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莊田
(江蘇省響水縣雙港鎮(zhèn)老舍中心社區(qū)四烈村衛(wèi)生服務站 江蘇響水 224638)
真濕假燥證、形、因、治
田莊田
(江蘇省響水縣雙港鎮(zhèn)老舍中心社區(qū)四烈村衛(wèi)生服務站 江蘇響水 224638)
濕證難治,因其性纏綿,又每多兼寒;燥證亦然難治,因津液生成不足或消耗過多,亦或輸布不調(diào),燥濕不能相濟,又每多兼火;再者,濕燥相兼似于理又不能成立,而臨床每每每有之,代表證是真濕假燥之證,筆者用《河圖》象、數(shù)理論為說理依據(jù),用臨床病例加以佐證,《河圖》:一六北,一者一陽之象之數(shù)也,陽者火象燥也,六者六陰之象之數(shù)也,陰者水象濕也,北者北方之天地,玄武之星象,天寒地溫之謂也,寒與水結(jié)合,冰堅之象呈現(xiàn),冰天雪地是它的寫照,是真濕假燥之證的原原本本的形態(tài),筆者通過對《河圖》象數(shù)的解讀,將其鮮亮亮、活靈靈地展現(xiàn)于臨床。
取法自然;取象自然;取數(shù)自然。
筆者從自然現(xiàn)象入手,來說明真濕假燥證、形、因、治,尋求真濕假燥證的來龍去脈,為臨床提供理論支撐,開辟本證理、法、方、藥的新思路。
用比方來說明,北方的冬天,池塘中的水抽出后,淤泥因寒而冰凍,從半流狀態(tài)到人能在上行走,看著是很干燥,觸摸是堅硬如石,這就是真濕假燥證的較重狀態(tài)的自然形態(tài),之所以如此堅硬,是水濕因寒而收,水濕因寒而成形,在人亦或生物又會怎么樣呢?姑且先不求甚解,舉一些濕因寒成形之病,如腫瘤、銀屑病、扁平疣、慢性濕疹、皮膚苔蘚化、白癜風、燥咳、痔瘡等等病癥,常無證可辨,卻都有燥象可征,它們都可以列入真濕假燥證。
例1,某,男,40歲,入秋后皮膚干燥脫屑,瘙癢,漸趨嚴重,至春夏時汗出漸趨緩解,3年。舌尖紅,舌根苔厚膩,大便粘滯,此外燥內(nèi)濕癥候,濕為本在里,燥為標在外,是燥濕不能相濟之證。
秋冬燥寒收于外而內(nèi)濕不得運,所以到了秋冬時節(jié)就會漸漸加重而其瘙癢亦漸漸加重;春夏寒束先解,內(nèi)濕漸去,運化行,而水津四布,外燥愈矣。從取法自然和取象自然來論,水濕之性得熱則化氣而運津,得溫則流動而易行,得涼則凝而粘滯,得寒則冰,冰呈燥象,此燥不言自明-假燥也、寒迫也。
據(jù)此,寒必兼有濕才能成為久寒,濕必兼寒才為久濕。寒則痛生,因而寒必有痛,濕亦多有痛,疼痛重者寒重,或寒濕俱重,濕重者其人身酸痛而沉重也,濕俱纏綿之本性,所以難治。其治則如治痰飲者以溫藥和之相類,散寒運濕,內(nèi)化則外潤,突出溫性藥物和健脾藥物運用,至此真濕假燥證、形、因、治初具輪廓。中醫(yī)是自然科學,沒有那么多彎彎繞,只要符合取法自然和取象自然和取數(shù)自然的自然規(guī)律它就是真理,至此衍生出這一話題:水流無形化有形,無濕則不能成有形之證,有濕無寒亦不能成堅硬有形之證,堅硬有形之證必然是寒濕相從。
