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華++唐文
摘 要:通過對中鋁固原煤電鋁一體化項目自備電廠強夯地基處理試驗區(qū)檢測,對強夯地基處理前后的地基的穩(wěn)定性、濕陷性、承載力進行了評價,提出了檢查結(jié)論和有關(guān)巖土參數(shù)。
關(guān)鍵詞:強夯地基 濕陷性黃土 土工實驗 靜載荷試驗
中圖分類號:TU7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1(c)-0106-02
1 強夯法處理濕陷性黃土地基的加固機理及影響因素
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的常用方法有墊層、重錘夯實、強夯、土(或灰土)樁擠密和深層孔內(nèi)夯擴等,可以完全或部分消除地基的濕陷性,或采用樁基礎或深基礎穿透濕陷性黃土層,使建筑物基礎坐落在密實的非濕性土層上,保證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強夯法處理濕陷性黃土地基,是在重錘夯實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地基處理方法。其優(yōu)點為施工簡單、效率高、工期短、經(jīng)濟性較好、對濕陷性黃土濕陷性消除的深度較大;缺點是振動和噪音較大。我國目前在濕陷性黃土地區(qū)應用強夯進行地基處理,取得較成功的經(jīng)驗,夯擊能量已超過12000 kN.m,強夯對濕陷性黃土土濕陷性的消除效果明顯,一般可達8~10 m。其對地基的影響深度按梅納公式進行計算:
式中:H為影響深度;Q為重錘,kN;h未落距,m;γ為修正系數(shù),據(jù)不同條件(地質(zhì)、物理力學性能、孔隙率等)可取0.3~0.7 g為重力加速度。
2 擬建工程檢測概況
擬建的中鋁固原煤電鋁一體化項目自備電廠位于寧夏固原市,場區(qū)屬濕陷性黃土地區(qū)。設計采用強夯進行地基處理,采用8000 kN·m的主夯點單擊夯擊能進行試驗,廠區(qū)濕陷性黃土厚度不小于10 m,強夯的處理深度,本次實驗強夯處理深度按10 m考慮。預估處理后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300 kPa。并檢測處理后地基土濕陷消除情況。強夯前進行背景值檢測,并和強夯處理后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該次強夯法地基處理試驗區(qū)具體檢測方法有:平板靜載荷試驗、擊實試驗、標準貫入試驗、重型動力觸探試驗、工程探井、土工實驗。該文著重對擊實實驗、平板靜載荷試驗、土工實驗及地基土濕陷性進行對比分析。
3 場地工程地質(zhì)條件
3.1 地層巖性
地表下50 m以內(nèi)地層以第四系沖洪積黃土、粉土和粉質(zhì)粘土為主。根據(jù)地層的物理力學性質(zhì),將該次勘測所揭露的地層自上而下分為五大層,分述如下:
(1)馬蘭黃土,褐黃色,稍密,稍濕,土質(zhì)均勻,含水量非常低,無搖震反應,切面無光澤,干強度高,韌性低。該層土底板埋深一般為10.00~16.80 m,相應標高1652.35~1665.95 m,厚度一般為10.00~16.80 m,平均厚度12.77m。該層土浸水具有濕陷性。
(2)粉質(zhì)黏土,褐紅色,硬塑-堅硬,稍濕,無搖震反應,切面光滑,干強度高,韌性中等,土質(zhì)均勻。該層頂板埋深一般為12.00~16.80 m,相應標高1652.35~1665.95 m,底板埋深一般為14.00~19.50 m,相應標高1650.65~1663.85 m,厚度一般為1.70~3.00 m,平均厚度2.11 m。
(3)粉土,黃褐色,密實,稍濕,土質(zhì)均勻,無搖震反應,切面無光澤,干強度中等,韌性低。該層頂板埋深一般為10.00~19.50 m,相應標高1650.65~1665.40 m,底板埋深一般為23.00~28.00 m,相應標高1645.00~1656.65 m,厚度一般為5.50~14.00 m,平均厚度10.05 m。不具有濕陷性。
(4)粉質(zhì)黏土,黃褐色,可塑,稍濕,無搖震反應,切面光滑,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該層頂板埋深一般為23.00~28.00 m,相應標高1645.00~1656.65 m,底板埋深一般為39.00~41.50 m,相應標高1630.50~1637.90 m,厚度一般為11.30-14.70 m,平均厚度13.38 m。
