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離
從1897年到1899年,加拿大西北部的育空地區(qū)克朗代克河流域發(fā)現(xiàn)了金礦。3萬多人從各地匯集此處,希望可以大發(fā)橫財。2014年美國探索頻道推出的迷你劇《克朗代克》講述的就是這段歷史,故事發(fā)生在克朗代克河偏遠小鎮(zhèn)道森城,劇情改編自加拿大作家夏洛特·格雷的小說《淘金者:在克朗代克一夜暴富》,該劇復活了道森城歷史洪流中的幾個命運交織的角色:淘金者比爾·哈斯克爾、商人貝琳達·穆爾魯尼、耶穌會神父威廉·賈奇和作家杰克·倫敦。這些都是曾經(jīng)真實存在過的人物。
該劇的主角是貝琳達和比爾,前者活到了1967年,她是一位工人階層的愛爾蘭女人,作為旅店經(jīng)營者和木材商人掙了一大筆錢, 但是卻落入了職業(yè)騙子之手,從而失去了一切。比爾是個體力勞動者,也是個無畏的勇士,在道森一年之后,他和合伙人米克獲得了相當于現(xiàn)在200萬美元的黃金,但是米克沒能享受到財富,他在歸程中淹死了。比爾因為合伙人的死而傷透了心,他出版了一本生動的,但如今默默無聞的回憶錄,之后就消失在歷史中,再無記載。
威廉·賈奇后來被稱為道森城的圣人,他是“一個奇怪的苦行者、清心寡欲,篤信宗教,樸實但不幼稚,那些遇見他的人都尊重他”,他對黃金一點也不感興趣。杰克·倫敦,21歲時在育空地區(qū)待了一年,為將來的短篇小說收集素材,他離開時口袋里只有4.5美元,因為壞血癥只剩下了一顆牙。但是他整天在酒館和賭場閑逛,聽淘金者、舞女、妓女、流浪漢和賭徒講述自己的故事,積累了大量的素材?;氐矫绹螅麑懕稽S金逼得瘋狂的人們,凍死人的寒冷,與世隔絕的小屋里的槍戰(zhàn)和高貴的印第安武士保護弱小的故事,在短時間內(nèi)成了美國收入最高的作家,在某種意義上他是淘到了真金。
克朗代克淘金熱只持續(xù)了3年,其影響無法與1848年加州淘金潮和1851年澳大利亞淘金潮相比(讓該國的人口增加了一倍),它只是人跡罕至,極端惡劣地區(qū)的神來一筆。但是沒有一次淘金潮能夠跟克朗代克所激起的歷史想象相比,它成了神話制造者,比如杰克·倫敦和卓別林,永不枯竭的靈感來源。
克朗代克的文化遺產(chǎn)之一便是饑餓,在電影《淘金記》中,卓別林扮演的夏爾洛和同伴吉姆餓得頭暈眼花,夏爾洛因此想出了一個解饑的辦法:將自己的一只皮鞋當作食物來煮。他紳士般優(yōu)雅地吃著皮鞋,將鞋釘當作骨頭來吸允。在旁人看來,他完全是在享受一頓美味的午餐。而吉姆則總是把夏爾洛看成一只美味的火雞,所以夏爾洛不得不每天從偽裝成腳的一端抬起頭醒來。
杰克·倫敦的克朗代克小說也總是圍繞著忍受饑餓、苦役和死亡的威脅?!稛釔凵返奶越鹫弑徊饿L船救了之后因食物的渴望和饑餓的恐懼四處存糧的行為讓人過目不忘:在早飯以后他萎靡不振地走著,而且會像叫花子似的,向一個水手伸出手。那個水手笑了笑,遞給他一塊硬面包,他貪婪地把它拿住,像守財奴瞅著金子般瞅著它,然后把它塞到襯衫里面。別的咧著嘴笑的水手也送給他同樣的禮品。他的床鋪上面擺著一排排的硬面包,褥子也給硬面包塞得滿滿的;每一個角落里都塞滿了硬面包。他是在防備可能發(fā)生的另一次饑荒。
而《克朗代克》則是用一個橘子來表現(xiàn)道森城的饑荒,道森城先是遭遇瘟疫,隨后就是饑荒,比爾和米克雖然有了大筆黃金,但是卻買不到食物,此時的米克最想要的就是一個橘子,他回憶說:一個伙計曾給了我一個,就像在喝果汁狀的顏料一樣,它就像來自伊甸園的水果,里面是一瓣一瓣的,已為你分成了一口一口的,好像它生來就是為了讓人吃掉的。比爾花了100美元為他買了一個。全劇的結局就是后來比爾在自家的橘子園,裝滿一馬車的橘子。原來克朗代克最好的黃金是友情、愛情,以及最后人們對神父的愛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