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zhèn)初級中學 石紅霞
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新課程標準的出臺,面臨著課程的全面整合。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工具性、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也要與其它學科全面整合,怎樣應對信息技術教育,本人簡要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信息技術可以分兩個意義獨立的本體。什么是本體?它認為:信息技術教育可以認為是兩個部分的復合物,一個是大眾文化取向的部分,一個是技術取向的部分,信息技術分化為兩個具有獨立意義的本體。
大眾信息技術在社會信息化的進程中發(fā)揮著很大的作用,其更重要的意義體現(xiàn)在通過大眾的參與,從而推動整個社會文化的重朔;基于大眾信息技術的信息文化反而超越狹隘的“技術”成為更上層的建筑。因此,大眾信息技術映射下的信息技術教育,不再僅僅是技術的教育,已經(jīng)上升為關于素養(yǎng)要求的教育。
對于技術取向部分,是大眾文化取向部分存在的基礎。沒有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就沒有大眾信息技術的存在。我們以前的計算機課主要就是技術取向部分,計算機教育具有偏面性,過分強調技術的教學。隨著計算機輔助教育向教育信息化轉變,信息技術教育應具有更豐富的內容,而不僅僅是技術本位,我們一定要注意克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純技術化”傾向。例如,健盤、鼠標的學習可結合打字游戲、紙牌等進行,讓枯燥的內容娛樂化,達到娛教于樂的效果。畫圖軟件的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們將自己最心愛的照片進行掃描,利用畫圖的工具再對照片進行編輯,最后將自己的作品打印出來,進行交流評比。這樣自然就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也輕松地學會了畫圖軟件的使用。Word的學習可與校報或班級小報的編排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到真是學有所用。
按照新課程標準,信息技術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信息素養(yǎng)。這既包括發(fā)展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還包括學生對浩如煙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別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倫理,提高學生在學習和和生活中靈活運用信息技術的實際能力,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和生活。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我們絕不可能把現(xiàn)在教學內容與若干年以后的實際生活、工作需要對應起來,即使是“比爾·蓋茨”也無法預見10年以后,信息技術會發(fā)展到什么程度。所以,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重點應是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那么如何提升中小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提高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本人認為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要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認識到學習信息技術的重要性,讓學生意識到信息技術是信息社會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例如:組織學生到銀行、稅務、機關、工廠等參觀,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計算機應用無處不在;向學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法律法規(guī)教育(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安全保護條例》等),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使用計算機的習慣,正確地使用、發(fā)布網(wǎng)上信息,增強對不良信息的免疫力,使他們能夠在信息的海洋中正確把舵,避免青少年利用計算機犯罪。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使得《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處于一個高速淘汰與高速發(fā)展的雙重狀態(tài)。那么,如何在中小學階段為學生打好基礎,使學生學到終生受益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這是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為此,我們在教學內容上要突出二點:一是“基礎性”,向學生介紹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二是“遷移性”,培養(yǎng)學生遷移知識的能力。
21世紀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具備在信息的海洋中快速獲取信息的能力。所以,在中小學的信息技術課中,我們還要有意識、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掌握搜索信息資源的方法。在教學中,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愛好,確立主題,分工合作,利用網(wǎng)上資源開展研究性學習。例如:喜歡攝影的學生可以組織起來,到網(wǎng)上搜索攝影的相關知識,拓展了知識,開擴了視野,利用學到的知識進行實踐,用Word寫出研究報告,在教師的指導下,還可以建立自己的網(wǎng)站,以便與攝影愛好者進行交流,這樣不僅增長了攝影知識,提高了學生自學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還使信息技術得到了充分的應用,提高信息技術水平。這樣的教育和素質教育是一致的。
信息技術作為一個“中性”的工具,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發(fā)揮巨大作用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不良因素。例如:網(wǎng)上的不良信息也會侵蝕我們的青少年;沉迷于電腦游戲,玩物喪志等等。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只有加強中小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高他們運用信息技術的水平。
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各課程教學的整合,正在成為當前信息技術教育乃至整個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一個熱點問題。信息技術作為應用技術,要與其他課程整合,滲透到其他課程中去。把信息技術融入到各學科的教育教學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要使教師把信息技術作為自己真正的教育教學工具,而不是為了標榜自己是“現(xiàn)代化教學”而使用信息技術。
要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全面整合,必須做好以下幾點:一是軟件方面尋求合適的教學平臺 ,提倡教師利用現(xiàn)有平臺,而不提倡教師人人做課件,學科教師要把精力放在教學設計上;二是相應的教師培訓 ,在計算機技術培訓方面也是著重提倡一般化的基本技能培訓,例如,Word、PowerPoint、FrontPage等;三是在教師熟練掌握技術的基礎上 ,通過信息檢索、師生交流、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多媒體演示等手段實施課程整合。目前這方面的實踐比較熱門也是比較成功的例子是利用"幾何畫板"與數(shù)學、物理課程進行整合,突破難點、重點 ,提高教學效率乃至改變教學模式。
總之,信息技術課作為中小學的一門必修課,我們不僅要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巨大作用,還要看到它的工具本質。只有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各學科教育的全面整合,才能更好地為教育教學工作服務,從而真正實現(xiàn)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