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世旺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鎮(zhèn)學區(qū)第二小學
語文教學讀為先
齊世旺
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鎮(zhèn)學區(qū)第二小學
語文教學的最終歸宿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嫻熟的口語表達、良好的閱讀習慣與較高的寫作能力,能夠充分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和社會交際能力。語文教學要把“讀”放在首位,只有讀的順,讀的通,讀的精,才能不斷提高“讀”的水平,提高感悟能力,從而培養(yǎng)起美的、真的情感,真正感悟人生。
恰到好處的提問;讀的感悟;課外閱讀
語文教學的最終歸宿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嫻熟的口語表達、良好的閱讀習慣與較高的寫作能力,能夠充分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和社會交際能力。在這三方面的教學中要真正體現(xiàn)語文課程的自身價值和意義,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就有必要對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進行探討。
閱讀欣賞訓練可以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以及對文章的鑒賞能力,培養(yǎng)學生豐富細膩的情感世界。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教育是一門思想性、情感性和工具性很強的學科,具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在教學中如果僅憑教師講解,學生有時很難理解其內(nèi)涵,所以在語文教學中,以“讀”為先,“讀”占鰲頭是應該大力提倡的。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語文教師是引導學生讀書、看書的,而不是給學生講書的。要讓學生自己讀書,獨立思考為本,給學生盡可能多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運用多種讀書的方法閱讀。朗讀、默讀、賽讀、美讀、分組讀、分角色讀……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那么,怎樣引導學生讀好書呢?我認為,教師可以根據(jù)閱讀的目標不同,對閱讀提出不同的要求:一是為了暫時的消遣,在工作或者學習之余松弛一下,瀏覽型的閱讀,一般沒有明確的目的,也沒有什么閱讀要求。二是積累型的閱讀,它主要是以知識積累和語感積累為主要目標。三是消化型的閱讀,要求學生把材料上的語言信息有選擇性的消化吸收,使之變成有用的知識信息而儲存在大腦中。四是鑒賞型的閱讀,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運用自己頭腦中儲存的知識信息去感知佳作中的精華,做到不但“意會”,還能“言傳”,把自己的審美感表達出來,這是閱讀的最高層次。
在閱讀教學中,我特別注重了以下幾點: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機,有了興趣,學生就有了學習的熱情,就會變被動為主動,變無心為有心。因此,語文教學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參與讀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上恰到好處的提問,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吃透教材,準確把握重點、難點,善于捕捉住精妙的問點,以問促讀,使學生“潛心進入課文情境,進入各類角色”,全方位、多層次的獲取真切感受。特別是一些優(yōu)美的詩歌、散文等,學生只有反復的誦讀、進入角色、帶有感情的誦讀,才能揣摩到作者的立意,從而體會其語言的精妙。因此,精心設計幾個提綱挈領的問題,可以起到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效果。例如:抓住文章的關鍵句子或者詞語提問,對文章的重點進行提問,對文章的難點進行啟示等,都可以起到導讀的作用。
閱讀的過程就是感悟的過程,面對豐富多采的語言,學生必然會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在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活動空間,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引導學生提出疑問,進行探索。改變過去“答案只有一個”的固定模式,只要學生能夠自圓其說,就要給予認同。有的教師之所以認為學生“不會讀”,其實是因為教師指導不夠,學生讀的遍數(shù)不夠,學生讀的不夠充分。學生閱讀感悟的過程,說穿了其實就是一個學生由“讀的不好——讀通——讀順——讀出感情”的過程。例如:讓學生找一篇自己喜歡的文章,讀給同學們聽,然后找其他同學用概括的語言復述原文,或者簡單品評文中的某個人物、某個事件或者就文章主題乃至文中某一句話說一兩句感受??梢允箤W生學會快速把握一篇文章的主題,更好地獲得外界信息,同時留下一些爭論,有不同意見的地方,自己慢慢去理解。對文章的爭論可以改變學生只唯書,不唯實的學習習慣,增加主動性。
中華文字,博大精深,一字一句都蘊藏著豐富的內(nèi)涵。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不能僅僅局限在教材(課本)上,應當鼓勵學生多閱讀,勤積累,拓寬他們的知識領域。通過閱讀,使學生受到感染和教育,領悟祖國語言文字的美;通過閱讀,加強學生對文章字、詞、句、篇、章的記憶:通過閱讀,使學生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在讀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不斷提高閱讀、欣賞、分析的能力。鼓勵學生閱讀一些中外名著,在閱讀欣賞的過程中,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再現(xiàn)作品的形象,從而豐富、填充作品中隨包蘊著的,但未見諸文字的,意在言外的境界、形象,這樣學生可以通過現(xiàn)實得來的感受、印象與文中時代、環(huán)境的人物來對比,獲得對社會的認識、對人性的理解,陶冶豐富的情感世界,樹立客觀公正地評價人物的處世觀點。
語文教學要把“讀”放在首位,只有讀的順,讀的通,讀的精,才能不斷提高“讀”的水平,提高感悟能力,從而培養(yǎng)起美的、真的情感,真正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