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珩,楊嬋娟,張云美(重慶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 400016)
?
重慶市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培訓需求現(xiàn)狀調(diào)查*
羅 珩,楊嬋娟,張云美△(重慶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 400016)
目的 調(diào)查重慶市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培訓需求,為制訂切實可行的、高效率的培訓方案提供依據(jù)。方法 采用自行設(shè)計問卷,對重慶市8所三級綜合醫(yī)院的153名臨床護理帶教老師進行調(diào)查。結(jié)果 培訓頻率為每季度1次,培訓時間每次1~2 h為最佳,88.9%希望采取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教學理論培訓,79.1%希望采取教學查房和教學觀摩進行教學實踐培訓;培訓內(nèi)容以臨床護理教學技能培訓、護理實踐技能培訓和臨床教學管理培訓為主。結(jié)論 加大臨床護理帶教老師的培訓力度,科學安排培訓時間,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以臨床教學能力培訓為主,注重人文社會學課程培訓,提高培訓的可持續(xù)性和有效性。
臨床護理; 帶教老師; 培訓需求
臨床護理實踐是護生發(fā)展職業(yè)素質(zhì)的第一步,其實踐效果受帶教老師能力的直接影響。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培訓是提高臨床護理教學質(zhì)量的關(guān)鍵,是實現(xiàn)具有現(xiàn)代教育意識、教育理論知識、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而我國護理臨床帶教體系的建設(shè)相對薄弱,帶教老師缺乏一套科學、規(guī)范、系統(tǒng)的培訓體系。為使培訓具有針對性、可行性,本課題了解帶教老師培訓需求,對參加重慶市護理教育培訓班的153名臨床護理帶教老師進行調(diào)查[1-3]。
1.1 一般資料 運用方便抽樣方法,對參加2013年重慶市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培訓的8所三級綜合醫(yī)院一線臨床護理帶教老師153名進行調(diào)查。
1.2 方法 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現(xiàn)場解釋調(diào)查目的并在征得同意的情況下,進行問卷的發(fā)放與回收,調(diào)查問卷自行設(shè)計,請重慶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3名護理教學專家進行內(nèi)容結(jié)構(gòu)的評定,對20名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的臨床護理帶教老師進行預(yù)調(diào)查,并對相關(guān)條目進行修改。問卷由一般資料(性別、年齡、學歷、職稱、帶教年限)、培訓機會和意愿、培訓時間安排需求、培訓形式需求和培訓內(nèi)容需求組成,培訓內(nèi)容需求采用5級評分(非常需要5分,比較需要4分,一般需要3分,不太需要2分,不需要1分),采用單選、多選或排序作答。共發(fā)放問卷161份,回收有效問卷153份,有效回收率為95.0%。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收集的數(shù)據(jù)錄入SPSS 18.0軟件,并進行統(tǒng)計描述。
2.1 臨床護理帶教老師的一般情況 本次調(diào)查對象均為女性,年齡21~48歲,平均(31.84±5.97)歲。學歷:中專1名(0.7%),大專32名(20.9%),本科117名(76.5%),研究生3名(2.0%)。職稱:初級職稱97名(63.4%),中級及以上56名(36.6%)。帶教年限:小于5年66名(43.1%),≥5~≤10年54名(35.3%),10年以上33名(21.6%)。
2.2 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培訓機會和意愿 見表1。結(jié)果顯示,43.1%的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很少有或幾乎沒有培訓機會,96.4%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接受培訓。
表1 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培訓機會和意愿(n=153)
續(xù)表1 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培訓機會和意愿(n=153)
2.3 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培訓時間安排的需求 見表2。結(jié)果顯示,35.9%認為每季度組織一次培訓比較合適,43.1%認為每次培訓的最佳時間為1 h,28.8%選擇2 h。
表2 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培訓時間安排的需求(n=153)
2.4 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對培訓形式的需求 見表3。結(jié)果顯示,88.9%希望采取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教學理論培訓,79.1%希望采取教學查房和教學觀摩進行教學實踐培訓。
表3 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對教學培訓形式需求調(diào)查(n=153)
