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妍
(池州學院 藝術系,安徽 池州 247100)
高校藝術專業(yè)古箏課教學初探
閆 妍
(池州學院 藝術系,安徽 池州 247100)
通過對古箏課教學的意義進行分析,引出當前高校藝術專業(yè)古箏課教學的基本情況,針對古箏教學演奏方法、古箏教學條件、集體課教學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措施。
古箏教學;高校藝術專業(yè);意義;演奏技巧
樂器都經歷著動態(tài)的演變過程,古箏在演變的過程中實現了樂器的改革、技法的豐富。自古箏出現以來,歷朝歷代的宮廷與民間以及近現代的教授、古箏藝術家、演奏家等,都通過愈發(fā)明確的音樂理念實現對古箏藝術的發(fā)展與繼承,從理論到教學方面都實現了較大的豐富與發(fā)展。
在我國的民族器樂藝術中,古箏的地位非常獨特。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fā)展與革新,高校的古箏教學課程實現了大力的推廣與全面性的演變。當前,雖然我國的古箏教學取得了一定的發(fā)展與成就,但是依舊存在著很多問題,例如:師資力量較為薄弱、教育資源相對匱乏、教育經費方面短缺等。
1.古箏演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南北方右手的演奏手法存在區(qū)別
在右手的演奏手法方面,南方與北方存在著較大的區(qū)別。北方的演奏方法為扎樁,這種演奏方法比較有力、扎實,彈奏出來的聲音比較結實飽滿;南方的演奏方法為懸手,這種演奏方法比較清新、流暢,能夠實現快速、具有爆發(fā)力的彈奏。
樂曲的風格不同,其采用的演奏方法也是不同的,尤其是對于一些傳統(tǒng)的樂曲來講,扎樁演奏與懸手演奏之間的區(qū)別更加要注意。對于很多古箏初學者而言,扎樁演奏方法比懸手演奏方法要更容易掌握手臂力量的下垂,在手形的固定方面也相對比較容易,因此初學者要將扎樁演奏方法的學習作為古箏學習的開始。
(2)演奏過程中左手體現古箏韻味
在古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強調古箏的獨特韻味是通過左手來進行體現的。左手的演奏技巧包括上滑音與下滑音、上回滑音與下回滑音、按變音、顫音等,教師要對這些概念及技巧進行明確的講解,讓學生在腦海中將這些知識與概念牢牢謹記,在演奏的過程中能夠把握古箏的韻味。
(3)樂理的學習及視聽練耳的訓練
在古箏彈奏的過程中,彈奏者的雙手都需要參與到其中,因此演奏者雙手之間的配合節(jié)奏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從基礎上對學生的節(jié)奏進行訓練,讓學生學習一些樂理方面的知識,例如節(jié)拍、音符、節(jié)奏等。如果學生對于音高的分辨能力較差,那么可以針對學生進行視聽練耳的課程,提高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在古箏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生學習的速度,更要注重學生對于樂曲掌握的質量。
(4)古箏演奏過程中的用力問題
在古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地將放松、用力的時間教授給學生。學生在觸弦的一瞬間要用力,在觸弦之后要快速地進行放松,指尖在觸弦過程中的反應要迅速而敏捷,在觸弦的時間方面既不能夠提前,也不能夠拖延。在扎樁演奏方法中,中指與拇指的用力方向為面板方向,肩部與手臂的壓力、重力傳遞到指尖,使彈奏出來的聲音能夠更加的結實而富有穿透力。懸手提彈方法則是將肩部與手臂的下垂力傳遞到指尖,使指尖對古箏形成敲擊力量,指尖在敲擊的過程中向著手心與掌關節(jié)的方向存在一個握力,兩者相互結合使古箏發(fā)生聲音。
(5)古箏演奏過程中演奏速度的把握
在古箏學習的過程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第一步就是要扎實地進行基本功的練習,對手指的控制力進行鍛煉。通過大量的基本功的練習實現用節(jié)奏管住手指的目的。要想做到快速的彈奏古箏,就必須先從掌握慢速彈奏開始。從最開始的練習過程中就要確保音符與節(jié)奏方面的準確性,當能夠在慢速演奏的過程中正確地彈奏所有的音符之后,就可以加快演奏速度,逐漸將速度提升到樂曲所要求的曲速。此外,在快速演奏的過程中要重視放松的問題,快速演奏并不意味著演奏全過程都要緊張演奏,“快而不緊,松而不懈”的演奏才是合格的演奏。
2.古箏教學條件方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1)古箏教學師資條件方面
