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輕工職業(yè)學校 公赟鳳
“口譯指的是用一種語言(譯人語)把另外一種語言(源語)所表達的思想內容,以與源語發(fā)言人幾乎同步的速度或連續(xù)傳譯的形式準確表達的一種口頭翻譯方式?!?/p>
隨著中國經濟、政治和社會的發(fā)展,對外交往越來越普及。高級官員對外講話,中國和外國的招商推介,以及英、美大公司的介紹。這些都是實際口譯工作中需求增長最快、最需要專業(yè)技能的領域。所以如何提高口譯實戰(zhàn)水平是不能盲目地追求苦干、蠻干,由于口譯過程的時間短暫性,要求譯者具備一定的記憶水平。
對人類記憶的心理學研究區(qū)分了短期記憶(STM)和長期忘記(LTM)。短期記憶意味著時間存儲信息但并不保證信息提取的神經機制。長期記憶則指為保證幾個星期、幾個月甚至數(shù)年后提取信息而建立信息存儲的神經機制等過程。而短期記憶存儲時間較短,最多為30秒。因此,譯員的記憶培訓應集中訓練短期記憶能力和技巧。
Daniel Gile(1995)通過口譯實踐和觀察強調口譯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困難及其應對措施進一步提出了能力負荷模式(Effort Models)。Gile提出連續(xù)傳譯包括兩個階段:即聽取和理解信息階段以及信息重組階段(1995:1979)。
第一階段:I=L+M+N
I=口譯;L=聽取并分析源語信息;M=從聽到信息到以筆記形式存儲信息所需要的短期記憶 ;N=筆記。
第二階段:I=Rem+Read+P
在這一階段,譯員從短期記憶中提取并解構源語信息(REM),讀取筆記(READ),然后重新產出譯語信息(P)。
Gile對同聲傳譯的闡解為:SL=L+M+P
SL=聽力理解,包括從載有源語信息的聲波傳入譯員耳朵到譯員辨認單詞,最后做出判斷,在腦中形成源語所表達的思想內容或概念的全過程。
M=短期記憶,包括將所聽到的信息存儲在短期記憶中直至譯語信息產出等所有的腦力活動。
P=翻譯產出,指在獲得源語思想內容或概念后譯入語重新組織安排句子,直至輸出譯語的過程。事實上,短期記憶能力是譯員在訓練的首要階段應培養(yǎng)的具體技巧之一。
受不同文化的影響,中英兩種語言在表達風格上就有不同的特點。比如,受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傳統(tǒng)文化的浸潤,中國人生性謙虛、慎言、含蓄,比較喜歡用含蓄、模糊用語表達思想;而清晰、明白、富有邏輯的表達一直是西方交往傳統(tǒng)最顯著的特點。
聽力是口譯活動的前提和基礎,聽準記牢至關重要,它直接影響到后面幾個環(huán)節(jié),特別是記憶階段。因此,平時多注意進行邏輯訓練,培養(yǎng)綜合理解能力,熟悉“同步筆記”,抓住大意和主題,力爭做到長句能抓住要點,數(shù)字能準確記住并表達,從而為良好的口譯記憶打下基礎,提高口譯質量。
口譯人員應力求做到發(fā)音標準,包括準備的單詞重音、句子重讀及升降調等,盡量減少在交流過程中因發(fā)音不準需要不斷地解釋而浪費時間或因發(fā)音錯誤而產生不必要的誤解。這樣,譯員不會因此而影響或中斷其記憶過程。
譯員應博覽群書,力爭做到聞一而知十,要做到樣樣都行,并非易事,平時一定得做準備工作。
根據(jù)Gile的能力負荷模式,口譯是一種以短期記憶為中心的活動,口譯過程可假定為:源語信息解碼+信息存儲+信息提取+譯語信息解碼鍵,短期記憶中主要有三種信息存儲形式:一是聲音編碼;二是視覺編碼;三是語義編碼。在多媒體會議場合譯員可能使用視覺編碼??谧g筆記對自信視覺編碼很有幫助,但大多數(shù)口譯場合,譯員依賴于聲音和語義編碼。因此,記憶訓練設計應以此為主要目標。故推薦以下方法。
教師朗讀或播放光盤的形式讓學生聽一段大約200個詞的文章,然后叫學生用同種語言進行復述,復述期間不準記筆記。訓練起始階段應鼓勵學生盡量用源語字詞復述。采用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的精力處于非常集中的狀態(tài),特別是在進行短期記憶訓練時,它要求學生在短短的幾秒時間內迅速掌握源語言內容,并馬上進行傳達。但在進行記憶之前,需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節(jié)語速和增多復述次數(shù)。
將同類的詞目歸為一類。如在一段目的語中,會相繼出現(xiàn)reduce,diminish,decrease,
lower,dwindle,wane這樣一組同義詞匯,這時,學習者應學會對同類詞匯進行總結。
從所給文章中的示例和其他信息中總結概述。學習者在聽憶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對所聽信息進行系統(tǒng)的,有選擇的整理和記憶,在完整聽完所有信息后,并進行總結,這樣有利于掌握所需傳遞信息的主要線索,理清思路。
描述一個場景、物體形狀或大小等,應鼓勵學生盡量用自己的話進行描述,總結概述和抽象源語。
一種聽力跟蹤練習,這種練習在同聲傳譯訓練中最為有效。它將學習者帶入演講者的角色中,對信息進行更深層次的感性認識,從而幫助形成有效的短期記憶。
還有一種有效的記憶訓練方法就是使用助記法,即使用助記符號,公式或韻律等幫助記憶那些很難再想起的信息。其基本原則是發(fā)揮人腦的最大作用以幫助信息編碼。
教師給學生一些缺乏語篇連貫性或語言次序顛倒的材料,要求學生聽過后按下常語篇的要求,梳理成一段主題明確、語義連貫的發(fā)言。
短期記憶是口譯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然而長久以來,專業(yè)培訓忽略了對譯員的記憶訓練。綜上所述,通過有效的訓練,譯員可獲得或提高口譯記憶技巧,進行有效的信息編碼和解碼。因此認為譯員培訓應注重記憶訓練的課程設計,幫助學習者更系統(tǒng)地了解口譯提高的關鍵所在,有方向性地進行口譯實踐能力的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