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qū)井岸鎮(zhèn)第二小學 蔡秋樺
轉(zhuǎn)化后進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個難題。能否做好轉(zhuǎn)化后進生工作,是直接關系到班主任工作的順利開展?!皼]有愛就沒有教育”如何做好小學生后進生教育轉(zhuǎn)化工作,深深地啟發(fā)了我:讓愛溫暖后進生的心靈。
記得一位教育專家說過:人們在同一年齡對同一知識的學習能力是不一樣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從而形成自己的學習曲線,一個人如果在短時間內(nèi)提高成績,并不是件難事,但要想改變一個人的行為習慣,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則是難上加難,所以在我們對學生的啟蒙教育階段,在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時時刻刻的貫穿在每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讓德育工作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讓我們的孩子邁好人生第一步,讓未來的社會多一份安定和諧。所以,教師在與學生的接觸中通過自己率先垂范,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使學生得以熏陶。
班主任要想教育好學生,使他們成為跨世紀人才,了解學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點。在傳統(tǒng)觀念中,人們常把后進生當成“壞學生”,說是“朽木不可雕”,“頑石不成材”,嚴重地傷害他們的人格和自尊心。其實小學后進生同一般學生一樣,具有強烈的自尊心,當其受到某種傷害,為了采取保護措施往往形成某種異常心理和畸形表現(xiàn):有的存在對立情緒,不聽管教;有的產(chǎn)生自卑心理,消極沉悶;有的采取疏遠集體,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違紀。那么,教師就要采取聊聊天的方式與學生進行閑聊,首先,不管在什么場合都可以閑聊,從聊中獲取信息,從學生最熟悉、最興趣的話題入手,使他們解除顧慮,打開心扉;其次,班主任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慧眼,不僅要觀察班集體的變化,更要透過每個學生的細微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其思想本質(zhì),真正做到知微見善。這樣,他們心里的那道“防線”逐漸打開了,就會在老師面前敞開心扉了。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班主任要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去關愛每一個學生,引領他們健康成長。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如果你討厭學生,那么你的教育還沒有開始就已結(jié)束了?!睂W生是學習的主體,在人格上與班主任是平等的。我們應尊重所有的學生,平等地對待所有的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尊重學生。關愛,必須是從心底里流出的真情;關愛,必須走進學生心靈,了解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學會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關愛,必須學會挖掘、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關愛,必須滿懷寬容和期待,學會賞識和贊美。班主任的胸懷越寬廣,就越有人格魅力,就越能贏得學生的信賴。班主任要平等地對待和熱愛每一個學生,不歧視、不體罰、不放棄每一個學生。
作為施教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從后進生身上了解他們的志趣和個性特征,觀察發(fā)現(xiàn)他們時隱時現(xiàn)的閃光點,作為教育轉(zhuǎn)化他們的突破口和推動其前進的動因。事實證明,后進生并不是一無長處、各方面都差的“壞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兒”;相反,在一定意義上,“淘氣、調(diào)皮的孩子聰明”。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對教師說過一句名言:“從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從你的冷眼里有牛頓,從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環(huán)境的變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進,他們也會隨著發(fā)展而變化,即使不成為瓦特、牛頓、愛迪生,也會塑造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是的,給孩子多一份激勵,多一份賞識,多一份愛心,贏得他們的信任,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這樣做起工作來就容易多了。這三年里,我不斷地研究他們、不懈地利用情感感化他們,用道理鞏固他們,用行動扶植他們,并善于揣摩他們的心理活動,選擇適當?shù)慕逃龝r機,科學施教,當他們有進步愿望時,及時給予肯定,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當他們做了好事或有點滴進步時,我及時進行恰如其分地表揚,使進步之舉得以強化鞏固。
后進生學習、生活在集體環(huán)境里,他們必須融進班集體之中,同班集體一起前進。一個團結(jié)友愛、奮發(fā)向上的班集體,既是后進生矯正不良道德品質(zhì)的熔爐,又是后進生實現(xiàn)轉(zhuǎn)化、走向進步的搖籃。班主任在教育和轉(zhuǎn)化后進生中起主導作用,但一個人的能量總是有限的,必須樹立良好的班風,發(fā)揮集體的力量,使后進生身處一個團結(jié)友愛、融洽和諧的環(huán)境和氛圍之中。為此,我向全班提出“不讓一個伙伴掉隊是全班同學的共同責任”,并在班里開展各種活動:一是互幫互學的“一幫一”活動。安排成績優(yōu)秀同學與后進生同桌,提醒、督促后進生遵守紀律,專心聽課,課余當“小老師”輔導學習。二是豐富多采的課內(nèi)外活動。如朗讀、講故事比賽,世界名著演講競賽等,使后進生融進歡樂愉快的集體生活之中,并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表現(xiàn)才能的機會和舞臺。三是爭當“紅花少年”“文明學生”和“改正一個缺點,為班級爭光”的活動,在班中發(fā)揚了正氣,抑制了歪風,形成一個比先進、學先進、爭先進的良好班風。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使后進生感到班集體大家庭的溫暖,逐漸消除了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樹立起同班集體一起爭取進步的自信心。
“若把學生看作天使,教師就生活在天堂里;若把學生看作魔鬼,教師就生活在地獄里。”教育是一種期待,是一種堅守,是一種耐心,是一種信任,是一種寬容。教育呼喚真誠的人文道德,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讓孩子們沐浴在人性的陽光下,盡享教育的幸福與快樂。才能使學生從情感上深深地體驗到班主任是可敬可親的,既是學業(yè)上的導師,又是生活中的父母,更是個人成長中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