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湖縣實驗小學 246400)
刪繁就簡錦上添花
江滿紅(安徽省太湖縣實驗小學 246400)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信息化的當今社會,網(wǎng)絡的優(yōu)勢為我們的教育提供了優(yōu)厚的條件,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了強大的資源。讓多媒體走進語文課堂,能變枯燥為生動、變抽象為形象,從視、聽覺多方面引起學生的審美愉悅,更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興趣,增大課堂容量,為沉寂的語文教學帶來了“清新之風”。
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語文教學要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規(guī)律,選擇教學策略。新課標還具體提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注重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jié)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p>
有了多媒體,識字教學就輕松多了。教師可以事先將要學的生字設計在課件里,采用多種形象,在上課時,靈活運用。如將生字寫在一張張小臉上,學生讀對了,小臉就笑開了花,而且發(fā)出甜美的笑聲。這樣設計識字教學,低年級的學生誰不喜歡呢?
銅陵市張有志老師執(zhí)教的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21課《畫家和牧童》中,有這樣兩個片斷。
片斷(一)
師:默讀第二自然段,找出哪句話是說戴嵩畫畫畫得快的,畫波浪線。
生: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
(課件出示以上句子)
師:在這句話中,哪一對詞語意思相反?
生:“濃墨涂抹”和“輕筆細描”。
師:“濃墨涂抹”和“輕筆細描”是國畫中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老師帶來了一幅畫,請同學上來指指看,哪里是“濃墨涂抹”?哪里是“輕筆細描”?
(課件顯示一幅國畫,生上臺分別指出)
第一學段的學生,認知能力有限,對這兩個詞語的理解,不能準確地用語言來表達,只要求學生能理解意思就可以了。張老師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既減輕了理解的難度,又增加了學習的樂趣。課件在這里的顯示作用是功不可沒的。
片斷(二)
師:面對牧童批評的聲音,戴嵩是怎樣做、怎樣說的?
生:這時,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藹地說:“小兄弟,我很愿意聽到你的批評,請你說說什么地方畫錯啦?”
(課件出示以上語句)
師:哪位同學把戴嵩的話讀出來?
(指名讀)
師:將這些紅色的字去掉,讀讀看,感覺有什么不一樣?
(課件中,“小兄弟”“很”“請”帶紅色)
(生讀)
生:去掉這些詞,讀起來就沒禮貌。
生:去掉這些詞,讀起來就不文明。
(學生的回答并不準確,但教師并沒有直接指出來,而是繼續(xù)往下引導)
師:那再加上這些詞,讀讀看,覺得有什么不一樣?
(生讀)
生:加上這些詞,讀起來就“和藹”些。
師:“和藹”是什么意思?
生:親切。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巧妙引導學生,通過減詞語、比較讀的方式,讓學生自讀自悟,輕松地理解了“和藹”的意思。課件顯示句子,用不同的顏色顯示關鍵詞,減輕了教學負擔,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
新課標提出:“語文教育應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課件的作用非常重要。
我在執(zhí)教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鄉(xiāng)下人家》一課時,設計了以下片斷。
師:從文中找出描寫瓜藤攀檐的語句,認真品讀,將其中表示動作的詞圈出來。
(課件出示以下習題。)
師:請同學們關上課本,在下列括號中填上合適的詞語。
鄉(xiāng)下人家在屋前()一瓜架,()上絲瓜,瓜藤()上棚架,()上屋檐。當花兒()了的時候,藤上()出了青的、紅的瓜。
生:搭、種、攀、爬、落、結(jié)。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操作,將答案在課件中顯示出來。)
師:填上的詞語都是表示什么的?
生:動作。
師:其中有哪兩個詞意思相近?
生:“攀”和“爬”。
師:這兩個詞能不能互換?
(學生互換詞語,試讀。)
生:不能換。
師:為什么不能換?它們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樣?
(學生能意會,但不能準確表達。)
師:請用最快的速度查字典,查出“攀”和“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生:“攀”的意思有兩種:(1)抓住別的東西向上爬;(2)拉攏,拉扯。在這里應選第一種解釋。
生:“爬”的意思也有兩種:(1)手和腳一齊著地前行,蟲類向前移動;(2)攀登。這里選第二種解釋。
生:“攀”有抓住別的東西向上爬的意思;而“爬”沒有這層意思。所以不能換。
師:所以,我們在寫句子的時候,在平時的習作中也要學會準確用詞。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在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能理解詞語的意思,但不能準確表達的情況下,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查字典的方式,準確理解意思相近的兩個詞語在特殊的語境中的表達效果,學生的記憶明顯深刻得多,也知道準確運用詞語的重要性。課件直接將練習題顯示出來,隨著學生的回答,又將答案顯示出來,這樣,學生對于準確運用詞語的重要性,就能理解得更透徹。
語言文字的運用訓練形式多種多樣,合理利用課件,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樂,能使人在特定的氣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小學語文的課文類型不一,針對不同類型的課文內(nèi)容,選擇與課文內(nèi)容基調(diào)相宜的音樂,進行輔助教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執(zhí)教《頤和園》這一課時,在播放頤和園建筑畫面圖片的同時,配上了古箏樂曲,古色古香的建筑加上古典音樂,給人的感覺是身臨其境,陶醉其中,使人流連忘返。
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的特點。語文課適當使用多媒體,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身臨其境,從而有效地打開學生感官的窗戶,思維的閘門,加快、加深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從而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要真正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越性,必須在“輔助”上下工夫,從目標著手,從實際出發(fā),選擇與教學內(nèi)容密切相關的內(nèi)容,要有利于促進學生語感培養(yǎng)、思維訓練、文化熏陶,靈活機動地運用,讓課堂動態(tài)生成,營造充滿語文味的課堂,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責編 張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