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兒童醫(yī)院呼吸二科(西安710003)
王 靜 王 貞 辛麗紅 程 瑋 張 雯
兒童大葉性肺炎286例病原譜分析
西安市兒童醫(yī)院呼吸二科(西安710003)
王 靜 王 貞 辛麗紅 程 瑋 張 雯
目的:探討兒童大葉性肺炎的病原學變遷。方法:分析286例兒童大葉性肺炎患兒的臨床資料,對其病原學特點進行回顧性分析。結(jié)果:286例患者病原學檢查痰培養(yǎng)陽性率為23.77﹪,肺泡灌洗液培養(yǎng)陽性率43.38﹪,支原體陽性53.85﹪。混合感染者居多,其中支原體合并EB病毒感染34例,支原體合并其他病毒55例,各種病毒混合感染79例。結(jié)論:①肺炎鏈球菌不再是兒童大葉性肺炎的主要病原,非典型病原體尤其是肺炎支原體在兒童大葉性肺炎中占重要地位。②混合感染不容忽視,支原體感染可合并EB病毒感染。③不同年齡段和不同季節(jié)病原不同。
大葉性肺炎是肺泡內(nèi)彌漫性纖維素滲出為主的急性炎癥。起病急,病程長,若不及時治療,可出現(xiàn)膿胸,肺膿腫等嚴重并發(fā)癥。近年來,其發(fā)病率有上升趨勢。但近年來,隨著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大葉性肺炎的病原譜較前發(fā)生變化?,F(xiàn)將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住的286例大葉性肺炎患兒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了解兒童大葉性肺炎的病原譜的變化。
1 一般資料 本組患兒286例均符合大葉性肺炎診斷標準[1],其中男152例,女134例;男女性別比1.13∶1;年齡2月至16歲,其中2月至1歲18例,1~3歲52例,3~6歲98例,6~16歲118例。春季發(fā)病64例,夏季86例,秋季73例,冬季63例。發(fā)熱275例(96.1%),熱程1~20d,平均8d,熱型多不規(guī)則。咳嗽282例(98.6%),早期多為刺激性干咳,后期有咳白色黏痰,偶有膿痰,未見鐵銹色痰。胸痛40例(13.9%),呼吸急促68例(23.7%),各型皮疹26例(9%)。
2 常規(guī)檢查項目 ①血常規(guī):外周血白細胞>10×109/L,145例(50.6%);白細胞<4×109/L,13例(4.5%);白細胞在(4~10)×109/L,128例(44.7%)。②超敏C反應蛋白:<3mg/L,3例(1%);3~10mg/L,157例(54.8%);>10mg/L,126例(44%)。③肝功異常有52例(18%),心肌酶增高82例(28.6%)。
3 病原學檢查 ①痰培養(yǎng):286例均做痰培養(yǎng)。方法:2歲以下患兒入院第2天晨起應用一次性無菌吸痰管利用負壓抽取咽喉部未被污染的痰液,進行細菌培養(yǎng),可連續(xù)做3次;2歲以上的可于清晨生理鹽水漱口后咳痰,進行細菌培養(yǎng),可連續(xù)做3次。痰培養(yǎng)陽性68例,陽性率23.77%,細菌種類見表1。②肺泡灌洗液培養(yǎng):136例患兒入院第2天做電子支氣管鏡肺泡灌洗,取其灌洗液進行細菌培養(yǎng)。陽性59例,陽性率43.38%,細菌種類見表2。③血清學檢查286例,陽性220例,陽性率76.92%。其中支原體合并EB病毒感染34例,支原體合并其他病毒55例,各種病毒混合感染79例。具體病原種類見表3。
表1 68例痰培養(yǎng)細菌種類
表2 59例肺泡灌洗液培養(yǎng)細菌種類
表3 血清學病原種類
4 不同病原感染年齡及季節(jié)分布 各病原體的年齡分布見表4,以3歲為年齡界限,0~3歲嬰幼兒組70例,其中支原體陽性22例(31.4%),細菌培養(yǎng)陽性20例(28.5%),EB病毒陽性8例(11.4%),除EB病毒以外的病毒26例(37.1%);>3歲年長兒組216例,其中支原體陽性132例(61.1%),細菌培養(yǎng)陽性48例(22.2%),EB病毒陽性44例(20.4%),除EB病毒以外的病毒44例(20.4%)。各病原季節(jié)分布,支原體陽性春季36例,夏季41例,秋季37例,冬季40例;細菌培養(yǎng)陽性春季15例,夏季19例,秋季18例,冬季16例;EB病毒陽性春季8例,夏季21例,秋季13例,冬季10例;除EB病毒以外的病毒春季28例,夏季10例,秋季8例,冬季24例。
表4 不同病原感染年齡分布
