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全宋文》訂補八則

    2015-03-26 07:33:05王可喜
    華中學術 2015年1期
    關鍵詞:宋文長編

    王 嬌 王可喜

    (1.湖北科技學院圖書館,湖北咸寧,43710;2.湖北科技學院人文與傳媒學院,湖北咸寧,437100)

    近讀《全宋文》,發(fā)現(xiàn)王安石、鄭獬互見文一則。讀岳珂《桯史》,其中《李龍眠海會圖記》一文《全宋文》作王邁實之文,疑誤。又,讀宋章炳文《搜神秘覽》、吳曾《能改齋漫錄》及《宋會要輯稿》,得馮京佚文三篇;讀楊仲良《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得王厚佚文三篇,現(xiàn)一并訂補如下。

    一、王安石鄭獬互見文訂正一則

    《全宋文》中,王安石文據(jù)《臨川文集》卷四十九收有《翰林侍讀學士右正言馮京改翰林學士知制誥權知開封府制》,鄭獬文據(jù)《鄖溪集》卷四亦收有此制文,兩文互見,分別見于《全宋文》第63、67冊。現(xiàn)錄全文如下:

    翰林侍讀學士右正言馮京改翰林學士知制誥權知開封府制

    敕:學士職親地顯,而開封典治京師,非夫忠厚仁恕而有文學政事之能,孰可以任此?具官某,造行直方,受材博敏。踐更中外,休顯有稱。論思禁林,尹正畿甸。詢謀惟允,其往茂哉!可。[1]

    此制文系馮京嘉祐七年(1062年)十月以翰林侍讀學士、右正言遷翰林學士、知制誥、權知開封府事所敕。彭汝礪《宋故宣徽南院使檢校司空太子太保致仕上柱國始平郡開國公食邑八千七百戶食實封二千七百戶贈司徒謚文簡馮公墓志銘》:“遷翰林學士、知制誥,權知開封府事?!保?]不詳時間。洪遵《翰苑群書》卷十《學士年表》:嘉祐七年,“馮京,十月以翰林侍讀學士、右正言拜(翰林學士)”[3]。

    按,王安石、鄭獬均于嘉祐間任直集賢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誥職。然任職時間前后相續(xù)。王安石于嘉祐六年(1061年)六月知制誥。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百九十三:嘉祐六年六月“戊寅,度支判官、刑部員外郎、直集賢院、同修起居注王安石知制誥”。同書卷一百九十七:嘉祐七年十月“甲午,知制誥王安石同勾當三班院”[4]。王安石于嘉祐八年(1063年)八月,以母吳氏逝于京師,十月歸葬江寧守喪而辭官。鄭獬于嘉祐八年除知制誥。其《薦錢公輔狀》:“臣于嘉祐八年內(nèi)與天章閣待制、兵部員外郎、知鄧州錢公輔同日除知制誥。”[5]其本人所言,確信無疑。又,鄭獬《鄖溪集》原本五十卷,久佚,今本系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出,互見訛誤在所難免[6]。

    如此,馮京嘉祐七年十月以翰林侍讀學士、右正言遷翰林學士、知制誥權知開封府事制文,自當系王安石所草制。

    二、《李龍眠海會圖記》作者王邁英伯誤作王邁實之

    《全宋文》第324 冊王邁(字實之)文中,從岳珂《桯史》卷六輯得《李龍眠海會圖記》一篇,實為另一王邁(字英伯,又字浩翁)所作。南宋有三王邁。董斯張《吳興備志》卷十八按云:“宋有三王邁:一字實之,莆人,見《宋史》;一字英伯,京口人,見岳珂《桯史》;一字德遠,安吉人,范石湖之婿也?!保?]

