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對鄂溫克電廠1950t/h褐煤鍋爐煤粉燃燒器改造前后的運行參數(shù)進行分析,結合爐內冷態(tài)試驗的情況,闡述強風環(huán)大小對主、再熱汽溫的影響。通過煤粉燃燒器的改造,明顯減小了強風環(huán)的直徑及水冷壁處的貼壁風速,對改善左右側汽溫偏差有明顯效果。
關鍵詞:褐煤式切圓鍋爐;煤粉燃燒器;強風環(huán);水冷壁;主再熱汽溫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M621 文章編號:1009-2374(2015)10-0079-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0893
鄂溫克電廠新建工程2×600MW超臨界空冷機組所采用鍋爐為哈爾濱鍋爐廠自主開發(fā)研制的600MW超臨界鍋爐,型號為HG-1950/25.4-HM15。鍋爐為單爐膛、一次中間再熱、切圓燃燒方式、平衡通風、固態(tài)排渣、全鋼懸吊結構、緊身封閉布置燃煤π型鍋爐。高度為80.16m(頂棚管中心),爐膛斷面尺寸為20.4023m×20.0723m,爐膛標高54.907m以下采用螺旋水冷壁、以上為垂直膜式水冷壁。爐膛上部沿煙氣流程依次分別布置有分隔屏過熱器、末級過熱器、末級再熱器、尾部煙道受熱面。#1機組于2011年11月7日通過168h試運行,在試運行中一直存在主、再熱蒸汽參數(shù)達不到設計要求的問題,雖然經(jīng)過多次燃燒調整工作,主再熱汽溫仍比設計值低30℃~40℃(參見表1),低汽溫運行嚴重影響了機組的安全性及經(jīng)濟性。在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后,通過燃燒器改造及運行調整,最終鍋爐主、再熱汽溫達到了設計參數(shù)。
1 機組試運期間主要運行情況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1機組在首次帶至滿負荷時主汽溫低于設計值50℃以上,這是由于在試運期間標高50~60m之間的垂直水冷壁區(qū)域曾發(fā)生多次水冷壁過熱爆管事故,從安全角度出發(fā),機組運行時有意識地將過熱度控制在25℃左右,以防止垂直水冷壁發(fā)生超溫。運行參數(shù)表明,此種工況下分離器出口溫度最高只可到399℃,這直接影響了主、再熱蒸汽溫度。
超臨界鍋爐的汽溫特性為:(1)超臨界鍋爐的過熱汽溫特性與亞臨界參數(shù)鍋爐不同。主要區(qū)別為:超臨界鍋爐過熱汽溫特性為輻射特性,且屏式過熱器和位于爐膛出口的高溫過熱器的吸熱起主導作用;(2)再熱器系統(tǒng)的汽溫特性主要表現(xiàn)為對流特性,即主要取決于調溫方式和受熱面系統(tǒng)布置,與亞臨界鍋爐類似。
為提高主、再熱蒸汽溫度,燃燒調整過程中重點進行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1)制粉系統(tǒng)運行方式為A磨煤機備用,B、C、D、E、F五臺磨煤機運行,并且適當提高F、E兩臺磨煤機的出力,以此來提高火焰高度;(2)隨著煤粉細度的減小,其著火熱降低,煤粉的著火點提前,而且煤粉顆粒的直徑越小,燃燒速度越快,燃燒燃盡性能更好,使得煤粉更容易燃盡。所以,將煤粉細度由設計值R90=35%提高至R90=45%,推遲煤粉的著火點,延長煤粉顆粒的著火時間;(3)鑒于冷態(tài)試驗時爐內強風環(huán)直徑偏大,在保證燃燒穩(wěn)定的基礎上,控制磨煤機出口風粉混合物溫度為60℃~65℃,將一次風率由設計值32.8%提至38%,增加煤粉混合物的著火熱,推遲煤粉著火;(4)二次風配風采取了均等配風方式,使燃燒器區(qū)域富氧燃燒,防止爐膛結焦。
通過燃燒調整,主汽溫及再熱汽溫提高了10℃~15℃,仍低于設計值40℃,在此背景下電廠、哈爾濱鍋爐廠及相關技術單位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后,提出了相應的改造方案。具體改造方案為:將從下往上A、B、C、D、E、F層一次風燃燒器中的A、D、E、F層噴口角度向爐膛中心方向偏轉20°。B、C層一次風由于安裝了等離子點火燃燒器,保持不變,所有二次風噴口角度保持不變。
2 改造后機組運行情況分析
2.1 冷態(tài)試驗情況對比
在相同的試驗條件下,燃燒器改造后與改造前相比,B、C層強風環(huán)直徑基本無變化,A、D、E、F層強風環(huán)直徑縮小4m左右。
2.2 機組主要運行參數(shù)
煤粉燃燒器改造后,在均等配煤的方式下運行,主、再熱蒸汽溫度已達到額定值,并投用少量減溫水,能夠滿足機組正常運行的需要。水冷壁垂直管出口最高壁溫低于420℃,過熱度仍存在一定的調節(jié)裕度。主、再熱蒸汽溫度左右側偏差明顯減小,爐內燃燒穩(wěn)定,爐底落焦情況與改造前無明顯變化,改造前后無明顯變化飛灰及爐渣可燃物含量改造前后無明顯變化。
通過燃燒器改造前后的運行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爐內強風環(huán)直徑的大小對機組的運行參數(shù)有直接的影響。較大直徑的強風環(huán),可使鄰角火炬的高溫火焰更易于達到下游鄰角燃燒器根部,有利于煤粉氣流著火,同時使爐內氣流旋轉強烈,燃燒后期混合得以改善,有利于著火及燃盡過程。但切圓直徑大,一次風氣流偏斜程度可能增大,易引起水冷壁的結渣、磨損。強風環(huán)直徑過大時,氣流到達爐膛出口還有較強的殘余旋轉,會引起煙溫和過熱汽溫的偏差。強風環(huán)減小后,削弱了煤粉在燃燒器區(qū)域的著火,使得火焰燃燒拉長,減小了水冷壁的吸熱量,相應增加了過熱器及再熱器的吸熱量,提高了主、再熱蒸汽溫度,減小了主、再熱蒸汽左右側溫度
偏差。
3 結語
通過本次煤粉燃燒器的改造,加裝導流板將A、D、E、F層煤粉燃燒器噴口改為向爐膛中心偏轉20°,明顯減小了強風環(huán)的直徑及水冷壁處的貼壁風速。
主、再熱汽溫度已達到額定值,說明減小強風環(huán)的直徑對提高主、再熱汽溫有一定效果,同時對改善左右側汽溫偏差有明顯效果。
參考文獻
[1] 哈爾濱鍋爐廠有限公司.鍋爐說明書[S].
[2] 樊泉桂.亞臨界與超臨界參數(shù)鍋爐[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0.
[3] 鄢曉忠.煤粉細度對燃燒特性影響的實驗研究[J].動力工程學報,2007,(5).
作者簡介:劉希?。?985-),男,山東棗莊人,山東中實易通集團有限公司鍋爐調試工程師,研究方向:電廠調試。
(責任編輯:黃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