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冰, 邵忠財, 陳靖涵, 金俊剛
(沈陽理工大學 環(huán)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遼寧 沈陽 110159)
鎂合金微弧氧化技術(shù)的研究現(xiàn)狀
孔 冰, 邵忠財, 陳靖涵, 金俊剛
(沈陽理工大學 環(huán)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遼寧 沈陽 110159)
微弧氧化技術(shù)是一種針對鋁、鈦、鎂等閥金屬及其合金進行表面陶瓷化的新技術(shù)。介紹了微弧氧化技術(shù)的原理、電解液體系及存在的問題,并對將來的發(fā)展趨勢做了展望。
鎂合金;微弧氧化;耐蝕性
鎂合金是目前工業(yè)上最輕的金屬結(jié)構(gòu)材料。與其他普通的金屬結(jié)構(gòu)材料和工程塑料相比,鎂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強度和比剛度高、機械加工性能優(yōu)良、可回收利用及對環(huán)境的污染小等優(yōu)點[1-3]。鎂合金已經(jīng)成為一種十分理想的現(xiàn)代工業(yè)材料,被廣泛用于航空航天、軍事、核能、汽車制造及電子通訊等領(lǐng)域[4]。鎂合金與氧的親合力大,容易在大氣環(huán)境中發(fā)生腐蝕。適當?shù)谋砻嫣幚砜梢蕴岣哝V合金的耐蝕性[5]。鎂及鎂合金表面改性常采用化學轉(zhuǎn)化膜、熱噴涂、離子注入、氣相沉積、電鍍、激光表面處理、陽極氧化、微弧氧化等方法[6-9]。
微弧氧化又稱微等離子體氧化或陽極火花沉積,是一種將鋁、鈦、鎂等有色金屬或其合金置于特殊的電解液中,通過微等離子體放電,直接在金屬或合金表面原位生長陶瓷膜的新技術(shù)[10-11]。它是在陽極氧化的基礎(chǔ)上建立起來的一種新方法。
一般認為,微弧氧化過程經(jīng)過四個階段[12-17]。
(1)陽極氧化階段
將樣品置于一定的電解液中,通電后,樣品表面和陰極表面出現(xiàn)無數(shù)細小均勻的白色氣泡,而且隨電壓升高,氣泡逐漸變大變密,生成速率也不斷加快。在達到擊穿電壓之前,這種現(xiàn)象一直存在,這一階段就是陽極氧化階段。
(2)火花放電階段
當施加到樣品的電壓達到擊穿電壓時,樣品表面開始出現(xiàn)無數(shù)細小、亮度較低的火花點。這些火花點密度不高,無爆鳴聲。在該階段,樣品表面開始形成陶瓷層,但陶瓷層的生長速率很小,硬度和致密度較低,所以應盡量減少這一階段的時間。
(3)微弧氧化階段
進入火花放電階段后,隨著電壓繼續(xù)升高,火花逐漸變大變亮,密度增加。隨后,樣品表面開始均勻地出現(xiàn)放電弧斑?;“咻^大、密度較高,隨電流密度的增加而變亮,并伴有強烈的爆鳴聲,此時即進入微弧氧化階段。
(4)熄弧階段
微弧氧化階段末期,電壓達到最大值,陶瓷層的生長將出現(xiàn)兩種趨勢。一種是樣品表面的弧點越來越疏并最終消失,表面只有少量的細碎火花,這些火花最終消失,爆鳴聲停止。另一種是表面只有少量的細碎火花,這些火花最終會完全消失,同時其他一個或幾個部位突然出現(xiàn)較大的弧斑。這些較大的弧斑光亮刺眼,可以長時間保持不動,并且產(chǎn)生大量氣體,爆鳴聲增加。
電解液的組成對微弧氧化陶瓷層有著重要的影響。在不同的電解液中,微弧氧化陶瓷層的生長速率、結(jié)構(gòu)、成分和元素分布皆有不同[18]。目前微弧氧化電解液分為酸性體系和堿性體系。酸性電解液為濃硫酸或磷酸和其他鹽溶液,不僅污染環(huán)境,而且對樣品有一定的腐蝕作用,所以現(xiàn)在已很少使用。弱堿性電解液成了近幾年的主要研究對象。按照主成膜元素的不同,弱堿性電解液主要包括磷酸鹽體系、硅酸鹽體系、鋁酸鹽體系及復合電解液體系[19]。
在磷酸鹽體系電解液中制備的陶瓷膜表面多孔,截面組織均勻致密,沒有明顯的分層結(jié)構(gòu),膜層與基體結(jié)合良好,耐蝕性較好[20-22]。雖然磷元素能夠促進微弧氧化膜增長、提高致密性、增強結(jié)合力和提高耐蝕性[23],但磷酸鹽對人體和環(huán)境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使其實際應用受到了限制。
