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從軍 吳美玲
(湖南科技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柳宗元誕生于開元盛世的唐高宗時代,追本溯源,柳宗元所在的柳氏家族,在當時是家世顯赫的家族,這與他后來的謫居永州的窘境是不可同日而語。柳宗元的一生,可謂傳奇。他是家喻戶曉的唐代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也時常被人稱為“河東柳宗元”。所以,他的著作又稱為《柳河東集》、《河東先生集》。
淡然一詞可謂博大精深,從古至今,在許多名人作家的著作里對淡然的闡釋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淡然一詞可以解釋為猶漠然,淡然的意思在《大戴禮記·哀公問五義》:“若天之司,莫之能職,百姓淡然,不知其善”;唐元稹《敘詩寄樂天書》:“性不近道,未能淡然忘懷”;茅盾的《多角關(guān)系》四:“唐太太也淡然微笑”。對于淡然一詞還有一種解釋,它是指淡泊,不趨名利。在《南史·王峻傳》:“峻為侍中已后,雖不退身,亦淡然自守,無所營務(wù)”;唐吳荺《黔婁先生》詩中有曰:“淡然常有怡,與物固無暇”;還有的人認為淡然只形容顏色深淺。唐代杜甫的詩《冬到金華山觀》詩:“四顧俯層巓,淡然川谷開”;宋周密《癸辛雜識續(xù)集·烏賊得名》:“世號墨魚為烏賊……蓋其腹中之墨可寫偽契券宛然如新,過半年則淡然如無字”。盡管這些文人作家對淡然做了很好的闡釋,雖然柳子之淡然情懷與他們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柳子之淡然情懷蘊含更深刻的意義是它對淡然情懷的獨到闡釋。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其意是說要遠離名利,恬淡寡欲,保持一種寧靜自然的心態(tài),不追求虛妄之事,修養(yǎng)品行,這是一種美好的境界。柳子卻讓這種境界得到升華。柳宗元一生經(jīng)歷坎坷,見證過繁華盛世,也歷經(jīng)過衰敗落魄,在這樣一種境遇中尤其需要淡然情懷。柳子之淡然情懷表現(xiàn)在身居朝堂,進行革新運動時的順境之時,能夠潔身自好,淡泊名利,表現(xiàn)在對民生民情的人文關(guān)懷;在無奈被貶永州、柳州的逆境之時,仍能淡然置之,保持一顆寧靜自然之心笑對生活,這就是柳子之淡然情懷的深刻內(nèi)涵。
淡然情懷是柳子之學的生動寫照。柳子之學,洋洋灑灑飄過數(shù)載文化。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留下的詩文作品達600 余篇,他的文章比他的詩要多。柳子之學博大精深,無論是從他言辭筆鋒犀利的散文,還是從他優(yōu)美灑脫的游記,甚至是從他那抑郁悲憤,寄托思鄉(xiāng)懷友之情的詩文中,都可以體現(xiàn)柳子之淡然情懷。然而,最為世人稱頌的,是那些情深意遠的山水閑適之作。淡然情懷在柳子之學中的體現(xiàn)枚不勝舉,這里列舉幾例,表達我對柳子之學的崇敬與仰慕之情。柳宗元在他的《伊尹五就桀贊》中說到:“圣人出于天下,不夏商其心,心乎生民而已。”這句話告訴我們,比起湯武仁義之師去討伐坑害人民的暴君,圣人伊尹明認為靠說服的力量使夏桀不施暴于人民,這樣的效果會更好。“湯誠仁,其功遲,桀誠不仁,朝無從,而暮及于天下可也。”因此,了解柳宗元之淡然情懷可以從此句中體現(xiàn)。在復(fù)雜的繁世中,能夠保持對民眾最深刻的人文關(guān)懷,而不是去追逐所謂的名利。柳宗元在他的另外一篇文章《種樹郭橐駝傳》中,提到郭善種花木,“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對于“順天致性”,柳宗元認為應(yīng)該以一顆淡然之心去順應(yīng)人民,而不是向官吏一樣無情的打壓人民,柳宗元在人生的低谷期,更加體現(xiàn)了這樣一種淡然情懷。在他的《送從弟謀歸江陵序》中這樣寫到:“筑室茨草,為圃乎湘之西,穿池可以漁,種黍可以酒,甘終為永州民?!边@表明他在無奈被貶永州之時,能夠淡然置之,以淡然的情懷去面對逆境,他在這時已經(jīng)放下了讀書人、名流、官宦的架子,以與農(nóng)人為伴,干點農(nóng)活為榮,他此時此刻就是一個真正的農(nóng)民,在面臨巨大打擊之后,享樂于閑適間,尋找新的寧靜,恐怕只有柳宗元了。
