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磊
(漯河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漯河462002)
微課在生理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袁磊
(漯河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漯河462002)
微課;生理學;課堂教學
生理學是研究生物體生命活動現象和組成部分功能的一門科學,人體生理學的任務就是研究構成人體各個系統(tǒng)的器官和細胞的正?;顒舆^程,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內容繁雜、抽象,概念較多。為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授課時講授的內容多、容量大,但課堂反饋效果并不理想,學生普遍反映難懂、不易記憶。教改是教學中永恒的課題。為提高生理學教學效果,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如PBL(問題為中心)和CBL(病案為中心)板塊式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等,且在實踐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當前教育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使教學內容更有趣,教學方法更便捷,教學效果更突出,同時教育資源也逐漸向主體化、微型化方向發(fā)展,微課應運而生,并在短時間內得到教育界認同。
微課是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它將教育信息化從多媒體應用為主導發(fā)展到在線視頻與互動教學為主導,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學習和移動學習的綜合體[1]。作為新型的教學形式,微課滿足了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豐富了獲取知識的途徑,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2]。
微課不是傳統(tǒng)課程的微型化,而是教師將視頻按照知識點進行切割,把課程的重點和難點變成若干個片段化視頻,分別標明知識點內容,配以輔助性教學資源,便于學生有選擇地進行個別化學習的微型課程[3]。微課的核心是微視頻,此外還包含相關的微教案、微課件等,既有別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教學課件、教學設計等資源類型,又是在其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4]。微課和多媒體常規(guī)教學相比較,多媒體課堂教學包含的知識點較廣泛,條理清晰,講解系統(tǒng),教學過程側重于教師主導,強化“教”的設計,由于時間有限、內容寬泛,不能有效發(fā)揮學生“學”的主動性,使學生依賴“教”去“學”,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微課教學設計中聚焦的是某一局限的知識點,多是章節(jié)重點、難點,短而精的微視頻成為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快餐”,以學為主導,內容精煉、按需選擇,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強化記憶。同時微課學習時間可以自由掌握,解決問題方式靈活,學生在預習、回顧章節(jié)內容過程中,遇到難以理解和記憶的知識點時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設備查閱,每次少量的新知識也利于消化、吸收。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迅速,學生認知能力強,接受知識快,追求不拘一格的學習形式,微課作為一種數字化教學資源為課堂教學開辟了一條新途徑。微課的運用既可以豐富教學形式和內容,轉換學生思維,又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效率,使課堂授課時間均為有效時間[5]。生理學是一門重要的醫(yī)學基礎課,掌握了該課程就為以后學好醫(yī)學臨床課程做好了鋪墊。生理學各章節(jié)內容獨立而抽象,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多、理解難度較大,而微課的核心就是圍繞某個知識點設計教學活動。我們在生理學教學中引入微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1 拓寬師生互動空間,增強教學效果
作為一名醫(yī)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是運用所學知識救死扶傷,只有掌握了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才能在以后的診療過程中及時發(fā)現病理改變,理解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機理。
受師資力量限制,生理學多采取大班授課,為了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每次課講授的知識容量大、關鍵點多,學生來不及完全消化,而教師亦無時間和精力進行個別輔導,不能及時“開小灶”,師生間互動的機會較少。微課使生理學教學中“一對多”的矛盾得以緩解。教師在課堂單位時間內精簡內容,把相關知識點在微課中進行“串聯”,緊密貼合課程進度,有針對性地展現出來。一般來講,一次微課的時間控制在10~15分鐘,講解力求簡潔。教師按照生理學課程標準及教學計劃,提供相關章節(jié)微課內容,方便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微課的運用,也促使教師通過不斷查閱資料、廣泛交流互動,提升自身專業(yè)知識和教學水平。把生理學課堂教學和微課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活躍了課堂氣氛,豐富了教學內容,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引導學生自覺思考與分析,在提高教學效果方面也起到促進作用。從學生課后反饋情況來看,定向明確、陳述清晰的微課知識還能提高學習興趣。這種學習方式符合“90后”高職高專學生的認知習慣,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生理學教學質量[6]。
2.2 拓寬學習空間,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學習積極性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認真、緊張、主動和頑強的狀態(tài),它不僅為學習活動提供動力,影響學習的方向、過程,而且決定了學習的效率與效果。在教學活動中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把蘊藏在學生身上的巨大潛力挖掘出來是確保教學質量的關鍵[7]。盡管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興趣很濃厚,但是,若內容枯燥也會影響其學習效率。在生理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易懂性,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相對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活動安排,生理學教學可根據不同教學目標和教學階段靈活引入微課,以解決枯燥和重復的問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計劃,對章節(jié)內容、學習方式進行選擇,制訂個性化學習方案,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利用微課在課前了解重點,初步理解難點,鏈接相關知識有利于課堂討論、啟發(fā)互動;課中,根據教學所需,解釋、引導、理解、練習,使知識點或專項教學環(huán)節(jié)更加形象、直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后,學生根據知識掌握程度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和內容,鞏固學習效果,利用微課解惑、查缺并強化記憶、鞏固知識,滿足個性化學習需要,提高學習積極性、有效性。
微課教學主要是針對某個知識點或特定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深入講解,教師要根據課堂目標、應用階段及學生學習情況等進行前期準備,注重與現實課堂教學整合,選擇適合微課教學的內容,甚至關聯一些醫(yī)學前沿知識,根據課堂教學設計,用于內容引導、重難點講述、操作過程演示以及課后練習等,使微課為課堂教學服務。教師需要熟悉講授內容,在備課過程中涉獵更多相關知識,拓寬眼界,擴大知識面,這也使得其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微課的應用將教師的隱性知識顯性化,利于同行交流,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評價、反饋,利于促進教師專業(yè)素質發(fā)展。
無論是優(yōu)秀的還是有待改進的微課作品,積極的反饋和評價都是對教師工作的激勵。通過微課平臺教師、師生、教師與專業(yè)人士之間相互交流,就如何完善教學設計、改進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效果等不斷討論,既能更新知識又能解決很多教學上的難題,教師也能及時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促使自己更加努力地拓展學習空間、擴充知識,提高教學水平。微課為生理學教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手段,也實現了生理學教學的選擇性、互動性、自由性。
[1]邵華.微課理念引導的高職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成人教育,2014(5):99-101.
[2]邢艷,楊波,劉光久,等.微課教學在實地解剖學教學中的初步探索[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4,30(15):2379-2381.
[3]劉慧霞,馬建偉,閆秀英,等.微課在高職高專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高校醫(yī)學教育研究:電子版,2012,2(4):14-16.
[4]陳穎,路強.“微課”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3,29(11):54-57.
[5]徐翠鋒,郭慶.論微課與傳統(tǒng)教學的有效融合[J].職業(yè)時空,2014,10(1):74-76.
[6]劉慧霞.微課在護理高職高專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3,10(11):489-490.
[7]余萬桂,張恒文.協同教學模式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4,16(8):598-600.
G421
B
1671-1246(2015)17-00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