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
【概況】2014年,全市共完成各項水利投入17億元。其中,農村水利建設完成投資7億元,解決46.16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年度計劃14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5平方千米,完成移民后期扶持項目368個,修復加固河道19處、水庫2座,對1126.5千米河道、20座中小型水庫進行維修養(yǎng)護;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333公頃,發(fā)展節(jié)水灌溉面積2666公頃;城市水系綜合治理完成投資10億元,伊洛河水生態(tài)文明示范區(qū)骨干水系工程、城市區(qū)水系提升改造工程、故縣水庫引水項目扎實推進。2月份,洛陽市水生態(tài)文明城市試點方案獲省政府正式批復;4月份,前坪水庫正式獲國家發(fā)改委立項。
【水庫除險加固】全市中小型水庫152座,需除險加固148座。其中中型水庫10座,均需除險加固,2007年開始分三批實施,已完成9座,分別為新安段家溝水庫、洛寧大溝口水庫、汝陽玉馬水庫、市直龍脖水庫、偃師九龍角水庫、伊川劉窯水庫、宜陽寺河水庫、伊川范店水庫、汝陽虎盤水庫;偃師陶花店水庫于2013年8月下達計劃,計劃2015年底完成。小型水庫142座,需除險加固139座。其中小 (1)型水庫需除險加固61座,至2013年主體已全部完成。小 (2)型水庫需除險加固78座,全部完成安全鑒定,并下達計劃74座,至2014年底全部完成除險加固任務,計劃到2015年底完成全部小 (2)型水庫的竣工驗收工作。
【農村水利】飲水安全項目。截至2014年底,先后實施了16批國家飲水安全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1.9億元,建設飲水安全工程2402處 (其中聯(lián)村、跨鄉(xiāng)鎮(zhèn)集中供水工程98處),已累計解決228萬農村居民、36.5萬農村在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其中,2014年共投入資金投資2.03億元,解決農村46.16萬人飲水安全問題??购党运こ探ㄔO,按照《洛陽市農村抗旱吃水工程建設獎補辦法》,堅持“政府引導、行業(yè)指導、群眾自愿、民辦公助、先建后補”的原則,充分調動農村群眾興修抗旱吃水工程的積極性,加快山丘區(qū)抗旱吃水工程建設步伐,提高農村抗旱減災能力,解決山丘區(qū)群眾吃水問題。2014年共建抗旱吃水工程1626處,其中水窖1225座,水池23座,大口井24眼,管井354眼。市級財政補助資金737.7萬元。
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2014年完成投資6079萬元,年度建設任務按期完成,涉及伊川縣先鋒渠、解放渠節(jié)水改造和洛寧縣高標準糧田建設。新增灌溉面積2850公項,恢復改善灌溉面積1320公項,新增節(jié)水灌溉面積3900公項。
【中小河流治理】中小河流治理范圍為流域面積200~3000平方千米的河流,要求2015年以前對中小河流重要河段進行綜合治理,洛陽市共有18條河流的28個項目列入國家治理規(guī)劃。截至2014年底,上級共下達中小河流治理項目15個,完成投資3.01億元,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年度施工計劃14個,伊川縣白降河治理工程因設計變更,進度85%。
【水土保持】洛陽市地處黃土高原東南邊緣,境內山川丘嶺交錯,地形地貌復雜多樣,水土流失嚴重。全市水土流失面積10444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68.7%。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460多平方千米,占水土流失面積近62%。其中,2014年主要實施小流域壩系及骨干壩項目9項,完成投資4234萬元,全市面上治理水土流失155平方千米。龍門西山銀杏嘉年華水??萍紙@順利通過了水利部的評定,被命名為國家級水土保持生態(tài)示范園;龍門東山森林灣水??萍紙@被命名為省級水土保持生態(tài)示范園。
【城市水系建設】引水輸水工程,主要解決洛陽市區(qū)河渠水量不足問題,加快改善城市河渠的水質和水環(huán)境,并為城市發(fā)展及生產生活長遠用水提供更加可靠的水源保障。在建項目有2項:引黃入洛工程,主要建設內容是開挖穿越邙嶺的19.72千米隧洞,把黃河水引入洛陽市區(qū),設計引水流量9立方米每秒,日引水量77.76萬立方米,工程總投資4億元,已完成隧洞進尺19.5千米,計劃2015年6月底全線貫通。引洛濟秦工程,利用秦嶺灌溉渠從宜陽縣城引洛河水,通過新開挖5千米隧洞,送水至秦嶺防洪渠,解決秦嶺防洪渠平時無水的問題,打造穿越澗西區(qū)、高新區(qū)的城市西部水系景觀,設計引水流量2立方米每秒,日引水量17.2萬立方米,工程總投資1億元,“引洛濟秦”隧洞總長3742米,完成進尺3642米。
