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靜,尚 杰
舍曲林治療慢性胃炎伴焦慮抑郁的療效觀察
汪 靜1,尚 杰2
舍曲林;慢性胃炎;焦慮抑郁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改變,可表現為上腹飽脹、上腹痛、惡心、嘔吐、食欲缺乏、噯氣、燒心等多種癥狀,一般采取抑酸、保護胃黏膜、促動力及根除幽門螺桿菌等治療,但部分患者療效不佳,主要是由于忽略了精神因素的影響。焦慮、精神緊張、精神刺激、抑郁均可導致慢性胃炎,同時由于病程長,病情反復發(fā)作,亦會導致患者焦慮、抑郁加重,從而影響胃炎治療效果。我院于2011-01至2013-12應用新型抗抑郁藥舍曲林治療慢性胃炎伴焦慮抑郁60例,效果良好。
1.1 對象 120例中,男58例,女62例,年齡30~72歲,平均45.8歲。按隨機數字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60例,男28例,女32例,平均46.2歲;對照組60例,男30例,女30例,平均45.5歲,兩組在性別、年齡、HAMA及HAMD評分等方面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就診時以上腹痛、飽脹等消化不良癥狀為主,胃鏡檢查顯示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呼氣試驗(-);(2)病程超過6個月,一般情況良好;(3)近期未服用過質子泵拮抗藥、抗抑郁焦慮藥,以及可影響本次研究結果的其他藥物;(4)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得分結果顯示有焦慮和抑郁癥狀者。
1.3 排除標準 (1)對舍曲林過敏者;(2)伴有精神病或嚴重器質性疾病者;(3)妊娠、哺乳患者;(4)不能按時復診者。
1.4 方法 治療組給予舍曲林(輝瑞制藥)50 mg/次,1次/d;奧美拉唑腸溶膠囊 20 mg/次,2次/d,療程4周。對照組僅給予奧美拉唑腸溶膠囊,用法、用量、療程同治療組。
1.5 療效評定
1.5.1 療效評定標準 觀察患者上腹脹、上腹痛、早飽、噯氣、呃逆、反酸、惡心等癥狀緩解程度,分為:(1)痊愈:臨床癥狀消失;(2)顯效:臨床癥狀顯著改善;(3)有效:臨床癥狀改善;(4)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
1.5.2 對焦慮抑郁癥狀療效評定 對2組于治療前及治療后2、4周進行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以減分率[(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100%]及有效率為評定標準,根據減分率計算>75%為痊愈,50%~75%為顯效,25%~50%為有效,<25%為無效。
2.1 療效比較 治療組在治療2、4周末的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HAMA、HAMD量表評分比較 治療組在治療第2、4周末的HAMA、HAMD量表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對照組在治療第2、4周末的HAMA、HAMD量表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1 兩組慢性胃炎患者療效比較 (n=60;n;%)
注:與對照組同時段比較,①P<0.05,②P<0.01
表2 兩組慢性胃炎治療前后HAMA、HAMD總分比較 (n=60;±s)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1
慢性胃炎是常見病、多發(fā)病。流行病學研究表明[1],根除幽門螺桿菌后慢性胃炎組織學可顯著改善,但不能消除多數組織學改善者的消化不良癥狀。慢性胃炎患者癥狀的嚴重程度與內鏡所見無明顯相關性。隨著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轉化,臨床認識到給予心理和軀體疾病的全面診治,能提高疾病的緩解率,精神心理狀況的改善與胃腸道癥狀的好轉密切相關[2]。
消化系統(tǒng)的運動和分泌功能受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的調節(jié),易受內外環(huán)境刺激及情緒因素的影響,導致胃的消化和排空受到抑制,內臟敏感性增高,從而促進慢性胃炎的發(fā)生,或加重慢性胃炎的癥狀。文獻[3-5]發(fā)現,焦慮抑郁患者HPA軸功能亢進,這是由于內、外源性應激所致中樞神經系統(tǒng)某些部分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相對或絕對缺乏,從而使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氫化可的松水平升高,導致胃腸黏膜炎性反應增加、胃腸道動力改變。
舍曲林屬第3代抗抑郁藥,其作用機制是通過高度選擇性抑制5-羥色胺再攝取,使中樞神經細胞突觸間隙中的5-羥色胺含量升高,亦可阻斷人類血小板對5-羥色胺的攝取,從而增加5-羥色胺能神經傳遞,而起到調節(jié)情緒、抗抑郁焦慮作用。本研究有60例伴焦慮抑郁的慢性胃炎患者,在抑酸治療基礎上加用舍曲林口服,其上消化道癥狀及精神狀態(tài)均有明顯改善,提示診治過程中重視精神心理方面的治療可能會帶來與常規(guī)治療不同的效果。
本研究表明,舍曲林能夠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tài)及腹脹、腹痛等消化道癥狀,提高療效,可能與改善胃動力、內臟高敏性等因素有關,具體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1] 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2,上海)[J].中華消化雜志,2013,30(1): 5-16.
[2] 潘華君. 氟哌噻噸治療伴焦慮抑郁癥的淺表糜爛性胃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1,20(7):641-642.
[3] Keohane J,Quigley E M.Functional dyspepsia:the role of 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 in its pathogensis[J].World J Gatroenterol, 2006, 12:2672-2676.
[4] Sudo N,Chida Y,Aiba Y,etal.Postnatal microbial colonization programs 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ral system for stress response in mice[J].J Physiol,2004,558:263-275.
[5] 陳玉龍.醫(yī)學模式的轉變與消化心身疾病[J].中華消化雜志,2012,32(7):494-496.
(2014-05-20收稿 2014-07-03修回)
(責任編輯 尤偉杰)
醫(yī)學期刊常用字詞正誤對照表
汪 靜,碩士,主治醫(yī)師,E-mail:tiantian1997521@163.com
100080,北京市海淀醫(yī)院 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海淀院區(qū):1.精神科,2.消化科
R57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