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嵐,蔣凌云
(大理大學圖書館,云南大理 671003)
馬云在2015 貴陽國際大數據產業(yè)博覽會暨全球大數據時代貴陽峰會開幕式上表示:“十年以后,很多人會說,中國的經濟也好,世界的經濟也好,都是貴州惹的禍。如果你不參與整個大數據的建設,如果你不參與大數據技術、云計算,不把自己的企業(yè)真正變成一個互聯網的制造業(yè),我相信你一定會像今天一樣抱怨和埋怨”〔1〕。
大數據改變了傳統的IT架構,對以信息存儲和提供知識服務為核心業(yè)務的圖書館也產生了沖擊,并深刻影響著圖書館的定位、發(fā)展理念及規(guī)劃、服務模式等。第一,圖書館的服務內容、層次、質量的提升需大數據的支持。大數據時代,圖書館間的競爭已不限于藏書量、數字資源、閱讀環(huán)境、服務質量等,大數據的擁有量、對其挖掘分析的能力將成為衡量地方高校圖書館綜合實力的一項重要指標。第二,大數據是圖書館的重要資源。大數據時代,數據已成為圖書館系統組成和服務能力保障的重要因素。用戶行為日志,諸如讀者入館時間、書目檢索及網頁瀏覽記錄、借閱記錄、數據庫使用情況等;館員工作日志,即館員所提供服務的內容、方式、工作效率等半結構化的大數據,將是圖書館的核心資產。第三,大數據對圖書館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時代和科技的發(fā)展為圖書館服務增添了許多新的元素,使其更具時代特色。只有充分利用大數據及相關技術才能準確預測圖書館發(fā)展方向,增加實力,提升競爭力。
大數據背景下地方高校圖書館應以何種“姿態(tài)”擔起知識存儲、組織與傳播利用的重任;怎樣挖掘、組織、識別、分析結構化和半結構化用戶需求,實現改良創(chuàng)新圖書館服務,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如何利用“大數據”解決圖書館發(fā)展瓶頸,科學預測圖書館發(fā)展方向,提升圖書館競爭力,達到資源、服務與讀者需求的雙向理想控制已成為圖書館亟待研究及解決的問題。本文在解析大數據時代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創(chuàng)新必要性的基礎上,重點對其服務創(chuàng)新策略作了詮釋。
圖書館的數據種類繁多,包括紙質圖書、隨書光盤、數據庫資源等結構化的數據,也有用戶信息、服務信息等非結構化數據。近年來,圖書館數據量越來龐大,呈指數級增長趨勢,“大數據”特征突顯。如筆者所在的大理大學圖書館,館藏圖書(包括紙質和電子圖書)的數量,從2001 年合并建校時的不到100 萬冊到2015 年的305.43 萬冊。數據量日益增加的同時,用戶個性化需求不斷增加,圖書館正從以傳統“借還”為主向提供深度信息知識服務轉變。因此,圖書館必須通過強有力的大數據技術,分析、挖掘其潛在價值,以此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文獻信息需求。
《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條例》指出:高等學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服務中心,是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機構。為教學和科研服務是高校圖書館的根本性質,也是其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當前,地方高校圖書館受經費、館舍、資源、館員知識結構等因素的制約,其服務仍停留在“粗淺的、表面的”信息服務層面。隨著用戶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個性化,地方高校圖書館應利用大數據拓寬服務范圍,開展服務創(chuàng)新,提高服務水平及質量,做師生得力的科研助手。
地方高校圖書館在做好借還、讀者培訓、信息咨詢等傳統業(yè)務的基礎上,以“用戶需求”為根本,更新理念,融入新技術,運用新方式,開發(fā)新功能,開展“人性化”的創(chuàng)新服務,激發(fā)讀者興趣,拉近與讀者的距離,讓更多讀者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享受圖書館服務。同時,服務創(chuàng)新客觀上能促使館員不斷學習,堅定“讀者為本”的服務宗旨,踐行“讀者至上”的服務理念,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實現圖書館可持續(xù)發(fā)展。
大數據時代,地方高校圖書館必須在現有資源基礎上,改變傳統的服務方式,實現從“藏”到“開發(fā)利用”為核心的創(chuàng)新服務,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