人生哪能事事如意,生活哪能樣樣順心,這就是人生、生活。柳宗元的生活也是如此。柳宗元經(jīng)歷過在長安春風得意,一帆風順的生活,他在貞元九年中進士后,他也曾曲江宴游,大雁題名,過了三個月的風光日子。然而歷史的現(xiàn)實是,他生活在我國封建鼎盛的唐王朝正走向衰落的時期,“安史之亂”造成了嚴重的地方割據(jù),形成了歷史上的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中央集權(quán)日趨瓦解,唐王朝由盛世走向衰落、由統(tǒng)一走向分裂。“安史之亂”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農(nóng)民生活朝不保夕,而朝堂則官宦專權(quán),黨派勾結(jié)嚴重。柳宗元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脫穎而出,他深刻體會到要關(guān)心國家前途,關(guān)心廣大人民的命運,要用自己淡然的情懷去表達對生民的關(guān)切、關(guān)懷。因此,時代需要召喚柳子之淡然情懷。
然而,在今天物欲橫流的社會里,社會上丑陋現(xiàn)象更是層出不窮,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腐朽主義充斥著生活的各個角落。人們更是貪圖安逸、追求享樂、滿足現(xiàn)狀、不思進取、個人利益至上的思想盛行。社會就像一個大染缸,有著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復(fù)雜的社會里,金錢是一切丑陋現(xiàn)象的根源,人們的內(nèi)心對金錢的強烈渴望,形成了對金錢利益的無止境追求,甚至以違背良心和道德的代價去不擇手段的追求。而對金錢無止境的追求就是我們現(xiàn)在官場腐敗的淵源。官場的腐敗能夠讓貪欲無窮的擴大,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就造成社會丑陋現(xiàn)象數(shù)見不鮮。現(xiàn)在社會上無情、敗行、失信現(xiàn)象也是隨處可見。人性的冷漠無情,在公交車上看到的老弱婦殘,年輕人能夠袖手旁觀,甚至爭搶座位;在看到驚慌失措的交通事故現(xiàn)場,救死扶傷人員能夠置群眾疾苦和危難于不顧,竟逃之夭夭了。這就是社會上的無情之處;誠信一直是社會上倡導的優(yōu)良品德,然而現(xiàn)在的社會已漸漸失去公信力,人們幾乎生活在防備的狀態(tài)中。經(jīng)濟詐騙不得不防,借貸不得不防,食品安全不得不防;上到官居高職的政府公務(wù)員,下到社會典型,無論是個人文憑,還是社會上各種新鮮事物,都存在制假售假現(xiàn)象。這是社會上的失信之處;盡管現(xiàn)在社會上倡導法治社會,大多數(shù)人都會與時代接軌,但還是有少數(shù)人游離在犯罪的邊緣,不經(jīng)意間走入了一條坎坷之路。社會上的敗行行為無所不用其極,官員貪污腐敗、酗酒滋事、飛揚跋扈,甚至在榮譽光環(huán)下的明星也開始縱情迷色,吸毒成癮,給社會上造成的負面影響可想而知。這是社會上的敗行現(xiàn)象的體現(xiàn)。這樣的時代風氣,更加需要柳子之淡然情懷,即擁有一份淡泊的心境,謝絕繁華,回歸簡樸,找回真實的自己。
不僅社會上丑陋現(xiàn)象隨處可見,在我們的高校也存在一些出乎人們意料之外的現(xiàn)象。最近各大高校屢屢曝出丑聞,不僅給社會上造成嚴重影響,也給當代的大學生帶來誤導?,F(xiàn)在的大學也漸漸社會化了,一些學生為了所謂的“名利、權(quán)勢”,用金錢來衡量一切,乃至于他們忘記了進入高校學習的真正含義,不再以學術(shù)的滿足為追求,而是以金錢權(quán)勢為所求,沒有理想,更談不上信仰。在高校競爭無處不在,有的學生甚至為了所謂的競選絞盡腦汁,拉黨結(jié)派,為了選票而四處奔跑,大學里的內(nèi)部關(guān)系、暗箱操作不比社會上的各種現(xiàn)象復(fù)雜,搞的比美國總統(tǒng)競選還要隆重的多似的;許多學生為了“獎學金”、“助學金”、“三好學生”等等稱號,違背真實,只為榮譽,只為金錢。這種手段是學生出賣自己靈魂的一種表現(xiàn),變得不那么真實,學校就像個爭名奪利的戰(zhàn)場;在大學也存在著許多的拜金女,為了金錢不惜出賣自己的肉體,享受金錢帶來的虛榮感,迷失自己的本質(zhì),只因為金錢的驅(qū)使、誘惑,而當他們面臨考試時,則奉行抄襲主義,在他們眼中只有金錢;為了金錢可以出賣靈魂、肉體,連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也不放過。大學生普遍的思想特點是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在復(fù)雜的社會、學校里喪失了純真的情感,不懂得感恩父母的深情、朋友的真情、老師的熱情,所做的一切只為達到自己的目的。