(5)粉土,黃褐色,密實,稍濕,土質(zhì)均勻,無搖震反應,切面無光澤,干強度中等,韌性低。該層頂板埋深一般為39.00~41.50 m,相應標高1630.50~1637.90 m。該次勘測未揭穿該層。
3.2 場地水文地質(zhì)條件
勘測期間主選廠址區(qū)地下水埋深一般為27.50~28.20 m,相應標高1643.80~1652.15 m。地下水類型為第四系孔隙潛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補給,年變幅約為0.50 m。
4 檢測概況
4.1 標準擊實試驗
在一定的擊實功能作用下,能使填筑土達到最大密度所需的含水量稱為最優(yōu)含水量,與其相應的干密度稱為最大干密度。該次試驗為標準擊實試驗。強夯前背景值檢測擊實試驗土樣采自不同深度土層黃土經(jīng)拌合后土樣,取6個擊實樣,樣品為素土。送至實驗室進行標準擊實試驗。由擊實試驗得出最佳含水量11.8%,最大干密度1.765 g/cm3。
4.2 探井施工及土工試驗
探井施工采用圓形開口,機械沖擊開挖,井口直徑0.5 m。Ⅰ級原狀土樣采用探井內(nèi)人工刻切塊狀土樣,蠟封,取樣間距1.0 m。采取的原狀土樣委托實驗室進行試驗。
試驗區(qū)強夯前背景值檢測及強夯后檢測各布置探井3個,深度15 m,每隔1 m取原狀土樣,取樣在探井內(nèi)人工刻切土樣,送實驗室進行室內(nèi)壓縮試驗。室內(nèi)土工試驗主要用于判斷測定土的含水量、密度、液限、塑限、濕陷系數(shù)、壓縮模量及抗剪強度等。具體試驗結(jié)果見表1。
4.3 平板靜載荷試驗
試驗采用慢速維持荷載法?,F(xiàn)場共做3個點的單樁復合地基靜載荷試驗,試驗點位在強夯后試驗區(qū)均勻分布。靜載荷試驗承壓板為圓形,面積為2.0 m2,承壓板直徑1.60 m。
試驗采用等量分級加載,依照有關(guān)規(guī)范,加荷級別定為10級,每級加荷值為60 kPa。試驗時首級加荷值為60 kPa,終止荷載為600 kPa(見表2)。endprint
5 檢測結(jié)果評價
5.1 黃土濕陷性評價
依據(jù)中國濕陷性黃土工程地質(zhì)分區(qū)略圖,固原地區(qū)屬Ⅱ區(qū),濕陷量計算表有關(guān)參數(shù)也按Ⅱ區(qū)選用。根據(jù)試驗資料并依據(jù)規(guī)范中的計算公式(1.5-6.5m取1.56.5-10.5m取1.0,,取1.2)計算結(jié)果見表3。
從以上數(shù)據(jù)看出,試驗區(qū)強夯前15.0 m深度范圍內(nèi)自重濕陷量小于196.80 mm,總濕陷量在496.10~591.50 mm之間,強夯處理前地基土屬于Ⅲ級(嚴重)自重濕陷場地。試驗區(qū)強夯后15.0 m深度范圍內(nèi)自重濕陷量為0.0 mm,總濕陷量在31.0~87.50 mm之間,處理后地基土屬于非自重輕微濕陷場地。
5.2 土工試驗分析
從土工試驗資料反映出,濕陷性黃土在強夯地基處理后抗剪強度、壓縮兩項指標均有明顯的提高,孔隙比大幅下降,明顯降低地基的壓縮變形。
5.3 平板靜載荷試驗分析
根據(jù)資料分析,該次靜載試驗點各P-S曲線均為平緩光滑曲線,比列界限不明顯。1#靜載荷試驗點按相對變形值確定承載力特征值fak=290 kPa;2#、3#靜載荷試驗點最大加荷值為600 kPa,安全系數(shù)取2,則2#、3#靜載荷試驗點承載力特征值fak≥300kPa。
6 檢測結(jié)論
(1)由平板靜載荷試驗確定:1#靜載荷試驗點承載力特征值fak=290 kPa;2#、3#靜載荷試驗點承載力特征值fak≥300 kPa??紤]到強夯地基處理施工的特點,建議在設計時強夯處理后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不宜大于290 kPa。
(2)試驗區(qū)強夯前15.0 m深度范圍內(nèi)自重濕陷量為196.80 mm,總濕陷量在496.10~591.50 mm之間,強夯處理前地基土屬于Ⅲ級(嚴重)自重濕陷場地。試驗區(qū)強夯后15.0 m深度范圍內(nèi)自重濕陷量為0.0 mm,總濕陷量在31.0~87.50 mm之間,處理后地基土屬于非自重輕微濕陷場地,該試驗區(qū)經(jīng)強夯處理后消除濕陷效果良好。
(3)由標準擊實試驗確定試驗區(qū)地基土強夯前最大干密度平均值為1.765 g/cm3,最佳含水量平均值為11.8%。
參考文獻
[1] 鄭升寶.強夯法地基處理技術(shù)及工程實例分析[J].科技與企業(yè),2012(10):2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