治理改造工程,主要是對城市河渠進行治理改造,并兼顧開發(fā)利用,充分發(fā)揮好河渠水系的綜合效益,努力使水成為洛陽城市建設的點睛之筆和寶貴財富。在建項目有3項。澗河市區(qū)段治理工程,包括三級調蓄工程和河道綜合治理,三級調蓄工程為王城湖、同樂湖及棗園湖;河道綜合治理計劃分四期實施,王城湖到入河口段、同樂湖到王城湖段、棗園湖到同樂湖段、黨灣橋到棗園湖段;澗河市區(qū)段綜合治理工程概算投資5.6億元,工程項目建議書已經發(fā)改委審查批復,可研報告通過發(fā)改委組織的專家審查;王城湖和一期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已建設完成;二期河道治理和同樂湖調蓄工程2014年年初開工,河道治理工程已完成90%,同樂湖調蓄工程完成70%。瀍河朱櫻湖調蓄工程,工程總投資3829萬元 (含征遷),工程于2013年年底前開工,截至年底,攔河壩工程已建成,正在進行湖區(qū)整治。中州渠下游3.5千米治理工程,治理范圍為中州渠瀍河買家街橋下游倒虹吸出口至洛常路公路橋下游100米處,總長3.5千米,建設內容為渠道整治、兩岸管理道路、管理房等配套設施建設,估算總投資4000萬元,工程分兩期實施,一期選取民心橋、民意橋、鐵路工務段橋三處上下游共825米渠段作為示范段,2014年工程完成90%;二期剩余2.6千米渠道整治,2014年11月16日進場施工。
功能提升工程,主要是通過對河、渠、庫、塘的病險老化工程及管理設施進行提升改造,在保證安全環(huán)保的前提下,統(tǒng)籌考慮群眾休閑和開發(fā)利用,兼顧河渠水系的生態(tài)、景觀、經濟等綜合效益。已在建項目1項,即新區(qū)水系提升工程。新區(qū)水系渠道總長160余千米,水面面積共計200公頃,人行道面積100655平方米。擬在渠道沿線建設管理房5處,工程已開工建設。
謀劃重大水利項目有3項。一是伊洛河水生態(tài)文明示范區(qū)水系項目,總體規(guī)劃已編制完成,水系項目先行實施。洛河東湖項目:包括8千米河道治理和500米攔河壩建設,總投資10億元,河道治理工程已于5月18日開工,攔河壩工程于10月8日開工;伊河東湖工程,包括1.5千米河道治理和1400米攔河壩建設,總投資3億元,河道治理工程已于7月28日開工,攔河壩工程進入招標程序;伊洛運河項目,主要是開挖5千米伊、洛河連通工程,運河寬80~150米,項目投資2億元,計劃2015年開工。二是華夏文明第一河示范段項目,該項目是指洛河5.5千米 (洛陽大橋~李南大橋)和瀍河5.2千米 (310國道~洛河口)綜合治理和改造提升項目,項目實施主要圍繞水系水質改善、岸線美化、生態(tài)提升展開,內容包括治污截污、生態(tài)清淤、生態(tài)修復、景觀提升、亮化提升等。洛河段主要突出洛神文化,瀍河段主要突出運河文化。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采用BT模式投資建設。瀍河段治理改造項目已于5月18日開工,洛河段治理改造項目陸續(xù)開工,計劃2016年牡丹文化節(jié)前歷史文化段項目建設完成。三是故縣水庫引水項目,該項目自故縣水庫引水,引水管路全長135千米,設計引水流量5立方米每秒,日最大引水能力43.2萬立方米,除供給洛陽市區(qū)用水外,為沿線洛寧縣規(guī)劃供水規(guī)模5萬立方米每日,宜陽縣規(guī)劃供水規(guī)模7萬立方米每日。5月上旬,故縣水庫引水項目前期工作正式啟動以來,項目建議書、可研報告、初步設計等已先后完成,項目估算投資17.5億元。12月11日先期開工隧洞工程,計劃2016年9月底前建成投用。
【防汛抗旱】2014年,全市遭遇63年來最嚴重旱情,20余萬公頃秋作物受災,其中13.33多萬公頃災情嚴重,20余萬人吃水受到影響。市委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動員各級各部門,全力以赴投入抗旱保衛(wèi)戰(zhàn)。加密旱情監(jiān)測次數,適時進行會商,制定科學的抗旱方案。充分挖掘可利用水源,做到能澆盡澆,確保災害損失降到最低。全市共啟用灌區(qū)35處,出動抗旱人數7.7萬人次,使用抗旱機電井8360余眼,動用抗旱移動設備2980套,用電2220萬千瓦時,用油68萬公斤,完成澆灌面積8.27萬公頃次,爭取上級抗旱資金1780萬元,有效服務和支持了抗旱工作,保證了人畜吃水需要,擴大了農田灌溉面積。汛期,全市沒有大的降雨過程,備汛期間,各級、各部門及時完善預案,足額儲備物資,認真落實責任,加強應急演練,保證了安全度汛。
【山洪災害防御體系建設】已基本完成山洪災害防御體系建設任務,防御范圍涉及全市11個縣(市、區(qū))的128個鄉(xiāng) (鎮(zhèn))2268個行政村。全國、全省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現場會先后在洛陽的欒川縣召開。2013年底,國家又下達山洪災害二期項目投資計劃2500萬元、河南省下達投資計劃1600萬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山洪災害調查評價、非工程措施補充完善、山洪溝治理等,建設任務于12月底全部完成。
