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原版圖書是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組織結構中的重要部分,它可全面而深入地闡述某一研究主題,對科學研究及系統(tǒng)學習具有不可替代的參考作用。然而其學術價值近年來逐漸被期刊文獻遮蔽,圖書館進行資源采購時也未能深入調研讀者需求,導致外文原版圖書采購工作缺乏依據。高校外文原版圖書的讀者主要是教師和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由于在讀時間長,有充分接觸外文圖書的機會,文獻閱讀能力較強。因此以博士生作為讀者代表,博士學位論文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探討外文原版圖書這一特殊文獻載體在學術成果中的被利用情況,可為圖書館采購工作提供借鑒。
國內外部分研究者曾針對不同范圍內的博士學位論文參考文獻開展了研究。如姚蓉等[1]統(tǒng)計了1999-2006年全國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參考文獻的特點并從國家圖書館的角度提出資源采購建議,祁思妍等[2]分析了北京師范大學2001年博士論文參考文獻,吳國芹[3]分析了博士論文中的外文引文,孟凡紅等人[4]以及李雅等人[5]分別針對中醫(yī)藥學科和植物保護學科博士論文的引文特征進行了分析,Conkling等[6]對比了前網絡時代和網絡時代博士學位論文的參考文獻利用變化,Jiao等[7]探討了博士學位論文參考文獻中的引用錯誤問題。然而上述文獻多是從博士學位論文的參考文獻構成出發(fā),并未針對某一具體文獻類型。本文基于外文原版圖書的被引特點進行分析,旨在啟發(fā)外文原版書資源建設工作。
在中國知網(CNKI)——中國優(yōu)秀博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中選擇“博士學位論文”,限定檢索條件中“學位授予單位”為“蘇州大學”,依次設定中圖分類號為從A到Z。本文的檢索時間為2015年2月,由于部分2014年的學位論文尚未上傳至知網,因此選擇2013年蘇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作為樣本。經檢索,共得到15個有效類目,個別論文同屬多個類目,將其計入主題最為接近的大類,總計303篇論文(表1)。
表1 2013年蘇州大學各類目博士學位論文
由于CNKI中引文未全部單獨標引,因此需要自行將所有博士學位論文參考文獻中的外文原版圖書記錄提取出來,通過外文原版書特有的著錄語種、格式以及部分論文作者加注的[M](monograph)標識等綜合判斷,共得到1 487條外文原版圖書引文。
論文篇均引用外文原版圖書次數見表2。由表2可看出,平均每篇論文引用外文原版圖書最多是I類,其次是H類、D類、F類,R類最少??傮w上看,社會科學與人文藝術類論文引用外文原版圖書較多,而自然科學類相對較少,說明人文社會學科對原版圖書的參考需求更強。這可能與該學科研究人員多從事理論研究而自然科學類多為實驗性研究相關。
表2 論文篇均引用外文原版圖書次數
外文原版圖書內容專業(yè)性強、主題新穎、參考價值高,但對讀者的閱讀要求也較高。國內部分出版社翻譯出版的中文譯著在保留其原始內容的同時又消除了對非母語讀者的語言障礙,在某種程度上可替代外文原版圖書的學術功能。因此,在關注外文原版書被引量的同時,還需統(tǒng)計中文譯著在博士學位論文中的被引數量及占比(表3),進一步揭示博士生對于原版書的需求特點。
表3 引用中文譯著的博士學位論文在各類別中占比
表3顯示,人文社科類(包括A、B、C、D、F、G、H、I、J、K類)引用譯著的比率均較高,超過60%的論文參考文獻中包含中文譯著;自然科學類引用譯著的論文占比較低,最高未超過30%,有的類別的全部論文都未引用譯著,說明前類博士論文的作者在選擇外文原版書作為獲取國外科研信息載體的同時,也會選擇參考中文譯著,而對于后者,35中文譯著并未作為原版書的替代品得到大量引用。也就是說,在需要利用承載國外學術內容的情況下,自然科學類博士論文作者更傾向于從外文圖書中獲取原始的有效信息。
各類別博士論文引用的原版書出版年代分布如圖1所示。
圖1 各類別論文引用外文原版圖書出版年代分布
可以看出,各類別博士論文引用的原版書出版年代分布呈現多樣化的形式:B、J、K類曲線擁有多個峰值,說明引文出版年代較為分散;其他類別曲線基本呈單峰,說明被引量最高的原版圖書只存在于某一時期。在單峰曲線中,A類論文引用最多的是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原版書,C、F、H、I、Q類是90年代出版的原版書,D、G、O、R、T類是21世紀出版的原版書,S類橫跨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出版的原版書??梢?,由于研究主題不同,各學科論文所倚重的參考文獻的新舊程度也不盡相同。對于研究縱向主題的學科來說,年代久遠的圖書反而具有寶貴的利用價值。圖書文獻隨時間價值衰減的程度不像期刊文獻那樣明顯,即使在理工科這類重視時效性的論文中,被引外文圖書也并非完全集中于近期出版,較早年代亦有分布。
在被引外文原版圖書中提取出版社信息,去掉少數沒有著錄社名或拼寫、印刷錯誤導致無法識別的,共統(tǒng)計出387家不同的出版社,對應1 403條被引記錄。