    岳珂《桯史》卷六《記龍眠海會圖》云:“李龍眠既棄畫馬之嗜,亶作補陁大士相,以施緇徒。垂老,得匹楮,戲筆五百應真像,幾年乃成。平生繪寫,具大三昧,僅此軸耳。先君在蜀得之,母氏雅敬浮屠,常櫝致香火室中。余來京口,因暇日出示王英伯,遂仿貝葉語,為作記其右?!薄坝⒉囊喽嗥?,累試詞闈不偶,今尚在選調(diào)中。余前書京口故游,蓋其人也。”[8]故知為另一王邁(字英伯)所作。據(jù)今可見資料,岳珂與王邁(字實之)無交游記錄?!度挝摹穼⒃撐臍w入王邁(字實之)文中,誤。

    岳珂確與王邁(字英伯)及其兄弟王遇(字安世)、王通(字文伯)交游甚密?!稐H史》卷一《南陔脫帽》條云:“余在南徐,與其孫遇游,傳其事?!保?]按,王寀字輔道,一字道輔,號南陔,王韶第十三子,王遇等三兄弟均系王寀曾孫、王韶玄孫。同書卷二《劉改之詩詞》條云:“廬陵劉改之過,以詩鳴江西,厄于韋布,放浪荊楚,客食諸侯間。開禧乙丑,過京口,余為餉幕庾吏,因識焉。廣漢章以初升之、東陽黃幾叔機、敷原王安世遇、英伯邁皆寓是邦。暇日相與蹠奇吊古,多見于詩,一郡勝處皆有之,不能盡憶?!保?0]知王氏兄弟寓居京口。同書卷三《館娃浯溪》條云:“靈巖、中宮為蘇、永勝概,吊古者多賦之。近世王義豐、楊誠齋為之賦,植意卓絕,脫去雕篆畦畛。余得之王英伯,錄藏焉。”按,王阮,字南卿,號義豐,有《義豐文集》傳世,系王韶次子王厚(詳后文)之孫、王韶曾孫。如此,王阮比王邁(字英伯)等三兄弟長一輩,系他們的族叔,岳珂從王邁(字英伯)處得到王阮的《館娃宮賦》是很自然的事,亦可見他們交游之頻繁。

    王氏三兄弟事跡詳《至順鎮(zhèn)江志》卷十九及其為廖行之《省齋集》所作題跋,他們的世系為:王韶(高祖)—王寀(曾祖)—王彥融(祖)—王萬全(父)—王遇、王通、王邁。王彥融、王萬全事跡詳《京口耆舊傳》卷六。王邁,字英伯,又字浩翁,曾知知寧國府。《至順鎮(zhèn)江志》卷十九:王邁“字浩翁,萬全季子。以父恩授建康椿積庫,累遷至大理丞右曹郎,出知寧國府。家有祖業(yè),盡分族人,至飯不足”[11]。筆者此前已輯得王遇、王邁《省齋集跋》各一篇[12]。

    三、馮京文輯補三則

    馮京所著有《潛山(文)集》《紹圣三公詩》,文集、奏議三十卷等,已佚?!端问贰肪矶侔恕端囄闹尽罚骸榜T京《潛山文集》一卷。”同書卷二百九《藝文志》:“《紹圣三公詩》三卷。司馬光、歐陽修、馮京所著?!绷_大經(jīng)《鶴林玉露》卷十亦載:“京乃生,家貧甚,讀書于潛山僧舍?!性娞枴稘撋郊?,皆其未遇時所作?!保?3]王偁《東都事略》卷八十一《馮京傳》:“所著文集、奏議三十卷?!保?4]今《全宋文》錄其文十一篇,仍可補得三篇。

    1.據(jù)宋章炳文《搜神秘覽》輯得《油筒子傳》一篇

    近讀宋章炳文《搜神秘覽》,卷上《油筒子》篇有“馮當世有《油筒子傳》,著其要曰”云云。茲錄全文如下:

