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古人古語中的“境界”

    2015-03-16 11:43:03力行
    瞭望東方周刊 2015年8期
    關(guān)鍵詞:精神境界天地境界

    力行

    人的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是對人生的超越,是一種最高的精神境界

    境界的一重含義,是指人的思想覺悟和精神修養(yǎng)。一個人的經(jīng)歷和悟性決定了其人生境界?!稛o量壽經(jīng)》謂:“斯義弘深,非我境界?!蓖鯂S在其《人間詞話》里談到:“古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

    追求崇高的境界,是人生修養(yǎng)的價值追求,是對自我人格的肯定,也是一個人成才的必修課。

    境界決定品位

    人有一定的境界,才會有一定的追求,人生才會有一定的價值。境界決定人的品位,品位決定人格,人格決定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人生的道理其實很簡單,能立定志向,生命就會有所轉(zhuǎn)變;能持之以恒,生命就會脫胎換骨,最后終能贏得美好的結(jié)果。許多值得羨慕與崇拜的人,大都在認知上掌握了正確方向,然后持之以恒,生命就贏得了精彩。

    人生的高明境界——一個人無論處在何種情境之中,都不會感到卑微或驕傲。

    阮籍在《大人先生傳》中列舉了殷周之際和戰(zhàn)國時期的一些不因受辱而喪志,反因忍辱而激發(fā),功成之后又能身退讓賢的名人武士,以闡釋“失不為辱,得不為榮”的道理。

    戰(zhàn)國時兵家孫臏,曾與龐涓同學兵法。后來龐涓為魏惠王的將軍,忌其才能,誑他至魏,處以臏刑。但孫臏并未因此而喪志,先后設(shè)計打敗魏軍于桂陵和馬陵,并擒拿了龐涓。此即謂之“孫刖足以擒涓”。

    戰(zhàn)國魏人范雎,曾走遍東方六國,未能找到舒展自己“無己無為”的自由本性的機會,還被當時的齊國人打斷了肋骨和牙齒。他并不因辱而喪氣,反而激發(fā)了意志,西入秦國,幫助秦昭王討伐六國,建議實行遠交近攻之策,由此建立功業(yè)。在成功之后,范雎急流勇退,推讓賢者來代替自己。此即謂之“雎折肋而乃休”。

    還有一位叫百里奚的人,是春秋時秦國的大夫。他原為虞國大夫,虞亡時曾被晉人俘去,作為陪嫁之臣送入秦國,后出走到楚,為楚人所囚,又被秦穆公用五張牡黑羊皮贖回,用為大夫,所以稱為五領(lǐng)大夫。百里奚并不因此而感到羞愧,更沒有因此而灰心喪氣,反而增添了信心,與謇叔、由余等共同幫助秦穆公建立霸業(yè)。此即謂之“百里困而相贏”。

    年老體衰而輔佐周王打敗暴虐無道的紂王的姜子牙,此謂“牙既老二弼周”。

    以上四例歷史人物,用一生的榮辱變遷及其個人態(tài)度,詮釋了“無己無為”的人生境界。

    境界是一種人格

    境界是一種人格。境界的高低不取決于知識、金錢、權(quán)力、地位等因素。有的人很博學,但境界很低;有的人境界高,卻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為道所得”是一種精神境界。

    一個有學問的人,他的精神境界可能還像小孩子一樣天真爛漫?!独献印冯m然也不廢“為學”,但它還是以“為道”為主。它認為,人生中很重要的事情是提高精神境界,知識的積累與人的精神境界沒有直接的必然關(guān)系。

    《老子》說:“絕學無憂”。它認為,人生的指導原則應(yīng)該是順自然。“為學”則可能導致走向這個原則的反面。《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所謂“偽”的意思是人為,與自然是對立的?!盀閷W”增加了人的知識,知識的增加可能導致人為的增加,那就可能走到順自然的反面去了。

    “浩然之氣”是一種人生境界。

    孟子說,他一生的志愿,是學孔子,“乃所愿,則學孔子也?!泵献幼哉J為有兩個專長,一個是“知言”,一個是“養(yǎng)浩然之氣”?!昂迫恢畾狻辈皇峭庠诘奈镔|(zhì),而是內(nèi)在的精神境界。

    浩然之氣的主要內(nèi)容是不動心,在《孟子》一章的開始,孟子和他的學生公孫丑談到“不動心”。孟子說,僅做到不動心并不難?!案毁F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就是不動心。心所達到的精神境界,使它覺得“富貴”“貧賤”“威武”沒有什么了不起,沒有什么稀奇,所以它也就“不淫”“不移”“不屈”了。這就是真正的“不淫”“不移”“不屈”。

    這種境界,是養(yǎng)出來的。有了這種境界的人,才能至大至剛、無所畏懼,獨立于天地之間。有詩曰:“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浩然正氣”這四個字到現(xiàn)在還是一個常用詞語。懂得這個詞語,才可以懂得中國文化和中華民族的精神。

    有一種境界叫“坐忘”。

    《莊子·大宗師》篇講“坐忘”的方法,是關(guān)于顏回的一個故事。顏回先忘了仁義,又忘了禮樂,最后達到“坐忘”。“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坐忘”的方法是靠否定知識中的一切分別,把它們都“忘”了,以達到心理上的混沌狀態(tài)。

    《莊子》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神因為沒有耳目口鼻等竅,所以名叫混沌。住在南海和北海的兩個神,很憐憫他,想給他開竅。鑿了七天,七竅鑿?fù)?,混沌也就死了?/p>