為避免模糊真實信息,只依據博士論文作者原始著錄的出版社名稱(未將同屬某大型出版集團旗下的出版社合并為一種)進行統(tǒng)計。出版社按被引次數降序排列如圖2所示。圖2中散點匯聚的曲線呈現出長尾形態(tài):少數出版社被引次數極高,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Wiley,Springe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Oxford University Press,Routledge;大部分出版社被引次數低于20,聚集在一起也不少。
圖2 387家出版社被引次數分布
在被引出版社類型方面,大學出版社共有67家,占全部出版社總數約17%。外文書引文量共399條,達總引文量的28%,成為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地區(qū)分布以英、美為主,也有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其中被引最高的是劍橋大學出版社,其后依次是牛津大學、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有些類型的出版者雖然被引量不高,但其出現值得關注:政府機構出版社,如美國政府出版局(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英國皇家出版局(Her/His Majesty's Stationary Office, HMSO);社會團體出版社,如著名的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出版社(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學術團體出版社,如美國數學學會(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AMS)。
博士學位論文對外文原版圖書的引用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讀者的需求特點。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領域對外文原版書的引用總體較自然科學(包括工科)領域更多,其中文學和語言學科由于研究主題涉及到外國文學、語言,其需求顯得尤為突出。各類別論文對外文原版書的篇均引用量均較小,平均值未超過10,說明總體利用程度不高。生物等自然科學類博士論文在參考國外研究成果時很少選擇中文譯著,可見其對外文圖書的偏好。被引外文原版圖書的新舊程度因學科而異,出版年代分布范圍較廣,說明早期出版的圖書也同樣被利用的可能。出版社方面,被引次數較低的占絕大部分。出版社類型多樣,除了地位突出的大學出版社等學術出版主體外,更有一些特殊類型的出版者受到引用,其所出版的圖書可能更具專業(yè)性和獨特性,體現出讀者搜尋利用范圍之廣。
用戶驅動采購(patron-driven acquisition,PDA)是一個在國際上業(yè)已成熟的概念,國內亦有探索。以國內的文獻資源采購模式來看,PDA的理念更符合高校圖書館外文原版書購置工作,其宗旨即在于根據讀者需求和使用情況采購付費。本文對博士論文引用外文原版圖書的分析結果透視出不同學科類別讀者的個性需求,提示采選工作應與讀者需求合理對接,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策略,不主觀臆斷。在書目組織中應針對學科特點,不局限于最近出版的新書,在確保能夠訂到的情況下適當補充一些各個時期的經典著作。在遴選大型學術出版社的同時,注意搜集儲備特殊類型的出版社信息,以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學科服務。
統(tǒng)計結果顯示,博士論文對外文原版書的引用總體較少,這可能與讀者對外文圖書的關注程度低和利用能力不足有關,這就需要圖書館提供更為主動的內容揭示和推送服務。圖書內容的揭示不僅存在于編目階段,在征訂時也同樣重要。目前外文圖書的采購模式通常是由學院教授、研究人員選定,采訪館員以二次文獻的形式組織征訂目錄。在此過程中,不僅要提供嚴謹準確的題錄信息翻譯,更應針對內容進行深層次報道,從學科類別、研究主題、國家地區(qū)、理論或實證研究等不同角度對圖書信息加以歸納組合,以簡潔明了的方式呈現,做到既契合目標讀者的研究方向,又能開拓其視野。圖書館只有幫助讀者消除了信息獲取屏障,才能使其充分自由地選擇所需信息。
從被引外文圖書的特點來看,讀者的實際利用行為可能與圖書館采購工作的前期預估并不完全相符。例如,通常對理工類學科在經費配置上有所偏向,但根據統(tǒng)計結果,其需求可能更多表現在期刊文獻,對于圖書的利用反而較少。早期出版的圖書也受到一定引用,說明其利用價值不可忽視。上述種種問題使外文電子書的規(guī)?;少弰菰诒匦小Y徺I電子書,不僅可消除紙質圖書所需的印刷、運輸成本,減少出版時間滯后、存儲空間有限等因素的制約,而且可提高讀者獲取的便捷性,又使圖書館能夠靈活組織資源,有利于個性化服務的實現。此外,圖書館還需與出版者、書商緊密合作,探索標準化格式,搭建統(tǒng)一的電子書平臺,為將來的采購提供順暢的渠道。
作為文獻資源中的重要類型,外文原版圖書有其獨特價值。閱讀外文圖書,有利于讀者在探索國外研究領域時迅速搭建知識基礎,全面掌握某一主題的研究脈絡。經典的外文專著對于培養(yǎng)學術鑒賞能力也有所幫助。在當前外文圖書總體利用率不高、受關注程度不足的情況下,高校圖書館對該類文獻資源的組織挖掘仍有很大空間。因此,分析博士學位論文對外文原版圖書的引用情況,揭示高??蒲腥藛T對外文圖書的利用特點,可以啟發(fā)圖書館在資源采購策略和方式上做出調整和改進。本文的不足主要在于案例研究的局限性,今后在獲取參考文獻信息更為便捷的情況下可借助數據分析工具進行更大范圍內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