    油筒子傳

    油筒子者,不知何許人也。成都耆老見之四十余年,容貌若一,人莫究其甲子。有問其姓名里居者,未嘗對。背破席帽,腰負一筒,丐油于廛肆間,滿輒持去,其行如飛。擇荒祠、晦洞,人所不顧者,則燃之;有余即自照其室。市人既見之習久,不知為何人,故號“油筒子”云。油筒子始賣老君卜于市,卦售一錢,其后唯舒手丐錢于人,所得尋以散施。復竚物于布囊,有求取者,探囊中食物錢帛,隨所有與之。其語言無拘礙,其居處無凈穢,其遇人貴賤貧富無異心,猖狂妄行,莫窺津涯,而時以仁孝忠信教戒于常所往來者;飲之酒,則誦道家修養(yǎng)之辭,若諸經(jīng)傳,唯口所欲言,然后舉杯嬉笑自如,亦不以多少為謝。暮歸魚槁,所止主人視之,蓋無日不醉也。歸即閉關闃然,以道佛書數(shù)百卷布所居榻,坐臥其上。中夜取讀良久,或時掩卷大慟,其意莫測何如。時有譏其面多垢穢者,應之曰:“吾嘗日洗吾心而已,吾身不自管久矣,面何有哉?”既知其有道,稍稍就問之,默然以手指心,徐酬以言,初若可尋繹,已而乖睽散亂,旨意離絕,又叩之急,翩然而去,不可得而親也。熙寧九年九月十一日,大醉以歸,舉止不亂。明旦視之,已死矣。嘗語府民嚴九者曰:“吾明旦遂行,爾能一顧我乎?”及前視之,則無及矣。既死之明日,或傳有見于漢州之市者,行歌疾走,人竊疑其輕出,而不敢問,還入郭北門,乃知死已三日矣。[15]

    按,據(jù)文中所述,該傳寫于熙寧九年(1076年)九月,時馮京為知成都府兼利州路安撫使。馮京于熙寧九年四月知成都府兼利州路安撫使。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百七十四:熙寧九年四月戊申,“資政殿學士、知渭州馮京知成都府,龍圖閣直學士、知成都府蔡延慶知渭州。先是,延慶一日三奏茂州蕃部千數(shù)把截官路,已三遣將官分領人兵討殺。詔以延慶奏陳措置前后,已似惶擾,中書、樞密院宜同議可與不可倚仗了此邊事,無或轉致乖錯,別生巨患。故以京代之,仍兼成都府、利州路安撫使”[16]。是年十月,以給事中召知樞密院,十一月離成都赴闕?!端问贰肪硎濉渡褡诒炯o》:熙寧九年十月“丙午(二十三日),王安石罷判江寧府,以吳充監(jiān)修國史,王珪為集賢殿大學士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資政殿學士馮京知樞密院”[17]?!独m(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百七十八:熙寧九年十月“丙午,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jiān)修國史王安石罷為鎮(zhèn)南軍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寧府”?!皹忻苁埂⒐げ渴汤蓞浅湟狼肮倨秸率?、監(jiān)修國史。充性謹密,在西府數(shù)乘間言安石政事不便。上以其中立無私,故相之。禮部侍郎、參知政事王珪依前官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資政殿學士、右諫議大夫、知成都府馮京為給事中、知樞密院事。先是,呂惠卿悉出安石前后私書、手筆奏之,其一云:‘勿令齊年知?!R年者,謂京也,與安石同歲,在中書多異議,故云。又有一云:‘勿令上知?!墒巧弦园彩癁槠?,故復用京,仍詔京撫定蕃部訖,乃赴闕。”[18]故知馮京熙寧九年四月至十一月在成都,該文寫于是年九月,正是馮京在成都時。該文不被《全宋文》所錄,可備《全宋文》重訂補入。

    2.據(jù)吳曾《能改齋漫錄》等輯得《富家翁愛其弟記》一篇

    富家翁愛其弟記

    富家翁有宅于村者,親既終堂,其兄甲不忍群雁異飛,而友愛其弟乙甚厚。乙安樂之,未嘗有違言。久之,乙既有室,不令,日咻其夫使叛其兄。乙牽于愛而聽之。而甲之所為,無不善者。欲開釁隙,而無其端。于是甲有善馬,愛之甚至,雖親舊求借,輒以他馬代之。乙欲激其怒,乘甲之馬出,杖折其足。甲歸而見之,且喻其意,謂其仆曰:“去之,而新是圖。”甲復有花藥之好,列檻數(shù)十,皆名品也,且其手植焉;灌溉壅培,不倦其勞。乙又將緣是以激之,乘閑鋤而去之。甲曰:“吾欲去是久矣,而未果也?!币蚶缙涞?,而殖之谷。乙悟其非,且將悔之,而其室未厭也。甲既鰥處,而有愛妾,若將終身焉。處之側室,未嘗一與家事。其婦踵門而數(shù)之,詬罵毀辱,無所不至。妾不能堪,而訴其主。甲曰:“吾之過矣”,因逐其妾。其婦聞之,愧汗浹背,且曰:“妾不幸,不及事舅姑,而無以為學,以至于此。而不知伯氏之德量如是之寬裕也。”乃正冠帔,而拜于庭,以謝不敏。卒為善婦,以相其夫,而肥其家。若甲者,可謂賢矣。求之古人,若張公藝可以配之。(因)偶忘其姓氏,懼其湮沒而無聞也,故書其大概,以俟太史氏。[19]

