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根
“春·分”2015當代藝術展
——序言
黃 根
圖22、杜丹 《春分》 照片
圖23、王緒斌 《鶴神》
圖24、翱紫 《一碗炸醬面》
驚蟄一聲雷鳴響,細雨綿綿春分到。
春分作為一個節(jié)氣,預示著新年伊始,暖陽將至。同時,她也為蘇州奉獻了一場充滿朝氣與生命力的三十一位青年藝術家作品聯(lián)展。
近年來,蘇州的當代藝術實踐初見規(guī)模,當代藝術現(xiàn)場頻繁發(fā)聲,這都為蘇州當代藝術的生長提供了寶貴的氛圍與土壤?;仡欉^去,在悠久的歷史文化的長河中,蘇州作為底蘊深厚的文化名城,在中國的廣袤大地上閃閃發(fā)光。但是,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相比蘇州的社會經(jīng)濟令人驕傲的現(xiàn)代化成果,蘇州的藝術文化的當代推進便顯得相對緩慢。對當代藝術并未形成普遍的關注和認同。所以,當代藝術的展覽和介紹對蘇州的城市文化生活的發(fā)展是極其重要和必要的。
春·分展覽作為繼去年夏至、小雪展后的蘇州當代藝術的又一盛會,展覽邀請了北京、天津、廣州等地青年藝術家共同參與,展覽仍以油畫作品為主,包括版畫、雕塑和攝影等創(chuàng)作,共九十余件作品。相比過往,此次展覽實現(xiàn)了由本土群落藝術家聯(lián)展到邀請國內(nèi)外其他藝術家的共展,從展覽的風格定位、參展作品的種類構成到系列展覽的融合,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實踐構建著當代蘇州藝術的新面貌。
我堅信,春·分展覽就是這初春的雨水,催化著這群充滿了生命活力的青年藝術家。他們正蠢蠢欲動,等待著屬于自己的野蠻而任性的生長。
我堅信,在這座城市,藝術家的聚集、群落的形成、作品的豐富多元、藝術機構和藝術家的踴躍參與,必會使當代藝術的氛圍蔥茂濃郁。我看到了,一個創(chuàng)造蘇州當代藝術繁榮的契機。
我堅信,我們所播下的每一顆藝術的種子皆會收獲果實。
(黃根,蘇州畫廊協(xié)會秘書長)
圖25、朱亮 《冬半木》 木雕 160×15cm
圖26、彭丕 《太行屋脊》
圖27、喬萬華 《涂鴉》 紙本丙烯 40×50cm 2014
圖28、吳嫻 《一點游絲》 90cm×120cm 2015
圖29、張玉瀛 《256-2014》 布面油彩 150×200cm 2014
圖30、高志學 《朝圣》 布面油畫 120×130cm
圖31、何塞·門薩納雷斯·羅德里格斯 《burning girl》
編者按:
2015年1月17日,英國Norman Cherry教授在蘇州工藝美術職業(yè)技術學院舉辦了一場題為“珠寶趣話”(“Jewellery Which Tells Story”) 的學術講座,圍繞著歷時7年的題為“Transportation”的展覽,向大家介紹當代首飾的一大類-——敘事性首飾。本刊輯錄精彩部分,以饗讀者。
Norman Cherry
諾曼·切瑞(Norman Cherry)教授曾任英國伯明翰藝術與設計學院珠寶學院院長,林肯大學設計、建筑與傳媒學院院長,林肯大學副校長,是蘇格蘭皇家藝術委員會成員,首飾藝術家兼策展人,他還擔任昆士蘭大學、格里菲斯大學、南京藝術學院等多所大學的客座教授。他的作品為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著有《Jewellery Design and Development》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