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qū)西南街道中心小學 唐建梅
兒童詩歌,因其充滿了童心、童趣,而備受人們的喜愛和呵護,被著名兒童詩人金波稱作是兒童“感情上的營養(yǎng)品”。許多文學家、教育家和一線教師,也極度關注對兒童的詩教,呼喚“把兒童詩還給兒童”。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引導學生愛詩寫詩,從而獲得美的啟蒙,胸有正氣,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那么,指導兒童詩歌創(chuàng)作有哪些有效策略?
關于詩趣,明代文學家袁宏道有“夫詩以趣為主”之說,中國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朱光潛先生也說“詩的生命在情趣”??梢姡娙?,是詩的真氣和趣味。我們使用的小學語文教材當中,就收錄了不少優(yōu)秀的兒童詩歌,如著名教育家葉圣陶的《小小的船》、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的《我們?nèi)タ春!?、著名作家高洪波的《我想》等。這些范本,如果我們重視并引導得當,導出其中的詩趣,就能讓孩子愛上詩歌,甚至產(chǎn)生創(chuàng)作的激情。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的兒童詩《我想》,極富韻律美,讀起來又瑯瑯上口,是導詩趣的好材料。引導學生學習這首詩時,我牢牢抓住三個“點睛”問題去導詩趣。教學伊始,我先拋出第一個問題:“你的夢想是什么?”學生們發(fā)言踴躍,有的說要成為科學家,有的說要變成孫悟空,有的說要擁有一座很大的巧克力城堡……讓學生反復朗讀這首兒童詩后,我拋出了第二個問題:“讀了《我想》,你覺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隨著課堂上學生們的互相交流、感情朗讀、爭談感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股蘊藏在詩中的真氣呼之而出。最后,我拋出第三個問題:“詩中的最后一節(jié)‘不過,飛向遙遠的地方,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與前面的詩句有些不和諧,能省去嗎?”這問題把放飛的思維又收回到了詩的形式,學生們品出了其中“我”想快樂飛向遠方又怕爸爸媽媽不放心的濃濃“孩子氣”,明白到這樣的表達反而更增加了詩的情趣。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曾提出“不學詩,無以言”的觀點。學詩,既要我們張開眼睛看身邊的一切有形之物,又要我們豎起耳朵聽身邊的一切悅耳之聲,還要我們操起雙手寫身邊的一切經(jīng)由之事,也就是說,學詩,不應僅限于賞析和誦讀,還應包括創(chuàng)作。兒童詩歌創(chuàng)作的技巧很多,有比喻法、夸張法、擬人法、排比法、對比法等,詩歌表現(xiàn)的手法也很多,如押韻、反復、回環(huán)、用典、隱語等,這些創(chuàng)作技巧和表現(xiàn)手法,我們不能在課堂上枯燥地給學生講授,而要在日常的誦讀、賞析、積累和點評中循序漸進地滲透,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慢慢地領悟并習得。
在一次詩歌分享課上,一個學生向大家推薦了一首網(wǎng)絡小詩《快樂是什么》:“快樂是什么?/ 快樂是美麗的小花,/ 只要有雨水澆灌,/ 它就會盡情地開放。// 快樂是什么?/ 快樂是一朵蒲公英,/ 只要有風吹過,/ 它會飄向四面八方。// 快樂是什么?/ 快樂是同學的笑臉,/ 只要團結(jié)互助,/ 它會寫在我們臉上?!迸c學生分享這首網(wǎng)絡童詩時,我提出了“先讀再說后學法”的要求,即先讀好詩歌,然后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最后總結(jié)領悟?qū)懛?。這次分享,學生們收獲不少:知道全詩由三小節(jié)組成,學會了分節(jié);知道每小節(jié)的第一句都是“快樂是什么”,學會了反復;知道每小節(jié)最后一個字的韻母都是“ɑnɡ”,學會了押韻。類似這些看似深奧的詩法,在平常的分享互動中習得,又在平常的學習中運用,久而久之,自然就在學生的認知中扎下根來。
朱熹曾說過:“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文既久,自然純熟?!笨梢?,在指導學生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的初期抓好仿寫,讓他們“依葫蘆畫瓢”,相當于給了學生一道扶手,降低了創(chuàng)作的坡度,消除了畏懼的心理,有利于他們體會詩歌的味道,是提高兒童詩歌創(chuàng)作能力的一個行之有效的好辦法。此外,老師還應抓住這個例子,與學生一起反復誦讀、賞析、內(nèi)化,真正理解和領悟例子中的思想情感,打通由“仿”到“創(chuàng)”的道路。
上學期的一節(jié)詩歌賞析課,我跟學生一起學習了《秋風的顏色》一詩:“秋風,你是紅色的嗎?/ 看,你把沉甸甸的高粱,/ 染得像火焰一樣鮮紅。// 秋風,你是黃色的嗎?/ 看,你把數(shù)不清的谷子,/ 染得像金子一樣燦爛?!边@首小詩,有問有答,有色有趣,很受學生喜愛。在充分誦讀和交流之后,一首首對例詩頓悟內(nèi)化而成的小詩,從學生們的筆尖流了出來。這樣的仿寫練習,既入例詩,又出例詩,讓師生無一不浸潤在詩味之中。
創(chuàng),是創(chuàng)作。古今中外的眾多著名詩人之所以能成為詩壇“常青樹”,幾乎無一例外是因為他們長期堅守在詩歌研究和創(chuàng)作的前沿。所以,當學生對詩歌的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我們可以鼓勵他們堅持寫詩,而且要適當降低要求,秉持“呵護有加鼓勵為主”的原則。當然,在校內(nèi)或班上進行一些詩歌比賽活動,開辟專門的詩歌園地,定期編印詩歌小報等,讓小詩人們有機會展示自己的佳作,也很必要,這些活動,會是他們堅持詩歌創(chuàng)作的動力。
我校的詩歌創(chuàng)作課堂、“詩歌苗圃”校園博客等,均是小詩人們堅持放飛詩情的好舞臺。如陸訊強同學寫的《神奇的漢字》:“所有的漢字,/都是我的士兵,/ 我讓他們立正就立正,/ 我讓他們稍息就稍息。/ 我命令他們排隊的時候,/ 哪怕這隊長一點,/ 那隊短一些,/ 他們從來不敢馬虎。/ 因為,/ 如果誰一不小心排錯了,/ 我這個將軍,/ 就跟他翻臉啦!”這首小詩,構思新巧,童稚盎然,讀后讓人忍俊不禁。小詩人善于觀察又乖巧貼心,詩中流露的真情,珍貴而感人。
開創(chuàng)了“詩意語文”教學流派的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說:“讓兒童詩意的棲居,是語文老師的天職。”是的,只要身為語文老師的我們記住自己的天職,扎扎實實地抓好兒童詩歌創(chuàng)作的指導,導出詩趣,學出詩法,仿出詩味,創(chuàng)出詩情,不斷摸索更有效的策略,不斷開拓更生動的課堂,那么,當學生們愛上詩歌且樂在其中時,就一定能成就“春色滿園關不住”的欣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