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群
不知怎么的,四喇叭卻一連多日再也沒有光顧過碧浪池。澡友們也都不是省油的燈,各有各的路子,于是紛紛猜測、打聽。這一打聽,還真打聽到了更有震撼力的新消息。
四喇叭
碧浪池普浴一室有十幾個固定的澡客,每天午飯碗一推就齊刷刷地聚到這里,泡浴、品茗、嘮嗑、睡覺、看電視,把日子過得優(yōu)哉游哉的。
這一室有個搓澡工,見誰都“局長局長”地叫,為的是討客人歡喜,給自己爭取客源。而他的服務對象,也確實都是縣上各部門曾經的頭面人物。唯有四喇叭,門崗一站幾十年,直到兒子當上了副縣長,他才脫下大蓋帽,坐進了辦公室。因此,乍一聽別人稱呼自己局長,還老大有點不適應。
其實四喇叭也挺敬業(yè)的,怪只怪那張嘴沒遮沒攔,好到處放炮,經常鬧得別人下不了臺。幾次三番,四喇叭雖然在單位確立了誰也不敢得罪的地位,卻也成了誰也不敢啟用的對象。
剛開始進入老干部澡友團時,礙于等級差別,四喇叭倒也老實了一陣子。人頭混熟后,便又張狂起來。比如,退休局長老蘇患有尿急尿頻的毛病,四喇叭就稱之為“及時雨”。李主任臉上有塊胎記,四喇叭就說他是“青面獸”。張書記腦袋禿了頂,四喇叭就管他叫“花和尚”。蔡主席臉上有幾顆麻子,四喇叭就尊稱他“智多星”。張經理個子矮了一點,四喇叭就直呼其“矮腳虎”……就連跑堂的和搓澡的,也分別被冠以“浪里白條”和“阮小二”。
老干部們平白無故成了“梁山好漢”,心里又好氣又好笑。好在他們都已過了情緒波動的年紀,加之四喇叭的兒子是副縣長,才聽之任之沒多計較。
有了四喇叭的加盟,“老干部包廂”倒也熱鬧多了。這些人雖已退位,對社稷的關心和熱情卻一點沒減。四喇叭近水樓臺信息靈通,可以最大限度滿足他們的“時間欲”。于是每天聚會,四喇叭便自然而然成了主講。職工要加工資啦,干部要調整啦,政府大樓要搬遷啦,某位明星要來獻演啦等等,只要是本縣以內的事,四喇叭幾乎沒有不知道的。就連某位干部未能提拔是誰作的梗,某位公仆被人家堵在床上捉了奸等極其機密的事情,四喇叭也了如指掌,并且敢一吐為快。聽得大家面面相覷又大覺過癮。
一日,四喇叭身上的肥皂沫還未沖洗干凈,就又匆匆進了休息室。大家見他猴急的樣子,知道又有有趣的新聞了,呼啦啦都圍了過來。四喇叭先撮起嘴巴呷了兩口茶水,一副故作神秘的樣子,半晌才在大家的催促下壓低聲音說,神州建筑公司董事長陳表你們都認識吧?昨天給雙規(guī)了!別看這家伙平時一副耀武揚威的樣子,其實也就是個紙老虎,進去才一天,就“哇啦哇啦”兜了底。哼,扯動荷葉帶動藕,這次啊,少不了有人要跟著栽!
大家一聽這事,不知怎么都露出一臉的緊張相來,連聲催問是不是知道都有哪些人可能受牽連。四喇叭一拍鋪板,學著說書先生的腔調拉長聲音說,要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大家見四喇叭賣關子,又是倒茶又是遞煙的,恨不能從他嘴中多掏出點名堂來,四喇叭悠悠地吐出一長口煙霧道,你們急啥?這種事總有個過程,但是具體內容我總會有點數。耐心點,改天我自會陸續(xù)道來的!
此后幾天,四喇叭果然每天都有新信息發(fā)布,某某局長主動退贓啦,某某主任被監(jiān)控了,某某科長托人四處打招呼,某某書記嚇出了毛病等等。每發(fā)布一次信息,大家都感嘆一番,憤慨一番或者也為某人嘆惜一番。四喇叭卻說,有什么值得同情的?貪贓枉法,法理不容,貪官不抓,民憤難平!
