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市資陽區(qū)農業(yè)局(413003) 田鐵軍
資陽區(qū)綠肥生產模式
益陽市資陽區(qū)農業(yè)局(413003) 田鐵軍
主要使用湘紫1號和湘紫2號等早熟品種,一般在4月中旬進入盛花期并翻耕。2015年引進湘紫3號、湘紫4號和湘紫5號等成熟期更早的新品種,就可以在次年3月底至4月初就能進入盛花期翻耕,以便在雙季稻區(qū)推廣。選擇一季稻田播種紫云英并進行種子繁育。一季稻高樁收割,扒去草衣,于收獲后播種。受勞動力成本制約,一般不施基肥也不施追肥,采用機械收獲,工效高,收回70%左右的種子,每667平方米可收種子40~50公斤。
一季稻田留種自繁:對繁育種子的一季稻田,由于有大量種子遺留在田,次年不需再播種,且出苗整齊,密度均勻,產量穩(wěn)定。對非育種的一季稻田,農戶根據(jù)田塊面積,保留一部分(每667平方米留33平方米)紫云英結莢收獲種子,供當年秋季繼續(xù)播種。
雙季稻田就近供種:通過一季稻田繁育的種子,就近供應當?shù)氐碾p季稻田,降低了運輸和采購成本。許多種植大戶既有一季稻田又有雙季稻田,也可以做到自繁自種,種子質量有保障,也降低了生產成本,是大面積連片推廣紫云英的有效途徑。
資陽區(qū)種植大戶胡劍鋒,在新橋河鎮(zhèn)承包近133公頃水田,其中一季稻33公頃。2012年以來,每年紫云英種子繁育面積6.7公頃左右,生產紫云英種子4000公斤左右,純收入3萬余元。大田播種面積80公頃以上,2015年4月16日對湘紫2號測產,每667平方米鮮草單產3168公斤。為了降低勞動力成本,該種植戶自制了一款開溝機,1臺機器每天作業(yè)面積4公頃左右。
資陽區(qū)恢復和發(fā)展綠肥生產的模式,有如下優(yōu)勢:一是利用一季稻田繁育種子,一年播種,多年免種;二是自繁種子質量可靠、數(shù)量有保障;三是種子就近供應,降低了采購成本;四是機械開溝、機械收獲,降低了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