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思宇
叢思宇/遼寧師范大學在讀碩士(遼寧大連116029)。
《狐貍》是戲劇家本·瓊森創(chuàng)作的最出色、影響力最廣泛的一部諷刺喜劇,標志著其戲劇寫作趨于成熟。劇本中以各式人物的誆騙與受騙推動戲劇情節(jié)的發(fā)展,揭露了當時社會“金錢至上”的價值觀。本文結合巴赫金的狂歡化理論,試圖分析《狐貍》中各種典型的狂歡式人物形象。
巴赫金認為,廣場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允許人們隨便親昵交際和表演、狂歡,另一方面也作為情節(jié)發(fā)展的場所。在各式各樣的相聚和交際的場合中,人們可以擺脫一切壓力和束縛,人性得到徹底的自由,原始的生命激情得以釋放。其中,有幾個典型的人物有助于解讀其自身以及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逗偂穭≈械闹魅斯鼱柵钅春?,這位富有并有權勢的威尼斯老頭,一生最執(zhí)著的追求就是財富,他迷戀的并不是把它們鎖在暗室里,而是獲取這些財寶時所享受的歡樂。由于他沒有子嗣,他的財產(chǎn)受到一批人的覬覦,這些人鉤心斗角、爾虞我詐,以期實現(xiàn)“遺產(chǎn)夢”。瓊森筆下的這些人物具有強烈的夸張性,從思想、語言或是行為舉止方面,表現(xiàn)出了獨特的、不同于常人的存在方式。
當大幕第一次拉開,伏爾蓬涅面對著藏在暗室中的金銀珠寶第一次開口說話的時候,我們懷疑是否又一次聽見了莎士比亞筆下的守財奴夏洛克的聲音。他信奉上帝,卻認為金子高于上帝。在其眼中,金錢就是唯一,在他的世界中,他能夠與金錢交流。他如此癡迷貪戀金錢,確信這是幸福的唯一源泉。他把金子比作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遠勝于子女、父母、同事,抑或是地球上清醒的凡人中的各式各樣的歡樂。
伏爾蓬涅通過陰謀詭計聚斂財富,并且為之自豪,同時他痛恨憑借誠實的勞動或者是守法的貿(mào)易獲取金錢。在某種程度上,他是個十足的騙子,為了滿足自己無休止的貪婪欲望而不停用詭計攫斂財富。他有一個非常得力的助手,即他的食客莫斯卡,這個人很會說話,具有很大的欺騙性。由于伏爾蓬涅既無父母,也無子嗣,使得另外一些同樣利欲熏心的人接踵而至,他們天天圍著伏爾蓬涅轉,送給他禮物,以討得他的歡心。而老謀深算的伏爾蓬涅正好以此為他的第一王牌,通過騙局來滿足自己對財寶更大的欲望:
我該怎么做呢,
唯有放縱我的天才,我的財寶會召喚出所有的快樂?
我的財富將留給我指定的繼承人:
人們會因此簇擁在我周圍。[1](5)
他精心設下的騙局輕而易舉地吸引了三個被利欲驅使的威尼斯人:沃爾特,一位律師;科爾巴休,一位老態(tài)龍鐘的紳士;科維諾,一位商人。這些人都希望在伏爾蓬涅死后,可以得到他的部分甚至全部遺產(chǎn)。不僅如此,他還有第二張王牌:假裝重病誘使遺產(chǎn)追隨者們贈予他貴重的禮物以取悅于他。當然這也奏效了:所有貪婪的追隨者竭盡其奉承諂媚之能,力爭獲得他的歡心。伏爾蓬涅演得很像,他不僅聲音虛弱,而且在眼睛上擦了油膏,裝出一副大限將至的樣子。最荒誕可笑的一幕是,當沃爾特送來一個古董盤子時,伏爾蓬涅一邊說著他的眼睛看不見了,一邊將盤子緊緊拿在手中。
此外,伏爾蓬涅還極其卑鄙淫蕩。他常??v情于聲色,追求不正當?shù)男詽M足并以此為樂。他沒有妻子,沒有父母,沒有子女,也沒有親戚,卻和一群侏儒、閹人和陰陽人像一家人似的生活在一起。他經(jīng)常讓這些人為他表演,從中獲得極大的樂趣,這是一種多么可怕的變態(tài)和反常。這些人經(jīng)常在一起嘲笑那些愚蠢的遺產(chǎn)追隨者們,同時像旁觀者一樣冷眼看這場騙局。伏爾蓬涅不僅和這群奇怪的人廝混在一起,而且還對別人的妻子賽莉亞垂涎三尺,千方百計地勾引賽莉亞,想要和她發(fā)生不正當?shù)男躁P系。但是賽莉亞不為所動,伏爾蓬涅想到從她的丈夫科維諾下手,放出風治好他的“病”需要一位女子的肉體。醋意十足的科維諾竟然同意獻出自己的嬌妻,接著,更令人反感甚至惡心的一幕隨之而來。嫉妒心異常的丈夫親自將自己的妻子騙到了伏爾蓬涅的房間,房門剛剛關緊,在床上裝病的“老狐貍”立即一躍而起,一面豺狼虎豹般地撲向賽莉亞,一面不知羞恥地唱了起來:
若我們失去這生命中的光,
則會永久地留在黑夜中。
為什么要使我們的歡樂延期呢?
