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一志
摘 要:在我國社會經(jīng)濟高速運轉的情況之下,相關教育機構已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進而調整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的新課程。眾所周知,教育的根本在于教師,所以現(xiàn)在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信息技術課程方面,要求教師必須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從科學研究方面入手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大量研究,對學生進行全方位了解與掌握,對教學內容進行按部就班的分析,對教授方式方法進行認真的研究,在備課時對課程內容做好安排,進而把每一堂課教好。
關鍵詞:新課標;信息技術教師;素質與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9-346-01
教師想要教好一堂課必須在備課時下足功夫。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是針對書本備課,教師怎么樣教授,學生就跟著怎么樣去學習,通過教師對所教授內容的理解來左右學生,可以理解為學生完全是被動的學習。而在新課程標準之下對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更新了教與學的內涵:它認為課堂教學學生與教師是共同的組成部分,師生應該是合作互利中一起學習、共同進步,最終達到雙贏的結果,對學生這一主體的要求也應當予以重視,對學生從前所擁有的知識或者是經(jīng)驗給予足夠的尊重,結合學生自身幫助學生提高與發(fā)展,對學生合理的特質發(fā)展予以鼓勵,引導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其掌握學習主動權和對知識的探究能力。
一、新課標前提下信息技術的定義
信息技術可以簡單將其分為信息素養(yǎng)和信息技術兩方面。其中信息素養(yǎng)是指單一個體對信息理念的看法、認識,對信息知識的截取獲得、解析、研發(fā)、評論、傳遞、合理利用等一系列的能力,建立在與信息法規(guī)相關,與信息道德不相違背的基礎之上,它的背景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之上的集意識、信息、能力、道德為一體的一門綜合素養(yǎng),是現(xiàn)今信息技術高速運轉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它的定義是日新月異不斷更新的。而針對于信息技術教師本文給出的定義就是從事信息技術方面授課的老師。
二、在新課標前提下信息技術教師素質與能力的探究
在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中,教師往往占據(jù)著掌控全局的領導者地位,是課程的主導者,教學所采用的方法就是單純的你教我學模式,教師簡簡單單的傳授知識,根本不考慮學生可不可以理解,能不能夠接受[1]。自從改用了新課標后,教師的傳授方式發(fā)生轉變,學生亦可以不再像以前原封不動的“照單全收”。加深了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教師的角色也由領導者轉變?yōu)橐龑д?,學生們有了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改變了以往的填鴨式教育。新課標使得傳統(tǒng)教育模式被改革,進而導致信息技術課程的改革,使得當代的信息技術教學,除了以往單純的課堂知識,還要加強對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作為傳授者的教師們,更要加強信息素養(yǎng)的提高和自身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要想提高新課標下信息技術教學的水平關鍵在于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與能力。
在新課標背景之下,信息課程改革需要做到:引導學生培養(yǎng)的信息素養(yǎng)與實際應用相結合;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情況與發(fā)展研發(fā)課程內容;在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大背景下注重學生個性化能力的提高。還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精心設計考慮多種教學方案,真正做到放低姿態(tài),和學生達到良好的溝通交流與合作。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綜合信息素養(yǎng)和個人能力,使學生真正能將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應用于實際生活中[2]。當今社會想要獲取信息必須要掌握獲取信息的能力,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而這就要靠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了,加強了自身的能力,所有問題便會迎刃而解??偟慕Y論便是,信息技術課程單純的教授學生知識不如加強學生獲取知識的信息素養(yǎng)和能力。
三、新課標下信息技術教師素質與能力的缺失現(xiàn)象
由于信息技術真正被引入課堂的時間很短,這注定了信息技術學科存在很多局限性,比如像缺少師資力量,教學經(jīng)驗不足等,導致這一學科仍然處于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停滯不前。據(jù)有關調研,教授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師嚴重緊缺,而且現(xiàn)存的有限師資力量中,人員的自身素質也是參差不齊,素質高、能力強的教師更是少之又少,這些都是使信息技術學科停滯不前的內因,因此新課標下的信息技術教師的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已被提上日程。
四、解決新課標下信息技術教師素質與能力普遍偏低的途徑與方法
學生素質的提高和能力的養(yǎng)成主要靠教師的正確引導,而在新課標的指導方針下要想成為一個素質高、能力強的合格的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向以下幾個方向努力:提高自身的職業(yè)素質是首先要做的,這可以從專業(yè)知識的加強,專業(yè)道德的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的加強培養(yǎng),對崗位的熱愛,對學生的喜愛幾方面著手[3]。要想在新課標下做好教學工作,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必須要變革的。新課標倡導以學生為本,宗旨是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想要做到這點,就要舍棄以往陳舊、教條的教學內容。加強師生之間的合作、溝通與交流,是引導學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新課標倡導學生與教師的合作理念,通過師生合作學到新知識掌握新技巧。
結論:新課標改革是我國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走向,它給教育帶來的改變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在總體形勢下,信息技術教學也應該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與潮流,做出巨大變革,而變革的主體在于信息技術教師的變革,最迫切的是教師個人素質與能力的提高,教師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應當實時更新,建立在完善教學目標的基礎之上,是自己和學生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 陳 克.新課程標準下中學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方略[J]。學周刊.2014.
[2] 岳冬利.王歲花.新課程背景下信息技術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對策研究[J]. 2014.
[3] 黨廣豪.新課程標準下信息技術教師怎樣備好課[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