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六盤山高級中學 石學軍
一項研究表明,在教育工作中70%的錯誤是由于教師不善于溝通造成的。我認為: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是進行有效溝通的前提。其內涵是必須把自己融入到學生中,走進學生心里,使學生能接受你、認可你,在確保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前提下,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才能消除師生之間的代溝、隔閡、誤會、甚至矛盾,才能迎刃而解教育中的種種困惑、難題,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下面我就如何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談幾點體會。
人們常說,“相逢一笑泯恩仇”,發(fā)自內心并滲透感情的微笑是人際交往中的“潤滑劑”,是人際溝通中的“增效劑”。因此,不管怎樣的學生,也不管他怎樣的生氣,只要老師對他微笑,他就會感到你沒有惡意,就會放下戒備心,聽你說話,就會漸漸打開心扉和你交談,就會漸漸的接受你的觀點。也就是學生更喜歡微笑面對他們的教師。我曾經收到我班畢業(yè)的一位學生的信,他在信中說,老師我們都很喜歡你,每天早晨你走進教室,如果你繃著臉,我們這一天都會很緊張;如果你帶著笑臉,我們這一天都會很輕松,敢和你說話,敢問你問題,敢接近你。
要想讓學生真正的了解你,愿意親近你,向你敞開心懷,除了平時你的一言一行留給學生印象外,還有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利用一切機會向學生介紹自己,推銷自己。特別是接手一個新班,更應該如此。介紹自己時可以談以前所帶班級學生的故事,可以談自己的教育教學的方法,可以談自己的成功和失敗,也可以談自己的喜怒哀樂,談自己的人生經歷……學生了解了你:老師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也有坎坷的經歷,老師過去做學生時也犯過錯誤。這樣從思想上會引起學生的共鳴。即使老師有不是的地方,學生也會諒解,并會找你溝通,這樣就不會因師生間的小誤會積成大疙瘩。
2012屆高二年級由于文理分科,重新組建了班集體,了解學生的情況就成了班主任的當務之急。通過同以前的課任老師、班主任的交流,了解了學生的一些基本情況,這時我就重點關注一些單親家庭和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同學。同他們多接近,幫助他們排除心理障礙,使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如我班黃亞賓同學由于父母離異(現(xiàn)在同父親生活在一起),對她打擊很大,情緒一直不好。從她的作文中可以看出,總是念念不忘父母離異前家庭的幸福生活,在與她的交談中以及與英語老師的交流中還得知她非常害怕上英語課,對學習英語也沒有信心。于是英語老師在課堂上多關注她,我平時也多開導他,鼓勵她??紤]到她家經濟困難,給她申報了第一批貧困助學金。平時看到她總是詢問一下她的英語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雖然也就是兩三句話,但對她的激勵作用很大,半學期下來,黃亞賓變的活潑、開朗了,學習英語的信心和勁頭很足,英語成績有了很大進步。再如,我班的馬芳同學,平時沉默寡言,很少和同學交流,也不參加集體活動,我就找機會和她聊,原來由于家庭困難,成績在班里屬中下水平,所以很自卑,我就開導她:家庭困難是過去造成的,但我們應著眼于未來,靠我們自己的努力去改變我們自己的命運?,F(xiàn)在不論各自的家庭條件如何,我們都是平等的。我也是見到她時問上幾句她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多給予鼓勵。2011年12月31日晚上,馬芳突然急性闌尾炎發(fā)作,我讓同宿舍的同學趕快送醫(yī)院,我第一時間趕到醫(yī)院,墊付押金、聯(lián)系馬芳家人,直到夜里一點多,她家里來人我才和三個同學回家。這件事對馬芳影響很大,遇到困難大家都幫助她,她很感激。后來馬芳變得開朗了,也能積極參加班級活動。還有像楊立波(也是單親家庭,母親去世,與父親生活在一起)等。這些學生在我的關注下,在同學面前沒有心理負擔,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成績比以前有了很大進步。高考成績都超過一本線30分以上。
由于傳統(tǒng)的觀念,師道尊嚴一直占據(jù)著大部分教師的心理,教師就應該高高凌駕于學生之上,學生不能對教師有絲毫的不敬,這就導致了大部分教師放不下架子,很難走進學生心里,這些都與現(xiàn)代教育思想和新課程的理念格格不入。要想師生關系平等,首先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觀念,融入到學生中。北京二十二中數(shù)學教師孫維剛,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桃李滿天下,這樣一位全國知名的教師卻常常和學生一起作值日,可見他對師生平等的深刻理解。在勞動和衛(wèi)生大掃除時我也是和學生一起動手,和學生一起參加集體活動,有時和學生一起踢踢球、打打籃球,到宿舍和他們聊聊天……多和學生接近,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從來不諷刺、挖苦學生,給予他們更多的是耐心、鼓勵。對于學生犯錯,不是居高臨下的訓斥、發(fā)火,而是在不失原則的前提下,給予寬容及事后心平氣和的教育引導,直到他認識并改正錯誤。
走進學生心里并不一定要教師去做多少思想工作,只要我們心里裝著每一個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了解了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性格等,常??赡芫褪且痪鋯柡虻脑捳Z、一個贊賞的動作等,就會達到很好的效果。如學生今天感冒了,明天我就問一句:“今天怎么樣?感冒好多了吧?注意休息。”直到他病好為止;對于性格內向的同學,經常有意無意的跟他說上幾句,有時開個玩笑;對于學習成績差、自卑的學生,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鼓勵;集會時,學生衣服沒整好,幫他整一下衣領等。往往這樣平凡、細微的小事,常會在學生心里掀起巨大的波瀾,激發(fā)他追求進步的潛在動力,同時他也從心里接納了這個老師,和老師心理的距離走近了。
總之,教師只有轉變教育觀念,一切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 ,從日常的小事做起,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才能真正走進學生心里,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才能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真誠溝通,才能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為建設和諧校園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