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波(江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00)
論羽毛球運動員身體重心的轉移
□ 王 波(江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00)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探討了合理的身體重心轉移的特點,在羽毛球運動中的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從運動訓練學和運動生物力學的角度,提出了羽毛球運動員身體重心轉移訓練的有效途徑,為羽毛球運動員,尤其是青少年羽毛球運動員身體重心轉移的訓練提供參考。
羽毛球運動員 重心的轉移 訓練途徑
羽毛球運動是在不斷變化的比賽條件下進行的隔網對抗項目,合理的身體重心轉移維持身體的動態(tài)平衡和調整人球位置關系,是有效、準確完成技術動作的重要基礎。因此,身體重心轉移的合理性是青少年羽毛球訓練特別重要的內容。
1.1、身體重心轉移快速而準確
根據現代羽毛球比賽變化多、速度快的特點,為了取得有利的步點、更快的步伐和加速完成各種攻防技術動作,羽毛球運動員的身體重心轉移的方向應與身體運動的方向應保持一致。
羽毛球運動員根據對方來球而采用跨步、并步、蹬步、墊步、跳步等步法去獲取有利的位置,對方來球速度有快有慢,因而羽毛球運動員的重心轉移在準確的基礎上加快重心轉移速度,快速、準確的移動能使運動員更有充足的時間來控制球和取得攻防時間上的優(yōu)勢。因此,羽毛球比賽中身體重心轉移的快速而準確是運動員身體重心轉移的重要特點。
1.2、不同方向的重心轉移
羽毛球運動員根據來球的落點不斷改變自己方向和轉換身體重心的情況下完成各種技術動作,為了在比賽中自己能有效地判斷來球落地和方向相應的及時變向、變速運動,使球始終保持在人之前的位置擊球。一般情況,羽毛球運動員在防守、被動和準備啟動時保持低的重心姿勢,而在主動球及移動時適當提高重心的姿勢;向右移動重心先向左腳移動,支撐腿在左腳,向左反之;網前蹬跨步(右腳為例)回中心時左腳先向前移動約半步使重心抬高;后場擊球后重心前移,向后移動時身體后傾,重心向后帶動步伐移動等等的重心轉移,這些就形成了攻防技術動作中左右前后、高低重心的轉換。
2.1、合理的身體重心轉移能加快移動的啟動和回動
在以前的步法訓練中,羽毛球運動員往往偏向于移動的速度,對步法啟動與回動的訓練不夠重視。在啟動與回動時,身體重心必須放在起蹬腿,尤其在起蹬的踝關節(jié)部位,才能充分利用踝關節(jié)與腳弓力量達到快速啟動與回動的目的。身體重心先移動到起蹬腿后身體處于不穩(wěn)狀態(tài),然后外開步達到平穩(wěn)狀態(tài),身體通過不斷地從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不斷變化調整狀態(tài),這樣才能達到快速、合理啟動和回動的效果。
2.2、合理的身體重心能提高對球的控制
羽毛球擊球的發(fā)力順序是從下肢向上肢傳遞的過程,也是重心由低向高轉移的過程。為了擊出更有質量的球,身體重心應合理轉移到某一部位,達到“內在的平衡”,使力的傳導更有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控制球的能力。
2.3、合理的身體重心能降低能量的消耗
隨著羽毛球運動的日益發(fā)展,羽毛球技術不僅在內容上更加豐富,而且動作難度也不斷提高,運動員之間的水平差距逐漸縮小。良好的能量儲備是比賽過程中取得好成績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實力相當的運動員比賽過程中作用更加明顯。肌肉的過度活動、適應性的肌肉縮短都會導致肌肉功能的下降,具體體現在主要發(fā)力部位產生的力量減少和協同性肌肉的補償增強。合理的重心轉移能提前動員身體相關肌肉,使肌肉激活后處于理想而有效地初長度,使動作流暢而有節(jié)奏,減少乳酸堆積造成疲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能量的儲備。
2.4、合理的身體重心加快步法的移動
羽毛球步法是羽毛球技術的基礎,羽毛球運動員能否在比賽中占得有利的空間和時間和最終取得比賽的勝利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靈活快速的步法離不開合理的身體重心轉移。毋庸置疑,低的身體重心有利于身體的穩(wěn)定性,然而,在羽毛球的步法移動卻主要以抬高重心,這樣能使步法更加靈活、輕盈和迅速。
3.1、加強腿部、踝關節(jié)和核心肌群的力量
重心轉移是靠身體軀干帶動腿部移動實現的重心轉移。良好的腿部、踝關節(jié)和腰、腹部力量有助于較長時間內穩(wěn)定、準確地支撐和調節(jié)身體重心,快速、靈活的移動步點。適宜的力量更好地平衡身體和對抗地心引力來支撐、調整身體重心,致使身體重心的轉移更加靈活、迅速。
3.2、加強步法和注重小跳步的訓練
步法包括基本步法和場上移動步法?;静椒ㄖ缚绮?、蹬步、并步、墊步、跳步等;場上步法是指在場區(qū)移動的方法[4]。羽毛球歷有 “三分手法,七分步法”的說法,可見步法在羽毛球運動中的重要性,所以要加強運動員基本步法的訓練,如米子步伐練習、前后移動練習等等。并且小跳步的作用也不能忽視,啟動小跳步是為了在移動之前,改變身體的靜止狀態(tài),讓身體小跳落地后自然反彈獲得起伏的動能,這樣就節(jié)約了啟動的時間。
3.3、加強協調性訓練
對節(jié)奏的掌握和進行一些專門性訓練是運動員獲取高度協調性的重要條件,本體感覺是在一定時間中興奮與抑制轉換的結果,使動作的力量和時間都協調一致,產生技術動作的條件反射和自動化狀態(tài),使動作輕松流暢。因此,動作協調也是對重心把握的一個重要因素。
3.4、多球訓練
進行各種不同方位重心活動的訓練,在高低、左右前后身體重心姿勢下進行步法和控球練習;在節(jié)奏上進行快、慢結合使身體的重心不斷變化、調整的練習。
3.5、拉伸——縮短模式訓練
拉伸—縮短模式訓練是通過離心收縮后快速的向心收縮的過程,在進行前后左右的重心轉移時,先提前拉長肌肉,獲取更大的彈性勢能使肌肉更有力量,這對重心的轉移速度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
(1)羽毛球運動員身體重心轉移應快速而準確,在主動球時適當提高重心,而在被動時應適當保持低重心,以達到更好地處理人球關系。
(2)在青少年羽毛球訓練中,應把羽毛球運動員身體重心的轉移放在重要的位置,并貫穿于整個羽毛球訓練的始終,有利于提高技術的幅度,且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孫俊.析羽毛球運動中身體重心的合理控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7,6(2).
[2]JandaV.Muscle.CentralNervousSystemRegulationandback Problems[M].NewYork:PlenumPress,1978.
[3]秦志輝.論足球運動員的身體重心、步點[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3).
[4]王文教.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羽毛球)[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