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睿(銅仁學院 外國語言文學系,貴州 銅仁 554300)
日語會話中的失禮表現(xiàn)
——以日常生活中的對話為題材
石 睿
(銅仁學院 外國語言文學系,貴州 銅仁 554300)
論文通過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會話,按照日語會話的原則,考查日語會話中的失禮表現(xiàn)。人稱代詞使用不恰當,分不清上下內(nèi)外關系,都容易導致失禮,引起對方的不愉快,引發(fā)交際的障礙。為了交際順利進行,應當克服會話中的失禮表現(xiàn)。
失禮;人稱代詞;內(nèi)外
語言可以給人勇氣,給人帶來快樂。相反也會帶來傷害,讓人生氣或不愉快,筆者認為這應該就是一種失禮。在日 常生活中,我們在不經(jīng)意間經(jīng)常會做出一些對對方失禮的事情。以下下兩個題材是筆者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歷所整理出來的,本文將以此為例來進行分析和考察。
日本人的文化觀念,價值取向是規(guī)范日語表達模式的決定因素。在進行日語會話時,必須遵守的主要原則有四項,分別是“以和為貴”原則、“上尊下卑”原則、“內(nèi)外有別”原則和“授受關系”原則。
(一)場景
1.背景。前些時候,本人的電腦出了故障,打電話想讓公寓隔壁的男生來幫忙修一下,對方在電話中這樣回答,「すみません、用事があって、午後あなたの授業(yè)後にしましょうか?」(不好意思有點事,下午(你)放學后可以嗎?)。
2.分析與考察??吹搅诉@樣的郵件回復后,筆者總覺得這個日語很不自然,特別是對「あなた」這個人稱代詞很在意,總覺得有點失禮。在日語口語中基本上不使用「あなた」,為了回避這種說法,通常會說「そっち」,或者根據(jù)對方的身份來稱呼,又或者在對方的名字后面加一個「さん」。特別是對方的級別比自己高的情況,比如老師、前輩、上司的情況下,如果使用「あなた」的話是往往會讓人覺得很失禮。而且,如果關系不是特別親密的情況下使用「あなた」,對方也很容易覺得你失禮了。有些人會對自己的下級、關系不怎么好的人也使用「あなた」,這種日語感覺很生硬,不自然。另外有趣的是,女人會稱呼自己的男朋友或者老公「あなた」。因此,在日??谡Z中,人們會避免使用「あなた」,改用別的稱呼。
大浜(1995)指出,「日本語の人稱代名詞は、多言語のそれに比べて待遇的性格が強いと言われている。年齢、性、地位、親疎、場面などによって、使用される表現(xiàn)形式がことなるからである」(日語中的人稱代詞和其他語言比起來差別性用語很多。根據(jù)年齡、性別、地位、親疏、場景等,表現(xiàn)形式也不一樣)。鈴木(1973)指出,「豊富な表現(xiàn)がありながら、それが使用されず、親族名稱、職業(yè)名、肩書き、固有名詞などで代用されることがある」、「そもそも使用されずにすまされることがある」、「會話者間で同じ人稱代名詞が使用されず、多くの言語が相互的い相稱的であることと対照的である」、「日本語の人稱代名詞は敬意低減が起こる」。(雖然有諸多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但是并不使用,這些表現(xiàn)形式經(jīng)常被親屬名稱、職業(yè)名稱、職位、固有名詞等代替),(這些表現(xiàn)形式經(jīng)常不被使用),(這會話者中間不使用相同的人稱代詞,很多的語言呈相稱性和對照性),(日語中的人稱代詞有敬意遞減的趨勢。)綜上所述,筆者這句話中使用「あなた」屬于失禮。
(二)場景
1.背景。筆者在東廣島市民文化活動中心申請了日語一對一活動,一直沒有回音,于是去詢問。以下是筆者是事務員就相關情況的對話。
わたし:すみません。ちょっとお聞きしたいんです。この間日本語一対一活動を申し込みましたけど、ずっと返事をいただけなかったんです。
事務の方:日本語一対一活動ですが、えっと、ちょっと待ってくださいね。(事務の責任者に聞きに行った)
今ボランティアはいなくなって、ごめんね。
わたし:ああ、そうですか。ボランティアはないんです。
事務の方:外國人の人數(shù)が多くて、ボランティアは少なくて、本當にごめんね。もしいたら、連絡するね。
わたし:はい、わかりました。ぜひ連絡お願いします。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譯文:
