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谑腥嗣襻t(yī)院超聲影像科(???70208)
李 娜
乳腺癌患者腋中組轉移性淋巴結的聲像學研究*
海南省海口市人民醫(yī)院超聲影像科(???70208)
李 娜
目的:研究高頻超聲對乳腺癌腋中組轉移性淋巴結的聲像學情況。方法:選擇93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比無腋中組轉移淋巴結與有腋中組轉移淋巴結患者高頻超聲的參數情況,超聲與病理診斷結果情況,分析聲像學特征聯合診斷的價值。結果:有腋中組轉移淋巴結的淋巴結數目≥3個,最大徑≥10mm的比例顯著高于無腋中組轉移淋巴結患者的比例,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淋巴結數目≥3個與淋巴結最大徑≥10mm的聲像學特征進行聯合診斷,所得結果更加準確其敏感度為63.46%、特異度為92.68%,準確度為76.34%,均高于單純一種聲像學的診斷數據。結論:乳腺癌腋中組的淋巴結數目及大小可作為判斷患者淋巴結良惡性情況的相關聲像圖指征,值得臨床重視。
臨床上,腋窩淋巴結主要以胸小肌的兩側緣作為標志,可分成腋下組、腋中組及腋上組等區(qū)域[1]。對于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結轉移,其中前哨淋巴結以腋下組為多見,而腋中組有轉移性淋巴結能夠直接影響外科手術的預后[2]。當前,超聲診斷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臨床,為幫助臨床醫(yī)師更好地掌握患者病情,本文分析高頻超聲對于乳腺癌腋中組處轉移性淋巴結的聲像學特征,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診治的93例女性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32~81歲,平均年齡48.9±3.4歲。納入標準[3]:經超聲檢查在腋中組處發(fā)現淋巴結;對于本次研究的配合度較好者;后期有病理診斷結果者。排除標準[4]:年齡≤30歲者;治療依從性差者;病歷資料不全者。93例患者中,62例為初診患者,合并有單側乳腺的可疑惡性病變,均由后期病理檢查結果證實。31例是乳腺癌手術后的復查病例,手術后經超聲顯示腋中組存在可疑淋巴結,后期由超聲引導下的穿刺活檢標本經病理檢查證實。穿刺后的病理檢查結果若顯示為淋巴組織,記為良性;若是纖維肌肉組織,應重復取活檢標本檢查;若是低分化腺癌,記為轉移性癌。
2 方 法 選擇法國的Supersonie Imagine Aixplorer,以及意大利的百勝魅力70彩超診斷儀進行檢查,探頭頻率7~12MHz。要求受檢者處于仰臥位,將雙手上舉,暴露出乳腺和腋窩。檢查患者乳腺各斷面和雙側腋窩,含腋下組和腋中組,以及腋上組的相應淋巴結。若發(fā)現病灶,需留存淋巴結各斷面圖,而后行多普勒診斷。其中腋中組若發(fā)現淋巴結,則需對下列參數實施描述:淋巴結數目(以3個為分界值);最大徑(以10mm為分界值);縱橫比(以2為分界值);淋巴門的存在情況;血流情況。將病理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計算出預測惡性淋巴結的檢測方案的敏感度和特異度,以及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
3 觀察指標 對比無腋中組轉移淋巴結與有腋中組轉移淋巴結患者高頻超聲的參數情況,超聲與病理診斷結果情況,分析聲像學特征聯合診斷的價值。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據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 兩組高頻超聲的參數情況對比 見表1。有腋中組轉移淋巴結的淋巴結數目≥3個,最大徑≥10mm的比例顯著高于無腋中組轉移淋巴結患者的比例,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表1 兩組高頻超聲的參數情況對比[例(%)]
2 超聲與病理診斷結果情況對比 見表2。淋巴結數目≥3個與淋巴結最大徑≥10mm的聲像學特征進行聯合診斷,所得結果更加準確。
3 聲像學特征聯合診斷的價值 見表3。淋巴結數目≥3個與淋巴結最大徑≥10mm的聲像學特征進行聯合診斷的敏感度為63.46%、特異度為92.68%,準確度為76.34%,均高于單純一種聲像學的診斷數據。
表2 超聲與病理診斷結果情況對比[例(%)]
表3 聲像學特征聯合診斷的價值分析