    按,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二《富家翁愛其弟》開頭有“大丞相馮公當世記”,篇末“偶忘其姓氏”前有“當世且言”一句,當系吳曾轉錄所加,故刪去,加“因”字以使語氣連接。故知為馮京所作。又見于元張光祖《言行龜鑒》卷四《家道門》及清潘永因《宋稗類鈔》卷十三,文字略異,《言行龜鑒》不錄“以相其夫”之后文字,《宋稗類鈔》不錄“可謂賢矣”之后文字,以《能改齋漫錄》最為完整。又按,原標題無“記”字,因開篇有“大丞相馮公當世記”,故加之;“不忍群雁異飛”句《宋稗類鈔》作“敦在原之義”,文字互異。該文同樣不被《全宋文》所錄,可備《全宋文》重訂補入。

    3.據(jù)《宋會要輯稿·方域》輯得《乞官為借支三州義軍衣甲以應敵奏》一篇

    乞官為借支三州義軍衣甲以應敵奏

    [竊]見麟、府、豐州所管蕃漢義軍人馬,最處戰(zhàn)地,聽用衣甲,例合自備,然皆貧窶。三州所管七千四百余人,馬一千四百余匹,今乞官為借支五分衣甲,送管轄城寨,每有事宜,將官分給,所貴可以應敵。[20]

    按,《宋會要輯稿·方域》二一之七有“神宗熙寧三年六月,河東安撫使馮京言”云云,必為馮京所奏,《全宋文》中馮京文未錄此條,當可補其闕。題名系筆者所擬。

    四、王厚文輯補三則

    王厚(1054—1106),字處道,樞密副使王韶次子。有乃父之風,也是北宋著名的大將軍、大功臣,《宋史》卷三百二十八卷末“論曰:厚之降隴拶、瞎征,取湟、鄯、廓州,功足繼韶”[21]。其生平事跡略見于《宋史》卷三百二十八、《東都事略》卷八十二、《京口耆舊傳》卷六本傳。

    王厚亦能文,湖北通山《茅田王氏宗譜》存《寧遠軍節(jié)度使莊敏公小傳》云:“公閑居手不釋卷,每草詔,拂紙成文,運筆不停,成則一覽,不復改竄?!薄毒┛陉扰f傳》卷六《王厚傳》載:“有奏議三十卷?!辈粋?。今《全宋文》輯其文十二篇,筆者此前已從《茅田王氏宗譜》輯得《奏乞蔭補用文職表》一篇[22],共有十三篇。

    《全宋文》卷二八六四《王厚文》由李文澤先生從楊仲良《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及《宋會要輯稿》等典籍中輯出。近讀《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發(fā)現(xiàn)仍有王厚完整奏議三則遺漏未錄,現(xiàn)輯錄如下,以備《全宋文》重訂補入。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卷第一百三十九《收復湟州》存有王厚兩則奏議。