名望和流言不過是孩童的把戲罷了。[1](58)
從他的語言和行為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賽莉亞的愛是荒誕可笑的,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原始欲望及對性的原始激情。伏爾蓬涅以欣賞別人的不幸作為自己樂趣的邪欲,其本質上是對當時社會準則的狂歡化的褻瀆和蓄意破壞。
劇本中的莫斯卡是狂歡化文學中典型的騙子形象。他是伏爾蓬涅的食客,也是他的仆人和奴隸。從第一幕他出場,我們就可以感受到其精心維持的“忠誠相”,他不惜一切手段討好巴結伏爾蓬涅,完全失去了作為一個人應有的尊嚴。同時,他也是伏爾蓬涅與遺產(chǎn)追隨者之間的中間人,一方面是伏爾蓬涅的忠實走狗,另一方面是追隨者們實現(xiàn)“遺產(chǎn)夢”的唯一幫手。而實際上,莫斯卡的野心是獲得全部遺產(chǎn),真可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騙子莫斯卡為了生活,不斷地變換身份與面目,以防被人識破。在第一幕中,他表示自己是伏爾蓬涅忠實卑賤的奴隸,完全依附于伏爾蓬涅。但是在第三幕中卻開始顯露他的真實面目:不愿只是遺產(chǎn)的旁觀者,而有能力成為遺產(chǎn)的繼承人。
我能感覺到我的血液中流淌著異樣的野心:
我不知道成功是怎樣使我變得荒唐。
我的欲望從皮膚中滑出,好似一條敏捷的蛇,
我是如此地蠢蠢欲動。[1](43)
狂歡式人物中的騙子通常對社會現(xiàn)實有著較深的了解,尤其熟諳那些有地位和權威人的心理,莫斯卡就是如此。他對伏爾蓬涅的心理有著超出常人的清醒認識,他利用這些人的姿態(tài)和腔調行騙。他的極度虛偽使得劇情變得撲朔迷離,劇本的諷刺主題更加突出。
威尼斯人科維諾嫉妒和猜疑的性格在“江湖郎中”一幕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碰巧看見妻子賽莉亞挑逗了一下伏爾蓬涅假扮的江湖郎中,丟給了他一塊手帕,這一場景使得科維諾暴跳如雷。他限制了妻子的自由,把她關在他的深宅大院里,不允許她再靠近窗戶往外看一眼,甚至警告賽莉亞如再有這種事情發(fā)生,他一定不會善罷甘休。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嫉妒心是多么的強,妻子一次小小的賣弄風情在他看來竟然是對自己人格和尊嚴的侮辱。但是當他得知可以用妻子的肉體換取遺產(chǎn)時,他不再在乎自己的人格尊嚴,在他的眼中只有唾手可得的遺產(chǎn),這樣的前后變化讓人毛骨悚然。
快來親吻我。
然后去準備好你的盛裝和精挑細選的珠寶,穿戴好它們,這些會使你熠熠生輝:
老伏爾蓬涅邀請我倆出席一場隆重的宴會,
在那里我將不再嫉妒和憂慮。[1](43)
他威脅逼迫自己嬌小柔弱的妻子出賣自己的肉體,以實現(xiàn)自己的“遺產(chǎn)夢”,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欲竟然可以出賣自己的靈魂。這樣荒唐的行為完全是對規(guī)范社會的準則、價值觀和嚴肅性的挑戰(zhàn)。
對金錢的無限貪婪及物質享受的過分追求,精神世界的極度空虛,使一部分威尼斯人的性格扭曲甚至變態(tài)。作者用充滿諷刺與批判的筆觸勾勒出了三個具有狂歡化精神的人物形象,同時也無情地揭露了當時充滿銅臭氣的社會氛圍。
[1]Ben Jonson,Volpone,or theFox,ed.A lvinKernan.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2.
[2]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2.
[3]巴赫金.詩學與訪談[M].白春仁,顧亞鈴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
[4]王佐良,何其莘.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文學史[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5.
[5]夏忠憲.巴赫金狂歡化詩學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