自從縣里出了這宗大案后,大家就更離不開四喇叭了。四喇叭如果哪天不來泡澡,整個浴池就會清寂許多。而四喇叭只要一跨進浴室,讓位的、倒茶的、遞煙的、問候的,就會紛紛涌來。每當此時,四喇叭總會夸張地揚起手臂,一邊點頭致意,一邊頻頻揮手,搞得像個什么領軍人物似的。
然而,不知怎么的,四喇叭卻一連多日再也沒有光顧過碧浪池。澡友們也都不是省油的燈,各有各的路子,于是紛紛猜測、打聽。這一打聽,還真打聽到了更有震撼力的新消息。原來,四喇叭那個當副縣長的兒子,也因神州公司董事長的牽連而被雙規(guī)了。
伍銅匠
伍銅匠是皖北人,剛到我們這里時還不滿十八歲。那時我們這里四面環(huán)水,交通很是不便。鄉(xiāng)親們要想買個物品,非得坐船渡過盤龍河,再走上十多里的土路,才能在鄰近的集鎮(zhèn)采購到想要的東西。因此當伍銅匠搖著銅串子走進我們村時,立刻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小銅匠,給換個臉盆吧?!?/p>
“小銅匠,給做個銅勺吧。”
“好咧?!蔽殂~匠笑瞇瞇地應答著,隨即在主人家的門前穩(wěn)穩(wěn)地放下?lián)樱鹛炕鹈β灯饋怼?/p>
伍銅匠從小師從名匠,學得一手絕妙的手藝,祭器、文具、日用品幾乎是無所不能。再加上他愛動腦筋,能夠根據主人的喜好設計出各種形狀和紋飾,所以很快贏得鄉(xiāng)人的賞識,后來還贏得了一位姑娘的芳心。
相中伍銅匠的那位姑娘是盤龍鄉(xiāng)的美人,年紀輕輕的,家中的門檻就快被媒人踏破。但姑娘不為所動,卻對伍銅匠情有獨鐘。
伍銅匠沒有辜負姑娘的厚愛,入贅不久就被推舉參加縣里的技術比武活動,并以一座創(chuàng)意獨特、做工精巧、玲瓏剔透的銅擺件《耕牛鬧春》,捧回“能工巧匠”金色獎牌。
文革期間,大隊干部找到伍銅匠,請他幫宣傳隊打制一面銅鑼。伍銅匠從未打制過響器,為了完成這一任務,他特地到縣劇團考察,回來后潛心研究反復試驗,終于打制出一面音質清純、音域寬廣的銅鑼。送到宣傳隊一試,聲音渾厚似虎嘯,立時傾倒現(xiàn)場所有人。后來這事不知怎么傳了出去,附近市縣的一些劇團和宣傳隊紛紛慕名前來訂貨。一時間伍銅匠家門庭若市,熱鬧非凡,很有點“盤龍銅貴”的意思。
自從伍銅匠頂起門戶,無論是三年自然災害,還是十年動蕩歲月,一家人從未餓過肚皮。不僅如此,伍銅匠還創(chuàng)造了第一個購買家電,第一個建造樓房,第一個裝上電話,兒子第一個考上大學的盤龍紀錄。
好日子總是過得很快,彈指間伍銅匠已到了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這時,包括銅匠在內的許多古老行當早已退出歷史舞臺。伍銅匠望著閑置已久的銅匠擔子,想著曾經享譽八方的快樂時光,心中常常有說不出的落寞。不過平心而論,伍銅匠還是很滿足如今的小康生活的。如果不是“菩薩”事件,伍銅匠的晚年也許不會有太多的漣漪。
那日,伍銅匠下海經商的大兒子突然帶回一個陌生人。陌生人見到伍銅匠供奉的觀音菩薩,兩眼立刻放起光來。大兒子就對伍銅匠說:“爸,您知道嗎?這個菩薩可是個寶貝呢。您看這造型、這包漿,少說也有幾百年。尤其難得的是它還有個款識,我這位朋友說了,按照現(xiàn)在的市場行情,起碼要值三十萬!爸,您這房子也該翻翻新了,我也想買輛新車,咱們不如把這菩薩賣了,讓它發(fā)揮發(fā)揮作用?!?/p>
“什么話?你竟然想拿菩薩發(fā)財?”大兒子的話讓伍銅匠很生氣。伍銅匠做生意時曾收到不少古錢幣和古玩意,那些東西已被識貨的大兒子陸續(xù)淘走,如今陪伴在身邊的只剩下這尊銅菩薩。銅菩薩是伍家的祖?zhèn)髦?,也是父母留給伍銅匠的唯一念想。大兒子竟然連傳家之寶都不放過,伍銅匠豈有不惱之理!
不料沒過幾天,二兒子也趕回家來。說是單位要提拔一些干部,不少人都在找關系鉆門道。自己當了十幾年辦事員,這次如果再上不去,仕途就算是完了。幸好頭兒酷愛收藏,咱就來個投其所好,把那尊菩薩送給他吧。
“什么?用菩薩換官帽子?虧你想得出!”二兒子話還沒說完,伍銅匠又一次翻了臉。
老伴見了伍銅匠把兩個兒子都得罪了,就嘀咕道:“你也真是的,什么事都認死理,這些東西將來還不都是他們的,你犯得著這么頂真?”
伍銅匠說:“我就看不慣他們這德行,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不能讓人家看我的笑話?!?/p>
菩薩風波過去沒幾天,汶川發(fā)生了大地震。那些日子,伍銅匠天天心里發(fā)緊,有時還盯著電視掉眼淚。一日,伍銅匠的兩個兒子同時回了家,說四川遭了大災,黨中央號召我們萬眾一心同舟共濟。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咱們是不是也把那銅菩薩轉讓出去,讓它更好地普渡眾生。伍銅匠正苦于想不出辦法援助災區(qū),兒子的話讓他心里一動,躊躕了一夜后,大清早就向兒子松了口。
暑假期間,在縣城上初中的孫子回家看望爺爺奶奶。飯桌上,孫子很驚奇地告訴爺爺,他的同學家中也有個和咱家一模一樣的銅菩薩,而且那個同學的爸爸還是爸爸的領導。
伍銅匠聞言愣住了,聯(lián)想到大兒子的轎車二兒子的晉升,立刻明白了一切。
伍銅匠蹣跚著走到門外,扒下門楣上“模范家庭”的牌牌,運足力氣使勁一扔,那個牌牌就在空中劃了個漂亮的弧線,然后一頭栽進路旁的河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