硅酸鹽是最適合微弧氧化的電解質(zhì)成分之一,可在較寬的電解液溫度及氧化電流范圍內(nèi),促進合金表面鈍化,形成性能較佳的含硅氧化膜[24]。從微觀組織結(jié)構(gòu)看,硅酸鹽體系得到的氧化膜由三層組成,最外層是疏松層,中間層是致密層,內(nèi)層是過渡層。其中致密層對提高耐蝕性起主要作用。
鋁酸鹽也是適合微弧氧化的電解質(zhì)成分,它可以降低電解液的腐蝕作用,促進陶瓷涂層的生長,特別適用于鎂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制備。鋁酸鹽體系對環(huán)境沒有任何危害,所形成的膜層由兩層組成,外層為疏松多孔層,內(nèi)層為致密層。鋁酸鹽體系的陶瓷膜表面非常光滑,有良好的外觀。相對于硅酸鹽體系,鋁酸鹽體系所得膜層的耐磨性更好。但在成膜速率、耐蝕性方面,鋁酸鹽體系稍差于硅酸鹽體系[25]。
近年來,在以上三種體系的基礎(chǔ)上,利用各體系的優(yōu)點,開發(fā)出一系列復合電解液體系,包括硅酸鹽-鋁酸鹽、硅酸鹽-磷酸鹽、鋁酸鹽-磷酸鹽、鋁酸鹽-鉬酸鹽等體系。Na2SiO3-NaAlO2體系與單一的鋁酸鹽或硅酸鹽體系相比,所得陶瓷膜的耐蝕性更好,且致密、光滑。但是,該電解液體系不穩(wěn)定,微弧氧化時間過長,容易在電解液中產(chǎn)生絮狀Al(OH)3沉淀[26]。Na2SiO3-(NaPO3)6體系較穩(wěn)定,氧化膜外觀較好,耐蝕性也較理想。
微弧氧化技術(shù)是在陽極氧化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工藝上有著突出的特點:(1)電解液呈弱堿性,對環(huán)境沒有污染;(2)工藝簡單,對工件的預處理只要求表面去污去油,不需要去除表面的自然氧化層,適用于大規(guī)模自動化產(chǎn)生;(3)微弧氧化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分幾次完成,而陽極氧化一旦中斷就必須重新開始;(4)不需要真空或低溫條件。
但該技術(shù)目前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微弧氧化膜的形成過程相當復雜,機制研究不足[9];氧化電壓較常規(guī)陽極氧化的高得多,操作時要注意安全;微弧氧化的電流效率較低;電解液溫度上升較快,需冷卻[27]。
微弧氧化陶瓷膜具備陽極氧化膜和陶瓷噴涂層兩者的優(yōu)點,在航空航天、機械、紡織、醫(yī)療、電子和裝飾等領(lǐng)域有著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隨著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微弧氧化技術(shù)一定會體現(xiàn)出更大的技術(shù)價值和經(jīng)濟效益。
:
[1]劉正,張奎,曾小勤.鎂基輕質(zhì)合金理論基礎(chǔ)及其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2.
[2]《輕金屬材料加工手冊》編寫組.輕金屬材料加工手冊[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1980.
[3]JIN F,CHU P K,XU G D,et al.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gnesium alloy treated by micro-arc discharge oxidation using direct current and high-frequency bipolar pulsing modes[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2006,435(5):123-126.
[4]李建中,田彥文,崔作興.鎂合金微弧氧化-化學鍍的研究[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07,36(3):528-532.