筆者:不好意思,我們問一下,前些日子我申請了日語一對一活動,但是一直沒有回音啊。
事務員:日語一對一的活動是吧,嗯,請您稍等。(他去問了事務負責人)現(xiàn)在沒有志愿者,不好意思啊。
筆者:啊,是嘛。沒有志愿者啊。
事務員:現(xiàn)在申請的外國人比較多,志愿者很少,真的非常抱歉。如果有的話我再聯(lián)系您哦。
筆者:好的,明白了。請您務必聯(lián)系我啊。謝謝。
2.分析與考察。對于對話的表現(xiàn)形式,筆者認為事務員有些失禮。在辦公場所筆者一直使用敬體和自謙語,但是對方卻使用普通體,沒有使用敬語。
在日本文化中,有「ウチ」和「ソト」這兩個空間概念(注:「ウチ」是「內(nèi)」,「ソト」是「外」,以下以日語來稱呼)。「ウチ」是指和自己居住在同一個環(huán)境里,在同一個地盤內(nèi),感覺對方是自己的伙伴,彼此很熟悉,不會相互拘束等。在日語中,「ウチの朝ご飯は和食です」(我家的早飯是日本餐),「ウチに帰ってナイターでも見るかな」(回家后看夜場棒球賽),「ウチの子は算數(shù)ができないのよ」(我們家的孩子算術完全不行?。┑冗@樣,「ウチ」指「わが家」(我家)的家族空間。
牧野成一(1996)指出,「家族が集まる空間は、いい意味でも悪い意味でも,かかわりに空間であろうし、知識が共有されて、くつろぎの心理、心理のある空間では、人と人は関わりを持ちやすいし、仲間意識、領分意識を與える空間も、人と人が引き込み引き込まれていなければならない空間だろう。仲間が絶えずいて、あ互いがかかわり合っている空間は、ソトに対してはほとんど宗教的に神聖な空間、言ってみれば神域に當たるだろう?!梗易寰奂目臻g無論從好的層面還是壞的層面來講,是有彼此關聯(lián)的空間,知識共享,不拘禮節(jié),在這種心理空間中,人和人的關系比較融洽,對于存在伙伴意識和領域意識的空間來講,彼此的關系千絲萬縷無法斬斷?;锇橐庾R一直存在,彼此相互關聯(lián)的空間,相對于ソト來說是一個宗教性的神圣的空間,也可以說是一個神域。)
Bachnik認為,「総合してみると、ウチは、囲まれたところ、家の中、家族、直系尊屬、俺たち、知識の共有、親しみ、くつろぎ、私的なこと、経験済み,既知、抑えがきいている、神聖、本源的なものを表している?!梗ňC合來看,ウチ是一個被圍住的地方,表現(xiàn)形式為家里面,家族,直系親屬,我們,知識共享,親密,舒適,個人,熟悉,已知,不被限制,神圣,本源。)
綜上所述,對于事務員來講,筆者認為很明顯根本就屬于「ウチ」這個概念的范疇。
在日語中,雖然對「ウチ」的人一般不使用敬語,但是對于「ソト」的人也不完全使用敬語。敬語使用對象的原則是,上級,心理上和物理上有距離感的人,但是「ソト」空間的人也不是完全沒見過,或者根本不認識的人。從「ウチ」和「ソト」的觀點來考慮敬語的話,人們往往會覺得敬語的使用對象是上級或者是處于「ソト」空間的人。不管怎么說,敬語與「ウチ」和「ソト」的空間概念緊密相連。職場是正式的場合,所以對于事務員來講,“我”不應該是客人嗎?不使用敬語而使用普通體來對應,筆者認為是有點失禮了。
人稱代詞使用不恰當,分不清上下內(nèi)外關系,都容易導致失禮,引起對方的不愉快,引發(fā)交際的障礙。 筆者從事日與教育多年,有“一人歩きする日本語”這種說法,但是,無論是ソト(外國)的日語教育還是ウチ(日本)的日語教育都一樣。對于大多數(shù)的日語老師來說,日語教育的目的是,讓外國人根據(jù)自己的需要,使用地道日語和日本人進行交流。因此,掌握日語地會話原則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掌握了原則,了解各種表現(xiàn)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才能更好的進行交流。
[1]縫部義憲監(jiān)修,町博光編集.講座日語教育學:第2巻[M].語言行動會文化.
[2]牧野成一.ウチとソトの言語文化學[M].株成會社ALC, 1996.
(責任編校:張京華)
H36
A
1673-2219(2015)11-0176-02
2015—06—28
石睿(1983—),女,貴州銅仁人,侗族,銅仁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日語語言教育、中日語言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