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會不會說話,很重要的一點是看你能不能看準場合。
有一年夏天,天氣非常炎熱,唐太宗處理完朝中事務(wù),到御花園里納涼。微風輕拂,唐太宗煩躁的心情漸漸好起來,抬頭看見大樹為炎熱夏天帶來陰涼,不禁感慨:“好粗壯的大樹??!”
話剛落音,跟隨在唐太宗身邊的宇文士及就開始拍起馬屁來了。據(jù)說,宇文士及拍馬屁的技巧可是朝中一流。只聽宇文士及說道:“是啊,多么粗壯的大樹呀!大樹啊,你偉岸的身軀就是陛下的英姿。你寬闊的樹冠遮天覆地,就像陛下建立的豐功偉績!而你清涼的濃蔭呢,就像陛下賜給天下臣民的恩惠和福澤!”
誰知,唐太宗聽完表情嚴肅,眼睛盯著宇文士及,大聲斥責說:“魏征常勸我注意提防疏遠那些溜須拍馬的諂諛之臣,我當時還不知道指的是誰,有段時間,我心中懷疑是你,但不確定。不過,你今天的所作所為證實了我的猜測。”宇文士及一聽,心中驚恐,連忙跪下叩頭不止,再也不敢亂獻阿諛之辭了。
每個人都喜歡被表揚,唐太宗也不例外。但時機不對,好話聽了也刺耳。倘若能看準場合再說話,效果自然就不一樣了。
口語實踐
看完這則故事,你覺得宇文士及說話錯在哪兒了?為什么會引起唐太宗大怒呢?如果你是宇文士及,你會怎么說呢?把你的想法寫下來,寫好后,可以寄給我們哦?。ㄔ敿毬?lián)系方式見本報報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