本文研究發(fā)現,有腋中組轉移淋巴結的淋巴結數目≥3個,最大徑≥10mm的比例顯著高于無腋中組轉移淋巴結患者的比例,表明淋巴結數目≥3個,最大徑≥10mm是鑒別腋中組轉移淋巴結的聲像學特征,符合國外Kim 等[5]的報道結果。此外,通過對淋巴結數目≥3個與淋巴結最大徑≥10mm的聲像學特征進行聯合診斷,所得結果更加準確。敏感度為63.46%、特異度為92.68%,準確度為76.34%,均高于單純一種聲像學的診斷數據,表明將二者進行聯合診斷具有最佳的診斷效果,對于患者的實際病情可做到更好地顯示和預測[6]。滿足周軍等[7]的報道,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這可能是在淋巴結的數目≥3個方面,部分乳腺癌患者的前哨淋巴結有可能存在于腋中組,因此,若在腋下組未找到前哨淋巴結,應重點關注腋中組區(qū)域。高頻超聲可顯示出正常的腋窩淋巴結,在淋巴結發(fā)生轉移之后,常會引發(fā)結構紊亂,主要表現在淋巴結的體積增大和皮質增厚,以及髓質消失,局部淋巴結呈現出融合狀。此時超聲能夠探及到的淋巴結數目隨之增加,且轉移淋巴結被檢出的比例亦越來越高。而腋中組的淋巴結數目≥3個即提示可能已發(fā)生乳腺癌的病情進展,治療醫(yī)師需考慮手術措施或者放化療等治療措施[8]。在最大徑≥10mm方面,雖然目前臨床上對最大徑是否可作為淋巴結良、惡情況的判斷指標仍無明確共識,原因可能在于以往研究的區(qū)域主要位于腋下組,對腋中組的淋巴結則研究較少。部分患者并無腋中組的轉移性淋巴結,原因可能在于淋巴結此時正為腫瘤細胞的轉移制造適宜條件,亦可能是即將引發(fā)轉移的時機。雖然腋中組處的淋巴結并非全部為惡性,卻對病灶區(qū)良惡性具有較大的判斷價值,換言之,若腋中組有淋巴結呈現,不管形態(tài)和大小情況,均需重視相應的乳腺病灶。此外,表1顯示,腋中組淋巴結的縱橫比和淋巴門,以及門型血流信號對鑒別腫塊的良惡性無明顯差異,這可能是由于淋巴結太小,因此縱橫比和血流信號均不敏感。雖然良性淋巴結有可能會存在淋巴門,卻由于淋巴結較小和高頻超聲的分辨率受限而無法清晰顯示,因此易造成良性淋巴結無淋巴門等現象的誤判。這也表明了淋巴門并非是可預測淋巴結自身良惡性的重要指標。于言芳等[9]亦有類似的結果可加以佐證。
綜上所述,乳腺癌腋中組的淋巴結數目及大小可作為判斷患者淋巴結良惡性情況的相關聲像圖指征,值得臨床重視。
[1] 周 茜,陸 澄,葉夏慧,等.乳腺超聲檢查新技術的臨床應用進展[J].中華乳腺病雜志:電子版,2014,2(1):114.
[2] Choi SH,Jo S, Kim DH,etal.Clinical and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pillary Neoplasms of the Breast Associated with Malignancy: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Ultrasound Med Biol,2014,11(14):428-431.
[3] 王建偉,韓 峰,周建華,等.乳腺癌患者腋中組轉移性淋巴結的聲像學特征分析[J].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4,6(1):452-455.
[4] Wang XY,Kang LK,Lan CY,etal.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in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J].Eur J Gynaecol Oncol,2014,35(4):415-420.
[5] Kim J,Han W,Moon HG,etal.Low rates of additional cancer detection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newly diagnosed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ho undergo preoperative mammography and ultrasonography[J].J Breast Cancer,2014,17(2):167-173.
[6] 程 文,邵 華,王玉君,等.超聲光散射成像聯合超聲彈性成像診斷乳腺病灶的價值研究[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4,6(1):993-998.
[7] 周 軍,鄒璐璐,陳愛軍,等.乳腺癌三維超聲血管血流參數與Nottingham 預后指數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4,23(6):511-515.
[8] 毛明鋒,楊順實,謝元亮,等.乳腺導管內癌超聲與乳腺鉬靶診斷比較[J].中華內分泌外科雜志,2014,2(1):138.
[9] 于言芳.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乳腺癌50例超聲聲像圖分析[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0,39(9):1204-1205.
(收稿:2014-09-22)
*2014年海口市重點科技計劃項目(2014-067)
乳腺腫瘤 腫瘤轉移 淋巴結 超聲檢查
R737.9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5.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