    混沌也算是一種精神境界。對有這種精神境界的人,一些問題就不成問題了,它不能解決問題,但能消弭問題。這種精神境界,用莊子的話說,可以概括為十六個字:游于逍遙,論以齊物。超乎象外,得其環(huán)中。

    “道”是中國知識分子追求的一種境界。

    “君子憂道不憂貧,謀道不謀食?!薄懊恳晃幕瘏^(qū)有它的中堅思想,每一中堅思想有它最崇高的概念?!袊枷胫凶畛绺叩木辰缢坪跏堑?。所謂行道、修道、得道,都是以道為最終目標?!业姿枷胍搽y免以達于這樣的道為得?!苯鹪懒叵壬@段話,表達了一個哲學家對于民族傳統(tǒng)的深厚感情。

    墨子之道過于刻苦,“其生也勤,其死也薄……使人憂、使人悲,其行難也,恐其不可以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雖能獨任,奈天下何!”

    在先秦諸子中,儒家長于倫理,奠定了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基礎(chǔ);道家長于玄想,建立了古代哲學本體論;墨家長于邏輯與自然料學,對于形式邏輯和物理學、幾何學作出了貢獻。

    “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必須經(jīng)過“殊途”而達到“同歸”,經(jīng)過“百慮”而達到“一致”。那樣的“同歸”和“一致”才有內(nèi)容、有意義。如果沒有經(jīng)過“殊途”和“百慮”,而只談“同歸”和“一致”,那樣的“同歸”和“一致”就沒有內(nèi)容和意義了。

    中國人認同“道”字。道是一條路。人生應(yīng)該跑的那條路,就叫道。那條道不該只求知,更貴在能行。中國人常把知行合起來講。尚書里說:“唯知之難,行之惟難?!?/p>

    《易系辭》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照程頤的理解,“道”是一般,“器”是特殊,“形”是可以為人們所感覺的形體。一般,是不能為人們所感覺的,是“形而上”;特殊,是可以為人們所感覺的,是“形而下”。

    孔子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庇终f:“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边@是一種“安貧樂道”的境界。

    “天地間有至貴、至富、可愛、可求而異乎彼者(世俗的富貴),見其大而忘其小焉爾。見其大則心素,心泰則無不足,無不足則富貴貧賤處之一也,處之一則能化而齊(齊貧富貴賤),故顏子亞圣?!?/p>

    司馬光的學生劉安世說,他跟司馬光5年,得了一個“誠”字。司馬光又教他,求誠要從不說謊(“不妄語”)入手。

    “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應(yīng),于是坦然,常有余裕?!彼终f:司馬光對他說,“只是一個誠字,更撲不破。誠是天道,思誠是人道。天人無兩個道理?!薄吨杏埂氛f:“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這是做人的一種境界。

    境界有高下

    境界有高下。人生為血肉之軀,但人區(qū)別于動物的一大特點,就是人有一定的境界,這就叫人生境界。人生境界的升華就是道德境界。人的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是對人生的超越,是一種最高的精神境界。

    柏拉圖在《共和國》中有一個比喻:一個生長在洞穴中的人走出來,忽然看見土地的廣大,日月的光明,他的胸中也豁然開闊,覺得有無限的幸福。他以此來說明人的認識的提高。一個人的認識從感性飛躍到理性,如果這個飛躍是自覺的,他也應(yīng)該有這種感覺。

    《莊子》所說的井底之蛙,坐井觀天,以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從井里跳出來后才發(fā)現(xiàn)廣袤的天地。如果它有理性認知,應(yīng)該會有這樣的感覺。

    如果人能夠理解這些道德行為,就有超道德的意義。這些超道德的意義,就會使有這些理解之人的精神境界比道德境界再高一層,成為天地境界。

    天地境界有四個層次:知天、事天、樂天、同天。

    張載有句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道,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p>

    程頤說:“學者不欲學圣人則已,若欲學之,須(當作非)熟玩圣人之氣象不可?!睔庀笫侨说木窬辰绲耐庠诒憩F(xiàn),是別人能感覺的。

    因為一個人的氣象,是其精神境界的表現(xiàn),而精神境界是從哲學思想和修養(yǎng)功夫得來的,所以他的氣象能夠讓別人感受很深。

    猜你喜歡
    精神境界天地境界
    話說企業(yè)家精神境界
    三重“境界” 讓宣講回味無窮
    少先隊活動(2022年4期)2022-06-06 07:19:30
    境界
    都市(2021年8期)2021-11-11 20:05:09
    推己及人
    A Magic Train Trip
    A Talking Pug
    品“境界”
    中華詩詞(2019年3期)2019-08-30 03:46:20
    拾天地之荒
    海峽姐妹(2017年9期)2017-11-06 08:39:43
    藝術(shù)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戲劇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22:17:51
    “生活世界”視野下的反腐倡廉教育
    理論導刊(2016年2期)2016-02-22 13:18:54
    福安市| 肥西县| 梁河县| 平远县| 志丹县| 高安市| 北海市| 新民市| 合水县| 喜德县| 呼图壁县| 上杭县| 沧源| 陆川县| 泰州市| 甘肃省| 望谟县| 巩留县| 恩平市| 黑河市| 上饶市| 开原市| 赫章县| 隆子县| 随州市| 大名县| 钟山县| 永安市| 临沧市| 榕江县| 阿克苏市| 项城市| 阿克| 平乡县| 普兰店市| 尚义县| 邹城市| 兴宁市| 延吉市| 井冈山市| 兴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