    克復寧洮奏捷 崇寧二年六月十九日

    臣今月十四日,帥領漢、蕃將兵等起離熙州,至十八日,進兵收復哥堡,舊賜名安川。已于當日具狀奏聞去訖。十九日,自哥堡前進,至瓦吹駐軍止宿。昨賜名寧洮。沿路遣委歸順酋首譯語,使臣等各往本族,照管撫慰部族,悉令安心住坐,不得驚疑,及推諭朝廷撫存恩意去訖。大軍自入湟州界,除哥堡首領多羅巴男阿令結等三人據(jù)城與官軍抗,再三遣人招撫說諭,并不聽從。又緣多羅巴父子將向順心白人戶,擅行殺戮,諸羌悉皆怨仇,若不略行誅討,恐不足震服桀黠之眾。昨來廢棄湟州并管下城寨,止緣多羅巴父子為擾之故。今來大軍進復湟州,須至將此酋并余黨盡行剪滅,即湟州境內(nèi),遂可一成安寧。臣等尋令將佐等頓兵哥城下,引致阿令結兄弟三人出城,與之接戰(zhàn),仍遣諸將分兵攻奪其城,阿令結等乃率眾向前力斗,我軍尋斬獲阿令結,并其弟廝鐸麻令二人首級,小弟阿蒙為流矢中目貫腦,遂竄去。初聞多羅巴自本族奔至哥救應,至中路逢見阿蒙,始知男阿令結等二人巳被誅戮。及聞官軍占據(jù)哥,遂投還本族。人戶見其竄敗,不肯接納。及忽都城為漢兵守御,潛伏所在,見今未知去處。臣令得力人散行根逐次。今諸羌聞漢兵既誅阿令結等,其多羅巴處巢穴,各皆為漢兵所據(jù),莫不欣悅,多稱:“自來只被多羅巴父子侵擾,致令部族不得安心住坐,男女等又不得躬親出漢公參告。阿耶奏知東京官家與男女做主?!背家言偃f諭,令安心歸族住坐,除多羅巴竄走見根逐外,阿令結等既已誅死,眾心無不悅服。大軍沿路經(jīng)由部族地分,遂無纖亳驚虞,漢蕃并各安貼。今取二十日進軍癿當,撫定其余羌眾,及令權知河州李忠?guī)ьI本將人馬,照管廂軍、家丁修筑癿當,控扼險要。臣與童貫帥其余將卒前去收復湟州。合行措置事件,節(jié)次別具申陳次。

    克復通湟寨奏捷 崇寧二年六月二十二日

    臣契勘自奉朝旨措置招納西蕃部族,以遠近羌眾相繼歸款,遂為青唐酋長所知,遣多羅巴等據(jù)守,并六心、溪丁等族分據(jù)要害,隔絕降羌。其多羅巴等據(jù)守哥堡,在巴金嶺之上,峻長三十余里。六心、溪丁等據(jù)守把拶宗,在湟水之南,傍有通道,卻稍平易。臣遂與童貫親帥諸將出安鄉(xiāng)關上巴金嶺,進次哥。其城中拒守之人五千有余眾,開門盡銳,敵官軍。臣與童貫鼓率士卒,親督諸將奪險,數(shù)路并進,遂斬多羅巴男阿令結、廝鐸麻令,并射中第三男阿蒙,仍斬強悍首領數(shù)百人,然后得城。今來心白羌酋悉皆降順,即時說諭,遣令歸族,安心住坐。其把拶宗路易于措置,臣止遣高永年引兵萬余人,出京玉關前進招納,而六心、溪丁等族首領部眾聞臣等大軍已破哥堡,誅阿令結等,其勢大沮,不能固守把拶宗,相率遁去。今高永年一行人馬已乘勢進至通湟寨,見取二十一日前進,與高永年會合,所有哥獲捷,已具奏聞去訖。[23]

    按,克復寧洮、通湟寨系王厚率軍收復湟州前的兩次大捷,是月二十四日黎明,王厚收復湟州。以上兩文題名系筆者所擬。

    又,《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卷第一百四十《收復鄯廓州》存有王厚奏議一則。

    克復綏遠關渴驢嶺奏捷 崇寧三年四月七日

    臣等依奉御前處分,統(tǒng)率大軍起離熙州前進,克復鄯、廓等處,自河州渡大河,越巴金、邈川,今月七日,至湟州城西下寨,一行人馬平安。所有同措置邊事童貫統(tǒng)領前鋒兵將馮瓘等先次前進,于當日至綏遠關下寨。尋準童貫公文,據(jù)洮東安撫馮瓘申,今月初七日巳時,統(tǒng)領選鋒人馬,已占據(jù)渴驢嶺。臣勘會諸路兵將,并到湟州會合。臣見統(tǒng)率繼續(xù)前去,措置宗哥一帶事務,逐旋具狀奏聞次。

    貼黃:及丞童貫關報稱,渴驢已占據(jù)了當,別無賊馬。已指揮馮瓘審擇地利下寨,明遠斥候,過作隄備。

    又貼黃:契勘今來諸路兵將會合湟州,勢不可久留。不惟坐費糧食,兼節(jié)次探到事機,不可少失機會。已分遣高永年統(tǒng)制一頭項取湟州北、臨宗之東勝鐸谷,張誡統(tǒng)領一頭項由丁零宗谷,臣與童貫統(tǒng)率馮瓘等,自渴驢嶺前去,至宗哥會合,才候到宗哥相度事勢,前進青唐次。[24]

