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治療對兒童院外心臟驟停無顯著療效
院外心臟驟??稍斐伤劳龌?qū)ι嬲咴斐蓢乐氐墓δ軗p害。低溫療法用于成年人院外心臟驟停具有一定的療效,其可降低患者基礎代謝,減輕興奮性神經(jīng)遞質(zhì)毒性作用,減輕線粒體損傷,減少鈣離子內(nèi)流,并延緩神經(jīng)元凋亡。然而,這一療法在兒科中的應用尚缺乏相關報道。近期,Moler等研究表明低溫療法對兒童院外心臟驟停無顯著療效,且在頭顱損傷患兒中反而會使預后惡化,因此暫不推薦用于院外心臟驟?;純旱闹委煛?/p>
該研究納入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38家兒童醫(yī)院ICU病房的295例患兒,年齡2 d~18歲。重建體內(nèi)循環(huán)后6 h內(nèi),將患兒隨機分為低溫治療組和常溫治療組。低溫治療組在麻醉的情況下采用溫控儀器使核心溫度維持在33℃持續(xù)48 h,之后復溫到36℃~37.5℃,溫控治療共持續(xù)120 h。常溫治療組溫控維持在36℃~37.5℃。主要結(jié)局指標為治療后1年的健康生存率,功能狀況評估采用文蘭適應行為量表第二版(Vineland Adaptive Behavior Scales,second edition,VABS-Ⅱ)。次要結(jié)局指標為1年生存率及1年后功能評分變化。其他結(jié)局指標包括神經(jīng)認知功能的評測,血液制品的使用情況,感染以及嚴重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率,出生后7 d以及28 d的死亡率等。結(jié)果顯示,295例患兒中260例心臟驟停前VABS-Ⅱ評分至少70分,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低溫組與常溫組的主要結(jié)局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VABS-Ⅱ評分從基線到1年的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且1年生存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此外,兩組間感染和嚴重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率以及血產(chǎn)品的使用率和28 d死亡率差異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可見,對于院外心臟驟停的昏迷兒童,低溫治療并未表現(xiàn)出明顯的治療優(yōu)勢。
參考資料
[1]Moler FW,Silverstein FS,Holubkov R,et al.Therapeutic hypothermia afte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n children[J].N Engl J Med,2015,372(20):1898-1908.doi:10.1056/NEJMoa1411480.Epub2015Apr25.
[2]低溫治療或?qū)和呐K驟停無效.丁香園.http://pediatr.dxy.cn/article/137911
[3]NEJM:兒童院外心臟驟停的低溫治療.醫(yī)脈通.http://news.medlive.cn/ped/info-progress/show-81824_211.html
(夏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