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紹勝,梁啟定
LU Shaosheng,LIANG Qiding
(浙江省有色金屬地質(zhì)勘查局,浙江 紹興312000)
蕭山地區(qū)錢塘江以南分布著較大范圍的以粉土、粉細砂為主的地層,該地層雖然地基承載力總體較高,但部分地段上部粉土承載力偏低,局部屬輕微液化土層。因此,以淺部粉土層作建筑物基礎持力層,必須對其進行地基加固處理。砂石樁是利用振動或沖擊方式,在軟弱地基中成孔后,填入砂、礫石、卵石、碎石等材料并將其擠入土中,形成密實的砂或碎石組成的樁體。砂石樁加固松散砂土和粉土地基的主要作用是擠密、振密作用。由于在振動成樁過程中,樁間土受到多次預振,使地基的抗液化能力提高,因此它主要用來消除粉砂土地基的液化,并且使松散粉土的承載力得到較大的提高[1]。另外,砂石樁還有造價較低,砂石資源豐富,可就地取材,節(jié)約鋼材、水泥等優(yōu)點。
某工程位于蕭山地區(qū)錢塘江以南,為6 層框架結構商住樓,最大柱荷載約3 650 kN,平面圖見圖1。
根據(jù)地質(zhì)勘察報告資料,地基各主要土層分布如下:①素填土,厚度約0.60~1.10 m;②-1砂質(zhì)粉土,厚度1.20~2.80 m,稍密,qc=1 650 kPa (qc為雙橋靜探錐尖阻力,下同),性質(zhì)稍好;②-2砂質(zhì)粉土,厚度2.60~3.40 m,松散—稍密,qc=1 020 kPa,性質(zhì)稍差;②-3砂質(zhì)粉土,厚度5.30~6.80 m,中密—密實,qc=6 540 kPa,性質(zhì)較好;②-4 粉砂,厚度3.10~5.90 m,中密—密實,qc=9 820 kPa,局部夾砂質(zhì)粉土,性質(zhì)好;③淤泥質(zhì)粉質(zhì)黏土,未鉆穿,流塑,qc=650 kPa,為高壓縮性軟土,性質(zhì)差。其中②-1、②-2層砂質(zhì)粉土在地震烈度6 度時,局部有輕微液化現(xiàn)象。各土層的主要物理力學指標見表1。
蕭山地區(qū)類似地層的多層建筑物所采用的基礎類型也各有不同,主要有夯擴樁、水泥攪拌樁、砂石樁、預應力管樁等?,F(xiàn)對以上幾種基礎類型進行方案比較。
(1)夯擴樁:采用振動或錘擊沉管,在管內(nèi)澆灌混凝土后進行夯壓、擴底,屬擴底沉管灌注樁。這種樁型加固效果雖然較好,但由于樁基施工時噪音大,對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影響很大,所以不適用于本工程。
圖1 平面圖
表1 各土層的主要物理力學指標
(2)水泥攪拌樁:通過特制的攪拌機械,在地基深處就地將水泥漿或水泥粉和軟黏土強制攪拌,一定時間后,通過土和水泥水化物間的物理化學作用,形成有一定強度和滲透性較低的水泥土固結體[2]。水泥土攪拌法適用于處理淤泥及淤泥質(zhì)土、黏性土、粉土、素填土以及無流動地下水的飽和松散砂土等地基[3]。這種方法雖然能提高地基的承載力,但不能有效消除砂土液化。
(3)預應力管樁:采用靜壓或錘擊的方式,將預制的管樁沉入到②-4 層粉砂持力層中,該法施工速度較快,質(zhì)量有保障,實際工程中采用此法的較多,但造價稍高。鑒于本場地②-4 層粉砂頂板起伏較大,局部厚度偏小,且下臥層為高壓縮性軟弱土層。因此,本工程基礎不宜選用該方案。
(4)砂石樁:采用振動沉管并在管內(nèi)灌入砂、石而成樁,并按復合地基設計。這種方法不僅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載力,還可改善排水固結條件,消除粉土、粉砂液化的影響,另外也易于施工。因此,本工程基礎選用該方案。
(1)砂石樁設計:采用φ377 擠密砂石樁,有效樁長7 m 左右,進入②-3 砂質(zhì)粉土約1 m 以上。樁采用等邊三角形布置,并從基礎邊緣以外布置二排樁。另外,基礎底面還應鋪設厚300~500 mm 砂石墊層并碾壓密實。
(2)砂石樁施工:砂石填料中的砂與石之比為7:3,碎石最大粒徑不大于50 mm,填料含泥量不大于5%,拔管速度控制在1.5 m/min 以下,每拔0.5~1.0 m,停拔振動5~10 s,充盈系數(shù)達到1.2 以上。
(1)加固效果檢測:在施工完畢15 d 且地基土強度得到一定恢復后,采用靜力觸探法對樁間土進行原位測試,檢測深度約為7 m,檢測點隨機布置并做到大致均勻分布,加固效果見圖2。由檢測結果可知,地基加固后②-1 層砂質(zhì)粉土qc值有較大提高,平均可增加20%~45%;②-2 層砂質(zhì)粉土qc值有著顯著的提高,平均可增加60%~105%;表明砂石樁對松散狀粉土擠密加固效果顯著。在施工過程中,通過振動沉管擠密砂石樁的振動,將土體擠密和排水固結,可使粉砂土層的含水量降低10%~16%,孔隙比減少12%~18%,壓縮模量增大25%~40%。
圖2 加固效果對比
(2)從在樁間土作的靜力觸探試驗及其結果得知:砂石樁處理液化效果是比較理想的,尤其是在②-1、②-2 土層中,砂石樁處理后的靜力觸探試驗阻值均有一定增大,②-2 土層增大更加明顯,原來液化的土層經(jīng)擠壓后成為非液化土層。從施工現(xiàn)象看,盡管大量碎石貫入到地下,但樁周圍地面仍然產(chǎn)生大量沉降,并且有大量水排出,說明粉土振動擠密后,水從砂石樁中可以暢通地排出,孔隙水壓力得到了及時的消散,土產(chǎn)生了很好的固結,從而使密實度增大。
(3)砂石樁隨著土的深度不一樣,加固程度也不一樣,淺部粉土層加固效果相對較差,這可從靜力觸探試驗及其結果得到證實。②-1 層粉土qc值提高20%~45%,而其下部的②-2 層粉土qc值提高60%~105%,其原因是②-1 層粉土為表層土,受到擠壓后,由于上面有變形空間,從而向上膨脹,使淺部②-1 層粉土得不到很好的擠密加固。
(4)沉降觀測:工程施工時,每施工一層,沉降觀測一次,至竣工驗收時,沉降均勻,沉降量及沉降差均滿足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
(1)砂石樁對表層粉土的加固效果較差,對表層以下松散及稍密的粉土加固效果顯著,設計和施工時應引起重視。
(2)采用砂石樁加固粉土、砂土地基,可明顯提高地基承載力,有效地消散和防止超孔隙水壓力的增高和砂土產(chǎn)生液化,提高地基的抗液化能力。
(3)砂石樁在設計和施工時,選擇合理樁距非常重要,樁距太大,即置換率過低,相應的復合地基承載力也低,達不到設計要求;樁距太小,即置換率過高,樁不易施工。
(4)砂石樁不僅可節(jié)約鋼材、水泥,而且還有施工方便、造價低等優(yōu)點,具有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
[1] 林宗元.簡明巖土工程勘察設計手冊(下冊)[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3
[2] 龔曉南.復合地基[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2.
[3] 浙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DB 33/1001—2003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S].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