2.5 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培訓內(nèi)容的需求 見表4。結(jié)果顯示,對培訓內(nèi)容需求排在前3位的是臨床護理教學技能培訓、護理實踐技能培訓和臨床教學管理培訓,排在后3位的是護理教育學、護理文化、護理倫理學知識。不同學歷、職稱和帶教時間的帶教老師對各條目培訓需求程度選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4 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對培訓內(nèi)容的需求±s)
3.1 加強臨床護理帶教老師的培訓力度,提高帶教水平。臨床實習是護理專業(yè)學生將所學知識與臨床實際相銜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護理教學重中之重,是培養(yǎng)實用型護理人才的重要階段。其中,臨床護理帶教老師有著主導性作用,其整體素質(zhì)和帶教水平是影響護理學生臨床訓練的關(guān)鍵因素。因此,必須組建一支高水平的帶教隊伍,而加強臨床護理帶教老師的培訓是快速提高帶教老師整體水平和臨床護理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措施,將師資培訓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將封閉式教學變成開放式教育,提高老師的積極性[4]。統(tǒng)計顯示,臨床帶教老師非常重視臨床帶教工作,96.4%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接受培訓。本次研究對象中帶教時間小于5年66名,占43.1%,這部分帶教老師擔任教學工作時間短,更迫切希望接受能夠解決他們臨床帶教工作具體問題的培訓,提高臨床教學能力。目前各個醫(yī)院針對臨床護理帶教老師的培訓明顯不足,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培訓需求,有43.1%的臨床護理帶教老師表示很少有或幾乎沒有培訓機會,需引起醫(yī)院和學校臨床護理教學管理者的高度重視。同時充分地利用醫(yī)院、學校的教育資源,加大培訓力度,組織和開展有針對性的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zhì)和帶教水平,改變老師教學理論、轉(zhuǎn)化老師角色,保證臨床護理教學質(zhì)量[5-6]。
3.2 科學安排培訓時間,保證臨床帶教老師培訓可持續(xù)進行。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在面對和處理復(fù)雜、動態(tài)的臨床護理工作的同時,還要承擔臨床護理教學任務(wù),超工作負荷造成了一系列消極的后果,如護理質(zhì)量下降、護理帶教老師沒有時間為教學做準備、與其他工作人員協(xié)作時間減少等[7]。如何安排培訓時間更容易讓臨床護理帶教老師接受培訓,這是保證臨床帶教老師培訓可持續(xù)進行必須考慮的問題。由表2顯示,臨床護理帶教老師更容易接受定期的短時培訓,每年2~3次,每次1~2 h為宜,集中解決他們在臨床護理教學中遇到的困難。通過培訓前期的需求調(diào)查幫助培訓者制訂有效的、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內(nèi)容,以增強培訓效果。
3.3 采用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提高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培訓效果。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培訓屬于繼續(xù)教育的范疇,而新時期繼續(xù)教育的重點不是新知識的傳授而是能力的培養(yǎng);目前很多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培訓課堂多為填鴨式,老師被動地聽課,接受培訓后將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的效果不明顯。在培訓方式的選擇上,應(yīng)充分利用多種形式,激發(fā)學員的興趣和主動性。從表3可以看出,由于專題講座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獲得大量有用的信息,成為臨床護理帶教老師最期望的理論培訓方式,高萍等[8]報道,通過邀請專家開展教育學知識的講座提高老師的授課藝術(shù)。其次,是信息資料共享,研究顯示,帶教老師更愿意接受實踐培訓方式,79.1%的帶教老師期望教學查房和教學觀摩,77.8%選擇案例分析和操作示范,71.9%希望進行經(jīng)驗分享??梢姡`活多樣的實踐培訓方式是帶教老師所迫切需求的,同時增加了帶教老師對培訓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培訓效果。
3.4 以臨床護理教學能力為主進行培訓,加強人文社會學課程培訓。由于臨床護理帶教老師都是護理專業(yè)畢業(yè),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教育學培訓,教學能力相對薄弱,在臨床教學中存在老師帶教水平參差不齊、理論知識差、護理技術(shù)操作演示不規(guī)范、帶教隨意性大、經(jīng)驗式教學等問題[9]。由表4看出,對培訓內(nèi)容需求排在前3位的是臨床護理教學技能培訓、護理實踐技能培訓和臨床教學管理培訓,排在后3位的是護理教育學、護理文化、護理倫理學知識,提示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對護理教學能力相關(guān)的培訓需求度高,而忽視護理人文社會課程的重要性。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要求護士更多地關(guān)注心理社會因素對人的健康的影響,加強護士人文素質(zhì)教育是早已被接受的理念,強化帶教老師人文意識、加大人文社會學課程培訓力度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大問題。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培訓的主要目標不僅要及時、有效地解決他們的實際需求,還要彌補他們重視度不夠的課程,應(yīng)集中進行以臨床護理教學能力為主的培訓,同時,加強人文社會學課程培訓,提高帶教老師的綜合素質(zhì)[10-11]。