1.開展閱讀推薦
很多購物網站,通過挖掘客戶“購物歷史”數據,向用戶提供“瀏覽了該商品的人還瀏覽了如下商品”“猜您還喜歡”等推薦體驗。地方高校圖書館可借鑒此模式,重視對用戶行為日志和館員工作日志所形成的圖書館大數據的收集、整理、保存、利用,依據讀者的借閱史、檢索痕跡,向其進行動態(tài)頁面推薦,給予讀者可能感興趣的提示,引導讀者進一步使用圖書館資源。還可收集借閱量最大的圖書、檢索次數最多的詞條、觀看量最大的視頻、下載次數最多的文章等半結構化的大數據,有針對性地開展知識推送,增強閱讀推廣效果。
2.地方高校圖書館要依據本校專業(yè)設置實際,開展學科服務
通過設立學科館員,建立學科導航、學科博客、編輯學科導報,將定題信息服務融入學科服務,為用戶提供文獻信息,保障科研人員的時間和精力投入,進而保證科研質量的提高。
有條件的地方高校圖書館可推廣論文收錄引用服務,向師生提供論文收錄引用情況的檢索證明及期刊影響因子查詢服務。
大數據時代,地方高校圖書館空間構造要遵從“親和、舒適、開放”的原則,將海量信息的科技體驗和美妙空間的藝術體驗融為一體,將圖書館打造為既可滿足師生的借閱、自習需求,又可成為他們學習、辦公、開會、交友、參觀、體驗、欣賞的首選之地。同時,從細節(jié)著手,提升圖書館資料擺放的合理性,優(yōu)化圖書資料分布組合及擺放格局,提高圖書資料的利用率,方便讀者取閱查找〔2〕。
2009年以來,一種免費的迷你圖書館在全世界逐漸流行。迷你圖書館是微型免費圖書館(Little Free Library,簡稱LFL)的俗稱,指的是掛在社區(qū)墻壁或柱子等物體上或獨立安置的一種開放的、供人免費借閱的小書屋或小書箱,也有人形象地稱之為“鳥巢圖書館”。LFL最早是由美國威斯康星州哈迪遜地區(qū)的中學教師托德·博爾(Todd Bol)和威斯康辛大學的里克·布魯克斯(Rick Brooks)創(chuàng)造的〔3〕。迷你圖書館的普及流行,是圖書館服務的延伸推廣,對激發(fā)民眾閱讀需求、提升公民誠信水平均有推動作用。筆者認為,“迷你圖書館”是“流動圖書館”的一種形式,地方高校圖書館可在讀者集中區(qū)域,如學生宿舍區(qū)、教學區(qū)等人群聚集區(qū)開展此服務。將暢銷新書、外借次數最多及最受歡迎的專業(yè)書等圖書資料放置于“迷你圖書館”,不定期更新圖書。同時,借助“迷你圖書館”平臺推送培訓、活動等信息,使其成為圖書館新的宣傳陣地。
地方高校圖書館的網站設計和平臺搭建,要做到架構選取及頁面布局合理,界面友好,便于操作。新一代圖書館網站不僅要為讀者提供公告通知和常規(guī)檢索服務,還可根據讀者的信息需求推送相關聯的內容。
1.網站建設要實現“一站式”檢索
用戶通過一個檢索窗口,就可實現對館內資源的全檢索。“一站式”檢索整合了不同形式的資源、數據庫及圖書館服務,此服務模式目前逐步為國內各高校圖書館采用。例如北京大學圖書館新版主頁就是以一站式的、集成化、一體化的網絡服務為特色,可以幫助讀者更快速地查找圖書館資源、快捷利用圖書館資源〔4〕。
2.圖書館工具條及個性化主頁設置
圖書館工具條無須通過圖書館主頁,只要打開瀏覽器,點擊工具條,即可直接查詢館藏書目、電子資源等圖書館資源,這也是“一站式”服務的具體體現。為了更好地滿足讀者個性化需求,清華大學圖書館、重慶大學圖書館均可提供個性化主頁服務。地方高校圖書館也可在網站建設時,滿足用戶個性化主頁設置的需求,讀者依據個人喜好,設置主頁顯示方式,便捷進行資源檢索和利用。
3.積極開發(fā)地方特色資源,建成特色資源庫并提供利用
如大理大學圖書館建成了南詔大理文獻專題數據庫,該庫以南詔、大理國文獻資源建設為重點,包括南詔、大理國文獻全文;典籍;南詔、大理國實物資料圖片;南詔、大理國研究成果論著題錄四個子庫。該庫的建設對南詔、大理文化及其文獻作了一次較為全面系統的整理和數字化,對推動西南邊疆民族史和地方史研究特別是南詔、大理國文化的研究起到了積極作用。
4.開展網絡信息導航
根據學校所設置的專業(yè),收集、分析、整理、歸類讀者常用的數據庫地址或相關的資源,建立網絡導航系統,使原有知識凝結為針對性、實用性、功能性更強的網絡再生知識資源。揭示學科的多層級數據庫導航頁面,提供數據庫點擊率、訪問明細統計等分面聚類信息,多角度為讀者揭示學科與數據庫關系。目前,很多高校圖書館都建立了重點學科導航庫,如清華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建立了特色導航庫,為科研人員和用戶查找資料節(jié)約了寶貴時間。
1.手機圖書館的推廣應用
手機圖書館又可稱為“無線圖書館”或“移動圖書館”,2000年9月,日本富山大學圖書館推出基于I-MODE的手機書目查詢(OPAC)系統,手機圖書館的雛形初現。地方高校圖書館應積極在手機普及率很高的高校推廣該業(yè)務,滿足讀者對圖書館信息服務實效性的需求。如大理大學圖書館所用的手機圖書館是超星移動圖書館,于2014年9月正式推出,到12 月底,訪問量已高達4 206 638 次,該業(yè)務深受廣大師生的歡迎。