    按,克復綏遠關渴驢嶺系克復青塘,途徑湟州之戰(zhàn)役。題名同樣系筆者所擬。

    *本文系王兆鵬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唐宋文學編年系地信息平臺建設”【12&ZD154】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1]曾棗莊等:《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第63冊第51頁、第67冊第277頁。

    [2]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密縣五虎廟北宋馮京夫婦合葬墓》,《中原文物》1987年第4期,第88~90頁。

    [3](宋)洪遵:《翰苑群書》卷十,傅璇琮等《翰學三書》(一),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93頁。

    [4](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786頁、第1827頁。

    [5]曾棗莊等:《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第68冊第73頁。

    [6]刁忠民:《鄭獬〈鄖溪集〉釋疑一例》,《文獻》1996年第2期,第179頁。

    [7](明)董斯張:《吳興備志》卷十八,吳興劉氏嘉業(yè)堂刻《吳興叢書》本,民國十二年(1923年)。

    [8](宋)岳珂:《桯史》,《唐宋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72頁。

    [9](宋)岳珂:《桯史》,《唐宋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6頁。

    [10](宋)岳珂:《桯史》,《唐宋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22頁。

    [11](元)脫因:《至順鎮(zhèn)江志》卷十九,《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2859頁。

    [12]王可喜:《宋人馮京、王遇等佚詩文輯考》,《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3年第1期,第53~55頁。

    [13](宋)羅大經(jīng)撰,王瑞來點校:《鶴林玉露》卷十,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192頁。

    [14](宋)王偁撰,孫言誠等點校:《東都事略》卷八十一,《二十五別史》,濟南:齊魯書社,2000年,第680頁。

    [15](宋)章炳文:《搜神秘覽》,張元濟《續(xù)古逸叢書》,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4年,第848頁、第849頁。

    [16](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585頁。

    [17](元)脫脫等:《宋史》卷十五,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292頁。

    [18](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622~2623頁。

    [19](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345頁。

    [20](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北京:中華書局,1957年,第7664頁。

    [21](元)脫脫等:《宋史》卷三百二十八,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10592頁。

    [22]王嬌等:《新發(fā)現(xiàn)湖北〈茅田王氏宗譜〉所存馮京等宋人佚詩文輯考》,《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8年第2期,第50~52頁。

    [23](宋)楊仲良撰,李之亮校點:《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332~2333頁。

    [24](宋)楊仲良撰,李之亮校點:《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350頁。

    猜你喜歡
    宋文長編
    李叔同研究史上的新坐標
    ——《李叔同—弘一大師年譜長編》評介
    美育學刊(2022年1期)2022-02-12 10:10:40
    《全宋文》補遺四十五篇
    國學(2021年0期)2022-01-18 05:58:42
    趙振鐸先生學術年表長編
    《古文觀止》宋文“不”字句式分析
    讀《郭沫若年譜長編》的幾點思考
    郭沫若學刊(2019年3期)2019-10-12 08:09:58
    略談《郭沫若年譜長編》的價值及有待完善的地方
    郭沫若學刊(2019年3期)2019-10-12 08:09:54
    勞鬼大駕
    考辨張竹坡家世生平 撰述《金瓶梅》研究長編——吳敢金學研究綜論
    女大學生宋文的村官生活
    丈夫的私房錢
    故事會(2007年20期)2007-05-14 15:23:09
    夏河县| 黄梅县| 汉阴县| 广西| 奈曼旗| 闻喜县| 股票| 保德县| 伊川县| 甘孜| 南漳县| 怀远县| 驻马店市| 西藏| 寿宁县| 东海县| 汤原县| 玉屏| 乡城县| 镇远县| 张掖市| 徐州市| 汕头市| 台前县| 洪江市| 满洲里市| 江山市| 微山县| 金湖县| 长汀县| 红河县| 黄梅县| 永济市| 论坛| 罗甸县| 扶余县| 广宁县| 桂阳县| 阜宁县| 济源市| 临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