無論是在社會上的行人,還是處在高校的學生,丑陋現(xiàn)象顯而易見。隨著科技的發(fā)達,時代在進步,同樣時代也在變復(fù)雜。在這樣的時代亟待召喚柳子之淡然情懷,能夠讓我們真正地達到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情境,這也是柳子之淡然情懷最為深切的表達。在金錢、名利、權(quán)勢面前,能夠以淡然情懷去面對,遵循自己的本性,率性而活,把金錢、名利、權(quán)勢看成是浮云。因此,柳宗元的這種淡然情懷就順時運勢了。
千百年來人們始終深深懷念,柳子逆境中奮起的“柳子精神”,在世間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柳子之淡然情懷就是柳子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高揚柳子之淡然情懷,能夠讓我們更好的笑對人生,笑對人生挫折。柳宗元從被貶前的“少時陳力希公侯,許國不復(fù)為身謀”的悠閑自得生活到被貶之后的“投荒垂一紀,竄逐宦湘浦”的落魄生活,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可以說柳宗元的前半生有著夢幻般的生活,有過光輝的日子,他生活在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父親的剛強正直,母親的賢惠,讓柳宗元從小受到了學術(shù)文化的熏陶,一代宗師就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下形成了;然而在他的后半生幾乎處于流離失所、四處飄泊的窮困窘境的生活。仕途的落魄,理想與事業(yè)瞬間付諸東流,特別是在他死后竟無錢料理喪事,最后還是在好友的幫助下才送回故里安葬。值得說的是,在面對仕途失敗、流離失所的困境下,柳宗元依然能夠“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柳子用一種淡泊的心態(tài)去擺脫陷害之苦,排斥打擊之難,更加懂得用淡然的情懷去笑對人生、笑對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在今天,特別是當代大學生,在求學的過程中會因家庭、學習、戀愛等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更需要柳子之淡然情懷,去笑對人生路途中的種種挫折。
柳子之淡然情懷是富貴不張揚,不追名逐利,在紛雜的世界里,仍能擁有一顆純凈的心靈,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在社會上,道德問題時時刻刻充斥著我們每個人的內(nèi)心。社會上接連發(fā)生的礦難、詐騙、交通事故、制假售假、食品安全問題、天價醫(yī)藥費、彭宇案件……種種問題,暴露的是人們心靈的冷漠,道德的淪喪!很顯然人們已經(jīng)被金錢利益扭曲而喪失了難能可貴的道德。柳宗元對道德問題的見解也是獨到的,可以堪稱柳文化中的精要。柳宗元在對道德問題上大多數(shù)是繼承了先秦儒家的“中庸”觀點。在受到現(xiàn)實無情的壓迫下,他選擇像佛教一樣樂山樂水,淡泊自然的審美情趣,這與他當時想借此來擺脫沉重負擔,來獲得自我心靈的純凈十分契合。他寄情于自然,希望達到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從大自然的美景中,尋找一種心靈的審美體驗,從而達到內(nèi)心的純凈,從他的《始得西山宴游記》、《鈷鉧譚西小丘記》等山水游記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柳宗元享受人生像這樣的淡然、適然。柳子之淡然情懷,它能夠消除現(xiàn)實中的煩擾,在柳宗元生活得意的時候,他是比較熱衷于仕途而求得功名,在長久的追逐中并失敗之后,他希望擺脫世事的束縛,來獲得人身的自由,人性得到回歸,心靈得到慰藉,這是他淡然生活的美好寫照。高揚柳子之淡然情懷,能讓我們擁有一顆純凈的心靈,特別是在道德淪喪、物欲橫流、世風日下的今天,能讓我們此刻仍能保持心靈的純凈。