5 治療及轉(zhuǎn)歸 286例均使用頭孢類或青霉素類抗生素,支原體抗體陽性者或上述二類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者加用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治療。EBV-IgM陽性者加用更昔洛韋抗病毒治療。心肌損害者加用果糖二磷酸鈉,肝酶升高者給予保肝治療。感染中毒癥狀重者丙種球蛋白支持,均未使用激素類藥物。其中136例行肺泡灌洗1~2次,所有患兒治療2~4周復查胸部CT,除6例行外科手術外余均治愈。
1 發(fā)病年齡 大葉性肺炎是小兒時期比較嚴重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發(fā)病率正在逐年上升,而發(fā)病年齡有下降趨勢。以往認為大葉性肺炎多見于3歲以上年長兒,偶見于嬰幼兒。本組病例中年齡小于3歲70例(24.47%),3~6歲98例(34.27%),大于6歲118例(41.26%),與王美娟等[2]報道1月至3歲組和大于6歲組分別占大葉性肺炎26.0%(26/100)和53%(53/100)相似,發(fā)病年齡有下降趨勢。
2 癥狀及治療 大葉性肺炎主要癥狀是發(fā)熱及咳嗽,部分年長兒可伴有胸痛,呼吸急促等癥狀,合并胸腔積液及肺不張。但無特異性,而且病程早期肺部聽診未聞及干濕鳴。目前大葉性肺炎診斷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外,主要依據(jù)胸部X線或CT檢查。故提示在臨床工作中對高熱不退伴咳嗽或持續(xù)高熱原因不明,咳嗽時間長且肺部體征不明顯的患兒應注意早期做胸部影像學檢查,及早明確診斷,以免延誤病情。在治療過程中可選用免疫調(diào)節(jié)劑,有助于促進機體糾正由感染引起的免疫紊亂,防止過度免疫反應,避免加重組織損害,并可能有助于避免病程遷延,并能盡快恢復患兒正常的免疫功能。另外對于局部炎癥吸收差,病情遷延不愈,應考慮行電子支氣管鏡及肺泡灌洗術,明確診斷,協(xié)助治療。
3 病原分析 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病原學檢測方法的不斷提高,使大葉性肺炎的病原譜不斷發(fā)生變遷。①本組病例病原學檢查痰培養(yǎng)陽性率23.77%,肺泡灌洗液培養(yǎng)陽性率43.38%,痰培養(yǎng)陽性率明顯低于肺泡灌洗液培養(yǎng)陽性率,考慮與大葉性肺炎病程早期多為干咳,咳痰者少,難以獲得帶菌痰有關。以往認為大葉性肺炎病原以肺炎鏈球菌多見,本組病例體液培養(yǎng)細菌種類多,但無肺炎球菌出現(xiàn),原因可能有:多數(shù)患兒在做培養(yǎng)前已接受過正規(guī)或不正規(guī)的抗生素治療,使培養(yǎng)的陽性率降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隨時間的推移而出現(xiàn)了變遷,不再以肺炎球菌為主;由于廣泛使用廣譜抗生素、免疫抑制劑以及院內(nèi)感染的因素,使副流感嗜血桿菌、嗜麥芽寡養(yǎng)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有上升趨勢。②支原體感染在大葉性肺炎中的比率明顯增多,且肺外表現(xiàn)多見[3]。本組病例286例均查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154例,送檢陽性率53.85%,說明肺炎支原體在兒童大葉性肺炎中占重要地位。支原體感染154例中有59例出現(xiàn)肺外表現(xiàn),多表現(xiàn)為心肌損害及肝臟功能損害。這是由于支原體抗原與人心、肺、肝、腦、腎及平滑肌組織存在相同抗原,當肺炎支原體感染機體后,可發(fā)生相應組織的自身抗體,并形成免疫復合物,引起肺外的其他靶器官病變[4]。③本組資料病毒檢查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及EB病毒為主,與劉春艷等[5]報道相似,但EB病毒感染比率較高。EB病毒是一種常見的人類皰疹病毒,其感染在小兒時期非常普遍,可累及全身各個系統(tǒng)誘發(fā)多種疾病,非典型EBV感染以呼吸道感染為主[6]??紤]是否存在因EBV在咽部上皮細胞繁殖復制后,呈現(xiàn)隱性感染,并消弱了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的屏障功能,容易引起多種常見呼吸道致病菌侵襲感染,尤其多見于機體免疫力相對較低時。EBV-IgM在EBV感染早期產(chǎn)生,感染后1~2周達高峰,感染后4~8周消失,是EBV感染早期診斷指標[7]。因此,臨床上對于發(fā)熱時間長,抗生素治療效不佳,伴有皮疹的患兒應考慮EBV感染,應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④混合感染者居多。其中支原體合并EB病毒感染34例,支原體合并其他病毒55例,各種病毒混合感染79例。尤其肺炎支原體與EBV重疊感染現(xiàn)象較為明顯,本組病例檢測286例,肺炎支原體與EBV重疊感染陽性34例,陽性率11.89%??紤]同一患兒可兼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病原體感染,各種病原體之間可能存在相互激活作用,致使一種病原體感染后易招致另一種或多種病原體同時感染。其確切機制尚待研究。