2.借助微信平臺創(chuàng)新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可根據用戶信息需求多樣性的實際,除了給用戶推送本館的信息資源及服務,還可向用戶提供與生活、學習緊密聯系的內容。如向用戶提供實時交通信息、周邊餐飲及娛樂休閑等信息的查詢服務;可利用微信的支付功能,為用戶在圖書館內消費及網上消費提供統一、便捷的支付渠道;還可通過與教務、學校論壇等系統的對接,向用戶提供課時信息、考試信息、校園社交等信息的查詢服務〔5〕。
3.博客及微博(MicroBlog)服務
博客也可稱為網絡日志,是一種通常由個人管理、不定期粘貼新的文章的網站。如北京大學圖書館建立了新生空間博客,對新生進行圖書館的介紹及相關知識的培訓;北京大學圖書館還建立了北大博文數據庫,用來收錄北大學者發(fā)布的博客內容。微博以140 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即時分享。通過對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的調查,在“985”高校圖書館中,有14 所圖書館開通了微博服務,主要發(fā)布圖書館動態(tài)信息及好書推薦等內容,實現與讀者的互動交流〔6〕。
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應不再是“老弱群體集中營及家屬安置地”。地方高校圖書館更需要吸收新鮮血液為其可持續(xù)發(fā)展奉獻智慧和才能。首先,學科館員的推廣需要各學科背景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如數據分析及管理人員,為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其次,應積極引進與學校專業(yè)相關及圖書情報專業(yè)人員,實現“學科服務”及“信息咨詢服務”的專業(yè)化和優(yōu)質化。再次,應加強原有館員隊伍的繼續(xù)教育和再深造,多給館員創(chuàng)造外出學習及培訓機會,定期進行業(yè)務培訓,提高館員的整體素質。
圖書館服務是圖書館價值體現的核心,也是其存在的意義所在,技術的發(fā)展與社會的進步都為圖書館服務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大數據時代,用戶需求和選擇日益多元化,圖書館服務出現了瓶頸。地方高校圖書館想在大數據時代有所作為,就必須積極應對新技術的開發(fā)與運用、數據的集成與處理、人才的培養(yǎng)與管理等問題所形成的任務和挑戰(zhàn),在對形勢有清醒認識的基礎上,積極彌補資源、經費、人才隊伍等“先天不足”的缺陷,利用大數據創(chuàng)新圖書館服務,積極嘗試和解決大數據環(huán)境下圖書館資源整合和服務創(chuàng)新中的問題,探索大數據環(huán)境下服務平臺的構建及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提升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地方高校圖書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1〕胡浩男.馬云:不參與大數據建設十年后一定會后悔〔EB/OL〕.(2015-05-26)〔2015-05-30〕.http://tech.caijing.com.cn/20150526/3891280.shtml.
〔2〕許碧文.論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服務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12):19-20.
〔3〕王子舟,王一帆,丁娜.“迷你圖書館”何以風靡全球?〔J〕.圖書館,2015(5):10-16.
〔4〕魏曉瑩.高校圖書館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的探討〔J〕.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4):67-68.
〔5〕郭軍.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985”高校圖書館服務現狀調查與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5(4):71-76.
〔6〕黃文潔.高校圖書館創(chuàng)新服務內容研究:來自“985”工程高校圖書館的調查〔J〕.圖書館學研究,2012(1):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