教師方面,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yè)技能水平與文化藝術修養(yǎng),同時還要求教師具有非常出色的古箏演奏技藝。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夠對現狀滿足而不思進取,不能夠滿足于單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要通過不斷的實踐與總結實現教學模式的更新與豐富。學生方面,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能夠背誦、閱讀與彈奏已經學過的曲目,要對曲目做到完全的理解與正確的演奏。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德藝并重,形成一種良好的教學風氣與學習風氣。
(2)為古箏教學提供基本的條件
為了能夠確保古箏教學的良好進行,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包括固定教學場所與演出場地,充足的教學用琴與教材,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優(yōu)良的教學環(huán)境與先進的教學設備等。通過這些讓學生能夠沉浸在音樂的世界中,對音樂的美進行深入的體會與感知。在古箏教學教材的選擇方面,《中國古箏考級曲目(上、下)》(上海箏會)中包含了從初級到高級的古箏學習曲目,并且較為全面的收錄了南北各個流派中不同風格、不同表現技法的代表曲目,較為適合在高校集體課教學過程中進行使用。
古箏集體課教學的方式能夠實現教學資源的節(jié)約,同時對于教學實踐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音樂師范教育最終的目的并不是培養(yǎng)一流的古箏專業(yè)人才或者演奏家,而是要培養(yǎng)古箏專業(yè)的教學型人才。在集體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針對練習的要求、樂曲內容的表現以及易出現錯誤的地方等問題進行重點的強調與講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掌握古箏技能,還能夠掌握古箏教學的方式,使學生在古箏教學實踐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集體課教學過程中,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針對古箏學習及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問題進行熱烈的討論與積極的交流。通過共同學習來使學生能夠吸取他人的長處,做到取長補短,最終實現學生的共同進步。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討論式、啟發(fā)式等教學方法的采用,來對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進行調動,讓學生能夠進行自主的學習,消除學生對教師的過度依賴或者對教師進行單純的模仿,促進學生個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集體課教學方式在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有著不可取代的優(yōu)越性。
古箏集體課教學方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轉變個別課教學的方式,適應集體課的講授方式,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不能夠將重點過多地集中在手法、技巧等的講解與示范方面,要更多地關注彈奏的方法、風格以及學習古箏需要掌握的知識等方面的講解。教師要不斷完善自身的專業(yè)水平與藝術修養(yǎng),通過文化水平與彈奏水平的不斷提高,確保實現教學的思想性與科學性。
在我國的民族器樂藝術中古箏有著非常獨特的地位。經過漫長的動態(tài)演變過程,古箏在技法、理論等方面都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隨著古箏技藝水平的不斷提高與技法的不斷革新,古箏教學方法方面實現了質的飛躍。雖然我國的古箏教學有了較為明顯的發(fā)展,但是依舊存在著很多問題。本文從三個方面對古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的措施,為古箏教學的發(fā)展提供指導與借鑒。
[1]王莉萍.高師古箏集體課教學改革研究——以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專業(yè)為例[J].藝術研究,2013,(12):106 ~107.
[2]沙里晶.古箏普及教育在建設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兼談開展非專業(yè)古箏師資培訓的建議[J].音樂創(chuàng)作,2013,(11):186~187.
J632
A
2095-4654(2015)03-0133-02
2014-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