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玲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中華路中學 744300)
談語文有效課堂的構建
張亞玲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中華路中學 744300)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語文教學研究由原先的“低效語文課堂”開始向“有效語文課堂”轉變。那么,如何達成這一目標呢?具體做法:一是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構建和諧課堂;二是精心設計導學案,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三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營造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四是促進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實現有效教學。
語文 有效性 差異性 導學案評價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學由原先的“低效語文課堂”開始向“有效語文課堂”轉變。在當今教育發(fā)展變化之下,很多語文教師都因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而苦惱。究其原因,關鍵在于應試教育的觀念深入人心,考取高分的功利主義思想依舊存在。課堂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構建有效的語文課堂是新課程背景下深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和提高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質量的迫切需要。那么,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構建有效的語文課堂呢?
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教師要盡量從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f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精選學習內容,因材施教。針對學困生,教師應放慢教學進度,在容易產生分歧和不同理解層面的關鍵處因勢利導,及時提醒和點撥,并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選擇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或擅長的技能,采用輪流發(fā)言、上臺板書、表演課本劇等形式,讓他們也獲得成功的體驗,品嘗成功的喜悅;針對學優(yōu)生,教師要設計一些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激發(fā)他們的潛能,讓他們去思考和解決,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并讓他們與學困生結對幫扶,共同提高。
另外,教師對待學生要做到“微笑”“點頭”“專心聽他講”?!拔⑿Α北硎居押谩⒂H密,是對學生的賞識;“點頭”表示贊許和接納,能使學生勇氣倍增,積極思考;“專心聽他講”體現著教師對學生意見的重視與尊重。我們應給予不同的個體以同樣的尊重,這是人文精神對教師的起碼要求。當我們以人文精神重新設置了課堂結構之后,我們就要面對每一個學生量體裁衣,使自己真正像春風那樣吹拂每一棵秧苗,不以己之喜而喜,不以己之惡而惡。
根據這幾年對有效課堂的思考與研究,筆者認為教師個人或學校教研組制定的引導式學案對構建有效課堂有很大的作用。若是使用的學案是教師所購置的,學案的內容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水平可能會出現不一致的情況。結合學生實際而自定的引導式學案解決了這一問題,它是一條通向有效課堂的捷徑。由學案引導的課堂,學生的自學興趣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學習的主動性也能被調動起來。優(yōu)秀生在課堂中展現才華,而更加自信。潛能生不再是課堂中被忽視的盲區(qū),在優(yōu)秀生幫助下,潛能生信心之火也被點燃。在上課前,教師要結合課文重難點和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設計出適合的學案。學案設計要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目標明確,如用詞應具體到“能找出,會說出,要知道”等。語文學案可以分為以下五部分:上課前學生自學、小組合作互助、教師精講釋疑、課堂達標訓練、課尾拓展延伸。上課之前,教師要先把學案發(fā)到學生手中,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學案的自學部分,識破“隱形衣”,也就是在初步預習的基礎上,結合工具書,解決字詞的音形,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及課文作者的情況和創(chuàng)作的背景,然后安排一些低難度問題,如課文所寫內容,或作者在課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等,讓學生解決。在小組合作互助部分,問題的設計要比課前預習稍難一些,這些問題需要優(yōu)秀生“抬抬頭,立立腳”才能完成,需要潛能生在小組內與優(yōu)秀生合作完成,這就是結對幫扶。優(yōu)秀生在幫扶中當了回小老師,對新知加深了印象,從幫扶中收獲了成功之感。而對于潛能生來說,有了優(yōu)秀生的幫助,治療好了以往“消化不良”的痼疾,隨之學語文的興趣會更濃。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但也不能沒有導師。充當導演的教師要對學生把握不到位的地方,進行重點強調。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只有對某一課程或者課程中的某一內容發(fā)生興趣時,才會產生不竭的動力,才會激起強烈的學習欲望和創(chuàng)造動機。所以,教師首要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對課程產生興趣。教師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贊揚激勵法、民主評學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教學魅力法等。下面,筆者介紹一下利用多媒體講學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方法。
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設備和網絡資源,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和補充,以豐富的課堂內容和教學手段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如在進行古詩詞講解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古詩詞朗誦的音頻來幫助學生領會詩詞意境,或是播放古琴曲作為背景音樂來塑造出古典氛圍,還可以播放按照傳統音韻復原的古詩詞吟唱來講解古詩古詞的音韻美和詞牌等相關知識。通過多媒體技術,教師不僅可以豐富課堂內容,深化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營造出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還可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以往對語文學習的評價大多是為了劃分學生等級,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互動探討較少,這對于學生合作精神和群體意識的培養(yǎng)很不利,而且悖于人性的需求。新課程強調教學評價的多元化方式,實現師生互評和生生互評的新型教學方式,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在評價時,教師要強調學生學習過程比學習結果更重要,不僅要看到學生對于雙基的掌握情況,還要注重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和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正確對待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對此,我曾在初中課堂上組織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學習,通過小組進行競賽,建立小組共同的學習目標,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潛力,通過評選最佳小組、優(yōu)秀小組長等集體性的評價,促進了學生之間團結合作,使得語文課堂的學習氣氛更加濃郁。
[1]劉瑞紅.新課改下的語文高效課堂的探究[J].語文學刊,2011(6).
[2]趙慶伍.淺談構建語文高效課堂[J].學周刊,2011(10).
[3]段瑞娟.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初探[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1(3).
[4]劉金玉.“十不”教學策略實現高效語文課堂[N].中國教育報,2008(6).
[5]朱小娣.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28).
(責編 房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