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敏
隨著復旦大學投毒事件的二審,同學關系如何處理等問題又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從馬加爵到林森浩,不管什么原因,是惡搞還是一時沖動或是蓄意已久,他們對整個社會來說都是一次特別大的震撼??上攵?,如果少年時期只顧學習成績,缺少了善德方面的教育,壓抑了太多的情緒,這個情緒一旦爆發(fā),后果極其恐怖。他們不僅傷害了一個人,更傷害了一個完整且幸福的家庭。而究其原因,他們都只是被生活瑣事蒙蔽了心靈,彼此太在乎自己的感受,以自我為中心,斤斤計較,學不會互相原諒。
在復旦大學投毒事件二審中,林森浩說當初自己只是抱著惡作劇的心態(tài)。我想不管他說的是真是假,拿劇毒做惡作劇也足夠讓人反思和檢討了。按理說他出自名牌高校,生活常識及專業(yè)知識比誰都懂,而放縱自己不把生命放在眼里,似乎是學校的悲哀。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不就是為了實現(xiàn)自我價值,為祖國做貢獻?而不是用自己的專業(yè)做所謂的惡作劇,不顧他人的生命安全。
同學同學,就是在同一屋檐下,朝夕相處,不是為了相互炫耀,而應敞開心扉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同學之間,正如成長過程中的一面鏡子,應該時時以對方的長處為目標,慢慢改掉自己的缺點。關于貧窮,或是一些無法改變的,比如外貌、身高、胖瘦,都不應該過多在意。無法改變,接受是最好的選擇。相處的時候發(fā)生什么口角,應該以善德化解,那樣你就能時時明白原諒的偉大,你會因為寬容而得到欣慰和滿足。堅持在背后說別人好話,別擔心這好話傳不到當事人耳朵里。
學生時代,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這就是一種注定和緣分,你應該為這幾十億人中你們的相遇而歡喜。既然生活已經(jīng)做了這樣的安排,同學之間與其妒忌仇視,不如學習。人都有好的一面,能夠在不同的人身上學習到對自己有營養(yǎng)的東西,這才是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