4 不同年齡段和不同季節(jié)感染病原不同 細菌及EB病毒感染無明顯年齡差異,除EB病毒以外呼吸道病毒感染以3歲以下幼兒多見,而支原體感染以3歲以上兒童多見,可能原因有:①3歲以下兒童機體免疫力差,且接觸外界較少,感染支原體的機會相對較少。②3歲以上兒童已入托后入學,相互交叉感染的機會增多[8]。③支原體及病毒感染后可繼發(fā)細菌感染。大葉性肺炎呈全年散發(fā),以往認為大葉性肺炎冬春季多見,現(xiàn)在夏秋季明顯增多。本組病例中夏秋季發(fā)病159例(55.6%),其中高熱、皮疹者多見于夏秋季。季節(jié)不同病原檢出率不同。本組病例中病毒以EB病毒,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為主,EB病毒以外的呼吸道病毒感染以冬春季為多,但EB病毒以夏秋季為多,細菌及支原體則無明顯季節(jié)性差異。這與相關報道[9-10]有差異。各種病原感染性別無明顯差異。
總之,隨著廣譜抗生素的廣泛使用,病原體的變遷,大葉性肺炎是由細菌,支原體,病毒等多種病原感染所致疾病,使大葉性肺炎癥狀不典型,給臨床診療工作帶來了困難,在臨床中應加強實驗室檢查,找出病原,明確診斷,對癥治療。
[1]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堂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75-1187.
[2] 王美娟,季 偉,周衛(wèi)芳,等.大葉性肺炎與支氣管肺炎的臨床表現(xiàn)和病原學差異[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25(4):246-292.
[3] 孫 倩,劉 偉,楊紅秀.兒童大葉性肺炎159例病原譜及臨床分析[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0,29(10):3718-3720.
[4] 王洪通,董宗祈.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肺外表現(xiàn)[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3,12(18):996-997.
[5] 劉春艷,謝正德,Richard G,等.小兒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學研究[J].中華兒科雜志,2009,24(4):270-273.
[6] 張 翊,石 磊.小兒EB病毒感染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0,22(8):92-93.
[7] Kuta K,Satoh Y,Hoshikawa Y,etal. Detection of epsteinbarr virus in salivas and throat washings in healthy adults and children[J].Microbes and Infection,2000,2(2):115-120.
[8] 孫芳芳,王 倩,李小麗,等.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流行病學現(xiàn)狀[J].中國醫(yī)刊,2009,44(11):12-13.
[9] 鄭華玲.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256例診治分析[J].陜西醫(yī)學雜志,2005,34(9):1150.
[10] 惠德存.小兒支原體肺炎感染流行病學分析[J].陜西醫(yī)學雜志,2008,37(7):832-833.
(收稿:2014-08-29)
支氣管肺炎/微生物學 支氣管肺炎/診斷 支氣管肺炎/治療 兒童
R725.6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5.0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