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艷
(東北石油大學 外國語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8)
現(xiàn)代日語語法學派與大學日語語法教學
胡春艷
(東北石油大學 外國語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8)
語法是外語學習的基礎之一,沒有語法就無法組織語言,因此語法教學是大學日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F(xiàn)代日語主要有山田語法、橋本語法和時枝語法三大語法流派,對其進行歸納分析,并與大學日語語法進行對比,找出其各自的劃分標準和主要的優(yōu)缺點,以期對大學日語語法教學有所幫助。
山田語法;橋本語法;時枝語法;大學日語語法
組織語言進行交際,不是單詞的簡單羅列,必須要遵循一定的語法規(guī)則。對于外語學習者而言,沒有語法就無法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所以,大學語法教學是日語教學最重要的一部分。日本諸多語法流派對日語語法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各有所長,而中國的日語語法教學既要在日本語法流派的基礎上博采眾家之長,又要符合中國學習者的特點。大學日語語法教學的對象是高等學校非日語專業(yè)的本科生,因此要建立一套符合他們特點的語法體系,來指導大學日語教學活動。
語法就是遣詞造句的規(guī)則,是正確運用語言的準則。語法既可以指客觀存在的語法規(guī)則的系統(tǒng),稱之為“自然系統(tǒng)”,又可以指語法學家對語法規(guī)則所做的解釋的描述,稱之為“描述系統(tǒng)”。自然系統(tǒng)是客觀存在的,是不變的,而因為不同的專家、學者所研究的側重和角度不同,就有了著名的山田語法、橋本語法、時枝語法,這是現(xiàn)代日語語法史上最具有影響力的三大語法學派。按描述系統(tǒng)分類,又可以分為“理論語法”和“實用語法”,前者旨在揭示語言語法構造的存在和發(fā)展規(guī)律,而后者是為了某一實用目的而建立的語法。大學日語語法是以高等學校非日語專業(yè)的本科生為教學對象,是一種教學語法,因為它規(guī)范了語法的正誤,所以又是規(guī)范語法?,F(xiàn)代日語語法學派的語法屬于理論語法,而大學日語語法則屬于實用語法,以理論語法為依據(jù),但是有特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所以兩者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
(一)山田語法的主要理論
山田語法是在吸收西方邏輯學和心理學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的日語語法體系,其核心思想是“統(tǒng)覺作用”也就是“陳述の力”。所謂“統(tǒng)覺作用”,是指人們認識客觀世界時,單憑感官從外界得到的感覺,以及這些感覺材料的簡單積累是不能產(chǎn)生思想的。必須由人的主觀意識中的某種功能使感覺材料清晰地反映于人的大腦、或對這些材料進行綜合統(tǒng)一才能產(chǎn)生思想。這種功能就是所謂的“統(tǒng)覺作用”。統(tǒng)覺作用是山田語法的理論核心,是詞類劃分的基礎,也是句子結構理論的主要支撐。山田利用“統(tǒng)覺功能”區(qū)別了體言和用言,用言除了具有意義屬性還具有將體言、用言等其他詞組合在一起的統(tǒng)覺能力。在詞法研究中,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將助動詞稱之為“複語尾”并歸為用言一類。他批判了助動詞不具有詞的“獨立表達思想”的性質,卻將其歸入用言,不能不說這是其詞法學上不徹底的地方。
(二)橋本語法的主要理論
與山田語法相比,橋本語法的最大特點是注重形式,受西方音韻學的影響,在語言單位中設置了“句節(jié)”的概念,這是其語法的靈魂,也是其主要貢獻所在。日本從中學開始學習的語法都是以橋本語法為藍本的,所以橋本語法也是日本學校語法的主要理論基礎,但卻越來越受到批評。