[5]陳俊.用于粘接的AZ31鎂合金表面陽極氧化和微弧氧化工藝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學,2009.
[6]GRAY J E,LUAN B.Protective coatings on magnesium and its alloys[J].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02,336(1):88-113.
[7]劉志遠,邵忠財.鎂合金表面處理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電鍍與涂飾,2007,26(11):27-30.
[8]王桂香,張密林,董國君,等.鎂合金表面化學轉(zhuǎn)化膜的研究進展[J].材料保護,2008,41(1):46-50.
[9]姜偉,王桂香.鎂合金微弧氧化工藝的研究進展[J].電鍍與環(huán)保,2010,30(4):1-4.
[10]陳小紅,曾敏,曹彪.微弧氧化電源的研究現(xiàn)狀[J].新技術(shù)新工藝,2008(3):87-89.
[11]薛文彬,鄧志威,來永春,等.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形成過程及其特征[J].電鍍與精飾,1996,18(5):3-6.
[12]鄧志威,薛文彬,汪新福,等.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技術(shù)[J].材料保護,1996,29(2):15-16.
[13]趙暉.鎂合金的微弧氧化及真空高能束流處理研究[D].沈陽:沈陽工業(yè)大學,2007.
[14]石玉龍,茹鳳虎,彭紅端,等.鋁材表面的等離子體微弧氧化技術(shù)研究[J].電鍍與涂飾,2000,19(1):15-18.
[15]張欣宇,石玉龍.等離子體微弧氧化技術(shù)及其應用[J].青島化工學院學報,2002,23(1):69-73.
[16]侯亞麗,劉忠德.微弧氧化技術(shù)的研究現(xiàn)狀[J].電鍍與精飾,2005,27(3):24-28.
[17]趙玉峰,楊世彥,韓明武.等離子體微弧氧化技術(shù)及其發(fā)展[J].材料導報,2006,20(6):102-104.
[18]李建中,邵忠財,田彥文,等.微弧氧化技術(shù)在Al、Mg、Ti及其合金中的應用[J].腐蝕科學與防護技術(shù),2004,16(4):218-221.
[19]宋雨來,王文琴,劉耀輝.鎂合金微弧氧化電解液體系及其添加劑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材料保護,2010,43(11):29-31.
[20]高峰,李鵬飛,郭鋒,等.鎂合金微弧氧化電解液研究及耐蝕性分析[J].表面技術(shù),2007,36(6):42-44.
[21]章志友,趙晴,劉月娥.不同體系中鎂合金微弧氧化膜層的耐蝕性研究[J].材料保護,2008,41(5):19-22.
[22]梁軍,田軍,周金芳,等.磷酸鹽-氫氧化鉀溶液中鎂合金微弧氧化膜層結(jié)構(gòu)和性能研究[J].電鍍與涂飾,2005,24(12):4-7.
[23]李建中,邵忠財,田彥文,等.不同含磷電解液在微弧氧化過程中的作用[J].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2004,24(4):222-225.
[24]王立世.兩種電解液中鎂合金等離子體電解氧化過程及膜層特性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5.
[25]楊靜.鎂合金在不同微弧氧化體系中的組織與性能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6.
[26]姜兆華,李爽,姚忠平,等.電解液對微弧氧化陶瓷膜結(jié)構(gòu)與耐蝕性的影響[J].材料科學與工藝,2006,14(5):460-462.
[27]祝曉文,韓建民,崔世海,等.鋁、鎂合金微弧氧化技術(shù)研究進展[J].材料科學與工藝,2006,14(3):366-369.
Research Progress on Micro-arc Oxidation Technique for Magnesium Alloy
KONG Bing, SHAO Zhong-cai, CHEN Jing-han, JⅠN Jun-gang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159,China)
Micro-arc oxidation is a novel technique to deposit ceramic coatings on the surface of valve metals such as Al,Ti,Mg and their alloys.The principle,electrolyte system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micro-arc oxidation technology were introduced,and the future trend was also prospected.
magnesium alloy;micro-arc oxidation;corrosion resistance
TG 174
A
1000-4742(2015)02-0004-03
201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