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廣大附屬實驗學校 鄧 斌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強調在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對學生道德、行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及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yǎng);強調德育在各學科教育環(huán)節(jié)的滲透,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注重實踐環(huán)節(jié),增強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德育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作為實施美育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它無形的體現(xiàn)在每一門學科的知識當中。在美術教育中,它主要是通過完美的藝術形象的感染來樹立學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與此同時,德育的培養(yǎng),又使學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最終使學生更加熱愛藝術,熱愛生活。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某種角度上講,美術教育和德育應是相互作用、相互聯(lián)系的。那么如何在美術教育中滲透德育呢?如何將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日常的美術教學中,讓學生不僅學習知識,而且能明了做人的道理,提高道德品質的修養(yǎng)呢?如何做到學業(yè)與德育兩者兼顧呢?在課堂教學改革的大潮下,我就個人的一些體會談一點點看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表現(xiàn)在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上,同時開放的格局也對人們的思想、觀念、信仰產生了沖擊。市場經濟的大潮波及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學校也不再是一方凈土,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不再局限于課堂,網絡、手機微博、微信等信息手段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各種不良信息也影響著學生,給學生的身心成長以不良的影響,學生思想道德滑坡令人擔憂。于是“書難教,生難管”也成為教師們談論最多的話題,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道德意識淡薄、精神意志脆弱、學習積極性普遍低落,部分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出現(xiàn)偏差,缺乏必要的傳統(tǒng)美德。因此,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是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迫在眉睫的任務。
美術教學是帶領學生徜徉于藝術的海洋,讓一篇篇古今中外精美的優(yōu)秀作品浸潤孩子們的心田,啟迪孩子們的智慧,讓孩子掌握知識。這些課文內容跨越古今中外,樣式多樣化,這就使得美術課堂具有多元化和創(chuàng)新性的特點,課堂生動活潑,并且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不是美術課堂上的重點,所以,美術教學不像思想品德課那樣公式化,不會枯燥乏味。它是把對學生的德育滲透到美術教學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美好情操和優(yōu)秀品質,這是其他課程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美術教學要求工具性為主,思想性為輔,《課程標準》從教學目標到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方法、教材選編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均反映了工具性和思想性并存這一教學理念,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在新課導入中,生動形象地滲透德育。授課,首先要抓好“導課”這一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我用生動、形象的電化多媒體教學和富有感情的語言,將學生的思想感情帶入教材所描寫的情境之中,引起學生內心世界的共鳴,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情趣,又使他們受到了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
藝術作品,不論油畫、雕塑,還是素描和國畫都是作者情感的產物,其中都含有豐富的感情色彩和內涵,與理性頗強的政治教材區(qū)別甚大。因此,美術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往往是通過或抓住其中一些帶有感情色彩的典型事例和人物來打動學生,震撼他們的心靈,從而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美術課不是政治課、品德課,不是靠理論說教和標語口號式的教育,而是靠視覺藝術形象或通過藝術審美活動感染、熏陶,使學生等到啟迪,領悟道理,受到教育。在小學美術教材中,每幅作品都蘊含著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只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得當,就能有效地進行思想品德意志的教育。其中多媒體課件可以把教學所需要的各種圖像、語音、音樂、影像以及文字說明進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給學生,實現(xiàn)教學活動的生動和高效。
在我的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在講欣賞外國美術作品這一課時,當我說到珂勒惠支《面包》:場景解讀一位無助的母親站在寒風中用背對著兩個孩子,在給其中一個孩子分享不知在哪里得來的一塊面包場面時,而且還是掩面背著另一個孩子塞進另一個男孩口中。一個女同學在課堂上竟情不自禁的失聲痛哭起來,后來經過了解,原來她的媽媽因病已經去世了,課文中的情景使孩子想起來自己的媽媽。我就趁機讓孩子們講一講自己的父母,想一想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教育孩子們要尊敬父母、關愛父母,并且把具有同樣情感的季羨林先生的《永久的悔》這一課放在一起教學,增強學生對這一情感的體驗,并適時布置作業(yè):回家為父母做一件事或對父母說一句話,通過第二天的反饋,證明效果十分理想。情感的交流,思想的共鳴是美術教學所要達要追求的目標,理解了作者的繪畫意圖和情感的表達,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美術作品內容的理解,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們良好的道德情操。
當代社會正處于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資訊更新速度快并且人們了解資訊的途徑廣,學生們再也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了,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對于社會生活中所發(fā)生的事件,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疏導,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拓展,點評實事,弘揚正氣,讓正能量引導孩子。
總而言之,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的利用美術這門學科對學生的思想品德與內在品質進行教育,讓學生通過對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的感悟來凈化自己的心靈,讓自己的思想能夠得到升華。并且在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提煉自己的思想精華,用純美的的心靈來完成作品的創(chuàng)作,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表現(xiàn)在自己的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