所謂“句節(jié)”,即“文には実際の言語としてどうしてもそれ以上區(qū)切って言うことができないものがある?!睂⒃~分成詞+辭,區(qū)別也是前者可以單獨構成句節(jié),后者不可以。橋本語法中句節(jié)是按照音的形式進行劃分的,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一定的音節(jié)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而且是連續(xù)的音節(jié)。
2.構成句節(jié)的各個音節(jié)的音調(diào)是固定的。
3.在實際的語言運用中,前后的音節(jié)是相對獨立的。
4.最初的音和其他的音或者最后的音和其他的音之間是有不同的限制的。
由此可見,橋本語法更加重視語音的形式層面。日本的學校語法也是以橋本語法為藍本的“句節(jié)語法”,在詞和句子之間設置了句節(jié)。誠然,對于句節(jié)的正確使用和認知,可以加強日語的思維意識,但是卻使詞一定要為句節(jié)服務,使詞只具有詞匯意義,而缺失了語法意義,而且,詞也不是構成句子的最基本的語法單位,使日語呈現(xiàn)了與其他語種不同之處,很難用普通語言學的理論加以分析。另外,對于中國的日語學習者來說,句節(jié)這一語法單位是比較陌生的,漢語中完全不能找到等同的概念,所以在認知上有一定難度。正因為如此,中國的日語教學不應照搬日本的學校語法,橋本的句節(jié)語法也并不適合中國的日語教學。
(三)時枝語法的主要理論
時枝語法認為,語言是人類思想和行為的表達,而一切語言都可以還原成人的主體意識和活動。這與索緒爾的結構主義語言學是背道而馳的,索緒爾認為思想是語言的構成要素,而時枝認為思想表達的本身就是語言。并在言語過程說的基礎上,提出了“詞辭分類論”。詞是概念化的東西、是客觀的,而辭是沒有概念化的東西,是主觀的。辭統(tǒng)括詞構成句子的基本結構,當動詞的終止形相當于辭不能從形式上劃分出來的時候,就假設存在零記號。對于詞和辭是一層套一層的,所以又被叫做套匣式結構分析法。
由此可見,三大語法學派都有其不同的理論觀點,山田是在心理學和邏輯學的基礎上,對語言進行認識,人腦的統(tǒng)覺作用是其理論的基礎。而橋本是從音韻學的角度,從形式上對語言進行研究。而時枝則認為語言本身就是思想,思想和語言其實是一個整體。無論是從哪種角度,在其理論的基礎上都避免不了對詞的分類,和對句子結構的分析,可以說三大語法學派其研究的焦點也集中在詞的分類和句子結構的分析。三大語法學派雖然各有所長,但是對于中國的日語學習者卻并不適用,日語教師只能在吸收各大學者的基礎上,針對教學對象,尋找適合自己的語法體系,使其能夠指導教學活動。
對現(xiàn)代日語語法學派的理論研究發(fā)現(xiàn),雖然各自理論的基礎和側重點不同,但是其中心問題主要圍繞著詞的分類和句子的結構分析進行。鑒于篇幅的限制,下面主要針對詞類劃分上的分歧,將大學日語教學和現(xiàn)代日語語法學派的主要成果進行對比,找出其各自的劃分標準和主要的優(yōu)缺點。
詞類是詞的語法性質的分類。劃分詞類的目的在于說明語句的結構和各類詞的用法。分類的依據(jù)是詞的語法功能、形態(tài)和意義。功能、形態(tài)、意義三者是一個統(tǒng)一體的不同表現(xiàn),在詞類劃分時要三者兼顧,同時也要分清主要和次要。語法功能應該是主要的。大學日語語法中從詞的意義和功能入手,將日語詞匯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具有明確詞匯意義的詞,因其內(nèi)容實在,命名為內(nèi)容詞;另一類是完全或主要表示語法功能的詞,稱之為功能詞。而內(nèi)容詞又分成名詞、代名詞、數(shù)詞、動詞、形容詞、形容動詞、連體詞、副詞、接續(xù)詞、感嘆詞10種,功能詞分成助詞和助動詞。
日語的各大語法學派根據(jù)自己語法體系的核心思想將詞類進行了劃分,山田從詞的意義和功能將詞分成了“観念語”和“関係語”?!坝Q念語”一個詞就可以表示一個完整的思想,而“関係語”必須要接在“観念語”的后面才能使用,這種分類的思想和大學日語語法的分類有異曲同工之處。但是,對于助動詞山田將其命名為“複語尾”,并歸為用言之列,顯然和它前面的分類標準相違背,所以,這是其分類中一直被后人批評的地方。他的語法精髓“統(tǒng)覺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観念語”和“陳述語”的區(qū)分上,但是,“統(tǒng)覺作用”是一種主觀的思想,對于學習者來說很難把握。
