潮的文藝性和社會性融合在一起進行分析,才能更為立體地更為科學地闡釋該文學思潮與社會變遷的相互映射關系。

    居于社會學視角窺之,從縱向的社會思潮歷史變遷出發(fā),將日本二戰(zhàn)前和二戰(zhàn)后社會人文的歷史變遷進行縱向比較,同時把明治文學、大正文學、昭和文學等不同時期的文學思潮進行深度對比,結合不同時期的社會人文變遷和文學思潮的辯證關系,以社會歷史學的視角闡釋日本無賴派文學思潮不同于其他時期文學思潮的內外在原因,以期對無賴派文學思潮進行客觀的分析。除了縱向分析以外,也應采取橫向的對比方式,探析同一時期日本與其他國家的文學思潮的差異及內在因素。同樣處于二戰(zhàn)后的國際環(huán)境下,不同國家的社會人文變化的狀況也不盡相同,因此日本與中國、韓國、印度、美國、英國、俄羅斯等不同國家在二戰(zhàn)后初期的文學思潮也各有差異。通過不同國家戰(zhàn)后文學思潮的社會學因素的解析,并與日本相比較,能夠對日本無賴派文學思潮的出現、發(fā)展、衰微等過程的認知進行得更為準確和理性。

    因此,對于日本無賴派文學思潮進行研究的時候,應居于宏觀的立場,將微觀的文學作品置身于宏觀的社會學中進行動態(tài)和系統的剖析,結合各種社會學研究方法,同時采用縱向和橫向的立體比較分析,才能更為客觀和更為深入地解讀該作家的文學作品的內涵,更為透徹和更為詳細地解析無賴派文學思潮的特質。

    四、結語

    日本無賴派文學思潮是二戰(zhàn)后日本社會發(fā)生巨大轉型的歷史產物,也是二戰(zhàn)后日本社會思想產生巨變的表現形式之一。作為社會轉型下文學寫照的無賴派文學思潮也正體現了該歷史時期的社會文化和社會心理,因此研究日本無賴派文學思潮的內涵,有助于分析該歷史時期日本社會的文化、歷史、政治、經濟以及精神層面的狀況。而在探求該時期無賴派文學特質時,應注重無賴派文學作品的文本分析,基于宏觀的文學思潮史的把握,立足于不同作家的文學文本的微觀分析,偏重探索該時期文學思潮的藝術價值形成機制,深刻剖析該類文學作品的藝術奧秘,不斷更新和補充該時期文學思潮史的藝術評價,使得無賴派文學思潮史更為準確和科學,從而深入解析無賴派文學思潮反襯下的戰(zhàn)后日本社會轉型的真實狀況,進一步透析無賴派文學思潮與戰(zhàn)后日本社會轉型的辯證意義和哲學內涵。

    參考文獻:

    [1]葉渭渠.日本文學研究方法論——以文學思潮史為中心[J].日本學刊,1994,(4)

    [2]任江輝.論日本無賴派作家太宰治的文學思想[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

    [3]葉渭渠.略論無賴派的本質[J].日本問題,1988,(3).

    [4]任江輝.日本無賴派文學思潮評析[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

    [5]王健宜,吳艷,劉偉.日本近現代文學史[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

    [6]李德純.戰(zhàn)后日本文學史論[M].上海:譯林出版社,2010.

    [7]李卉.日本戰(zhàn)后無賴派文學[J].日本研究,2000,(1).

    [8]任江輝.日本無賴派文學思潮研究評述[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6).

    [9]劉炳范.論“無賴派”與日本戰(zhàn)后文學的轉型[J].東北亞論壇,2000,(2).

    [10]楊國華.日本當代文學史[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4.

    [11]任江輝.日本無賴派作家坂口安吾的文學觀評析[J].集美大學學報(哲社版),2015,(3).

    [12]長谷川泉.近代日本文學思潮史[M].鄭民欽,譯.上海:譯林出版社,1992.

    [13]葉渭渠.日本文學思潮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鄧年

    基金項目:集美大學博士預研社科基金項目“日本無賴派文學思想研究”(Q20120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任江輝(1979——),男,博士,集美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477(2015)12-0117-06

    猜你喜歡
    社會轉型思潮
    開放與短缺:論改革開放初期社會轉型中的高層住宅——以重慶白象居為例
    住區(qū)(2023年5期)2023-12-01 08:12:08
    春秋時期重民的社會思潮
    社會轉型時期的大眾傳媒與公共政策
    新聞傳播(2018年10期)2018-08-16 02:09:58
    從回歸溫柔敦厚到走向天馬行空——當代文藝思潮的一種轉向
    名作欣賞(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美國金融改革思潮發(fā)生重大轉變的啟示
    天府新論(2016年6期)2016-11-23 03:05:35
    維新思潮對中國近代體育的影響
    戰(zhàn)后臺灣如何從農業(yè)社會轉型工業(yè)社會
    現象級“老炮兒”折射社會轉型之惑
    公民與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25
    論20世紀初年的“興女學”思潮
    “文革” 后期的民間批判思潮(1968~1976)
    马尔康县| 克山县| 固镇县| 陕西省| 密云县| 西城区| 鄂温| 惠东县| 运城市| 桦川县| 富锦市| 贺兰县| 沐川县| 临朐县| 辽宁省| 禄劝| 夏邑县| 布拖县| 永州市| 民丰县| 老河口市| 海丰县| 拜城县| 巴彦县| 济阳县| 蚌埠市| 康保县| 陵水| 正定县| 安吉县| 蒙山县| 兰溪市| 抚州市| 陆丰市| 沭阳县| 陆良县| 延庆县| 崇文区| 额济纳旗| 九江县| 绥芬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