[1]李承,趙宏娟.教學技能拓展性培訓對臨床護理帶教老師教學能力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1,25(6):555-556.
[2]梅曉芳,薛堅,明雅焜,等.護理本科學歷臨床帶教老師的選拔和培養(yǎng)[J].護理學報,2010,7(17):25-28.
[3]閆紅麗,謝宇,李晶.外科護理臨床帶教老師的培訓[J].醫(yī)學研究與教育,2010,4(27):98-100.
[4]王幼芳,王芳.基于勝任力的臨床護理帶教師資培訓大綱的構(gòu)建[J].護理研究,2014,26(17):2153-2155.
[5]唐智彬,石偉平.國際視野下我國職教師資隊伍建設(shè)的問題與思路[J].教師教育研究,2012,23(2):57-62.
[6]王琦,李麗,王瑜,等.PBL教學法師資培訓的初步探索[J].醫(yī)學教育探索,2010,9(8):1058-1059.
[7]董勝蓮,邢鳳梅,陳長香.教學醫(yī)院護理人員科研現(xiàn)狀調(diào)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0,25(11):45-47.
[8]高萍,秦玉霞,袁秀娟.臨床護理教學中師資培訓現(xiàn)狀調(diào)查研究與分析[J].臨床護理雜志,2011,10(6):72-73.
[9]許蓉.臨床護理教師隊伍建設(shè)的探索與實踐[J].中華護理教育,2011,8(7):316-317.
[10]汪建國,魯娟,曾友燕.臨床護理兼職老師培訓模式的研究[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0,16(6):695-697.
[11]Merz N,Pactor J,Rogers J,et al.Tough conversation needed on teacher training[J].Education Week,2014,19(33):22-27.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training needs of clinical nursing teachers in Chongqing City*
LUOHeng,YANGChan-juan,ZHANGYun-mei△
(Collegeofnursing,ChongqingMedic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16,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aining needs of clinical nursing teachers in Chongqing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developing practical and targeted training programs for the teachers.Methods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153 clinical nursing teachers in 8 tertiary general hospitals in Chongqing.Results The best training frequency is once per quarter,1-2 hours per time.88.9% nursing teachers wanted to study teaching theories by lectures;79.1% teachers wanted to start teaching practice through teaching rounds and observations.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skills,practical skills and clinical teaching management are main needs in the training.Conclusion Tn the future,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nursing teaching training,which is more reasonable in training time,as well as in multiple ways.In addition,it is good to improve the sustain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raining teaching based on the training of teaching capacity and humanistic sociology.
clinical nursing; nursing teachers; training needs
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132085);重慶市渝中區(qū)軟科學研究項目(20130114)。
羅珩,女,護師,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臨床護理、護理教育。△
,E-mail:cyzym@126.com。
10.3969/j.issn.1672-9455.2015.08.011
A
1672-9455(2015)08-1053-03
2014-11-15
201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