【水政水資源管理】2014年2月,洛陽市水生態(tài)文明城市建設試點方案經過河南省審批。市水務局以全國節(jié)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和全國水生態(tài)文明城市建設試點為抓手,進一步細化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水資源執(zhí)法檢查,全力促進水資源節(jié)約保護和科學有序利用。推進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市政府出臺文件,細化分解了水資源管理紅線目標任務,將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納入各級政府目標考核,在省政府水資源考核中取得優(yōu)秀成績。由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原市區(qū)供水、污水處理等相關業(yè)務劃歸水務局,在全省率先實現城鄉(xiāng)水務一體化。全面啟動國家水生態(tài)文明建設試點城市創(chuàng)建工作,試點方案經水利部審查通過,以伊洛河水生態(tài)文明示范區(qū)和華夏文明第一河為引導,全面鋪開城市水系建設和水生態(tài)修復保護,開展城市河道采砂整治和河道清潔活動。通過水生態(tài)文明試點創(chuàng)建,將實現城區(qū)水面面積占城區(qū)規(guī)劃面積8%、人均水面面積8平方米、城市水景觀輻射范圍達到80%的目標。砂場拆除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洛陽市水生態(tài)文明示范區(qū)項目建設區(qū)涉及19家砂場需要拆除,其中洛河 15家,伊河 4家,已完成砂場拆除15家。
【重點項目前期工作】前坪水庫項目。4月21日,國家發(fā)改委對前坪水庫項目建議書予以批復,標志著國家對該項目正式立項。水利部水規(guī)總院于12月28—30日在北京召開審查會,原則通過可研報告,按照專家意見,2015年1月份完成修改報水規(guī)總院,擬于2015年底主體工程開工。
小浪底南岸灌區(qū)項目。該項目已被列為國家中西部172個重點水利建設項目之一。水利部先后于7月10日、10月25日對規(guī)劃報告進行審查,市水務局根據復審情況對規(guī)劃報告進行了修改完善,現已進入科研編制上報階段。
伊洛河中下游防洪治理項目。按照分步實施、分段治理的原則,先后實施了洛河市區(qū)段、宜陽段、偃師段治理工程,其中市區(qū)段爭取國家資金1.45億元,省級資金3600萬元,綜合治理長度7千米;宜陽段爭取國家資金4250萬元,修筑堤防8千米;偃師段爭取國家資金9500萬元,修筑堤防15千米。
積極謀劃“十三五”項目。截至年底,共謀劃了6大類21個項目,主要包括灌區(qū)建設與改造項目3個,河渠治理項目9個,水庫建設與改造項目2個,引水工程項目2個,抗旱工程項目2個,其他項目3個??偼顿Y211.8億元,其中擬爭取中央投資77.9億元,省級投資45億元,市縣投資17億元,社會融資71.9億元。
【移民安置】抓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全年完成移民后期扶持項目368個,完成投資7500萬元。開展移民人口核定和直補資金發(fā)放工作,核定大中型水庫移民人口為 14.41萬人,下達直補資金6482.43萬元,下達大中型水庫后扶結余資金4866萬元,同時加大后扶資金項目管理,到項目村一線檢查督導,積極推進、規(guī)范資金項目的招標、管理和實施。推進“強村富民”戰(zhàn)略部署,加大后期幫扶力度,因地制宜培育主導產業(yè),強力推進管理創(chuàng)新,穩(wěn)步實現移民村和移民群眾致富增收。做好陸渾水庫回流移民安置和小浪底水庫遺留問題處理工作,移民信訪穩(wěn)定工作總體趨穩(wěn),京訪、省訪明顯下降。加快移民小區(qū)工程建設進度,崇都小區(qū)二期1號樓、3號樓、綜合樓主體完工,5號樓、幼兒園和室外配套工程設施已完成設計;高都小區(qū)4棟樓已完成工程80%。
【水利改革】把水利體制機制改革作為關系水利事業(yè)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性工作,積極推進兩家市級水利設計單位深度融合、重組運行,實力進一步壯大;利用社會資本參與水利建設的經驗進一步豐富,全年合同融資達60億元;塔灣濕地公園引入社會化、公司化管理模式,對城市河渠管理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水利、公安聯(lián)合執(zhí)法為解決河道采砂管理難題找到了有效突破口,洛陽市作為先進多次在全省水利系統(tǒng)會議上發(fā)言,2014年4月全省水利工作現場會在洛陽市召開。
(郭永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