大凡內(nèi)濕較重的人,尤其應當注意飲食調(diào)護,秋天飲食不要生冷太過,易為內(nèi)濕過多,為涼燥收包,寒迫內(nèi)陽現(xiàn)外,而呈內(nèi)濕外燥之證[1]。用《河圖》和《易演傷寒論》的《十二辟卦》天地加臨之說來剖析真濕假燥證,此處是以觀卦加臨臨卦為代表卦進行分析,觀為本,主收主燥,不易變,年年如斯,臨為位,主濕主運化,人與人體質(zhì)千差萬別,可調(diào)護。方藥選擇,參考《內(nèi)燥外濕》證治加減:蒼術30克、白術60克、干姜10克、陳皮10克、川椒10克、桂枝10、制附子10、麥冬10克、五味子10克。尚可以加茯苓30、薏仁30等甘淡之品增加化濕作用,或許有人會說濕病就用淡滲法,對于流動狀態(tài)的水濕,當然可以,而對固態(tài)之水,則當以溫化藥為主,然則下水道開得再大,也不會有滴水流出,本方以火熱藥為主組成,有朱雀星象宜名朱雀湯,這一點也稍為提示一下,方中九味藥物有火藥七味,水藥二味,有點意境吧!本方是取法自然,取象自然,取數(shù)自然的模特兒。上諸藥加水1000毫升,浸泡時許,水煎成500毫升,分二服,早7時晚3時各半量,用《河圖》來解釋,則為朱雀破玄武,是擁戴一陽歸位;用《易演傷寒論》時空用藥方法解析組方:麥冬、五味子輕覆大太陰圈層的否卦、觀卦、剝卦的外敞之口,使燥收之性緩和;附子助復卦初生之元陽,如同真武和腎氣丸之用附子,為君藥,茯苓白術類藥物啟運占臨卦陽位之內(nèi)濕,為臣藥,干姜與桂枝類藥物助之,開東西少陽之沖兌,則大氣運轉(zhuǎn),寒冰化水,水津四布,3劑后病人瘙癢明顯減輕,皮膚也沒那么干燥,再5劑痊愈[2]。
例2,某,男,45歲,入秋后手背皮皸裂,天氣越冷則越重,一年比一年重,已有5年,癥見:手背皮膚皸裂,干燥增厚增糙,少量脫屑,青腫疼痛流血,手足不溫,其余幾乎無證可辨。數(shù)年多方治療,未能取效,而用上方五劑,霍然而愈。
上方從理論到實踐驗證了《河圖》所載的一六北方水的象數(shù),北方水者,寒水也,一極水,象數(shù)六;另一極燥,象數(shù)一。既是數(shù)之大小又是象之形體,更是物之兩極。破解之法是南北互解,即朱雀破玄武,破解之象朱雀星象,破解之數(shù)是二陰七火,本例是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過程中論證了真濕假燥證、形、因、治。
有醫(yī)者用朱雀破玄武法治療銀屑病取得了成功。筆者用此法治慢性濕疹、皮膚苔蘚化疾病、扁平疣、白癜風、燥咳等都有成功的案例。綜上所述:凡是受寒而現(xiàn)燥象者,燥包濕也,真濕,真寒濕;非受寒而呈燥象者,真燥,真燥熱。
小結(jié):本文以臨床為依托,以《河圖》象、數(shù)理論為指導,論證了真濕假燥證、形、因、治,將其作為病機理論提出,為大家提供評判真假證的方法取法自然和取象自然。其治則是取數(shù)自然,只要符合了取法自然、取象自然、取數(shù)自然的自然規(guī)律,在此指導下,臨床中我們就容易找到每一證的證、形、因、治,也就不難找到治療疾病的有效方藥,所以臨證時,不能一見燥之表象,就施潤燥之法,而犯濕濕之錯,要像辨別真假寒熱一樣去對待,真濕假燥證說白了就是真寒濕證。關于濕和燥的論述,教科書描述已經(jīng)完整且祥細。至于真燥假濕證,形同真熱證,則分文別論[3]。
[1]劉東軍.易演傷寒論[M].中國古籍出版社出版,2013年.
[2]《外燥內(nèi)濕》有關論述。
[3]《河圖》有關論述。
R254.2+2
B
1009-6019(2015)11-00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