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威 (遼寧省大石橋市向陽小學 115100)
淺析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
周 威 (遼寧省大石橋市向陽小學 115100)
小學生閱讀水平的高低與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邏輯思維能力較弱,缺乏抽象的、辯證的思維模式。小學生閱讀水平的低下與小學生缺少閱讀經(jīng)驗和訓練有直接關系,因此本文提出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熟讀與泛讀相結合、傳授閱讀方法等措施,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小學生 閱讀 能力 方法
小學生閱讀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比如閱讀水平低下會影響數(shù)學中的應用題的解答等。怎樣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下面w 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尤其適用于年齡尚小的小學生,因為小學生的自制力不強,注意力不集中,光靠別人的督促很難在閱讀上得到提升。但是如果能把閱讀轉化為內(nèi)在的興趣,那么對于小學生閱讀的提高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我總結了兩點經(jīng)驗:第一,采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課后選擇優(yōu)秀教材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與課本相關的趣味故事,故事內(nèi)容可以采用略講、分段講的方法,但不可講盡,激發(fā)學生聽下去的興趣,然后布置相應的閱讀任務。這樣學生往往會帶著好奇心去學習,閱讀水平提高的會很快,學生閱讀的材料的選擇要有趣味性、適應性和方向性。第二,突破傳統(tǒng)的僵化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講究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因此,很多教師仍然遵循著課文閱讀示范、學生跟讀、熟讀成誦的模式進行教學。這種方法不是說沒有可取之處,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種教學方法已經(jīng)不適應現(xiàn)代的教學潮流了,應該對其進行改造。首先,我們要轉變觀念,由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體的閱讀教學方式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不能以教師的閱讀體驗代替學生的閱讀體驗,而應該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感受、欣賞、評價能力,這種思想也符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思想。其次,在課堂教學上,教師要運用自己的語言、神態(tài),通過形象化的講解使學生將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可理解的范圍,積極引導學生在獨立閱讀中促成這種轉化,以達到提高閱讀能力的目的。最后,教師要通過設置榜樣的力量引導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榜樣人物的設置,很容易激起小學生閱讀的動力。在樹立大榜樣的情況下,在學生身邊也可以設置小的榜樣。例如,在班級舉辦閱讀小明星的評選活動等??傊?,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是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
小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閱讀,一句一句跟讀直至熟讀,可增加他們感知固定詞語的能力和語句的斷句能力,有助于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但同時,如果閱讀僅限于課堂跟讀,那么他們的思維會停留在固定詞語的組合中,而固化詞語的有限組合又會限制他們閱讀水平的提高。
閱讀是一種思維方式,甚至有科學家研究聲稱,不同的語言模式(比如英語與漢語語言模式的不同)對智力的影響是不同的。所以,從某種程度上,熟讀會固化思維方式。但是熟讀的好處不言而喻的,熟讀可以使小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意思,尤其對于古文。泛讀對于彌補熟讀的缺點有很好的作用,其也是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速度、詞語組合能力的一個很好方法。因此,熟讀和泛讀的組合缺一不可。熟讀與泛讀是課上與課后進行閱讀訓練的兩個主要方法,從時間順序上來說,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我們應以課堂教材熟讀為主,逐漸加大課后泛讀材料的比例;到了高年級逐漸以課后的泛讀與課上的熟讀相結合的方法為主。熟讀側重于對文章深意的理解,對文章的寫作方法進行深入細致的解讀;泛讀側重于對知識面的拓展,對語言風格的廣泛涉獵,對熟讀技巧的遷移應用。兩者之間不可偏廢,應該相互結合,作為教師,應該對小學生進行有意識地引導。
熟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有人以漁,講的就是方法的重要性。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傳道首先是第一位的,可見方法的重要性。任何事情都要講求方法,如果一味的蠻干,往往事倍功半,但是如果掌握了方法,就會事半功倍。
(一)快速朗讀法
對于檢驗一個人閱讀水平高低的一個有效方法便是讓其朗讀一段文字,從其朗讀的速度和其連貫性中,便可以判斷其閱讀水平的高低。因此,我們可以從這點著手分析為什么有的學生可以流利而連貫地完成閱讀,而有的學生卻不能。作為閱讀能力相對較強的教師來看,這涉及到方法問題,可以理解為閱讀視域問題。所謂閱讀視域,是指在視力范圍內(nèi)能加工理解文字容量的多少。閱讀水平低下的學生閱讀視域比較狹窄,而閱讀水平比較高的學生閱讀視域相對較寬。閱讀視域寬的人可以在沒有讀出文字的同時理解下一句話甚至更多內(nèi)容,所謂的一目十行便是這個道理。筆者認為,思維同時加工能力與閱讀能力的提高相輔相成。打個比喻,這一過程像是多核處理器,可以理解正在讀的文字的意思并發(fā)出聲音,還可以對即將閱讀的文字進行“預覽”。所以,在閱讀訓練中,可以有意識地對其進行快速朗讀法的訓練,拓寬其閱讀視域。
(二)默讀法與略讀法
隨著閱讀能力的提升,小學生不能僅限于出聲閱讀,必須要學會默讀的方法。默讀法并不是高深的方法,但很多小學生卻不能正確的掌握。默讀法要求學生不出聲,也盡量不要轉移視線,不用手指或者其他物品指著文字逐行閱讀,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快速理解文字和信息。這種方法的閱讀視域要求更加廣,一目十行完全可以做到,甚至理想的狀態(tài)可以做到整段理解。但是小學生通常情況下還達不到這種水平,需要循序漸進地加以訓練。除了默讀法,還有略讀法,所謂略讀法指的是有選擇的閱讀。通常在時間比較緊,對理解內(nèi)容不要求非常細的情況下,可以采用略讀法。略讀法的要領是著重閱讀篇章的標題和文章的開頭段和結尾段。其次,就是每一個段落的開頭和結尾句要細讀。當然略讀與精讀相結合才能快速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由于精讀通常會在課堂教學中重點強調(diào),這里不再贅述。
綜上,對小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的困難,教師應該有著清楚的認識。只有在小學階段打下堅實的閱讀基礎,學生才能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游刃有余。
(責編 吳海婷)