大學日語語法對詞的分類,基本上和橋本語法的分類相同,這是因為橋本語法一直是日本學校語法的基礎,中國的日語語法教學在很長時間內(nèi)是對日本學校語法的照搬。但是大學日語語法在橋本語法對詞的分類基礎上,進行了一些調(diào)整,使其更適合中國的日語學習者。首先,橋本語法將詞分成詞(自立語)和辭(附屬語),和大學日語語法的內(nèi)容詞和功能詞是一致的,有些日語教學也不排除自立詞和附屬詞的說法。但是橋本分類的標準還是圍繞其語法的核心“句節(jié)”,其分類的標準是能不能構成句節(jié),而不是像大學日語是從功能、形態(tài)、意義三方面綜合考慮的。而且對于助詞和助動詞的分類,完全是按照句節(jié),是“続くもの”還是“切れもの”,主要是從形式上進行分類,同時,因為在詞和句子之間設置了“句節(jié)”這一語法單位,而漢語中沒有這一概念,對于中國的學生來說,還要先弄懂什么是句節(jié),再記住詞的分類,顯然增加了教學和學習的難度。
而時枝以其“言語過程說”為語法的核心將單詞分成客觀表示概念過程的“詞”和主觀表示說話人立場的“辭”,很難在人的頭腦中形成具體的詞匯難以把握。所以,大學日語語法在對三大語法學派進行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套對于中國學生來說簡單易行的詞的分類標準。將詞分成內(nèi)容詞和功能詞,這是從詞的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上進行分類的。其實,這與漢語的實詞和虛詞的分類標準是一樣的。漢語認為:能夠充當句法成分,有詞匯意義、語法意義的是實詞,不能充當句法成分,只有語法意義的就是虛詞。但是漢語的虛詞有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和日語的功能詞所指的內(nèi)容不同,所以,為了避免和漢語的實詞和虛詞混淆,不能使用實詞和虛詞的概念,而使用了內(nèi)容詞和功能詞的概念。
總之,三大語法學派對于各自的語法都有其獨特的見解和所長,但其主要用于語法研究,雖對日本人本身的語法學習有所指導,但在某些方面并不適合中國學生。尤其大學日語針對的是非日語專業(yè)的本科生,他們對語法的學習是為了更好地掌握日語這門外語,用于日常交流。當然,坦承地講,通過大學日語四、六級考試,也是他們最主要的目標之一。這就要求語法術語要盡量與漢語和普通語言學相近,避免產(chǎn)生歧義。同時,語法要盡量簡單明了,容易把握和學習。盡量客觀化、具體化,最好形成一套規(guī)律,不要用太多主觀的標準,使學生無所適從。通過對三大日語語法流派和大學日語語法在詞法學上的對比,大學日語教師可以在吸收前人語法精髓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歸納,使其更加適合中國的非日語專業(yè)的本科生,形成自己獨特的日語語法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這應是每個大學日語教師追求的目標。
[1]彭廣陸.日本學校語法的批判——兼論我國日語語法教學改革[J].日語學習與研究, 2007,(1): 9.
[2]彭國躍.試論山田語法的“統(tǒng)覺功能”[J].日語學習與研究, 1984,(6): 17.
[3]日本語教育學會編.日本語教育事典 [M].東京: 大修館書店, 1982.86.
[4]黃柏榮, 廖序東. 現(xiàn)代漢語下[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9~11.
2095-4654(2015)03-0115-03
2014-12-12
2014年度大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項目《大慶市對日軟件外包人才培養(yǎng)與日語教學改革》(DSGB2014055)階段性成果
H3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