柳子之淡然情懷,沒有那么復(fù)雜,淡然的面對世事,不怕四季的輪回,不怕晝夜的來臨,有的只是面對。柳宗元在經(jīng)歷了革新失敗后,受到了反對派們的排擠打壓,嚴重觸犯了宦官集團的利益,他們百般從中阻攔革新,向朝廷施加壓力,迫使柳宗元被貶永州。永州的艱苦生活,使他“百病所集,痞結(jié)伏積,不食自飽,或時寒熱,水火互至,內(nèi)消肌骨”。這樣的困境下,柳宗元在永州的10 年卻對哲學、政治、歷史等方面勤加鉆研,寄情山水,有的只是淡然面對,最終他寫下《永州八記》。而《柳河東全集》中有317 篇就創(chuàng)作于永州,從此一代宗師柳宗元的形象,就永遠留在永州人民的心中。永州人民更是通過建祠寄相思,碑刻寄深情,來表達他們對柳宗元的愛戴、崇敬之情,從此柳子之遺澤永傳,詩文百代傳。那些曾經(jīng)恨極了柳宗元的人們,可曾想到柳宗元在官場失意后仍能得到人民如此的厚待!可以說,柳子的這種淡然情懷,造就了他一生的命運,柳子之美名也就此亙古留存了。
21 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早在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中就強調(diào)了“適者生存,優(yōu)勝劣汰”的觀點,在如今這樣科技發(fā)達的時代,更需要競爭,這對于我們當代大學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基礎(chǔ)、良好的道德情操,更需要柳子那一份獨特的淡然情懷。面對激烈的競爭,能夠出類拔萃,成為競爭者中的強者、佼佼者,也能在平淡的人生中擁有美好的明天。
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因而每個人的人生也千差萬別,世界上也找不出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柳子之淡然情懷,也讓他擁有幸福人生。有人可能會問他真的幸福嗎?或許在別人眼中,他受盡背井離鄉(xiāng)之苦,貶謫永州是不幸福的。哲學中的思想教會我們看問題、看事情不以偏概全,應(yīng)該用全面的、聯(lián)系的觀點去看待問題??v觀柳宗元的一生,家庭的和諧氛圍,賢母的幫助,父親的鼓勵,兄妹和樂,讓他享受到家庭的幸福。即使政治上仕途的失敗,讓他失去了所謂的理想,但他卻收獲到了朋友的真情,在他窮困潦倒之時,他得到劉禹錫等好友的熱心幫助。永州艱苦的困境,沒有給他帶來物質(zhì)上的財富,卻給他帶來了精神上的無價財富。他寄情永州山水間,關(guān)心民生民情,讓柳文化弘揚于中華乃至世界。從這方面看,柳宗元是幸福的?,F(xiàn)在,人們往往把幸福想得那么復(fù)雜,那么庸俗,其實幸福很簡單。對于社會上的各種事物,以淡泊情懷去對待,因為看淡,所以幸福。擁有淡然之心,就會學會滿足,滿足之后便會感到幸福。生活中并不追求奢華,在人生路途中,過著淡淡的閑情逸致的生活,明白生活中一些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所在,靜能生悟,水止而能照物;品超斯遠,云飛而不礙空。明白了這些精華,不再為一些小事而耿耿于懷,練就一顆淡然豁達的心,讓自己浮躁的心平靜下來。這樣我們就會有可能擁有幸福的人生。我們要向柳子一樣,不再為仕途失意而耿耿于懷,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坦然面對一切,這才是幸福人生的真諦。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边@首詩時常被人們所吟誦,文人騷客徒留于昔日的西巖,久久不愿離去。這是柳宗元的《江雪》,恰好這首詩是柳宗元對于淡然情懷的一種完美寫照?!督分忻枥L了美麗壯觀的自然風光,恬靜淡然的幽深意境和人鳥飛絕的寂寞空靈,卻突出一位頑強堅定、執(zhí)著的垂釣者?;仨谠囊簧?,《江雪》中表現(xiàn)的垂釣者是恬靜淡然的意境的獨具代表,也是詩人的情感寄托與完美寫照。由此,他的淡然情懷也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因此,不得不說柳宗元的作品對于淡然情懷的闡釋有著獨到見解。對于審視、研讀、崇敬這樣一位擁有淡然情懷的文壇傳奇,對于我們當代大學生具有很深的現(xiàn)實啟示意義。
[1]李大師,李延壽.南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杜方智,林克屏.柳宗元在永州[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3]翟滿桂.一代宗師柳宗元[M].長沙:岳麓書社,2002.
[4]吳文治.柳宗元評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9.
[5]孫昌武.柳宗元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